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强化班三国法杨帆讲义.doc
《系统强化班三国法杨帆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强化班三国法杨帆讲义.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 年超级系统强化班国际公法讲义特别提示: 联合国会员国缔结的条约应当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否则联合国机构不得援引2 、条约的保留: 签署、批准或加入条约时作出的,排除或改变条约中部分条款对其适用效力的单方声明注意: 条约的保留只能在有关条约尚未对本国发生效力时作出,但是,条约本身可以是一个已生效条约。3 、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 1 )承认对象:新国家、新政府和其他事态( 2 )承认方式:明示、 默示 (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缔结政治性条约、投票支持加入仅对国家开放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3 )承认的性质:单方行为( 4 )承认的后果:对国家的承认原则上不能逆转;但对新政府的承认则意味
2、着对旧政府承认的撤销。4 、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1 )二者的区别:前者成立和活动的依据是政府间协议,后者成立和活动的依据是相关国家的国内法2国家非恶债:一国中央政府依平等条约向其他国际法主体的借债特别提示: 凡须采取行动的决议,推荐秘书长的决议、吸纳新会员、中止会员国义务或开除会员国的决议为当然的实质性决议;其他决议的性质由安理会先行确定( 1 )行为归因于国家:下列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被国际法认为是可以归因于国家的行为:A 、国家机关的行为;B 、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利的其他实体的行为;C 、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D 、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给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在行使该
3、支配权范围内的行为,视为该支配国的国家行为。E 、叛乱运动机关的行为。 在一国领土上的被承认为叛乱运动的机关自身的行为,根据国际法不视为该国的国家行为。已经和正在组成新国家叛乱运动的行为,被视为已经或正在形成的新国家的行为。F 、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个人的行为不是国家行为。但对于某些特定人员,如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外交使节,由于其在对外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对于他们在国外以私人身份从事的不法行为,国家一充责任般也承担相关的责任。( 2 )排除行为不当性:A 、同意:义务国经权利国同意违反义务B 、对抗措施与自卫: 针对其他主体所作国际不当行为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根据是否采用武力分为对抗措施和自
4、卫。条件:适度C 、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D 、危难或紧急状态各部分制度:内海: ( 1 )完全主权;( 2 )外国船舶非经许可不得进入;( 3 )我国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内海;( 4 )港口(对外籍船)刑事管辖:通常只有对扰乱港口安宁、受害者为沿岸国或其国民、案情重大或船旗国领事或船长提出请求时沿岸国才予以管辖。毗连区: ( 1 )防止和惩处在领土范围内违反海关、财政、移民、卫生的法律法规( 2 )其他制度取决于其依附的是专属经济区还是公海公海: ( 1 )管辖权: A 、船旗国管辖权:一船一旗,否则视为无国籍船和登临对象; B 、普遍管辖权:海盗 、非法广播、贩卖奴隶和贩卖毒品( 2 )临检权(
5、在公海上直接提起管辖)和紧追权(在其他海域提起管辖延伸至公海):A 、主体:军舰、军用飞机、经授权且标志清楚的政府公务船舶飞机;B 、主体原则上不能是对象;C 、紧追权的限制:发出停止信号、不能中断、当被追船舶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领海时终止大陆架:( 1 )界限: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 200 海里,则扩展到 200 海里的距离;如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超过 200 海里,大陆架在海床上外部界限的各定点,不应超过从基线量起350 海里,或不应超过 2500 公尺等深线 100 海里。( 2 )权利内容:A 、自然资源 的专属开发和管辖权;B 、沿海国行使对大陆架的
6、专属权利不需要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但需要把有关的科学信息和证据资料提交给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C 、沿海国开发 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的非生物资源,应通过国际海底管理局并缴纳一定的费用或实物,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免缴。(三)特殊空间(南极和外空)的法律制度1 、基本原则: 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和平目的原则;自由的科学考察原则2 、 南极: 1961 年南极条约(核心内容: 冻结 对南极的领土要求)3 、外层空间法律制度:( 1 )登记制度:联合国秘书长;登记国对空间物体享有所有权与管辖权( 2 )营救制度:援助、通知、送回( 3 )责任制度:发射国 承
7、担绝对责任(对地面或飞行中的飞机)或过错责任(对其他外空物体)包括:实际完成发射行为的国家;促使发射行为的国家;从其领土或装置完成发射行为的国家特别注意: 营救公约和责任公约不调整缔约国和本国国民的法律关系 防止气候变化:( 1 )有效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2 )基本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具体减排目标只针对发达国家)( 3 )减排折算方式:“净排放量计算方式”:即可以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集团方式”:及欧盟国家视为一个整体,可以采取内部平衡抵消,但在总体上完成减排量的方式;“排放权交易方式”:即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通过排放额度的买卖来折抵排
8、量;“绿色交易方式”:即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绿色技术折抵排量。(一)国籍的取得和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 、基本原则: 不承认双重国籍2 、国籍取得: 双系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国籍法第 4 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第 5 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第 6 条规定:“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3 、 国籍丧失: 申请丧失为主,自动丧失为辅国籍法第 9 条规定:“定居
