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小学生关于一二九运动85周年心得.doc
《2020中小学生关于一二九运动85周年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小学生关于一二九运动85周年心得.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中小学生关于一二九运动85周年心得 1935年12月9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形势下,数千名北平爱国学生,在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领导和组织下,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中小学生关于一二九运动85周年心得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0中小学生关于一二九运动85周年心得一#1935年的12月9日,在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由爱国的北平学生首先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如星火燎原,席卷全国,成为后来的全民抗战的雄壮序幕,历史上称之为“一二九”运动。毛泽东对“一二九”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
2、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一二九”运动在国内发展成为全国各界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及其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争取独立解放事业的意义,知道的人是比较多的。然而,“一二九”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在国际上引起的巨大反响和产生过的深远影响,在国内却几乎是鲜为人知的。实际上,它是全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是其先锋部分,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发展。这方面的情况,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锁,除了几个救亡团体的内部刊物有所披露外,国内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陆璀老人就是这场运动的亲身经历者和幸存者。她是
3、“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之一,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革命的女战士,她在国际上宣传共产党抗日的方针、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上海,主办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的邹韬奋先生立即起而响应。邹韬奋是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记者、政论家、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大众生活用大量篇幅和照片报道了运动情况,邹韬奋先生亲自连续撰文,热情赞扬和全力支持学生救亡运动,称之为“大众运动的急先锋,民族解放前途的曙光!”认为“这个运动实在是全国大众对于救亡的坚决的意志之一种强有力的表现”。当时大众生活的销行量突破16万份,为当时所有刊物之最。它对学生救亡运动的热情支持,对同学是极大鼓舞。1935年12月21日
4、大众生活第一卷第6期封面和封底,用的就是陆璀在“一二九”运动的当天,在西直门外一个站台上,手执大号筒向学生和市民群众讲话的照片。当时邹韬奋先生并不知道这个女学生是谁,只是收到有人给他寄来这两张照片后,觉得它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就采用了它,并且在封面上加上“大众起来!”这个口号。谁也没有想到,这两张照片竞成了“一二九”运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被后来的有关书刊和展览广泛采用。可惜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两张照片的拍摄者是谁?虽然署名“万里”,但显然这并非摄影者真姓名。12月16日,游行示威的学生队伍受阻于宣武门时,陆璀机智地从紧闭的城门下的一道缝隙中伏身挤入,奋力抽掉城门的铁闩,但门环还有铁丝缠绕。这时
5、,她被赶过来巡警抓捕。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斯诺。在12月16日那天陆璀被警察逮捕时,斯诺正在现场,他跟踪到警察所。在警察的包围中,对陆璀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采访,并当即发出了一条“独家新闻”,用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标题:中国的贞德被捕了。这篇报道在美国的大报上登出后,确实起了一点轰动效应,为我们抗日救国、反对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主张作了有力的宣传。斯诺对“一二九”运动的积极支持和巨大帮助,也就是他对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作出的第一个重要的贡献。斯诺本人也从“一二九”运动这段经历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促进了他思想的发展,为他后来访问我陕北红区进一步打下了思想基础。1936年2月29日,数千名军警带着机关枪
