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材料助剂.ppt
《合成材料助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材料助剂.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3章 合成材料助剂,2,3.1.1合成材料助剂的概念合成材料助剂简称为助剂,指合成材料和产品(制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改善生产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或赋予产品某种特殊性能所添加的各种辅助化学品。大部分的助剂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于材料或产品中,因此,助剂也常被称为添加剂或配合剂。,第3章 合成材料助剂,3.1 概述,3,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它们是用人工方法,由低分子化合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又叫高聚物,相对分子量可在10000以上。天然高聚物有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和蛋白质等。高聚物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金属,成为现代社会使用的重要材料。,4,第1号:PET(聚乙烯对
2、苯二甲酸脂),这种材料制作的容器,就是常见的装汽水的塑料瓶,也俗称“宝特瓶”。第2号:HDPE(高密度聚乙烯),清洁剂、洗发精、沐浴乳、食用油、农药等等的容器多以HDPE制造。容器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腊。第3号:PVC(聚氯乙烯),多用以制造水管、雨衣、书包、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等器物。第4号:LDPE(低密度聚乙烯),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多以LDPE制造。第5号:PP(聚丙烯),多用以制造水桶、垃圾桶、箩筐、篮子和微波炉用食物容器等等。第6号:PS(聚苯乙烯),由于吸水性低,多用以制造建材、玩具、文具、滚轮,还有速食店盛饮料的杯盒或一次性餐具。第7号:其他。,5,6,3.1.2 合成材料助剂的分
3、类:,(1)化学结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单一化合物和混合物;单体和聚合物;(2)助剂的应用对象:塑料助剂;橡胶助剂;合成纤维助剂。,7,(3)按照其功能分类:(a)抗老剂 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防霉剂等(b)改善机械性能的助剂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冲击剂、偶联剂等(c)改善加工性能的助剂润滑剂、脱模剂、软化剂、塑解剂等(d)柔软化和轻质化的助剂 发泡剂等(e)改进表面性能和外观的助剂抗静电剂、防雾滴剂、着色剂等(f)阻燃添加剂,阻燃剂、烟雾抑制剂等,8,3.1.3 合成材料助剂的应用,助剂和聚合物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关系。聚合物只有在具备适当的助剂和加工技术的条件下,才有广泛的用
4、途。,如聚丙烯,是一种极易老化的合成树脂,纯聚丙烯薄片在150下只需0.5h就脆化。如果在树脂中加入适量的抗氧剂和稳定剂后,在同一温度下就可经受2000h的老化考验,这样就可使聚丙烯成为十分有用的通用塑料。,9,3.1.4 助剂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1)助剂与聚合物的配伍性(2)助剂的耐久性(3)助剂的加工适应性(4)助剂必须适应产品的最终用途(5)助剂配合中的协同作用和相抗作用,10,3.2 增塑剂,3.2.1 概述定义:凡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能使聚合物体系增加塑性而不改变聚合物本性的物质。可以改善在成型加工时树脂的流动性,并使制品具有柔韧性的有机物质。它通常是一些高沸点、难以挥发的粘稠液
5、体或低熔点的固体,一般不与塑料发生化学反应。,11,增塑剂在所有塑料助剂中用量最大。我国总产能约为100万吨,400多种,工业生产的有200多种。增塑剂以综合性能佳、价格优的邻苯二甲酸酯为主,世界四大生产和消费国家和地区 美国、西欧、日本、中国的消费量占7090。,12,增塑剂的主要作用: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次价键,即范德华力,从而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因而增加了聚合物的塑性,表现为聚合物的硬度、软化温度和玻璃化温度下降,而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提高。,13,(1)按化学结构分:,邻苯二甲酸酯(如:DBPDOPDIDP)脂肪族二元酸酯(如:己二酸二辛酯DOA,癸二
6、酸二辛iDOS)磷酸酯(如:磷酸三甲苯酯TCP,磷酸甲苯二苯酯CDP)环氧化合物(如:环氧化大豆油,环氧油酸丁酯)聚合型增塑剂(如:己二酸丙二醇聚酯),增塑剂的分类:,14,苯多酸酯(如:1,24一偏苯三酸三异辛酯)含氯增塑剂(如:氯化石蜡、五氯硬酯酸甲酯)烷基磺酸酯 多元醇酯 其它增塑剂,15,(2)按相容性的差异分: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主增塑剂是指能与树脂充分相容的增塑剂,或称溶剂型增塑剂。它的分子不仅能进入树脂分子链的无定型区,也能进入分子链的结晶区。因而它不会渗出、喷霜等。可以单独使用。,16,辅助增塑剂即非溶剂型增塑剂,一般不能进入树脂分子链的结晶区,只能与主增塑剂配合使用,所以也
