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学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学习笔记.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学习笔记第一章 劳动标准一、劳动标准:是指对劳动领域 :我国于2004年3月1日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第七条有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实际执行中,我国各地最低工资的数目及最低工资中包含的项目都有差异。目前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假期有10种以上,其中除法定节假日国家有明确规定外,其他的休息休假都 给了地方制定标准的权力,因此各地的标准 不一,其中婚假各地差异多达3倍 五、国际劳工标准1. 国际劳工标准:是指由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书和建议书,以及其他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关系的原则、规则。2.
2、国际劳工标准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公约一经批准,成员国必须遵守和执行,而建议书只是建议和参考,没有必须遵守和执行的义务 目前为止,国际劳工组织已经通过了189个公约和201个建议书3. 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和宗旨:是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工人权利。工人权利又称劳工权益,是指法律所规定的处理现代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益。4. 核心劳工标准:八个公约法 1)结社与自由谈判权,又称结社权或组织权;自由结社与保护组织权利公约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 2)禁止强迫劳动;强迫或强制劳工公约废除强迫劳动公约3)关于平等权限对男女工人同等价值的工作付予同等报
3、酬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4)废除童工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1999年禁止和立即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年工公约我国共批准了23个国际劳工公约,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先后批准了14个国际公约 六.劳动保障监察事项范围:包括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及执行,劳动合同订立和解除,禁止使用童工,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者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社会保险参加和缴费,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等到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用人单位遵守工会法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外国人和台港澳居民就业管理情况及用人单位遵守就业歧视规定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汇总方法
4、:1、资料的鉴别:对搜集来的原始资料进行质量上的评价和核实,对材料进行筛选、取舍,寻找出课题所需要的材料。包括1)鉴别资料的真伪,2)鉴别程度: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比较法和专注法2、问题的整理:可分三步 1)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2)进行资料汇编;3)进行资料分析八.制定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程序: 1、方案的起草1)组织起草班子 2)汇报3)正式起草 4)征求意见 5)公布实施2、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是对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及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概念:又叫非财务报告,是企业就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内容、方式和绩效所进行的系统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
5、进行全面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发展过程:从单项到综合社会责任报告演变,关注雇员,并开始关注环境保护 它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可行性分析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决定了一个方案是否运行。1)可行性研究的一般要求:必须在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完成。 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因素及对策、 九、简述全球化的概念及影响全球化的概念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全球化对用人单位标准的影响:(1)降低劳
6、动标准的竞争:全球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我国一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出口加工业往往依靠降低劳动标准来获得竞争力。(2)提高劳动标准的压力:在全球对国际劳工标准、社会责任、全球契约等国际标准更多地承认和施行的大趋势下,迫使各国的劳动标准不得不提高,这对于我国的用人单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十、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影响概念:在一定时期社会赋予企业的经济、法律、伦理以及人道主义的期望,包括遵纪守法、保护环境 、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工基本权利和人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关注客户
7、、社区、员工、政府、股东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它主要有三大类:通过代表制程序制定的政府及政府间组织的标准;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民间标准;各跨国公司自身制定的供应链行为准则 影响:是一把双刃剑1. 迫使用人单位提高劳动标准,给企来带来更多的订单和贸易机会,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的提高,能更好的吸引人力,留住人才,提高绩效.2. 不利因素,会提高国际市场的准入条件,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提高企业营运成本,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涵盖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的综合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运而生。 报告原则:1、 报告内容原则:主要考虑3个方面性1)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2)利益相关者对该义题的
8、关注度3)时代背景 ,介定报告内容的主要原则:关键性 完整性 利益相关者参与2、报告质量原则:1)平衡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 3)时效性原则4)易读性原则5)可验证性原则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1)项目启动 2)组建团队(以外为主、以内为主,内外结合3种构成)3)编制计划(预算、时间计划、成员分工,报告发布方式)4)资料收集(资料包括基础资料和专题资料,专题资料是针对特定问题的专题资料)5)内容撰写 6)报告设计 7)意见征集 8)定稿发布 报告质量提升方法:1)借用外脑,提升报告专业水平 2)以终为始,控制报告编制时间 3)资料清单,确保资料收集质量 4)深入访谈,提炼报告之魂 5)数据挖掘,确保
