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课件.ppt
《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8.03.2023,1,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08.03.2023,2,内容框架,一、引言二、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三、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四、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条件和操作流程五、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08.03.2023,3,一、引言,“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从英文“feedback”意译而来,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出反馈强调的是程序实施后的验证,并以此为根据加强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控制。在国内提出反馈教学法的刘显国先生也同样指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原理建立的新教法,它主要特点是“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中,从而调整
2、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所教内容,并把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当“反馈”被用到教学中去时,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通过反馈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验证,并使它成为评价教学过程的基础。在“辞海”中“模式”一词的含义为“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涵义。1972年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从而将“模式”一词引到教学领域,教学模式也成为教学领域里又一个被关注的对象。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作者对教学模式提出了这样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可以看出教学
3、模式具有稳定性,示范性的特点。在研究之初人们过分夸大了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使教学模式强化了其稳定性的特点,造成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僵化。但随着对教学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逐渐开展,人们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过程,它会因为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当“模式”用到“教学”实际中来时,它不应该是一种全面性、全能性的教学策略体系,而应该有其各自的针对性。它给教学过程提供了一种范型,但往往只是一种框架和其主要的适用范围,当遇到具体教学过程时则会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做相应必要的调整。因此,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不是僵化的,而是有其灵活性和针对性的。,08.03.2023,4,二、反馈型地理课堂
4、教学模式的内涵,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反馈型地理课堂的基础上,以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为基本教学纽带,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重点强调“反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强调师生“反馈”的过程,更强调通过“反馈课”将反馈作用进一步的强化,使师生间“反馈”的作用充分被体现出来,使教学更优化。“反馈”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有所知是它实施的前提条件,这使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通识性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一定学科特点的支持。,08.03.2023,5,三、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反馈型地理课堂的基础上,以
5、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为基本教学纽带,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由学前反馈课、教学设计阶段、学中反馈阶段、学后反馈阶段、学后反馈课五个阶段构成,充分体现了反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它的构建是建立在有意义学习、建构主义和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1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理论。他指出,有意义学习(meaning Learning)就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对知识所反映出的事物本身的性质、规律以及相
6、互间的关系真正理解,需要将所学新知识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果之间建立实质性的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只有建立在这种实质性的联系之上才能使学习本身“有意义,从中可以得知,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有三个先决条件:(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08.03.2023,6,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是当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教育学中的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尤
7、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最早的提出者可以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经过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支派。虽然建构主义者的理论不尽相同,但有些思想是被他们共同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解知识是被建构的。”“社会协商和分担责任是学习的一部分。”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性,强调通过“学前反馈课”反馈学生的己有知识和经验,借助反馈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中反馈阶段”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对所学地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逐步进行意义建构。同时小组反馈形式是
8、本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反馈形式,学生需要在组内进行自我反馈,通过相互间分担责,交流意见,共同针对新旧知识进行讨论和争辩,促使小组观点的形成。可以看出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构建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08.03.2023,7,3 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系统论思想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是 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其中核心思想是整体性。其创始人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的相加,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时指出系统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
9、的,而是处于系统中特定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把地理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教学各个要素放置于一个教学整体中来研究其特定的作用,以达到可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显然,本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学系统基础上的研究,它不仅强调各个要素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更关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08.03.2023,8,四、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条件和操作流程,(一)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首先,分享的态度是教师进行反馈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最基本的要求。这里所指的分享包括了和学生之间经验的分享,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馈 地理 课堂教学 模式 及其 评价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