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影像技术ppt课件.ppt
《口腔颌面外科影像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外科影像技术ppt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项目十二,口腔颌面X线技术及诊断,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诊断内容:牙周组织疾病、颌面骨炎症及肿瘤、涎腺疾病,颞颌关节疾病及系统性疾病在口腔颌面部的表现。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仅两周Otto Walkhoff将线用于拍摄牙科线片。根尖片 美国 C.E.Kells 体层摄影机 意大利 Vellebonna 曲面体层摄影机 芬兰 Peatero 颞颌关节造影术 Norgaard 电子计算计X线体层摄影 英国 Hounsfield 根尖数字减影技术 瑞典 Grondahl,任务一 口腔X线的投照技术,了解牙和颌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解剖形态 了解它们的病理损害,读片的基本知识X线不同组织密度
2、影像,可分为以下三种:1白色影像 表示组织密度高,含矿物质多,通过并投射于胶片上的X线较少,如牙、骨组织、涎石、金属、造影剂等2黑色影像 表示组织密度低,通过投射于胶片上的X线较多,如腔洞、鼻旁窦、下颌管、牙周膜等3灰白色影像 为界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影像,如软骨、窦腔内的液体等,白色影像,黑色影像,当某一部分组织显示的X线影像密度低于或高于该组织的正常范围时,则表示有病理变改变。,牙颈部Burnout征象:有时因投照技术问题而造成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呈低密度影像,位于牙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任务二 正常X线影像,一、牙体与牙周组织,(1)牙釉质:是机体中钙化最高和最坚硬的组织,X线片上的影像密度也最
3、高,似帽状被覆在牙冠部牙本质的表面。后牙颌面、前牙切缘最厚,由颌面和切缘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终止于牙颈部。,(2)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的主体,牙本质中矿物质的含量比釉质少,X线影像的密度较牙釉质稍低。,(3)牙骨质:被覆在牙根表面,为一层很薄的组织,密度与牙本质相当,与牙本质不易区别。,(4)牙髓腔:髓腔可分为冠部的髓室和根部的根管。牙髓内含牙髓软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年轻人的牙、牙根未完全形成时,根尖孔粗大,牙髓腔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本质逐渐增多,髓腔愈狭窄,根尖逐渐变细。,(5)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X线片上牙槽骨所显示的密度较牙低。上牙槽骨的密质骨薄,
4、松质骨多,即骨小梁数目多,相交处呈密度高的点状影像,骨髓腔则呈点状密度低的影像,故上 牙牙槽骨的骨 小梁结构X线片 上呈颗粒状影 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和大小不等的圆形密度低的影像,所以下牙槽骨的骨小梁结构呈网状结构,(6)骨硬板:即固有牙槽骨,是牙槽骨的内壁,围绕牙根,骨质致密而薄,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7)牙周膜:是介于牙槽窝和牙骨质之间的结缔组织。牙周膜的厚度一般在0.150.38mm之间。X线上显示为包绕牙根连续不断的密度低的线条状影像,其宽度均匀一致。,(1)上颌根尖片,2、正常颌骨解剖,1)切牙孔
5、:在两个中切牙牙根之间或稍上方,多呈椭圆形密度低的影像,切牙孔影像可重叠在一侧中切牙牙根尖处,易误认为根尖周病变,可视牙周膜和骨硬板是否完整加以鉴别,2)腭中缝:位于两侧中切牙牙根之间,由牙槽突向上,呈直线状密度低的影像。其两侧为密度高的影像,为两侧上颌骨腭突的致密骨层。,3)上颌窦:在投照上颌磨牙根尖片时,经常可以看到牙根上方有一密度低的影像,为上颌窦的一部分,边缘环绕以密度高的线状影像,为上颌窦壁致密骨层。有时可见上颌窦的分隔。,(2)下颌根尖片,1)颏孔:位于前磨牙根尖区域,为一大致圆形密度低的影像。颏孔位置变异大,多位于第二前磨牙根尖稍下,注意与根尖周病变区别,其要点是牙周膜及其骨硬板