9、内容翔实 6)反复修改,达到完美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通用模板:1、报告前言:报告规范、高管致辞、企业简介以及关键绩效表2、责任管理:主要描述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理念、制度、措施以及取得的绩效和典型案例,主要包括:责任治理、责任推进、责任沟通、守法合规 3、市场绩效:包括股东责任、客户责任、伙伴责任4、社会绩效:描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贡献,包括:政府责任(政策响应、依法纳税、带动就业)员工责任(基本权益保护、平等就业、职业健康、员工发展、员工关系)安全生产、社区参与(本地化运营,慈善捐赠及员工志愿者)5、环境绩效:描述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贡献 6、报告后记(展望、报告评价、读者意
10、见反馈)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及应对策略: 1、政府应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对策1)尽快建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法律法规制度 2)在注重惩罚的同时,更注重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引导 3)政府加强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指导, 4)加强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教育 2、社会应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策略 3、企业自身应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策略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管理:经济(不亏本)、环境(达标排放)、社会(遵守工资规定,福利规定,按时纳税)三重责任。三个层次是指:必尽、应尽和愿尽责任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完善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制定必须以遵守强制性劳动标准为前提,发挥强制性作用的劳动标准根据其表现形式不同,可
11、以分为立法型劳动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机构批准的强制实行的劳动标准。 立法型劳动标准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中的规定,国家标准化机构批准的要求强制执行的劳动标准通常是指劳动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技术性标准,主要是涉及劳动领域自然科学属性的劳动标准。十二、简述用人单位必须修改或调整劳动标准的情形 1法律法规的修改:国家法律法规的修改导致强制实施的劳动标准发生变化,为防止违法风险,用人单位的劳动标准也应作出相应修改。 2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1)劳动标准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劳动标准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2)企业初期,求生存,劳动标准水平较低。(3)企业发展期,
12、求发展,健全劳动标准体系,保持自身的内外部的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当劳动标准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时,必须及时修改和调整劳动标准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适当性的主要判断原则:1)合法:内容全法、程序合法(讨论提出方案平等协商确定方案公示)、 2)合情(可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和访谈的方式,获得员工看法)3)合理:指通过科学的劳动标准,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获取竞争优势,实现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对效率目标的落实和追求,其主要判断依据是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可使用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和打分排队法影响工资标准调整的主要因素:工资标准:是指关于工资的规范或约定,主要内容是用人
13、单位工资制度。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包括工资原则、工资水平、工资形式、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工资发放等内容。在现代工资制度的发展中,形成了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工资制度类型 工资历制度设计的原则:1) 按劳取酬原则 2)同工同酬原则 3)平衡原则 4)合法保障原则(最低工资的保障;工资支付规则,包括货币支付规则、直接支付规则、定期支付规则和优先支付规则)同工同酬的3个条件:1)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2)相同的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量;3)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同工同酬包括:1)男女同工同酬;2)不同种族、民
14、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3)地区、行业、部门间的同工同酬;4)企业内部的同工同酬; 工资制度设计的方法:1)工作评价的方法:是工资设计的关键步骤,常见的方法有5种:经验排序法、因素综合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因素评分法和市场定位法 2)工资结构线的确定方法3)工资分级方法(一般在1015级之间) 影响工资标准调整的主要因素:1)外部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政府的法律法规 2)内部影响因素:单位经营状况、企业文化和战略海氏薪酬制:又叫“指导图形状构成法”。它着眼于确定不同工作对实现组织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包括三个要素:智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职务所承担的责任 调整或修改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5、1)调整或修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评估:常用问卷法、访谈法或观察法2)调整或修改内容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因素及对策3)员工接受度的把握和评估6、简述单位发展战略或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方法定义:单位发展战略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其制定和实施方法是: (1)开展 (2)制定总体战略目标与思路。在 (3)编制战略措施规划。思路确定之后,制定落实思路的关键措施并进行措施的规划分解。战略措施规划就是将目标实现的关键方面层层分解为战略行动,包括战略关键措施、主要工作、主要行动
16、。 7.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与单位发展战略规划之间的关系 (1)单位发展战略为制定劳动标准确立了核心思想。单位发展战略描述了用人单位的发展目标,行动向导,引领制定劳动标准的方向。 (2)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实现单位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劳动标准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营造良好的 3)简洁、灵活; 4)主体固定劳动合同根据其期限、用工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劳动期限划分,可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按照用工形式分,可分为一般劳动合同和和特殊劳动合同,其中特殊劳动合同主要包括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二、简要辨析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的关
