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门源县介绍课件.pptx
《青海省门源县介绍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门源县介绍课件.ppt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门源回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邻。距省会西宁150千米,距海北州州府驻地海晏县250千米。总面积6896平方千米。1929年设门源县,1953年成立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门源回族自治县。2013年门源回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2亿元。民族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0%左右,还有汉、藏、土、蒙古、撒拉等民族。总人口15.58万人(2013年)。门源县原名“亹源”因“亹”字书写起来太过复杂,后统一简化为同音字门。,建制沿革,青海北大门上的门源回族自治县是古老的黄河文明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自古以来
2、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融合,丝绸之路、甘青通衢在此交汇,众多民族和民族文化在此交融。门源为古羌地,秦汉以来,月氏、匈奴、吐谷浑、吐蕃、党项等众多民族先后游牧生息。清代设卫,1929年正式建县,1953年门源回族自治县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辖4镇8乡109个村。门源建县虽晚,但开化不后,历史使这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至当代,雄奇秀美的山川养育着回、汉、藏、蒙古、土、撒拉等21个民族的15.14万人口,其中回族6.16万,占总人口的40.7%。,区划沿革,2000年,门源回族自治县辖2镇、13乡(其中1个民族乡)门源回族自治县。各乡镇:浩门镇、青石咀镇、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大滩乡、北山乡
3、、西滩乡、旱台乡、泉沟台乡、麻莲乡、阴田乡、东川乡、克图乡、仙米乡、珠固乡。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东川、克图2乡,合并设立东川镇;撤销旱台、泉沟台2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泉口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旱台乡);撤销大滩乡,并入青石嘴镇。截止2013年,门源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4个居委会、109个村(牧)委会。,位置境域,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6896平方千米,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图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北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天祝、肃南、山丹县接壤,南接青海省大通、互助县,西与本州祁连、海晏县毗邻。北纬:37.538,东经
4、:102 102.5。,经济概况及人口民族,2013年门源回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71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1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4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9亿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10.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8%、59.1%、34.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9.4、5.4个百分点。一产、二产、三产占GDP比重分别为24.4%、34.7%、40.9%。截止2013年,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区总人口15.58万人,其中农牧民12.81万人,
5、占82.2%;有回、汉、藏、蒙古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9.73万人,回族7.07万人,分别占62.4%和45.8%。,地质地貌,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山地面积占83.1%,盆地面积16.9%,海拔高度在2388-5254米之间。北倚祁连山,南临巍峨起伏的达坂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高,中间低,构成气候湿润、水量充足的门源盆地。地形复杂,平均海拔2866米,山、台、丘、沟、谷、川、滩兼有。地处祁连山系东端,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北部祁连山麓群峰耸立,南部达板山高拔陡峻,大通河谷地较平坦。,气候,门源回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区。具有典型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高
