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毕业设计.doc
《1317.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7.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毕业设计.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学 院: 法 学 院 专 业: 法 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副教授 2008 年 6 月 22 日目 录目 录I摘 要Abstract前 言1一、取保候审在我国的现状2(一)取保候审在我国的发展2(二)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2二、英国保释制度的考察6(一)英国保释制度的历史演进6(二)英国保释制度的基本内容81.保释的适用范围82.保释的保证形式83.保释的决定主体94.违反保释规定的法律责任95.保释的救济程序10(三)英国保释制度的理论基础101.自由理念102.无罪推定11三、取保候审与保释制度的比较12(
2、一)取保候审与保释制度的相似之处12(二)取保候审与保释制度的不同之处12四、借鉴保释制度,完善取保候审15(一)取保候审改革的宏观思考15(二)取保候审改革的微观思考161.适用范围方面162.保证形式方面163.决定权方面174.制裁举措方面175.救济程序方面18结 论19参考文献20致 谢21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摘要针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我们有必要引进英国的保释制度。英国的保释制度作为一项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保证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就保释制度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便能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3、权当抛砖引玉。本文正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取保候审在我国的现状。包括取保候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对英国保释制度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英国保释制度的历史演进、英国保释制度的基本内容及英国保释制度的理念基础。第三部分将我国的取保候审与英国的保释制度进行比较。为借鉴英国保释制度完善我国取保候审作铺垫。第四部分笔者就如何借鉴英国保释制度,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论述。笔者先对我国取保候审改革进行宏观的思考,在转变诉讼观念的前提下将取保候审的性质从强制措施的权力性质转变为保障人权的权利性质;然后笔者对我国取保候审改革进行了微观的思考,具体从五方面来借鉴英国的保释制度,完善我
4、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使之与我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目标相适应。关键词:取保候审,保释,完善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in ChinaAbstractAs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has something inadequat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5、 recommend bail system used in England. The bail system in England, as a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lawsui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guaranteeing suspect, defendants personal freedom rights, and guaranteeing the normal process of judicial proceeding, etc.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be
6、tween the bail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in China. In such a way,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will be more perfect. It is just like a volunteer to give an opinion so that others m
7、ay follow suit.There are four parts in body of the paper.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n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in China, including its development and problem at present.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mak
8、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in England,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history, the basic content of it, and the idea basis of it. In the third part, a comparison on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
9、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is made between China and England, which makes a preparation to the next part.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way how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in China by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bail sy
10、stem in England. It will be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in the following: On the one hand, the author thinks deepl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from a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In the basis of transforming lawsuit concept, the
11、 author aims to transform the nature of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from mandatory measures to the guarantee of human righ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 thinks deeply on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
12、f moving from a microcosmic perspective. The improvement on the system of posting a bail and awaiting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 in China, which benefits by Englands experience, is revealed in five aspects in detail, so that the system will be adaptable to the goal of Chinas establishme
13、nt of a modern country with perfect law.Keywords:Bail system,Bail out,Perfect前 言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羁押、超期羁押等现象屡见不鲜,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没有很好地被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羁押状态下接受讯问以及等候审判,是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常态。普遍适用羁押不但增加了我国执法和司法的成本,浪费司法资源,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家庭生活及社会关系紊乱,还会为执法人员滥用司法权力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便利,羁押权的滥用成为刑事诉讼中的一大顽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我国在刑事强制措施的制度设计上存