6、,两次包围了清华大学进行大搜捕。陆璀因名列黑名单,被迫离校。组织上就安排陆璀在斯诺夫妇家去隐蔽,住了一个多星期。斯诺那时才30岁,但在新闻界已崭露头角。他除了外出采访外,几乎整天都埋头在他的工作室里。那里堆满了各种书籍,特别是有关中国的书籍。他正在进行艰苦的努力,编译他后来在1936年7月出版的介绍中国新文学的书活的中国。在斯诺家里,陆璀阅读了他已经出版的第一本书远东战线。后来,斯诺经过我地下党的联系和介绍,作为第一位外国记者,访问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历时四个月,并写出了他震动世界的不朽之作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第一次向全世界揭开了当时所谓的“世界最大之谜”,真实、生动而且具有权威
7、性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革命。其影响所及,不仅是中国和外国的一代人,而且是几代人以至后世。1938年,毛主席曾这样说过:“当其他人谁也不来的时候,斯诺来到这里调查我们的情况并帮助我们把事实公诸于世我们将永远记住,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人。”毛主席还曾写信对斯诺说:“我们都感谢你的。”斯诺的名字,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象征。陆璀曾说:“我们永远怀念和感谢你埃德加斯诺!”#2020中小学生关于一二九运动85周年心得二#黄诚是“一二九”运动领导者之一,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壮烈牺牲。学生爱国运动的领袖黄诚生于1914年5
8、月16日,河北省安次县调河头村人,没落地主家庭出身。黄诚6岁丧父,8岁进私塾,14岁时到邻县永清存实中学读初中,1930年随姐姐黄佩到北平,入第四中学初中三年级作插班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诚目睹祖国的危亡,民族的灾难,再也压抑不住满腔沸腾的热血,和其他爱国同学一起走上街头,贴标语,散传单,向群众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中华的野心,组织同学清查、抵制日货,并串联各个中小学,筹备成立北平中小学学联。这些活动引起了校方的注意,校长齐梅阁通过保证人警告黄诚不要误入“歧途”,但他仍然坚持爱国活动。1932年暑假,学校就把黄诚等几个进步同学开除了。这年秋天,黄诚考进了天津北洋工学院预科。
9、这里的学生运动较之中学更为活跃,黄诚进一步受到了进步思潮的熏陶。1933年初,他和几个进步同学组织了荒火社读书会,由本科学生杨戊生(即魏东明)任社长,黄诚任副社长。他们经常在一起阅读进步书刊,议论国内外形势,抒发抗日救国的热忱。黄诚提出:“宣传民众为当今救国之要务。”为实践这一思想,2月间,他又和吴承明等几个同学开办了北洋工学院工友补习学校,向校内工友及其子弟讲授文化知识,宣传爱国思想。但只办了一个多学期,便被学校当局封闭。黄诚继续积极参与组织学潮,与反动当局斗争,并经常用“煌煌”、“成成”等笔名,给校刊北洋周刊写稿。学校成立级代表联席会(学生会的前身)的时候,黄诚被推选为级会主席。1933年
10、冬,学校当局为卡家境较差的进步学生,宣布取消给学生的书籍、仪器半费津贴,但同时又给跟校方跑的一些学生发放丰厚津贴。级代表联席会当即决定发动全体同学罢课,反对学校这一决定,并推选黄诚、杨戊生等为代表与校方交涉。学校反动当局便乘机以“煽动学潮”的罪名,将黄诚等人开除。黄诚没有屈服,一面继续宣传抗日救亡,一面坚持自修学习。1934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地学系。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黄诚与杨述等同学组织进步团体东方既白社,编辑东方既白杂志、介绍唯物辩证法和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抗日救国思潮,赢得了广大同学的信任。1935年6月,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继而颁布所谓“睦邻令”
11、,严禁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公然打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招牌,接着,“华北自治”、“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消息又传遍北平。爱国有罪,卖国有赏,民族存亡到了极其严重的关头。在北平地下党和北平学联的领导下,北平各校于12月相继成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黄诚当选为清华大学学生自治会救国委员会主席。他所领导的这个救国会,在12月6日付印的刊物怒吼吧第一期上,发表了影响很大的告全国民众书,喊出了当时华北学生的共同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和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及救国会其他领导成员一起,积极酝酿、组织同学们参加全市性大规模请愿游行示威行动。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
