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宜宾市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三 年 七 月目 录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1路线方案11.2建设规模11.3线路选线方案比选2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5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5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3.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3.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3.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123.5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述13第4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144.1 设计期环保措施144.2 施工期环保措施154.3 营运期环保措
2、施23第5章 公众参与265.1 公众参与目的265.2 调查实施265.3 调查结果分析27第6章 评价结论29第7章 联系方式307.1建设单位307.2评价单位30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路线方案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拟建项目起于乐宜高速中峰寺附近,路线向南,经中丰村、陈家沟、金场城、在金城设置单喇叭互通接X144地方道路,沿超额水库以西,经高笋田、观音滩、在AK9+200处下穿成贵铁路黑竹林特大桥,后沿瓦窑塝、羊鹿咀、瓦房头、在DK12+181跨越岷江,沿板栗湾、沙帽石、在大洞湾附近上跨宜屏快速路,后沿喜捷镇玉龙乡以东,沿S307以北进行布线,经黄桷湾、
3、荒田塝,在柏溪镇大田坎接宜水高速,后利用宜水高速至冠英枢纽互通1.3km处。设Y型枢纽与宜水高速实现交通转换,路线向东,经三角塘,于砖房湾设冠英互通连接原宜水高速冠英互通连接线后,路线沿烂洞沟设桥展线至清溪沟。经天堂坝,止于五角冲,接宜昭(彝)高速双河枢纽互通并接S206线。路线全长38.13km。建设里程31.88km,利用宜水高速6.25km。拟建项目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1年调整方案)中15个地级市过境高速公路之一,项目主要控制点为中峰寺、金城、玉龙、柏溪、冠英、双河。1.2建设规模本项目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项目推荐方案(A+D
4、+宜水高速+E线)全长38.13km,其中建设里程31.88km(其中翠屏区13.88km,宜宾县18.00km),利用宜水高速公路6.25km。全线设桥梁9812m/52座,其中特大桥562m/1座,大、中桥9054m/44座,小桥196m/7座;设互通立交7座,其中枢纽互通4处(1处预留,双河枢纽互通),一般互通3处;路基排水防护工程数量14.04万m3。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86.07hm2,其中永久占地244.28 hm2,临时占地41.79hm2。本工程土石方开挖367.82万m3(自然方,以下未作特别说明的均为自然方),回填249.87万m3,表土利用方31.54万m3、弃方86.41
5、万m3(松方129.53万m3,压实方110.11万m3),沿线共设置了14个弃渣场。总投资估算为37.3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1705.71万元。项目组成及主体工程特性见表1-1。表1-1 项目组成及主体工程特性表一、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建设地点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所在流域长江流域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工程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宜宾市交通运输局建设规模里程长度38.13km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车道宽度43.75m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特大桥设计洪水频率1/300大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涵洞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总投资37.3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
6、价11705.71万元建设期2014年初至2017年底,建设期4年二、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数量项目组成占地面积(hm2)主要工程数量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工程项目名称工程数量主体工程路基125.05 125.05 特大桥562m/1座桥梁28.56 28.56 大、中桥9054/44座互通84.00 84.00 小桥196m/7座管理分中心6.67 6.67 涵洞(含通道)3644m/89道小计244.28 244.28 互通立交7座,其中枢纽互通4处(1处预留,双河枢纽互通),一般互通3处;弃渣场20.45 20.45 弃渣场14处施工便道13.24 13.24 施工道路16.54km施工生产生
7、活区8.10 8.10 施工场地8处合计286.07 244.28 41.79 三、项目土石方挖填工程量(万m3)项目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借方表土利用弃方(自然方)备注主体工程路基桥量工程347.57 240.72 25.41 81.44弃方排往沿线14座弃渣场建筑物拆除4.97 4.97 主体工程小计352.54 240.72 25.41 86.41弃渣场6.14 6.14施工便道7.677.67 施工生产生活区1.47 1.47 合计367.82 249.87 0.00 31.54 86.411.3线路选线方案比选本项目自北向南依次连接乐宜、宜攀、宜水以及宜昭等4条纵向高速公路,推荐方案路
8、线全长38.13km,建设里程31.88km,利用宜水高速6.25km。路线主要控制点有中峰寺、金城、玉龙、柏溪、冠英、双河;主要控制工程有峰寺枢纽互通、岷江特大桥、柏溪枢纽互通、冠英枢纽互通;主要经过市县有宜宾县、宜宾市翠屏区。根据宜宾市已通车及规划高速公路位置,基于路线起、终点研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城乡规划、地方路网布局等工程条件,并基于本项目的方案研究报告,以乐宜高速、宜水高速公路及规划的宜昭高速公路为主要控制点,在1:5万、1:1万地形图上拟定路线方案,经实地踏勘调查、征求设计监理单位技术咨询意见、修改调整后,提出A、B、C、D、E共5个路线方案进行同精度比较。其中A线方案为贯通方
9、案;B线方案为路线起点比较方案;C线和D线、E线方案为宜水高速接线点比较方案。表1-2 路线方案一览表线路方案路线桩号路线长度备注贯通方案A+D+宜水高速+E线AK7+000AK10+700DK10+700DK24+198.62YSK117+08YSK123+324 EK0+000EK7+683.8538.13建设里程31.88km,利用宜水高速6.25kmA线AK0+000AK38+37738.38各比选方案A线AK0+000AK20+80020.8B线BK0+000BK22+178.9822.179C线CK7+00020+97013.97D线DK10+700DK24+20013.50宜水高
