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研究.doc
《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4个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肖作平 尹林辉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的房价一直在增长,房价居高不下,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保障性政策,对于提高居民的住房购买能力,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一直是政府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其中就涉及到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希望通过这些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一、引言我国的房价连续几年都在高速的增长,虽然在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
2、,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房价有一个短暂的下降,但是2009年初又开始强势反弹,使得我国的房价一直处于高位运行(见图1)。过高的房价无疑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出现了大量的“房奴”。如何才能有效地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使得百姓能够买得起住房,一直是这几年国家宏观调控重点关注的领域。住房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项基本保障,能否解决好,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如果百姓都预期房价会不断地快速上升,就会有意识地不断增加储蓄,从而极大地抑制了消费,抑制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住房保障性制度,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也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
3、引进来的。我国在1978年后进行了住房制度的改革。从1979年至1990年,先后进行了试点售房、提租补贴、以租促售等改革措施,但在这之后,改革陷入了停滞状态。上在总结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在百姓没有足够的财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公房销售或出租金改革是很难成功的。所以上海在1991年2月借鉴新加坡经验推出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政策推出后,很快在全国流行,并在1994年为中央政府所吸纳,成为全国政策。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购买住房需要百姓巨额的支出,大部分百姓都无法在短期内支付这笔资金,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由于其期限长、利率低,得到百姓的青睐,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住房公积金贷
4、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住房公积金制度明确要求单位和职工要分别按照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即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来缴存住房公积金,以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是住房公积金制度中一个核心内容,它关系到住房公积金数额的大小,以及关系到能否筹集到足够的住房公积金以满足百姓购房需要。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包含七大块内容:总则、机构及其职责、缴存、提取和使用、监督、罚则和附则。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完善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但条例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
5、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这里提到了单位和个人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问题,具体缴存是多少呢?在条例中我们没有看到具体规定多少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只有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即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这个比例。那么一个城市到底要规定多少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才算合理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要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只有弄清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我们才能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6、我们认为,影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因素,可以分成三个大类: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自身收入和居住条件、城市市场化进程。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房价、住房投资、城市人口。居民自身收入和居住条件主要包括:工资、储蓄、住房使用面积。市场化进程因素可以分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本文就以上因素如何影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接着构建实证模型检验这些因素对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本研究发现:(1)房价的提高和住房投资的增长会推动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提高,而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市人口等三个方面的增加,会促使政府规定更
7、小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2)居民自身收入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包括工资的增长、储蓄的增加、住房使用的增加,会推动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提高;(3)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推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会促使政府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本研究有以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有助于加深对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到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指标,而是一个与其他因素相关联的动态指标;(2)有助于客观地评估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呈现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需要仔细分析判断;(3)有助于认清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
8、比例目前的现状,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目前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4)可以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参考素材,决策者在决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时候应该与哪些因素建立联系以及建立什么样的联系。本文第二部分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现状,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假设;第三部分是设定研究变量和选取合适的样本;第四部分是针对提出的假设,拟定实证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影响因素是否显著;第五部分是结论。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这有待理论分析。从宏观上说,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影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从微观上说,居民
9、自身收入和居住条件也可能影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同时,我国的住房制度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还可能受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本部分理论推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自身收入和居住条件,以及市场化进程等因素如何影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提出研究假设。(一)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任何一项制度都要受到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制约,住房公积金制度也不例外。体现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住房消费相关的指标,我们认为主要有五个: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房价、住房投资和城市人口。1、生产总值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在2009年天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文件关于受金融危机影响
10、困难企业缴存住房公积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公积金委200914号),明确规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企业、单位和个人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5%。从该通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规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时候,是要根据经济发展形势来定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可以适当提高,经济发展态势不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需要适当调低。如果以人均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的总体发展形势,可以说,人均生产总值影响到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人均生产总值提高,百姓收入会随着提高,相反百姓收入就会下降。收入的提高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百姓对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提高,有更好地承受能力;另
11、一方面人们会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改善住房的要求,从而愿意增加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增加住房资金的积累。因此,我们提出假设H1: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人均生产总值存在正相关关系。2、财政收入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回顾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可以看到,从1978年开始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财政补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改革初期,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收入也低,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住房,使得我国的售房试点改革,面临很大的困难。为了弥补百姓财力的不足,政府财政给予了适当的住房补贴。现在,住房补贴仍然存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政府每年都要安排一笔相应的住房补贴。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
