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doc
《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消除影响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内容提要: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第7条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和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均不适用于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消除影响。第7条和第24条的规定还不适用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等责任方式宜适用于第21条的规定,以免造成法律漏洞,尽管这并非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本意,亦非立法技术使然。返还财产可适用我国民法通则第117条第1款,或者我国物权法第34条或第245条的规定。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之间的匹配关系
2、,实际上仅限于损害赔偿(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难以扩及其他责任方式。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为侵权责任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为侵权责任的方式。1众所周知,任何责任方式都须有构成要件与应用领域,这些侵权责任的方式亦不例外。不过,侵权责任法的全部条文,均未直接规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的构成要件,亦未明确各自的应用领域,亟待解释,以妥当地适用法律。 确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应用领域,首当其冲的是确定该侵权责任处于何种归责原则之下,因为归责原则不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会有差异。2在这个意义上说,确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应用领域,也属于明确侵权责任法上归责原则适用范围的范畴。 既然如此,探明侵权责任法配置了何种归责原则,是解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应用范围的前提性问题。至少多数说认为,侵权责任法配置了过错责任原则(第6条)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第7条)。至于第6条第
4、2款规定的过错推定,仍属过错责任原则的范畴,并非独立于过错责任原则的另一项归责原则,因为其归责事由依然是过错,其与第6条第1款规定的普通的过错责任并无不同,两者仅仅在于举证责任的分配方面存在着差异。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或曰公平分担损失,仅仅是一种衡平责任,是一类侵权责任,亦非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如此认为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原则是适用范围较广的基本规则,3若将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作为归责原则,难免会不适当地扩大其适用领域,导致第24条规定的滥用。我们不把它作为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意味着法律禁止在本应免责的情况下裁判双方当事人分担损失,也不允许在本应成立过错责任或无过错责任的场合裁
5、判双方当事人分担损失,以免破坏侵权责任法建立的法律秩序,颠倒它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侵权责任法第6条的规定适用于哪些侵权责任的方式? 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侵权损害赔偿(或曰赔偿损失)4,不成问题。侵害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场合,适用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恢复原状在侵权责任法(第15条等)上为特殊形态的损害赔偿,5应适用于侵权责任法第6条的规定,亦不应抱怀疑的态度。有疑问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说明、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归责 原则 侵权 责任 方式 关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