14、在缺陷,难以达到“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基本人权”这一现代法治理念的要求。纵观西方英国的刑事诉讼法,为了防止司法机关长期羁押、超期羁押等重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行为的发生,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公民所应有的合法权利,以免因制度缺位造成对公民基本人权的侵害。在英美法系国家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强制到案以后,除了特殊情况外,一般都能够获得保释,即“保释是常态,羁押只是例外”。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比较健全的保释制度,以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不受来自司法机关的非法侵犯。一、取保候审在我国的现状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其定义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
15、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担保,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法律措施。1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39250.1(一)取保候审在我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取保候审措施的法律规定首次出现于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综合而言,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如何执行及其期限怎样、被取保候审人享有何种权利及需遵循何种义务、公检法机关如何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取保候审的裁量均没有规定。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
16、,这部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对取保候审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完善,涉及取保候审的法条增至十六个。虽然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取保候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具体实施中仍有许多法律空白,于是我国公检法各部门相继独立或联合出台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对取保候审的条件、程序、监督等进行细化。据笔者统计,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涉及到取保候审、保证人、保证金的条文就不下150条,虽然其中有的是重复规定,但也可见我国相关机关对取保候审的重视程度。综合以上的法律规定,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进行修改的内容主要有:对取保候审增加了交纳保证金的条款,由过去的
17、单一保证人保证增加到保证人保证和财产保证两种保证方式;明确了保证人的资格和保证人的义务;明确了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约束措施;明确了取保候审的期限;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提起程序、决定程序、执行程序等。新增加的这些条款,使得取保候审的措施增强了可操作性,有助于促使有关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办案,防止过度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也是为健全法治所采取的一个实际措施。(二)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规定有相当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弊端:1、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
18、性的”,可适用取保候审。这使得取保候审适用范围的规定弹性过大,同时“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标准又难以统一把握,而且相关法条、司法解释都没有对“社会危险性”给出一个客观标准。而“社会危险性”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司法机关决定是否适用取保候审措施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是否适用逮捕措施的重要依据。但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不但没有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及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造成实践中司法机关采用取保候审的随意性很大,本该取保候审
19、的而不被取保候审,不该取保候审的却被取保候审,而且无需为此提供理由和证明,这使取保候审成为办案人员手中的“遥控器”。另外,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羁押期间患有严重疾病的,可以适用取保候审。该规定既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刑事诉讼法对“严重疾病”的概念也未作出明确的定义。1林兆波,王砚图.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出路A.见陈卫东.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349352.12、取保候审的期限规定得不明确。虽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期限,但是规定过于简单,不明确,实践中不好把握。我国修改
20、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8条这样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对于这一期限的规定,我们难以把握,究竟这12个月的期限是公、检、法三机关适用取保候审期限的总和还是各自适用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然而在实践中,司法机关为了更便利、更及时的办案,一般均认为这12个月的期限是对单独的各个机关而言的。这样,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的期限可长达3年。取保候审的立法原意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并以此作为羁押的替代性措施。但这一司法现状不仅违背了立法的原意,更重要的是它忽视了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保护,这显然与法治社会保障人权的精神相
21、悖。3、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与执行机关不一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0条、51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均有权决定取保候审,但取保候审的执行权只能由公安机关享有。然而我国的公安机关中,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公安机关人力、物力资源差距很大;并且公安机关本身事务繁多,当检察院、法院对管辖案件采取取保候审时,作为执行机关的公安机关往往无暇顾及,这样就可能造成取而不保的现象,使得取保候审流于形式而不能达到保证司法工作顺利进行的目的。4、公安机关既作为决定机关又作为执行机关,公安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其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对其唯一的约束机制也仅仅是其内部的,即办案人员在采用取保候审措
22、施前,先取得部门负责人的批准,然后由县级以上公安局局长签字,而无需任何其它机关的审查。这一运作程序显然缺乏有效的监督,而权力的滥用也就在所难免了。这种自由裁量权的扩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也就为司法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正如有的学者说的那样:“当前的腐败实质上是一种体制性的腐败,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监督机制是腐败产生的政治根源”1林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16125.15、没有相应的救济程序。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只在第52条规定了“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虽然刑事诉讼法赋予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23、人在符合取保候审条件时获得取保候审的权利,但却没有为其设置相应的法律救济程序。一旦审查取保候审申请的司法机关作出不批准的决定时,无论该决定是否正确或合法,该程序都将结束。仅就刑事诉讼程序而言,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认为不批准决定错误时没有任何法定的诉讼手段保障自己的取保候审权利。2邱小梅.有关保释制度的一点思考D.载于陈卫东.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280292.2从法理上讲,既然法律赋予了诉讼主体一定的权利,那么它就应当同时赋予该诉讼主体相应的程序性救济权利,以保障该权利的不受侵犯或最终实现。然而,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当事人的取保候审申请只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17. 我国 取保候审 制度 完善 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