6、原寒温湿润性气候特征。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凉爽湿润。具有春季多雪多风,夏季凉爽多雨,秋季温和暂短,冬季寒冷漫长的特点。全年日照时数2264.8-2739.8小时,年太阳辐射130.68-154.0千卡/平方厘米,气温日较差11.6-17.5,年平均气温0.8,年平均降水520毫米,年蒸发量100毫米,矿产资源,2013年门源回族自治县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 河西走廊炭、金、银、铜、锌等20种,其中,查明煤炭储量1.4亿吨,被誉为黑珍珠的无烟煤广泛分布于门源县宁缠和一棵树地区,是青海省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现以探明的黄金、铅
7、、锌、铜、煤等十多种矿藏资源,已探明的非金属、金属矿有16种,非金属有煤、莹石、冰洲石、石灰石,金属矿有金、铜、铅锌、银铜、铬铁、铁、铌钽、钨等。,发展无烟煤产业,宁缠矿区位于海北州门源县东北部,西距门源县城90公里,南距西宁市(宁张公路)240公里,东经民门公路到海石湾245公里,国家二级战备公路仙小公路横穿矿区,经45公里仙小路以北可抵达甘肃九条岭煤矿,由省电力公司投资近1400万元建设的矿区35千伏供电工程今年开始实施,矿区交通便利,外部建设条件良好。宁缠矿区煤种单一,结构简单,均为无烟煤。主要开采煤层A2煤属特低灰、富硫、特低磷煤,发热量6000-8000大卡/公斤,气化性能较好,机械
8、强度中等。C煤组为富灰、中-富硫、低磷煤,发热量也较高,分别属于优质燃料煤和良好的燃料煤。各煤层均有一定的块煤率,是良好的工业、民用煤。目前,宁缠矿区西部从西到东共有5家煤炭企业6对生产矿井,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门源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优势资源开发,近两年各矿经技术改造,矿井已进入正规、规模化生产,总设计能力为48万吨,实际生产能力40万吨左右,年生产总值5320万元左右,实现利税近2000万元。根据我县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末全县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其中宁缠矿区无烟煤产量100万吨以上,最终把宁缠矿区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水资源,水文大通河自西向东流径全境,宁缠河、老虎沟
9、河、讨拉河等28条大小河流汇入大通河。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条。水资源门源回族自治县是河湟地区和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境内流程176公里,2013年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6万千瓦。,寺沟口水电站,寺沟口水电站位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通河干流上,是一座低坝引水式电站。坝址位于民门公路130公里处,距互助县威远镇74公里,距省会西宁117公里。电站厂房位于大通河左岸寺沟口附近,距上游坝址0.8公里,距互助土族自治县巴扎乡甘禅口17公里。坝、厂址均通有公路,交通便利。枢纽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有溢流坝、泄洪闸及引水发电建筑物等组成。正常蓄水位为2424m,最
10、大坝高27m,总库容405.37万,引水洞及压力管总长699.0m设计引用流量72/s,最大发电头22m,安装3台4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2MW,保证出力2607KW,多年平均发电量6425万KW/h。,仙米水电站,青海万立仙米电站地处大通河上游,坐落于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电站四周群山环抱,山水如画。电站门前有岗青公路通过,距省会西宁168公里,距门源县城43公里,区间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仙米电站所在地海拔2610米-2650米,属于闸坝径流引水式电站。电站由青海万立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甘肃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甘肃引大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四川水电工程局、青海水利水电工程局、铁道
11、部第三工程局承担各标段施工,青海电力实验研究所承担调试任务。电站主要由水工枢纽、引水隧道、调压井、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及尾水工程等设施组成。电站引水隧道全长1841.9米,管径5.8米,设计水头25.3米,引水流量83.4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180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8000万千瓦时,共计投资1.7亿元。电站于2003年4月破土动工,首台机组于2005年1月投产发电,至2005年9月四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仙米电站采用国内目前较先进的微机保护和自动监控系统,电站自动化水平较高,现有员工23人,均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水平。,农牧业资源,全地区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5万亩,农作物以油菜、青稞为主
12、,兼种豌豆、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油菜年产量达3万吨(全地区数字),出油率高达40%,素有门源油、满地流的美称,年产油菜花蜜1500多吨,花粉30多吨,蜂王浆20多吨。境内各类草场面积68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83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是青海省重要的商品油料基地、藏区青稞良种繁育基地、牛羊育肥贩运基地。全县森林总面积420万亩,覆盖率为38.25%。,雪域高原作物青稞,青稞(裸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耐旱、耐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易栽培等优异种性,使青稞在人类社会文明和农业科技较原始的过去,以及生态条件、生产条件仍相当边远地区,成为被人们所普遍承认的先锋作