12、,收入水平相对于1978年来说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房价也升得快,住房补贴对于这些职工来说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住房补贴的资金来自于财政收入,一个地区财政收入是否宽裕必然会影响到住房补贴的数量。财政收入宽裕,财政就可以安排更多的资金用于住房补贴。相反,财政紧张,财政就有可能相应地减少住房补贴。住房补贴越高,百姓购买住房时,对住房公积金的依赖就越少,从而有可能促使政府规定越少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支出的一部分,政府需要投入资金用于廉租房的建设,财政收入越高,政府就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廉租房的建设,就有可能减少住房公积金的使用,从而促使政府规定越少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此,我们提出假设H2
13、: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财政收入呈负相关关系。3、房价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我国的房价近年节节攀升,虽然在2008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和整个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房价有小幅度的下调,但是在2009年后房价又一路攀升。据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百姓的承受能力。房价的上升使得百姓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购房资金,不得不依赖于贷款。住房贷款可以是银行商业贷款也可以是住房公积金贷款。由于银行商业贷款利率高,贷款负担重,百姓更愿意选择贷款利率较低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在房价高位运行、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百姓的支付能力、承受能力会越来越差。从而会越来越希望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导致对住
14、房公积金的依赖加重。为了增强百姓住房购买能力,增加住房公积金的积累,政府有可能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这也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证明:2006年8月25日,河南日报报道,郑州市将在2006年9月份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据住房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是考虑到郑州的房价在不断走高,需要提高居民购房能力。这就说明,房价的升高,会推动政府规定更高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此,我们提出假设H3: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房价呈正相关关系。4、住房投资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在我国,这些年随着楼市的温度不断上升,开发商都看好房地产的市场前景,不断增加对房地产的投资,住房投资总额不断上升。房地产市场竞
15、争的加剧,推动了住房投资成本的上升,无论是土地的价格还是建筑材料的成本都在上升。如北京、上海等城市仅仅土地的价格都超过了万元。住房投资成本的上升,极大地推动了房价的上升。百姓面对高额的房价,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筹集足够的购房资金。这样百姓对住房公积金的依赖就会增强,从而促使政府规定更高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另一方面,如果政府要利用住房公积金来筹集住房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特别是廉租房的建设,增加住房投资,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促使政府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因此,我们提出假设H4: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住房投资呈正相关关系。5、城市人口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2007年建设部发布了200
16、6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提到:2006年末,全国实际缴存职工达6916.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7.15万人,当年缴存额2927.9亿元,比上年增加568.69亿元。2006年当年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101.9亿元,比上年增加40%,扣除应提取的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可用于建设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约26亿元。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到,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起到了为国家住房建设筹资的作用。一般而言,大中城市相对农村、偏远城市来说生活水平是较高的,而较高的生活水平会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会吸引更多的人们迁入到城市,城市人口的增加,就导致了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可以为国家投
17、资住房建设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从满足国家筹资的角度看,由于缴存人数的增加,需要的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度更容易达到,就有可能会调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此,我们提出假设H5: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城市人口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二)居民自身收入和居住条件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受到居民自身条件的制约,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规定过高,会给居民带来过多负担,导致他们无法承担,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规定过低,又不利于住房公积金的积累。居民自身条件包括:工资、储蓄、住房使用面积。1、工资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是由政府正式出台的文件加以规定的,这些出台的文件中,许多文件对于为什么提高或降低住房
18、公积金缴存比例做出了解释,如在2004年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对于收入低、较困难的单位和职工可以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2004京房改办字第89号)。也就是说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会影响到政府对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所做出的规定。政府在决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百姓的承受能力。我们通常讲“衣食住行”,“衣食”是排在“住行”前面的,人们的工资首先用来满足的是吃和穿,后面才有可能考虑到住和行的问题。所以,住房公积金缴存的前提条件是:百姓在满足吃和穿后还有剩余收入,可以用于住和行。工资收入越高,百姓在满足吃和穿后用于住和行的收入就会越多,对住房公积金缴存的承受能力就会越强,从而可能促使
19、政府规定更高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这样,我们提出假设H6: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职工工资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2、居民储蓄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我国的住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从开始到现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住房、医疗、教育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房价、医疗费用、学费越来越贵,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为了能更好地应付这些困难,加上我国的消费习惯,使得百姓不断地增加储蓄。这也就导致我国这些年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居民自身储蓄的增加,一方面减少了居民当前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在需要买房的时候,百姓自身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就会减少对住房公积金的依赖,从而有可能促
20、使政府减少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由此,我们提出假设H7: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个人储蓄呈负相关关系。3、居民住房使用面积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在1978年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虽然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地得到改善,但居住条件还是较差,仍然达不到百姓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改善自身住房条件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房价也在不断地攀升。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百姓一方面迫切希望能够改善自身的住房条件,另一方面又对高额的房价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百姓就会更加希望借助住房公积金来改善自身的住房条件,增加了对住房公积金的依赖,从而有可能促使政府提
21、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居民的住房条件可以用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来表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表明百姓在不断地改善自身的住房条件。由前面分析可知,这样会导致百姓更多地依赖住房公积金,促使政府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因此,我们提出假设H8: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三)市场化进程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我国的住房制度在1998年实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会影响到住房制度的方方面面,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作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无疑也要受到市场化进程的制约。对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产生影响的市场化进程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
22、发育程度。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各行各业都要按照国家的计划指令进行生产,统收统支,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严格上说,这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企业放权让利,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政府不断地推进市场化进程,其中就包括了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推进与市场的关系,包括: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市场的活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降低百姓和企业的各种税费负担,缩小政府的规模,让利给百姓,从而提高百姓的收入。收入的提高
23、使得百姓愿意增加更多的住房消费,也愿意增加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从而有可能促使政府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这样,我们就提出假设H9: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2、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受到歧视,不允许发展。这导致我国的经济长期缺乏活力,人们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改革开放后,政策得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从最开始的受歧视到成为国民经济的补充,再到最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导致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回顾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什么地方非公有经济发展得越好,经济就越有活力,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住房公积金 比例 影响 因素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