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鉴赏课件.ppt
《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鉴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鉴赏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的表达技巧,3.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1.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2.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等),表达技巧(I),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借事抒情,表达技巧(II),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修
2、辞方法,虚实结合 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铺垫、过渡、伏笔、照应、抑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象征、用典 烘托(渲染)等,篇章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照应、悬念、铺垫、卒章显志等,一、借景抒情二、设喻用典三、托物言志四、借古讽今,古代诗歌常考的表达技巧一,1、阅读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1、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
3、报答的。,2、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表达方式,2、阅读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回答问题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表达方式,学以致用 抒情方式的考查,1、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2、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丝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分析是否恰当?,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1、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出送别之地,其中首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又暗切“送”字,为下面的画面染上了一层灰暗的底色。颔联、颈联继续描写江上的景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海门深邃,浦树幽远;树上水雾缭绕,显得滋润。
5、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无不笼罩在烟雨薄雾之中,无不染上离情别绪。诗人在尾联爆发了自己的感情,一改含蓄,直抒胸臆,又用一个“比”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使情与景妙合无缝。,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直接抒发“独怆然而涕下”之情。,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
6、不可抗拒的感叹。,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乐(哀)景哀(乐)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对春雨的喜悦之情,谢亭送别唐代谢诨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新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便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一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传统的柳树题材诗歌,多从柳枝披垂的特征入手,使之成为
7、依依不舍的离情的象征。贺诗屏弃传统的写法去咏柳,以奇特的想象,巧妙地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曾诗则以随风摇摆、披拂不定的柳枝比喻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眼前,他们只知道瞒上欺下,猖獗一时。一旦时移世易,他们也有冰山既倒、失势倾颓的一天。就像春去秋来,柳枝会被凌厉的秋风剥个精光一样,他们也会落得个输个精光,受到正义的惩罚。语调冷峻,既含辛辣讽刺,又寓严肃警告,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宵小之徒的鄙视和憎恶。,托物言志,托物喻人,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
8、人。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谒山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注:麻姑,古代神话中的女仙,传说她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桑田。作者为什么“欲就麻姑买沧海”,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明确:此句用典,作者联想到麻姑三见沧海变桑田的传说,认定沧海当归麻姑,水流百川最终汇集大海,时间之流亦如此,买下沧海就拥有了所有的时间。,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
9、使龙城飞将在”一句应如何理解?它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明确: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此句用典.从反面写出唐代将帅的骄情无能。,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明确:隐含对唐王朝日益衰微的警戒,讽喻了唐统治者应励精图治。借古讽今。,学以致用,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
10、计杀掉。】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表达技巧(II),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虚实结合 对比、照应、衬托、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象征、用典 烘托(渲染)等,篇章结构,承上启下(过渡)、抑扬、起承转合、照应、悬念、铺垫(伏笔)、卒章显志等,重点,虚实结合,比喻、
11、象征、夸张等,烘托(衬托),联想和想象,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虚,难点一 虚实结合,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2.想象和回忆。3.设想之境
12、。,虚实结合,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柳永的雨霖玲上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想象和回忆,虚幻世界和梦境,设想之境,眼前实景,辨虚实,明作用,1、“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2、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常见 表达 技巧 鉴赏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