9、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 11 条规定:“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丧失中国国籍。”第 12 条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1 、关于签证第 16 条:“ 签证分为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和普通签证。 ”第 19 条:“ 出具邀请函件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对邀请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 22 条:“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办签证:( 1 )根据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签订的互免签证协议,属于免办签证人员的;( 2 )持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件的;( 3 )持联程客票搭乘国际航行的航空器 、船舶
10、、列车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或者地区,在中国境内停留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不离开口岸,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特定区域内停留不超过规定时限的;( 4 )国务院规定的可以免办签证的其他情形。”2 、关于外国人的停留居留第 30 条:“外国人所持签证注明入境后需要办理居留证件的,应当自入境之日起 30 日内,向拟居留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外国人居留证件。 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证件的有效期最短为 90 日,最长为 5 年;非工作类居留证件的有效期最短为 180 日,最长为 5 年。 ”第 41 条:“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应当按照规定取得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聘
11、用未取得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 ”3 、关于外国人的出境。第 28 条:“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1 )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但是按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有关协议,移管被判刑人的除外;( 2 )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3 )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不准出境的;(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第 81 条:“外国人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或者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在中国境内继续停留居留情形的,可以处限期出境。外国人违反本法规定
12、,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部可以处驱逐出境。公安部的处罚决定为最终决定。 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十年内不准入境。 ”(三)外国人的法律地位1 、外交保护 (保护境外的本国人)外交保护的条件:( 1 )一国国民权利因所在国国家不当行为受到侵害;( 2 )国籍继续原则:外交保护结束前,受害者要持续拥有保护国国籍;( 3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外交保护之前,受害者已经用尽当地所有司法和行政救济2 、引渡A 、根据国际法,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B 、国家可以拒绝引渡本国国民(我国明确为应当拒绝引渡本国国民);C 、可引渡罪行:不构成双重犯罪的不引渡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注意: 犯有
13、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劫机罪和侵害外交代表罪的绝对不能视为政治犯D 、引渡效果:罪名特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外交部是有关引渡的联系机构;引出:外交部审查形式要件,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实质要件引入: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决定在请求引渡时是否作出量刑的承诺,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决定在请求引渡时是否作出限制追诉的承诺3 、庇护( 保护境内的外国人)A 、构成要件:( a )允许受迫害外国人入境并居留;( b )拒绝将其引渡;B 、不得进行庇护的罪行:前述不视为政治犯的C 、外交庇护(在域外使领馆内庇护外国人):没有国际法依据 (二)外交人员、特别使团、领事官员的派遣和任职1 、必须经接受国
14、同意才能派遣的人员 :使领馆馆长、武官、特别使团、不具有派遣国国籍的人员 (接受国可随时撤销此项同意)2 、必须履行特殊手续方能开始职务的人员:使馆馆长:向接受国递交国书;领馆馆长:由接受国颁发领事证书(三)使领馆特权与豁免1 、使馆特权与豁免: 馆舍不得侵犯;档案不得侵犯;通讯自由(非经许可不得装置使用无线电发报机) ;免纳捐税、关税;行动和旅行自由(禁区除外);使用派遣国的国家标志。2 、对比使馆馆舍不得侵犯和领馆馆舍不得侵犯:使馆馆舍绝对不得侵犯:非经馆长同意接受国人员不得进入(包括公务和私务区域)领馆馆舍是在一定程度内不得侵犯:( 1 )专供领馆工作之用的那部分馆舍未经馆长许可不得进入
15、,而馆舍的其余部分不包括在内;( 2 )遇紧急情况时,如火灾和其他灾害须迅速采取措施的场合,可推定领馆馆长已经同意而采取保护行动;( 3 )领馆馆舍、设备及其财产在一般情况下应免受征用。但在确有必要征用时,则可征用,然而应给予补偿。(四)外交人员和领事官员的特权和豁免1 、外交人员的特权或豁免: 人身不可侵犯;寓所、文书信件、财产不可侵犯;管辖豁免;免纳捐税;免除关税和查验。2 、对比外交人员和领事官员的管辖豁免( 1 )外交人员的管辖豁免: A 、完全的刑事管辖豁免; B 、有例外的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例外情况包括:关于私有不动产之物权诉讼;以私人身份参与继承案件的诉讼;关于外交代表于公务范
16、围以外所从事的专业或商业活动引起的诉讼;如外交代表主动提起诉讼,就不能对与主诉直接相关的反诉主张管辖的豁免。 C 、完全免除作证义务; D 、外交人员管辖的豁免可以由派遣国放弃,而且放弃必须是明示的,外交人员本身没有作出这种放弃的权利。并且对管辖豁免的放弃不得视为对判决执行豁免的默示放弃,后项放弃须由派遣国单独明确作出。( 2 )领事官员的管辖豁免: 领事官员执行职务行为,不受接受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也无相关的作证义务。(五)特别使团的特权与豁免: 基本同领馆(领事官员)的特权与豁免六、 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二)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1 、禁止具有过分伤害力和滥杀滥伤作用的武器使用这类武器具
