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级下册《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级下册《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级下册《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第1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 课题法律保护公民隐私课时 1 课时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显著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创设情景和活动建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生成知识,提升能力,进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升华。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作为未成年人,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
2、识不到,或者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会产生错误的想法或做法,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维权意识必须加强。教材分析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是思想品德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一框题。在此,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知道了一些法律知识和用法律武器维权,这为学习本框题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框题在法律常识和培养学生维权意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教学流程设计导入 辩论质疑 隐私危机 微博侵权案 警察进家就合法吗 现场拆信 悄悄话信箱 总结 作业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个人隐私、隐私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掌握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规定。2、能力目标:能主动的运用所
3、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隐私权的意识,提高依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到公民个人隐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法律关注的问题,法律对公民的隐私予以保护。教学难点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的理解及运用,并转化为自觉维权的行为。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互动交流法,讲授法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欣赏漫画偷窥1、发挥你的想象:他(她)可能在干什么?2、假如被窥视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师小结:人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
4、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第17课第一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学生举手回答通过漫画欣赏、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进入学习主题。二、新授1、辩论质疑出示截图、材料:王芳最近喜欢在网上和同学朋友聊天,她的父母知道后,向王芳要QQ密码,看看她都聊些什么内容。王芳不肯,和父母发生了争执。提问:王芳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刚才大家辩论的实质就是一个隐私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2、隐私危机新闻:“微博晒孩子照片引来人贩子”2012年6月29
5、日人民网报道:微博逐渐成为一些家长的“电子日记”,除了记录自己的信息外,还图文并茂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但是你知道吗?晒娃固然开心,但很可能让你的孩子陷入巨大的危险。在日前破获的一起拐卖儿童案中,记者采访人贩子如何骗走孩子时,人贩子称“我每天都看他父母的微博,对这娃太熟了”。 这一事件犹如投下重磅炸弹,激起了网络社交潜在危机全民讨论。为了证明微博晒私人信息的危险性,知名网友“和菜头”“现身说法”,通过一个妈妈的700多条微博,获得了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孩子真实姓名、生日以及家庭基本状况等信息。更“可怕”的是,通过微博上发布的照片,他准确定位了孩子每周固定要去玩的地方。思考: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何感
6、想?3、微博侵权案材料:2012年1月2日,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标题为“陈某曾涉嫌伙同诈骗380万?”该条微博链接的天涯、凯迪社区的地址显示内容却为:“日前,涉嫌诈骗巨额钱财并有私刻公章嫌疑的刘某被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立案。”这条看似平淡无奇的转发微博却引发了一场风波。提问:上面新闻显示侵犯了刘某上面权利?教师归纳: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4、警察进家就合法吗从刚才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可能不经意就侵犯了别
7、人的隐私权,你们想想执法机关会不会侵犯公民隐私权呢?案例:某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请你对派出所的行为进行分析。小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这不仅是保护公民的权利,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标志。5、现场拆信一天,小琳妈妈特地到学校向班主任杨老师了解小琳在学校的情况。此后,杨老师非常关注小琳。这天自修课杨老师发现小琳在看一封信,看信的字迹,很像是男孩子写的,杨老师断定小琳在谈恋爱,于是把信抢过来。杨老师要求小琳交待谈恋爱之事。小琳百般争辩最后老师要小琳叫家长,小琳不敢告诉父母。第二天班主任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不仅对小琳连嘲带讽地批评一通,还把那封信当众读了一
8、遍提问:你认为杨老师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6、悄悄话信箱内容:现场设置“悄悄话信。学生现场无记名写下曾遇到隐私被侵犯的困惑,然后投到信箱。主持人念出信箱里学生的困惑。学生分组出主意。针对“是否可以把密码告诉父母?”这一问题,认为可以的站在一边,认为不可以的站在一边,双方进行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是属于隐私,哪些不是隐私。判断标准是什么?学生举手谈感想学生看漫画、新闻并讨论回答(1)讨论微博应不应该在个人隐私上做文章?(2)讨论微博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3)学生对类似事件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并回答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并回答1.学生写困惑并投递到悄悄话信箱;2.学生分组讨论出主意。用学生
9、身边的事情,引发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初步了解隐私及隐私的类型。让学生明白保护隐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及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行使搜查权要严格依法进行。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隐私。否则会给别人造成伤害。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现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保护隐私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合作探究,学以致用的能力。三、小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就能与人为善。记住这句话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思想得到升华。四、练习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10、隐私与隐私权法律保护公民隐私公民的住宅权受法律保护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备注第1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金坛市第三中学 徐俊方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是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十七课的第一框题。这一框题是本课的导入点。本框内容着重解决的是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本框题为解决如何维护隐私以及尊重他人隐私的教学计划做了铺垫,是本课教学的依据和基础。2、学情分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私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生了社会生活群体化与个体生活独立化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下,要求法律保护个人的私生活不受干涉的权利,成为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指标
11、。八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在生活中也对自身的私密空间得到尊重的呼吁也越来越高,因此,让学生了解隐私权,懂得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就尤为重要。3、教学分析在本框题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善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以案说法,以例说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讨论、合作学习、情境分析等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培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2、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法律为依据实现自身权利得到尊重的能力。3、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了解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三、教学
12、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2、教学难点:面对隐私能妥善处理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MV欣赏:我是一条小青龙问:1、小青龙的秘密为什么不能告诉你?同学们思考、作答通过MV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欣赏中体会隐私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受法律保护。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讲授新课(一)问题思考:你所认为生活中的隐私有哪些内容?(引导: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角度)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测评我们所认为的隐私是否受法律保护。设疑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二)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隐私包括的几方面内容。(PPT展示)隐私的含义出示六组
13、事例,请学生依据刚才的含义判断是否属于隐私。学生感悟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相结合,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三)讨论案例:根据上海市提倡安装摄像头的建议,讨论:隐私是否等于丑事。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联系案例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隐私与丑事的区别,从而更加能够理解法律所保护的隐私内容,突出本课的重点。讲授新课(四)案例分析:出示四组案例,请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1、是否开门2、拆信3、出卖顾客资料4、晒照片学生思考回答:通过案例,回归课本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法律保护公民隐私包含的内容。结合身边的事例,贴近学
14、生实际,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五)课堂讨论2056年的外卖服务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如果法律不保护隐私而导致隐私被泄露,我们的生活将是不能忍受。通过这段录音,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到法律保护公民隐私的重要性。也为下节课懂得尊重他人隐私打下伏笔。(六)温馨提示:隐私是绿草地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愿人人都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学生齐声朗读通过齐声朗读温馨提示,推动本课的高潮,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总结新课(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让学生自我总结,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第2框学会尊重
15、他人隐私教学设计金坛市第三中学 徐俊方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是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十七课的第二框题。第一框题“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为此处做了铺垫,“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是本课的切入点。本框内容着重解决的是人为什么要和如何去学会尊重他人隐私的问题,所以本框内容在本课教学中和以后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情分析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简单,对于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容易引发侵犯他人隐私的问题。他们好奇心大、自我为主,随意揭露他人的隐私;乱闯、乱翻、乱看、乱问等侵犯隐私的行为在学生身上时有发生。加强对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隐私的教育
16、,使他们具有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并遵循公共准则,在这个公开化的社会环境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3、教学分析在本框题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善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以案说法,以例说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讨论、合作学习、情境分析等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隐私权的意识,为人处世要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行动。2、能力:提高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3、知识:了解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表现,懂得尊重隐私不等于包庇犯罪。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表现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苏教版 初中 思想品德 下册 法律保护 公民 隐私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