12、动中,黄诚是清华大学游行队伍的总领队。12月9日一早,市公安局出动大批武装警察,扣留了全部校车,企图阻止同学们游行。黄诚等率领队伍举着旗帜和标语,冲破警察的重重阻拦,步行进城。9时左右,游行队伍到达西直门时,城门紧闭,城头上立满荷枪实弹的军警,学生们在朔风雪地里,虽寒风冻裂了手脸,但热血溶化了全身。黄诚挺身而出,带领同学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他还以炽烈的感情,恳切的言词,向站在城头的军警宣讲国家危急的形势,和当亡国奴的痛苦,使得一些稍有爱国之心、不愿当亡国奴的军警也不禁潸然泪下。但慑于上命,他们不敢开门。黄
13、诚等见西直门进不去,便留一部分同学在那里继续宣传,又率领大队向阜成门、西便门、广安门前进。沿途宣传民众,口号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在12月16日的示威中,黄诚领着同学们用血肉之躯撞开了西便门,赶到天桥参加3万多人的市民大会。会后继续游行示威。当时的清华,成了北平学生运动的一个坚强堡垒,黄诚是其中的一名骨干。经过这场革命风暴的洗礼,他于1936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一页可歌可泣的篇章。以“一二九”运动为开端,全国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2月29日,国民党当局对爱国学生实行大搜捕。这天拂晓,440多个反动军警手持黑名单闯进了清华园,
14、包围学生宿舍。黑名单上的第一名就是黄诚,还特别画上了红圈圈。清华救国会立即提出了“护校”和“驱逐反动军警”的自卫口号。在同学们的掩护下,黄诚等救国会领导人未被搜出,但姚依林和蒋南翔等3位同志被捕。反动军警正要把他们拖上汽车押走时,救国会发动广大同学向军警进行突然的反击,砸坏了军警的汽车,把他们抢了回来,并抢到了黑名单。当晚,敌人增派两个团共5000军警包围清华园。黑名单上的人早已分散避开,黄诚和姚依林躲藏在冯友兰教授家中,度过了紧张、危险的一夜。同年4月,黄诚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6月间,黄诚在参与组织北平学生“六一三”大示威后,和另外3位同学一起被清华大学反动当局开除。在8月10日出版的觉报上
15、,黄诚发表了题为让我们做最末一次被开除的学生吧的*。文中写道:“我被开除了,这原是我意料中的事情?这在一个从事救亡工作的人,连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的今天,原不算一回事”。“政府口口声声是抗日救国,而实际上是国家一天天的沦亡!同样的,学校口口声声是爱护青年,而实际上是屡次对同学的开除与记过!良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看行动,只看事实,凡是妨害了救亡工作的就是汉奸,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铁则吧?”“我是被开除了,我不留恋,我不后悔,一切都为了救亡!我要为了救亡而奋斗!”他还写了我被开除的前后、从学校开除学生说到殖民地教育等*,声讨反动当局卖国投降、迫害爱国青年的罪恶行径,表明自己誓为祖国民族解放事业奋
16、斗到底的坚强决心。是年9月,在党组织的帮助和进步教授吴承仕的协助下,黄诚转入中国大学国文系就读,同时继续从事救亡运动。他深得广大同学的信任和拥护,在10月初全市学生的公开选举中,被选为北平学联主席,与玉文彬、孙世实等人一起负责学联的领导工作。黄诚同时担任了中共北平学联党团书记,直至“七七”事变爆发。这个时期,黄诚除了负责北平学联的全面工作以外,还积极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大学的救亡活动,其中一次是组织领导“驱王”、“驱祁”运动(当时中国大学校长由国民党外交部长王正廷兼任,实际掌权的是王正廷的爪牙、总务长祁大鹏)。吴承仕、黄松龄,齐燕铭等进步教授支持爱国学生,也直接参加了驱王驱祁运动。经过几个月的激
17、烈斗争,终于赶走了王正廷和他的爪牙,基本上取得了进行爱国活动的自由,为北平学联和全市爱国学生公开活动争夺了一块阵地。这时的中国大学,随之成为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心。1937年1月20日,黄诚和北平学联的其他几个负责人及中国大学学生会主席史立德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先是关在伪冀察绥靖主任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后转押“军人反省院”狱中,黄诚他们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与敌人进行了机智、英勇的斗争。起初敌人想把他们送往南京囚禁,黄诚等人设法与狱外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得到了狱外广大学生群众的支持、配合,迫使反动当局放弃了送交南京的企图。黄诚的身体本来就比较差,受牢狱生活的折磨后更为消瘦、虚弱。一天清晨,黄
18、诚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难友们脱下棉衣盖在他身上,进行人工呼吸,才把他救醒过来。大家要求看守给他卸掉沉重的脚镣,黄诚挣扎着站起来,对看守说:“你们监狱当局对病人这样的虐待是惨无人道的,应当立即把所有难友的脚镣都去掉,如果你们不答应,我要向社会上控诉?至死也要同我的难友们同甘?”话还没有说完,又昏过去了。过了几天,直到他病得奄奄一息,监狱当局才雇了一个医生为他看病,并下掉他的脚镣。经党组织和社会上的多方营救,1937年3月16日,敌人不得不释放黄诚等人。出狱后,黄诚更加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引下,黄诚领导北平学联及时提出了“救国不忘读书”、“师生合作,共御外
