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征兵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稿).doc
《甘肃省征兵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征兵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稿).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肃省征兵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证征兵工作和征集兵员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兰州军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兵工作的意见及廉洁征兵二十五条措施等有关规定,结合甘肃省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户籍在本省的公民、在本省大学在读的学生以及接兵部队机构和人员。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的适龄公民,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和当年征兵命令所规定的服役年龄的男性公民。应征公民是指经兵役登记和初步审查合格的适龄公民。预征对象是指经乡(镇)人
2、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县(市、区)兵役机关审查通过的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第四条 全省每年征集新兵的人数、时间、要求,由省人民政府、省军区依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确定。女性公民的征集,按照国防部女兵征集工作试行办法和甘肃省女兵征集工作实施方案执行。征兵任务的分配,根据当地人口分布、应征公民数量质量、应届毕业生分布、服预备役退伍军人专业技术兵储备区建设要求、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特殊条件兵员要求确定。第五条 征兵期间,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招收录用人员,应当服从征兵工作需要。第六条 征兵工作所需经费,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当年征兵任务计划下拨,不足部分由市(州)、县
3、(市、区)两级人民政府财政解决。征兵工作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负责管理,专款专用,接受上级兵役机关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开展兵役登记工作的经费,纳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解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开展征兵工作所需经费,由各类单位和组织自行解决。退兵涉及的费用,在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接收退兵前由部队负责,接收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负责。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第七条 全省的征兵工作,在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工作。军分区(警备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
4、兵役机关,在上级兵役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工作。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的一般组成:组长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武装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兵役机关指定1名军事首长和1名政工首长担任,成员为公安、卫生、教育、民政、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财政、监察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员。各级宣传、纪律检查等部门应当派出负责人员参加同级人民政府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第九条 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上级征兵命令,安排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工作;审定征兵工作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征兵工作中的其他重大问题。各级兵役机关和有关部门按照同级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
5、署,协调开展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兵役机关主要负责制定征兵工作的全面计划、方案,并抓好总体协调和组织实施,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协调和调查处理征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征兵工作。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拟制征兵宣传教育计划方案,组织开展征兵宣传教育,总结和推广征兵工作经验,宣扬先进典型。公安部门严格执行征兵政治审查各项规定要求,把好应征公民政治审查关,调查核实政治退兵和群众反映的政治审查工作方面的问题。卫生部门严格执行征兵体格检查各项规定要求,把好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和心理检测关,搞好对体检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教育部门严格按照新兵文化、学历条件要求,加强对应征公民的文化审查,对文凭、学
6、历、证明等进行核实;落实在校大学生新兵的优抚政策,指导抓好大学生预征工作。民政、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落实新兵优抚待遇,接收安置退役士兵,配合兵役机关搞好非农业户口公民征集比例控制,会同有关部门搞好应征公民职业技能认定。财政部门做好义务兵、直招士官征集和大学生预征工作经费保障;在高校开展兵役登记和确定预征对象等工作的经费,列入兵役征集经费支出,先总体拨付兵役机关,由兵役机关根据工作和完成征集任务情况将相关经费拨付学校,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纪律检查、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对各级执行征兵政策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与有关部门共同搞好廉洁征兵教育,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对
7、征兵中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其他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能分工,积极完成担负的工作任务。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同级兵役机关和公安、卫生、教育、民政、交通运输、监察等部门,抽调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征兵办公室。征兵办公室应当吸收同级宣传、纪律检查等部门人员参加。征兵办公室主任,由省军区副参谋长、军分区(警备区)参谋长、人武部部长担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征兵工作经常化要求,保持人员机构稳定,根据上级规定和工作需要,逐步常设征兵机构。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是征兵工作的主管部门,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政府领导下,依法办理本区域征兵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本区域征兵