17、体有包括:( 1 )极度残酷的武器;( 2 )有毒气、化学和生物武器;( 3 )核武器:但目前的国际法还未对核武器的禁止作出全面明确的规定。2 、禁止不分皂白的战争手段和作战方法3 、禁止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4 、禁止背信弃义的战争手段和作战方法,但不禁止使用诈术根据 1977 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以下行为构成背信弃义的情况:( 1 )假装有在休战旗下谈判或投降的意图;( 2 )假装因伤或因病而无能力;( 3 )假装具有平民、非战斗员的身份;( 4 )使用联合国或中立国家或其他非冲突各方的国家的记号、标志或制服而假装享有被保护的地位。(三)保护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战俘和伤病员)
18、: 人道主义原则; 战后立即遣返战俘(四)战争犯罪:1 、 历史上惩罚战争犯罪的实践:四个临时刑事法庭(联合国安理会派出机构)2 、国际刑事法院:( 1 ) 常设于荷兰海牙、独立于联合国;( 2 ) 管辖刑事法院规约 生效后( 2002 年 7 月) 灭绝种族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侵略罪等( 3 ) 管辖权依据:所涉一方或多方是缔约国;被告是缔约国国民;非缔约国的接受2013 年超级系统强化班国际私法讲义(一)冲突规范和准据法1 、冲突规范: 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规范( 1 )注意区分管辖权规范和冲突规范例: 民事诉讼法第 33 条第3 款:“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
19、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法律适用法第 31条:“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2 )冲突规范的种类:A 、单边冲突规范: 直接规定适用内国法或外国法例:合同法 第 126 条第( 2 )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B 、双边冲突规范 :将连结点和案情结合才能确定准据法例:法律适用法第 15 条:“人格权的内容,适用权利人经常居所地法律。”C 、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结点且须同时适用例:法律适用法第
20、28 条:“收养的条件和手续,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D 、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结点但只须选择其中之一适用;根据是否按顺序选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选择适用冲突规范例 1 :法律适用法第 21 条:“结婚条件,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或者国籍国缔结婚姻的,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例 2 :法律适用法第 39 条:“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2 、准据法: 经冲突规范指定援用来具体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特定的 实体法区际法律冲突和准据法
21、的确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 6 条:“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外国法律,该国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法律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区域的法律。”(二)适用冲突规范的基本制度:1 、识别(定性): 法院对案件性质予以确定的行为法律适用法第 8 条:“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适用法院地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 13 条:“ 案件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涉外民事关系时,人民法院应当分别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法律适用法第 9 条 :“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不包括该国的法律适用法。”3 、外国法的查明:( 1 )查明义务法律适用法 第 10 条第 1 款:“涉外民事关系适用
22、的外国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查明。当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应当提供该国法律。”( 2 )无法查明外国法时的解决方法法律适用法 第 10 条第 2 款: “ 不能查明外国法律或者该国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 3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 17 、18 条的补充规定:A 、若外国法应由当事人查明,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合理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提供该外国法律的 ,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律。B 、若当事人对查明的外国法的内容及其理解与适用有异议,由法院审查认定。4 、公共秩序保留:民法通则第 150 条 :“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
23、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法律适用法第 5 条 :“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意 :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上,原则上不能再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排除国际惯例的适用。5 、法律规避和(部分)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 1 )法律规避: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故意制造或变更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 11 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涉外民事关系的连结点,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强化 国法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