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论文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立法评析.doc
《民法论文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立法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论文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立法评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立法评析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境外劳务合作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危机暴发、国内经济的强劲回升、国外劳务市场供求变化,我国国内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从制度和机制上切实解决对外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好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成为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立法的目标。 【关键词】对外劳务 合作管理制度 权益保障 劳动关系 1.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制度现状我国的对外劳务派遣及劳务输出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最初是以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援助项目带动对外劳务合作,也被称为对外劳务派遣。追溯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制度,最早见于有关外派人员与
2、派出单位法律适用的规定,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务输出合同的担保纠纷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复函,该解释明确了派出单位对派出人员之间签订的“保证书”进行管理是一种行政措施,不属于民法和合同法调整的范畴。 其次,1990年12月经贸部、劳动部、外交部、公安部制订的关于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批手续和办理护照的暂行办法,此办法主要是简化劳务人员出国审批手续为内容。1993年11月外贸部、体改委、经贸委出台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10月外贸部公布关于切实加强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通知;此后,有关对外派人员工资、出国手续、备用金以及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等方面发布了多项办法。 这些有关对外劳务合
3、作的规定具有以下特点:1.1立法级别低,立法效力差,不能适应国际化要求。除有关保证书性质的司法解释外,现有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制度出台于国务院各部,属于行政规章。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规章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化交流的要求。在发生涉外经济和劳务纠纷后,准据法不能引用规章时,将造成无法可依的后果。 1.2保障机制不明晰,法律适用混乱。我国涉及劳务派遣形式主要有四种:资本输出带来的劳务派遣、对外承包工程带来的劳务派遣、境内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与境外企业或机构因签订劳务合作合同而产生的劳务派遣、境外自然人流动,出境人员在境外自行就业。目前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等
4、不同规定规范不同行为;前两者均是由派出单位与派出人员在国内签订劳动合同,派出单位履行用人单位的义务;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虽具备与派出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应当形成涉外劳务派遣用人单位的关系,由于立法上没有明确,造成境内企业违规收取外派劳务人员履约保证金和管理费甚至要求提供抵押担保,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以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不予受理“,劳务派遣关系”的保障机制至今难以从现有制度中清晰体现,法院在适用法律时也标准不一。 1.3行政限制制约了市场发展。我国对内涉外劳务派遣和对外劳务合作均设立了准入限制,强化对外合作企业的资质规制和人员出入境的管理。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设立首先要取得商务部的经营许可才能
5、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营业执照,在国际人力资本竞争中,这种情况既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也不利于规范对外劳务合作(派遣)市场,已成为我国国际人力资本交流与合作的制度障碍。 1.4政府职能缺失。政府在对外贸易和促进就业方面相对于国内企业与劳务人员而言,是公法意义的法律主体。面对国际劳务纠纷事件,政府可以且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是对外合作企业和劳务人员通过民事合同所不能替代的。强化政府在对外劳务合作领域的法律义务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树立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改善现存对外劳务合作现状的重要一环。 1.5企业民事责任欠缺。对外外派企业一律要求劳务人员与境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不对劳务人员承担用人单位的义务,对外劳务
6、合作企业只对劳务人员有管理的权利,却不承担劳动法意义上的任何法律责任。 2008年劳务派遣制度写入我国劳动合同法,使国内的劳务派遣行为性质由民事中介转为劳动关系。由此,国内的劳务派遣行为由合同法来规范,2008年后由劳动合同法调整。虽然劳动合同法对对外劳务派遣性质没有明确规定,但也不排除对外劳务派遣的适用,劳务派遣行为已由民事中介关系转为劳动法律关系是明确的。由于现行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与劳务人员之间关系不明确,法律责任就无法明确。明确主体之间签订劳务合同还是劳动合同,是确定由哪一个主体保障劳务人员的劳动权益的法律基础。 2010年8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
7、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对包括条例适用范围、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市场准入、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责任、政府的服务与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说明,向社会征求意见。 2.完善条例的建议 如何从制度和机制上切实解决对外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好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是此次条例制订过程的重点。征求意见稿在市场准入、企业责任、政府责任方面有了重要的突破,建议在制度和机制方面仍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规定:2.1突出立法宗旨与立法依据条例在立法宗旨中重点突出规范、保护和促进三个方面,没有具体引用立法依据。此条例属于行政法规,理应引用具体的法律依据。从立法宗旨三个方面看,所要规范和保护的对象涉及我国对外贸易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法 论文 我国 对外劳务 合作 管理条例 立法 评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9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