8、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监督、落实。(二)组织开展兵役法规宣传教育和兵役执法检查,依法对违反兵役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三)组织开展兵役登记,掌握本行政区域内适龄公民的分布情况和素质状况。(四)组织开展征兵普查,依托国民教育为部队培养兵员,做好预征兵员培养和管理工作。(五)组织实施新兵征集工作,努力提高新兵质量。(六)组织开展在役士兵及其家属跟踪、管理和服务,配合有关部门搞好义务兵及其家属优待和退役士兵安置。(七)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受理或办理退兵工作。(八)组织开展从非军事部门直接招收士官工作。(九)加强征兵廉洁建设,受理征兵信访,防止和纠正征兵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十)
9、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完善地方性兵役法规,推进征兵工作改革发展。(十一)做好其他相关工作。第十二条 征兵办公室下设内勤、宣传教育、体检、政审、被装运输、纪检等六个组,坚持集中办公制度、请销假制度、值班制度、交班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会议制度等六个制度,按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一)内勤组。1、在主任、副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征兵工作的筹划和组织实施。2、做好兵役登记、直招士官、大学生预征、年度义务兵征集及其它征兵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3、牵头协调军地联系和上下联络,负责接待接兵部队和地方有关人员来访。4、检查指导基层征兵工作开展,执行好政策标准。5、总结推广征兵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10、6、做好征兵经费的申请、开支计划及拨付使用。7、抓好征兵机构和制度建设。8、指导宣传教育、体检、政审、被装运输、纪检组有效开展工作。(二)宣传教育组。1、拟制征兵宣传教育提纲和工作计划,抓好征兵宣传的组织实施。2、加强对基层宣传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确保征兵宣传工作正常开展。3、熟悉征兵政策规定,接待和解答适龄青年及家长对征兵的来访咨询。4、与有关新闻媒体共同抓好征兵各阶段的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5、定期下发征兵工作简报。6、督促按规定和要求落实优抚待遇,解除入伍新兵后顾之忧。7、推广征兵工作经验,宣扬先进典型,及时研究解决征兵宣传工作中存在问题。8、负责办理其他有关宣传教育工
11、作事宜。(三)体检组。1、做好体检医生的抽调、分组、培训,确保按职责开展工作;2、拟制体检工作计划,做好体检站设置和管理。3、熟练掌握体检办法,正确把握体检标准,保质保量完成新兵体检、复查、抽查任务。4、严格落实“谁签字、谁把关、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5、做好体检的登记统计,及时报告、反馈体检情况,做好体检总结,建立健全新兵体检档案。6、加强体检业务指导和检查,及时解决体检存在问题,确保体检工作正常开展。7、严格执行征兵政策规定,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禁止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自觉抵制不正之风。8、负责办理其他有关体检工作事宜。(四)政审组。1、做好政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具体负责
12、全省征兵政审筹划和组织实施工作。2、严格执行政审规定,切实了解掌握新兵的社会表现、思想状况、文化程度、年龄等实际情况,开展政治审查。3、落实三级政审和区域联审制度,集中办理新兵政审手续。4、严格落实“谁签字、谁把关、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5、对重点人和重点方面进行复审复查,确保不留疑点、不漏一人。6、审核汇总新兵情况,建立健全新兵政审档案。7、协助做好政治退兵处理和接收工作。8、严格执行征兵政策规定,禁止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自觉抵制不正之风。9、负责办理其他有关征兵政审工作事宜。(五)被装运输组。1、召开新兵被装和运输工作会议,制定本地新兵被装和运输计划,提交上级职能部门审批。2、及时协调公路
13、、铁路、航空等有关部门和接兵部门,按上级批准的新兵运输计划按时启运新兵。3、对新兵进行乘坐车(船)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督促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检查,保证新兵运输安全,防止事故发生。4、妥善做好新兵服装的请领与保管,认真组织发放,努力提高新兵被装适体率。5、负责办理其他有关新兵被装工作事宜。(六)纪检组。1、抓好征兵工作人员和接兵干部的廉洁征接兵教育。2、严格做好廉洁征兵措施制度的落实,确保征兵工作公开、公平、公正。3、负责接待群众来访和电话、信件举报,按要求和程序查处并作出结论。4、负责办理其他有关征兵纪检工作事宜。第十三条 省征兵办公室下设二个直属征集点:省女兵征集点和东风场区男兵征集点。市
14、州一律不得设置征集点。男兵征集任务,必须一次性全部下拨到县级征兵办公室组织办理。女兵征集由省征兵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面向社会普遍征集。严禁私自调整征集任务(含非农征集数量)。各市州之间的征集任务调整必须经省征兵办公室审批同意;各县区之间的征集任务调整必须经市州征兵办公室审批同意;各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指标调整必须经县区征兵办公室审批同意。各级征兵办公室不得办理户籍不在本辖区的新兵入伍手续。军队(含武警部队)干部、革命烈士、伤残军人子女等征集对象,按照属地征集的原则,参加户口所在县级征兵办公室的体检、政审,符合征集条件的,优先批准入伍。第十四条 依法做好征兵工作是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各类
15、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义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征兵工作,按照县(市、区)兵役机关的要求,由基层人民武装部具体办理。企业事业单位的征兵工作,设有人民武装部的,由人民武装部负责办理;未设人民武装部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的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办理。高校大学生预征工作,院校设有武装部的由武装部牵头负责,没有设立武装部的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文化、新闻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各级征兵办公室做好征兵工作。第十五条 接兵部队机构和工作人员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兵役机关的领导下,按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的统一安排,积极配合兵役机关做
16、好征兵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兵役机关应当与接兵部队机构和人员主动协调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为其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第三章 宣传教育第十六条 征兵宣传教育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以及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的征兵命令组织开展。第十七条 征兵宣传教育分为平时宣传教育和征兵期间集中宣传动员。平时宣传教育应当贯彻执行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纳入全民国防教育计划,搞好国防观念教育、兵役法规教育、国防和军队建设形势教育以及组织公民进行军事训练等。征兵期间集中宣传动员主要包括兵役法规教育、依法服兵役教育、入伍动机教育、廉洁征兵教育、征兵改革和政策公示、优抚安置法规政策宣传和征兵动员等内容,