6、是否连续不断。,2)外斜线:由升支前缘下部斜向前下方,为一密度高的带状影像。常重叠在第二、三磨牙牙冠处、颈部或根部,使牙髓室或根管不能清晰显示,3)下颌管:位于磨牙牙根尖下方,呈宽约为0.4cm,凹面向下,边缘整齐的带状密度低的影像,其两侧有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为下颌管骨密质。,下颌管,颏孔,三、曲面体层摄影,优点1、患者舒适,口内不需放置胶片2、放射量少,较全口牙片少得多3、在正畸、牙周治疗中可提供治疗前后的记录缺点1、需要增感屏投照,故不如口内片清晰2、不是所有形态的头颅都能摄取很好的影像,正常图像此片能将全口牙同时显示在一张胶片上,而且可将上颌骨、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等部位同时显示
7、。可以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有利与进行综合分析。,混合牙列时期,X线片上显示恒牙胚居于乳牙根部以下,随着恒牙的萌出,可见乳牙根有残缺不全的吸收即将脱落时,则乳牙根完全吸收,牙源性中央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下颌骨疼痛,牙松动,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瘘管形成,面部畸形。病因病理:病原菌 骨髓腔充血 小脓腔形成 颊舌侧扩散 局限(骨质厚)骨髓炎 骨髓腔扩散 弥散性骨髓炎 血运障碍 死骨形成 小死骨排出 瘘管形成影像表现:1、弥散破坏期:骨小梁模糊;骨质弥散点、片状破;骨膜反应。(早期)骨小梁脱钙 骨小梁模糊 破坏吸收 点状低密度区 多点破坏区融合 片状破坏
8、区 脓腔形成 脓液,破溃 骨膜下脓肿 骨膜新骨形成 血管撕裂、闭塞 骨坏死 死骨形成特点 骨质破坏区境界不清,愈近病源牙愈重。2、病变局限期:破坏区境界清晰,内无死骨;破坏区境界清晰,内含死骨。死骨密度增高:绝对性、相对性。特点:骨破坏区边缘清晰。3、新骨形成期:病灶局限,清晰,致密;死骨游离、移位。4、痊愈期:原病灶区致密,骨小梁紊乱,下颌骨骨体变形:骨质破坏缺损;病理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新骨过渡增生。鉴别诊断主要与骨肉瘤鉴别,要点:病源牙;骨破坏;骨膜反应。,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病因病理 第三磨牙冠周炎 颌周(咬肌)间隙感染 脓液 骨膜 骨膜下成骨。骨质溶解 哈佛氏管 骨髓边缘。临床表现
9、青少年,腮腺咬肌肿胀,局部瘘管。影像表现 骨质增生为主,骨质破坏较少,很少有死骨,轻微的薄层状骨膜反应。鉴别诊断 骨肉瘤:骨质破坏明显,边缘不整,放射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本病:骨质破坏不明显,边缘整,层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常见,全身同类骨首位。与多种因素有关:敏感性、射线种类、照射方式、解剖生物学 特点。特别与剂量有关。临界剂量指标:60GY。病因病理 1、小血管(动脉)病理性改变导致骨组织缺血坏死;2、骨细胞损害,活力降低发生无菌坏死;3、骨内膜玻璃样变,成骨细胞破坏,新骨生产障碍。临床表现 间断性、疼痛。影像表现 1、部位:照射有关。2、颌骨:(早期)弥散性骨质
10、疏松,斑点、虫咬状骨质破坏(中期)团块状病理性骨质增生,网格状/斑点状 骨小梁增粗,境界清晰。(晚期)骨质疏松及致密程度加重,死骨出现,骨 膜反应轻微。,2、牙及牙周 涎腺、口腔粘膜损害 唾液量 质 pH 自洁/抑菌作用 放射性牙龈炎 放射龋 牙颈部 浅龋 环状龋 猖獗性龋 牙冠骨折 多数/全口牙残根。鉴别诊断 1、恶性肿瘤复发 骨破坏迅速,范围不局限于照射野 可触及肿块。2、牙源性骨髓炎 照射区有牙,破坏从牙槽骨开始易混淆。,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 一、口腔颌面部囊肿定义:含流体或半流体的病理性囊腔,几乎均内衬上皮和纤维 结缔组织壁。非肿瘤性坏死腔/脓肿性病理囊腔。分类(见附表)(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颌面外科 影像技术ppt课件 口腔 外科 影像 技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