10、速接线比较C+宜水CK7+000CK20+974.08YSK114+026YSK124+693.4724.641利用宜水高速10.67kmA+D+宜水AK7+000AK10+700DK10+700DK24+198.62YSK117+080YSK124+693.4724.812利用宜水高速6.25kmA线AK7+000AK31+151.6424.152E线EK0+000EK7+683.857.6841、起点比选评价结论从比选的内容来来看,从敏感特征来看,2个方案均以桥梁的形式跨越了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次。就涉水施工来水,A线涉水桥墩少,施工期对地表水体的扰动更少,运营期占用的行
11、洪断面更少,A线更优。从工程新建里程、土石方规模、工程投资等方面A线略优于B线,但差异不大,两个方案对地表扰动基本相当,潜在流失风险没有大的差异。就整体对沿线的环境影响来说,A线比B线桥隧比高约6.2%。因此,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A线优于B线。结合地方政府意见,本次评价同意工可推荐A线方案。2、宜水高速接线评价结论通过评价可以看出,A线方案共2次跨越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对保护区的水生生态影响较大,而A+D+宜水方案利用既有的金沙江大桥避免了新建桥梁跨越保护区的核心区,相对来说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较A线小。从实际建设长度来说,A+D+宜水方案较小,工程量和土
12、石方开挖量都较小,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同时也能明显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地方政府意见,本次评价同意A+D+宜水方案。3、A线与E线方案比选结论通过评价可以看出E线较A线建设里程长0.43km,但总的营运里程减少0.94km。E线全线设桥梁2790m/9座,桥隧比36.3%,工程总投资7.11亿元;对应A线全线桥梁3574m/12座,桥隧比50.1%,工程总投资7.16亿元;从工程规模来看,E线方案虽然里程有所增加,但减少了一座一般互通,桥梁规模也较A线减少约896m,工程规模较省,总投资减少约0.05亿元,且E线利用宜水高速较A线短1.37km,对宜水高速的干扰更小于A线;并且宜宾市政府从当
13、地经济发展和交通规划方面来考虑,推荐E线方案。因此本项目推荐E线方案。4、比选结论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拟定的路线方案,线路走向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基本相符。在综合考虑工程规模、地质条件、社会经济、路网规划、城镇规划、水土流失以及路线对声、大气、水、生态环境(主要是保护区)等的影响,本报告书认为工可推荐方案(A+D+宜水高速+E线)合理可行。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本项目所在生态功能区的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河谷阶地为主,河流属于长江上游干流水系,植被以人工或次生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为主,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保障城镇与农业发展、保
14、障环境净化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典型生态系统以农田、城市和水生态系统为主;主要生态问题有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较突出,大气环境和酸雨污染较严重,由此导致环境污染敏感程度较高。2.1.2水环境现状评价据水环境现状监测,公路沿线各监测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良好。2.1.3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环境噪声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说明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2.1.4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日均
15、值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GB3095-1996)二级评价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2.1.5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 项目直接影响区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其余各项经济指标也处于健康发展趋势,说明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项目直接影响区交通运输条较好,但其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邮电通讯事业发达。 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较大。 项目直接影响区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均较高,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2.1.6景观环境现状评价公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
16、应当从景观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路线修建对沿线景观的影响。公路的阻隔、环境污染、人工建筑物的大量出现,改变了自然生态景观的属性。1、路基工程对自然景观的切割影响:项目建成后,路基工程对沿线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环境形成切割,对其空间连续性造成一定的破坏。切割山坡、植被,使绿色的背景呈现出明显的人工印迹。项目沿线以农田景观、村镇景观、河流景观为主,由于村镇景观的敏感性较低,阈值较高,公路路基对其切割影响不显著,而农田景观和河流景观敏感性高,阈值较低,公路路基工程对其切割影响较大。2、弃渣场对景观的影响:拟建项目设置14处弃渣场,鉴于弃渣体表面植被完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营运近期,弃渣场与周围景观环境
17、在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差别较大,对行车者的视觉冲击较大。3、工程构筑物对景观环境的影响:项目建成后,项目路基、桥梁等大体量构筑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居民的视线,占据视觉空间和景观节点,阻断景观廊道或遮挡城市等,将不可避免的改变沿线传统的视觉环境,使沿线居民的景观环境受到影响。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和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1、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区域,隧道山体及上方区域,按弃土场分布和保护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适当扩大评价范围;2、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3、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