17、对象主要为适龄公民及其家庭成员。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征兵平时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并将其纳入全民教育总体规划。各级宣传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做好征兵平时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各类中等以上学校应当将兵役法制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安排必要的课时。文化、教育、新闻等单位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当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兵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配合做好征兵工作。兵役登记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兵役登记对象有关依法服兵役的针对性教育。第十九条 征兵期间的集中宣传动员一般安排在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发布前后组织进行,并贯穿征兵工作始终。具体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征兵办
18、公室会同各级宣传等部门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层单位和组织征兵期间集中宣传动员的领导和指导。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和基层人民武装部应当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适龄公民及其家庭进行宣传发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征兵期间,乡(镇、街道)以及其他各类单位和组织应当通过组织征兵宣传车、悬挂和张贴征兵宣传品等形式加强宣传。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所属适龄公民兵役义务教育,积极动员参军入伍。各类文化、新闻单位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征兵期间集中宣传动员,开辟适当的专刊、专版、专栏、网页以及组织各类专题节目。征兵期间,各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组织征兵工作人
19、员认真进行廉洁征兵教育。第二十条 新兵交接和入伍后,各级人民政府、兵役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协助部队做好新兵的思想稳定工作,鼓励他们安心服役。第四章 兵役登记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兵役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兵役登记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设有人民武装部的企业事业单位,具体承办本辖区、本单位的兵役登记工作。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设有人民武装部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县(市、区)兵役机关的部署要求,设立兵役登记站,并于登记开始前15日发布兵役登记公告,或书面通知本辖区(本单位)适龄公民按时履行兵役登记手续。兵役登记工作应当在每年第3季度前完成。第二十三条 当年12月
20、31日前年满18周岁的适龄公民,按照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企业事业单位的通知要求,持本人公民身份证和学历证明到兵役登记站履行兵役登记手续。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包括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普通中专、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当年毕业的学生,应当作为兵役登记的主体。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根据县(市、区)兵役机关的通知要求,提供所属适龄公民人员名单,积极动员和组织适龄公民进行兵役登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设有人民武装部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登记人数进行核实,督促未登记的适龄公民及时进行登记。 院校所在地县级兵役机关会同教育部门指导各级各类院校武装部或
21、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应届毕业生进行登记。第二十四条 组织兵役登记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设有人民武装部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填写兵役登记表,并根据登记情况,提出本辖区(本单位)适龄公民应服兵役、免服兵役和不得服兵役的意见,报县(市、区)兵役机关批准。县(市、区)兵役机关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征兵任务数的3倍确定预征对象。偏远贫困、教育相对落后和有地方性疾病的地区,视情提高预征对象的确定比例。第二十五条 5至6月份,高校所在地兵役机关应会同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到高校对有参军意愿的应届毕业生组织进行身体初检和政治初审,符合基本征集条件的确定为预征对象。6月15日前,由院校所在地县级兵役机关会同院校
22、组织填写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院校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及文化程度进行鉴定,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加盖学校印章,联系电话填写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办公电话;县级兵役机关对是否确定学生本人为预征对象填写结论意见,武装部部长签字,加盖县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印章,联系电话填写武装部值班电话。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填写完后发给学生本人,作为优先征集的凭证,存根由县级兵役机关留存备查。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由省级兵役机关统一编号制发。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遗失或填写错误的,可依据县级兵役机关存根补办。没有使用的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县级兵役机关要统一封存,妥善保管。确定为应届毕业生预征
23、对象的高校毕业生,在院校的统一组织下填写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补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6月底前完成高校毕业生预征对象确定工作。第二十六条 各级兵役机关要为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提供“ 绿色通道”。应届毕业生报名由县级兵役机关直接办理。征兵报名前10日,县级兵役机关要逐一通知其报名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外地就读的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本人持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可以直接到户籍所在地县级兵役机关报名应征,当地兵役机关应当认真受理,及时安排。已将户口迁到学校办理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应将户口迁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后报名。报名时,兵役机关要认真核对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编号和鉴定意见,并将登记表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征兵 工作 实施细则 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