17、系1.订立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经过相互选择和平等协商,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协议,从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它一般包括确定合同当事人和确定合同内容两个阶段。包括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和订立口头劳动合同2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实际发生劳动关系,亦在劳动关系在事实上开始存续3.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应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4.劳动合同订立与开始用工共同构成劳动关系建立的标志,是劳动关系建立的一般情形; 5.实践中,也有先用工后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先订立劳动合同后开始用工的,劳动关系都是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三、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简述劳
18、动合同无效的确认事由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由于缺少有效要件而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无效的事由:1)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导致意思表达不真实的原因在于对方当事人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适用范围:可以发生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或者劳动合同变更时。法律后果:如果是劳动合同的关键条款或核心内容,则可能导致合同整体无效,否则,可能导致合同部分无效)2)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一方或双方不具备订阅劳动合同的法定资
19、格的,用人单位不具备法定资格、招用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内容直接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及其法律后果:1) 劳动合同订立至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期间的法律后果 2)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的法律后果四、直接用工与间接用工直接用工,指用人单位直接雇用劳动者,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工方式包括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日工作不超4小时,每周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可以不约定合同期限,有时通知即可终止)。全日制用工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
20、期限劳动合同三类间接用工:指通过第三方的用工方式,用工单位并不与劳动者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包括劳务派遣(临时性:不超过6个月、辅助性: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岗位:五、员工背景调查:是指在基本确定录用人选后,在签约之前,对应聘者与工作台和签订劳动合同有关的一些背景住处进行查证查实,目的在于核实应聘者的任职资格以及确认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背景调查的的内容,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原则上应当限定于用人单位享有知情权的内容,即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劳动者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学历水平,工作经历,综合素质,与原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状况等。进行背景调查的主要渠道有:1、通过公安部门、街道办事
21、处,居委会等机构查询核实求职者的身份信息。2。通过教育部门,学校查询求职者的学历信息;3、通过求职者以前的工作单位了解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和外包用工(主要适用于于企业主业以外的一些业务。企业可以把这些业务承包给具有专业资格的公司,由其雇用专业人员完成,以便于专业化的管理)两种方式。3、分析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外包用工这三种用工方式的优劣势。劳务派遣:优点:不需要直接雇用劳动者,可以规避国有企业人员编制和工资总额的限制,满足用工需要,用工的自由度较大;劣势:1)只能用于临时性、替代性、辅助性岗位,且这三性有明确的定
22、义,存在一定的风险,任何从严解释都有可能导致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以规避编制限制的目的落空。2)根据法律规定,给被派遣员工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就意味着一旦劳务派遣单位破产或解散,所拖欠支付的工资和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都要由用工单位承担,即使用工单位已经把这些费用支付给了派遣单位;外包用工:优点:只要承包人具有法人资格,且不存在于企业职工混岗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于承包人雇用的劳动者承担的责任非常小,主要是在发生人身损害的情况下涉及民事侵权损害的问题;弊端:由于企业不能插手承包人雇用的员工的日常管理,从而决定了所能够外包的工作仅限于企业中的辅业工作台,否则会影响企业的长远
23、发展和人力资源积累非全日制用工:优点:用人单位不需要签订书面合同,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补偿金,只需要缴纳工伤保险费,因此和全日制用工以及劳务派遣相比,企业的法律责任比较轻。弊端:用人单位的管理风险比较大,由于法律对于非全日制的工时限制比较短,因此企业不能够根据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而且必须有严格要求的考勤制度和工时记录。以完成一定工作台任务的劳动用工方式的优点是不受续订次数的限制,而弊端则在于:属于短期用工,一般不得在同一岗位上签订工作内容相同的,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核实求职者的工作表现,离职原因等。4、通过医疗机构进行录用前体检,了解求职者的健康状况; 5。对于关键岗位的侯选
24、人,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机构完成背景调查。 六、劳动合同起草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1, 内容合法2, 条款完备,应包括: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所和居民身份证号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林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3, 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七、简述关键岗位的界定方法。岗位评估和关键岗位界定的主要方法有岗位参照法、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等。其中分类法、排列法属于定性评估,岗位参