13、物而广泛种植,尽管在17世纪以后,青稞在世界范围内主食地位逐渐被小麦所取代,但由于青稞所独具的早熟性、强适应性,多用途,以及门源所特有的气候条件,青稞至今仍就是门源人民的主要食用作物。,天之美禄的青稞酒,不敬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也不献哈达,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啊,呀拉索,献给亲人金珠玛,这是60年代末广为流行的一首藏族歌曲。门源人藏族人普遍有嗜酒的习惯,特别是对青稞酒,更是垂青不已。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风华正茂的纯情男女,从日常居家习俗到祈神敬佛的供品,处处都体现着藏族人民对酒的不解之缘。公元七世纪,唐文成公主从长安远嫁吐蕃,把汉地先进的酿酒技术传到藏地,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
14、变迁,以青稞酒为载体的藏族酒文化,以其特有的魁力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酒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青稞酒的酿造工艺主要是吸取内地黄酒的酿造方法,用高原特有的青稞为原料。青稞是麦类植物中含蛋白质最高并有丰富营养价值的农作物,且生长在纤尘无染的高原地区,因而受到藏族群众的厚爱。酿造青稞酒无需复杂的程序。在藏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酿造前,首先要选出颗粒饱满、富有光泽的上等青稞,经淘洗干净后,用水浸泡一夜,在将其放在大平底锅中加水烧煮,大约两小时后,将煮熟的青稞捞出,稍晾一下,去除水气后,把发酵曲饼研成粉末均匀地撒上去并搅动,最后装进坛子,密封贮存。,门源植物资源,门源山川众多,地形复杂,气候
15、多样,受东南季风影响和现代的冰川的发育。辽阔的草原,莽莽林海。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是全省最大的林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野生植物药材资源和野生植物食用资源,无论是菌类生物,还是草本植物,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些土特产品不但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而且受到全国各地特别是京沪和港澳台同胞的青睐。门源有5万公顷的乔木林,有2.3万公顷的灌木林。全县森林覆盖率39.04。仙米林场是青海省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林龄多在100年内,林结构比较协调,针叶林比例较高。由于林分正处于次生演替过程中,从针阔叶比重看,已快接近次生林演替的顶极。基本处
16、于较稳定的阶段。林区针叶林与阔叶林的比例为7:3。针叶林占绝对的优势。林区内,植被在水平分布差异不甚明显,但由于山地海拔高差较大,受此影响,垂直方向形成较为明显的植被带。,门源食用植物资源,蕨麻,蔷薇科。别名鹅绒委陵菜。又名人生果、莲花菜、延寿果。多年生草本植物。整个植株程网状匍匐于地面,匍匐茎细长,节上生根,茎为红色。含有多量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及镁、锌、钾、钙等元素。具有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收敛止血,生津利痰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症。食之益人,故素有人生果、延寿果之称。全株含鞣质,可提制栲胶;茎叶可制取黄色染料。以熟烂的蕨麻拌酥油炒面,即香又甜,腻味全除
17、;以晒干的蕨麻熬粥,不但增加黏度,且味香甜;以鲜蕨麻做甜菜肴,则香味具佳全。所以门源人喜欢用蕨麻来做八宝饭糕点或熬粥。,羊肚菜,亦称羊肚菌。子囊菌纲。马鞍菌科。是一种野生珍贵食用菌。形似鸡腿菇,茎短粗,内空心。因其外表像羊的网胃,皱褶呈蜂窝状而得名-羊肚菜。生长在58月份海拔26003000米的土地沃肥,湿润避风的草地。生长地点较为固定,分布地区狭窄。咖啡色者多独立生,其周围至多有23枚,稍远处则无;白色者则同野蘑菇丛一样密集生长在一起,形成如同蘑菇圈一样的圈,圈外找不到。羊肚菜单炒,或羊肚菜炒鸡肉,羊肉则味美无穷。另外羊肚菜中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蘑菇,担子菌纲。伞菌科。食用菌。菌褶幼小
18、淡褐红色,后变褐色,菌柄上有菌环。生长过程中需良好的空气和湿润的环境,夏日雨后是蘑菇生长的最佳环境。门源皇城、苏吉大草原有无数种可食用的野蘑菇。常见的有白蘑菇,黄蘑菇,四孢蘑菇,草地蘑菇,油蘑菇,大肥蘑菇等,而不食用的有狗尿台、马皮泡。食用蘑菇中黄蘑菇、白蘑菇为最佳。新鲜蘑菇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含量特高。如果将蘑菇与肥嫩的羊肉炖煮,蘑菇不腻口肉去腥味。汤鲜肉美,成为佳肴名餐。蘑菇的药用功效有:可仰止高血压;其成分苷酸可用于治疗肝炎;可增强人体的抗病毒免疫力。,鹿角菜,褐藻门,鹿角菜科。藻体二叉分枝,高67厘米,新鲜时呈橄榄黄色。因形似鹿角故而得名。基部有圆锥状固着器,成熟时具有棒状生殖托。
19、雌雄共体。生长于海拔3000米高的森林地带苔藓丛中。现存最原始的植物之一。因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被人们用来炒菜或凉拌,或做汤。堪称为雪域山珍。,野葱花(学名Allium)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糖分,矿物质,维生素,香辛素。野葱花分为石葱、沙葱、羊胡三种。石葱长在山崖间,叶较宽,开黄花;沙葱多在浅山沙坡地上生长,故名;羊胡在崖头及河石地生长,开雪青略显红色花。夏末秋出,野葱花开放时将其摘下,晒干,和菜籽油则做成烧烤馍馍,色香味具佳。做面饭时将野葱花放在清油中爆炒或放在饭上面再将热清油浇到上面,称为炝葱花,其味美不胜收。在门源还有几十种营养丰富和药用价值较高的山野花,如地碗耳,柳花菜,马英菜