19、侮”等口号,广泛团结爱国师生,使北平各大、中学校的抗日救亡活动蓬勃发展。黄诚还经常代表北平学联奔走于工农商兵等各界群众之中,并组织同学去二十九军劳军、慰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对二十九军官兵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年暑假,蒋介石下令全国所有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军训,企图以此整肃爱国学生的思想。黄诚认为这正是既可学习军事知识,又可向国民党军队官兵广泛深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的好机会,于是他通过学联迅速向各校作了布置、自己也到二十九军的一个师里参加军训。二十九军原是个地方军阀部队,曾与日寇有过勾结,后在全国反蒋抗日的大势下,逐渐与我党发生联系,并转而倾向抗战。这个部队有个姓曹的连长,一天接到家信,托黄诚代念。
20、信上说他的父亲因灾荒饿死了,埋葬时借了高利贷250元,家里打算把他13岁的妹妹卖给人家当童养媳还债,如他不能寄钱回家,妹妹将被人家接走。曹连长听了泣不成声,马上找到营部,可只借到40元。正当他走投无路时,黄诚发动同学凑齐了250元,使曹连长非常感动,更加相信并拥护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在黄诚的影响下,其他同学也都认真学习军事知识,并主动与二十九军下级军官交朋友,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这对后来二十九军参加抗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共北平市委决定由蒋南翔(北平市委学委书记)、黄诚(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杨学诚(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负责领导北平流亡学生中党的工作,
21、组织、率领部分平津学生南下,深入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中去。8月8日,黄诚乘平津间恢复通车后的第一趟火车离开北平,从此结束了学生时代的生活,投笔从戎,沿着党所指引的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叶挺军长赞誉他是“我们新四军的交际家”黄诚等率部分北平学生南下,9月18日抵达南京,继又逆长江而上,于10月初到了武汉,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当时周恩来在长江局)取得了联系,被派往第七战区做川军的统一战线工作。第七战区在郑州一带,司令长官是川军司令刘湘。当时刘湘还在成都未回,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便安排黄诚、谢云晖、刘烈文和朱光4位同志以全国救国会代表的名义赴成都会见刘湘,商洽北平南下学生去七战区工作
22、的问题。刘湘原是个_老手,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后,民族大敌当前,他对共产党的态度有所改变,当即对黄诚等4位代表表示,欢迎同学们到他的部队里去工作。黄诚等人先回武汉,不久刘湘也来到武汉。黄诚的公开身份是七战区巡视员,负责抗日宣传工作。他利用刘湘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为七战区起草了“谁能抗战到底,谁就是我们的领袖”、“中途妥协是汉奸”等口号。战区内有人问:“领袖不就是蒋介石么?”黄诚回答:“不一定,那要着他是真抗战还是假抗战,蒋介石不抗战,也当不成委员长!”上海失守后,南京国民党政府乱作一团。川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蒋、刘之间矛盾很深。蒋介石阴谋借日军之手消灭川军,便令刘湘部队去守
23、卫南京,刘湘不得不将部队开往前线。黄诚请示长江局,长江局指示随川军前往,并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分配了一个20来人的宣传队交黄诚带去。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在川军中成立中共特别支部,黄诚任支部书记,谢云晖和魏今非任支部委员,直接受长江局领导。黄诚他们来到安徽歙县岩寺一个川军的兵站,一面做川军的统战工作,一面开展地方工作,在岩寺小学举办了两期青年训练班。黄诚在青训班上讲课,分析国内外形势,宣传党的统战政策,为抗战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1937年10月,经过国共两党谈判,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这年底,陈毅率先遣队先期来到岩寺,次年1月接见了川军中党的“特支”成员。1938年春
24、,刘湘病死于武汉,七战区撤销,并入三战区,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下令通缉黄诚等人。黄诚和“特支”的同志以及从武汉带来的宣传队的全体同志,都通过陈毅参加了新四军。黄诚先在陈毅指挥的一支队工作,和陈毅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不久,黄诚调到新四军军部,担任军政治部秘书长。在党领导的新四军这所大学校里,黄诚呼吸着自由新鲜的空气,感到自己比学生时代更年轻了些,更加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他在给姐夫张西堂的几封信中,欣喜地谈到:“此地如一学校,亦如家庭,友朋相处,完全待以至诚”,“有好师傅,尤其有上级及同事之时相督促,弟虽愚纯,亦感在此进步甚大。”通过和工农兵群众的深入接触,黄诚的思想感情有了很大的转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中小学生 关于 一二 运动 85 周年 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