18、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4、地表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内;5、社会环境: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包括翠屏区、宜宾县;6、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范围。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拟建公路占地指标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用地标准限值的低值,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完全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标准限值要求。2、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以及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咨询,拟建公路将用地方重点生态公益林,在占用生态公益林路段施工时,有能力调整线路则避开公益林区,对无法调整必须占用的生态公益林,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如中华
19、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四川省林地管理办法等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并进行补偿。3、工程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地占用动物栖息地生境、施工活动尤其是爆破作业的噪声影响动物活动、施工中的三废也将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这些将迫使施工区域的动物暂时远离施工区域;运营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除阻隔效应外,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4、 拟建公路共永久占用耕地170.99hm2,会对项目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协助地方国土部门做好土地占用的补偿工作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并做好施工后期临时用地的复垦工作。5、拟建公路占地对沿
20、线地区的农业生态影响不大,但对所经村镇在短期内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以及公路建成后形成的沿高速公路经济产业带的发展,沿线地区农村经济也将得到大力发展,这样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将不受占地的影响,反而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下阶段设计中应在规范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收缩边坡的措施,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应尽量不占用耕地而占用荒地,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对部分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进行复耕。由于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按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采取开垦新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等的补偿措施。3.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2.1 施
21、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拟建公路工程施工不可避免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污染源主要有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桥梁施工和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等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影响等。1、建筑材料运输及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分析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建筑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是难免的。而这些扬尘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尤其是对靠路较近的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建筑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管理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使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2、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分析拟建公路主要跨水体
22、桥梁的基础工程形式为灌注桩基础,在这些桥梁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钻、挖出桥基废渣和淤泥较其它施工方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将这些废渣、岩浆和淤泥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堵塞、淤塞河床,使水体总悬浮物固体(SS)、总溶解性固体(DS)大量增加,水体的浊度大大增加。因此应将桥基施工中废渣、岩浆和淤泥及时清理至就近的弃渣场处置。在桥梁上部结构现浇施工过程中,要使用模板和少量的机械油料,施工中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机械油料泄漏或使用后的废油直接进入水体,会使水环境中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值增加。因此,严禁机械油料和废油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和废油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后进行处理。3、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场及
23、构件厂生产废水的影响分析混凝土拌和场及构件厂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性集中排放等特点。由有关资料,混凝土拌和场每次冲洗废水量约0.5m3,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5000mg/L,pH值在12左右,废水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排放浓度一级标准限值的要求。因此对这部分污水需要设沉淀池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排放。4、施工期含油污水对水体的影响施工期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修理、维护过程及作业过程中的跑、滴、漏,同时桥梁上部结构及涵洞施工过程中会使用模板和机械油料。其成分主要是润滑油、柴油、汽油等石油类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则浮于水面,阻碍油水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宾市 过境 高速公路 西段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