7、称增量剂。,17,增塑剂总量中的7580%应用于聚氯乙烯塑料,主要是碳原子数6-11的脂肪醇与邻苯二甲酸类合成的酯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是标准增塑剂。此外,还有环氧类、磷酸酯类和癸二酸酯类增塑剂及氯化石腊类增量剂等。,18,(3)按作用方式分: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通常,内增塑剂是在聚合过程中加入的第二单体,以进行共聚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比氯乙烯均聚物更加柔软。优点:相容性优异。缺点:通用性差,使用温度范围窄。,19,外增塑剂,通常是高沸点难挥发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将其添加到需要增塑的聚合物中,可以增加聚合物的塑性。外增塑剂不与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8、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升高温度时的溶张作用,与聚合物形成一种固体溶液。优点:性能全面、生产和使用方便。缺点:相容性差。,20,(4)按分子的化学结构分:单体型和聚合物型,绝大多数增塑剂为单体型,有固定的分子量,如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酸二元酸酯类等,也有分子量不固定的单体增塑剂,如环氧大豆油;由二元酸与二元醇缩聚而得的聚酯(M为1000-6000)是聚合型增塑剂。,21,(5)按增塑剂的应用特性分:通用型和特殊型,一些增塑剂性能比较全面,但没有特殊的性能,称之为通用型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一些增塑剂除了增塑作用外,尚有其它功能,如脂肪酸二元酸酯类等,具有良好的低温柔曲性能,称为耐寒增塑剂
9、,而磷酸酯类有阻燃性能,称为阻燃增塑剂。,22,关于增塑剂的作用机理已经争论了近半个世纪。曾有人用润滑、凝胶、自由体积等理论来给予解释。,3.2.2 增塑机理,23,1、润滑理论:增塑剂起界面润滑剂的作用,是因聚合物大分子间具有作用力,增塑剂的加入能促进聚合物大分子间或链段间的运动,甚至当大分子的某些部分缔结成凝胶网状时,增塑剂也能起润滑作用而降低分子间的“摩擦力”,使大分子链能相互滑移。即增塑剂产生了“内部润滑作用”。此理论能解释增塑剂的加入使聚合物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加,易于成型加工,以及聚合物的性质不会明显改变的原因。但单纯的润滑理论,还不能说明增塑过程的复杂机理,而且还可能与塑料的润滑作
10、用原理相混淆。,24,2、凝胶理论:聚合物(主要指无定形)的增塑过程是使组成聚合物的大分子力图分开,而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又尽量使其重新聚集在一起的过程,这样“时开时集”构成一种动平衡。在一定温度和浓度下,聚合物大分子间的“时开时集”,造成分子间存在若干物理“连接点”,增塑剂的作用是有选择地在这些“连接点”处使聚合物溶剂化,拆散或隔断物理“连接点”,导致大分子间的分开。这一理论更适用于增塑剂用量大的极性聚合物的增塑。而对于非极性聚合物的增塑,由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增塑剂的加入,减少了聚合物大分子缠结点的数目。,25,3、自由体积理论:增塑剂的加入后会增加聚合物的自由体积。而所有聚合物在玻璃化
11、温度Tg时的自由体积是一定的,而增塑剂的加入,使大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系的自由体积增加,聚合物的粘度和Tg下降,塑性增大。显然增塑的效果与加入增塑剂的体积成正比。但它不能解释许多聚合物在增塑剂量低时所发生的反增塑现象等。,26,普遍被认为的理论介绍如下:高分子材料的增塑,是由于材料中高聚物分子链间聚集作用的削弱而造成的。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引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27,3.2.3 对增塑剂的基本要求,(1)增塑剂与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2)塑化效率高(3)耐老化,稳定性好(4)耐久性好,挥发性、
12、迁移性小;耐水、油和有机溶剂等抽出(5)耐寒性好,低温柔软性良好(6)具有阻燃性,28,(7)电绝缘性良好(8)无色、无味、无毒、无污染(9)耐霉菌性好(10)耐化学品(11)增塑糊粘度稳定性好(12)价格低廉,29,3.2.4 增塑剂的结构与增塑剂性能的关系,增塑剂的特性都是由它们本身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1)增塑剂与聚合物化学结构上的类似性如果增塑剂与聚合物具有类似的化学结构,就能得到较好塑化效果。,30,酯型结构 绝大部分增塑剂都含有1-3个酯基,一般随着酯基数目的增多,相容性和透明性都会更好。,(2)极性部分的结构,极性部分还有环氧基、酮基、醚键、酰胺基、氰基和氯基等,环氧基有优良的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成 材料 助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