20、,松菇,苦苦菜、花花菜,猪耳朵菜、野韭菜、娘娘菜、萁艾、荨麻等。在到处使用化肥农药的今天,这些山珍野菜以无污染;纯绿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崇尚和青睐。,门源野生植物资源,现已初步查明县境内野生药用植物达380余种,遍及全县,尤以林区最多。其中分布面积较大,数量较多,经济价值较高,可以采集利用的主要野生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大黄、雪莲、秦艽、羌活、柴胡、黄芪、杜鹃、沙参、红景天等40余种,储量约2500万千克。,冬虫夏草,亦称夏草冬虫、虫草、冬虫草。子囊菌纲。麦角菌科。冬草夏草,因冬在土中,身活如虫,有毛能动,夏天则毛出土,身子化为草而提名。由于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蝠蛾幼虫体内,被浸入菌种的虫体冬季融
21、入土内,逐渐变成菌核,菌核在虫体内吸收养分,致使虫子死亡,在春夏季便从这种在土内潜伏的虫体头上有柄的子座露出地面。虫体一般为45厘米。菌孢一日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冬虫夏草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子。冬草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其形体如老蚕,表面棕黄色,背面有许多皱纹,腹部有八对虫足,其断面呈白色或略黄,周边深黄色。,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冬虫草含生物碱、蛋白质、脂肪、糖类,20多种氨基酸,甘露醇、麦角甾醇、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10多种无机 元素,其中含有虫草酸约7%,蛋白质约20%,脂肪约8
22、.4%,其中82.2%为人体不能合成的而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冬虫夏草的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平和而不燥。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止血化痰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病毒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有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对抗癌、抗疲劳、调节免疫功能,治糖尿病,病后虚损等有特殊作用。这几年,神奇的冬虫夏草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它的价值更是水涨船高,被人们称为黄金草。,雪莲有称雪莲花,雪荷花、大木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3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绵毛。茎短而粗,直立,叶密生。具有长扁的叶柄;叶片卵圆形,倒
23、卵形,间有扇形,边缘有条裂状锯齿,齿急尖,上部叶成菱形,披针形,基部延伸成翅柄,头状花序密集,无总梗。总苞球形,总苞片2-3层。头状花序多数密、生茎端,蓝紫色,外围有多数白色半透明膜质苞片。形似莲花,因生于高山积雪岩缝或高山顶部流沙及砾石部中。故名。一般生长在海拔3800-5000米之间。雪莲全草入药。具有袪风湿,强筋骨之作用。民间还用于小儿镇静。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壮阳、妇科调经止血、引产、抗早孕等具有良好的作用。,秦艽,亦称大叶龙胆。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数根向左拧,俗称左拧根。根粗壮,肉质。种类较多,有麻花秦艽、管花秦、艽小秦艽。门源主要有两种:左拧根,开白花;右拧根,开紫蓝花。尤以开白花
24、左拧根为主。秦艺茎平卧地面,光滑,基部被残在纤维状叶鞘。基生叶莲座状,茎生叶对生,线状披针形,全缘,边缘略透明,茎部连合成鞘。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少,花萼膜质,萼齿2-5,不等长,齿状或线状钻形,花冠白色或淡黄色,喇叭形,或筒状钟形,基部及喉部有绿色斑点,褶三角形;子房长椭圆形,柱头2裂。蒴果含多数种子;种子褐色,椭圆形,表面有细网纹。秦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平、味苦辛,根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消炎作用。主治风湿,退虚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等症。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近年盲目采挖,造成资源及草原破坏,所以急需加强保护及有重点地开发利用,羌活,亦称“宽叶羌活”又称“羌青”、“胡王使者”、“黑药”。伞
25、形科。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植物学界将产于四川一带叫“川羌”产于青海一带的叫“西羌”。西羌,川羌、西羌功用相同。羌活高60-120厘米,茎直立,常紫色,有纵沟纹。茎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两侧成膜质鞘状,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卵状披针形,二回羽状分裂,基上部叶近无柄,叶片薄,无毛。复伞形花序,花序约有20-30朵白色。双悬果卵圆形,背棱及中棱有翅。棱槽间有油管3-4个,合生面有油管5-6个。羌活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林缘,灌丛及潮湿的高山草甸中。中医学上以根状茎或根入药。性温、味苦辛。功能祛风、散寒、胜湿。主治感冒风寒,头痛、关节疼痛,风湿痹痛等症。本草纲目列羌活为独活的异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门源县 介绍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0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