25、照法、评分法和因素比较法属于定量评估。 1.岗位参照法,是用已有工资等级和岗位来对其他岗位进行评估。具体包括:1)成立岗位评估小组;2)评估小组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并且容易评估的岗位,对这些岗位进行岗位评估; 3)如果企业已经有评估过的岗位,则从中选出被员工共同认可的岗位;4)将第2、3步选出的岗位定为标准岗位; 5)评估小组根据标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等信息,将类似的其他岗位归类到这些标准岗位中来; 6)将每一组中所有岗位的岗位价值设置为本组标准岗位价值; 7)在每组中,根据每个岗位与标准岗位的工作差异,对这些岗位的岗位价值进行调整; 8)最终确定所有岗位的岗位价值2.岗位排列法是有
26、关人员组成合格的专门机构,如岗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岗位调查资料或岗位说明书做出简洁的、易于对比的岗位描述; 确定评定标准,对各个岗位打分,评定结果汇总,计算平均得分,进而得出各岗位的综合相对次序。这种方法 易出现主观倾向,应通过培训提高评价 人员的价值判断力或可通过重复评价三次取平均值来消除主观误差。3岗位分类法:与岗位参照法有些相像,不同的是,它没有参照的标准岗位。它是将企业的所有岗位根据工作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
27、分。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即智力、技能、体力、责任和工作条件; 3)选出若干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职位或关键岗位;4)将各种标杆岗位/职位按照各因素对各岗位的要求和重要性进行依次排列,形成标杆岗位/职位分级表; 5)将各种标杆岗位/职位的现行工资,按前面所确定的五项标准进行适当的分配,编制标杆岗位/职位工资表和因素工资分配尺度表;6)将标杆岗位/职位以外的各岗位/职位各项与建立起来的标杆岗位工资表和因素工资分配尺度表进行比较,对要素逐一进行判定,找到最类似的相应标杆职位,查出相应的工资,再将各项因素工
28、资相加,便得到该岗位/职位的工资。 5因素计点/评分法:是目前最流行的岗位评估方法。它要求组建评价机构后,首先确定影响所有岗位的共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分级、定义和配点,以建立评价标准。之后依据评价标准,对所有的岗位进行评价并汇总每一岗位的总点数。最后,将岗位评价点数转化为货币数量,即岗位工资率或工资标准。这种方法可避免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操作起来较繁琐。用工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用工时,用人单位因为自己或其他利益相关人违法用工而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 具体包括:1)用人单位不具备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法律责任 2)用人单位签订无效合同的法律责任3)用人单位违反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义务的法律责任 4)用人单
29、位非法使用童工的法律责任 5)用人单位招用在职劳动者的法律责任6)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 2)关于加班的规定3)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4)用人单位变动的规定用人单位非组织实体变动(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组织实体变动(可分为组织实体消灭和组织实体变更加类)5、简述心理契约理论,并分析其在劳动合同履行管理中的运用。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就是雇用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则是雇佣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本质上是对无形的心理内容的期望。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实际
30、上就是一个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对于劳动者和企业双方来讲,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建立起良性的心理契约,形成双方的互信机制。 所以,在管理心理契约过程中,要坚持双赢的思想,并注意平衡发展由于心理契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构建与巩固是一个永恒的动态过程,所以,对企业而言更关键的是心理契约的维护与巩固,防止心理契约的破坏。企业的共同愿景会对于劳动者是否完全改造劳动合同产生影响;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员工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行为标准,企业核心理念的深入人心必须通过制度去体现,价值观只有反复强化才会得到员工认同。6、分析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
31、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方法。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的风险一般有工资拖欠风险、员工离职风险,加班和休假安排争议风险,关键岗位劳动合同履行方案调整风险,商业秘密泄露风险等。关键岗位劳动合同履行方案,即关键岗位的人事安排和工作任务落实的方案。它包括变更和中止。 关键岗位劳动合同履行方案应遵循具体性、长期性和动态性原则。具体性是履行方案中应当考虑到关键岗位任职人员工的职业发展,结合员工特质进行具体设计,把关键岗位的任职员工变成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人力资源库;长期性原则是指关键岗位的劳动合同履行方案应当根据该岗位的特点,结合企业发展考虑到后备员工的培养,为关键岗位的劳动合同履行储备人力资源;动态性
32、是指应当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对关键岗位的劳动合同履行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履行方案调整的原因:1)职工的个人发展需要; 2)企业经营状况变化3)企业关键岗位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变化。 商业秘密泄露风险:主要是指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或者其他能够接触到本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或者受到竞争对手的诱或,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的特征:1)经济性,即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秘密性 3)措施性(如保密协议)4)合法性商业秘密
33、泄露的原因:1)劳动者个人出卖商业秘密2)用人单位内部保密制度不完善 3)竞争对手出于经济目的考虑六、分析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方法。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的风险一般有工资拖欠风险、员工离职风险,加班和休假安排争议风险,关键岗位劳动合同履行方案调整风险,商业秘密泄露风险等。1)实行工资垫付办法,建立欠薪保障制度2)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级建会力度,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3)政府劳动法律监督检查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的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增加侵权行为曝光率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提高员工的工作台满意度,增强员工的
34、认同感和归属感;2)制定完善的学习培训计划,拓宽员工的晋升渠道,为员工描绘可以预期的职业生涯发展蓝图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保留相关文件材料。用人单位应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与接受了专项培训的员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 3、加班和休假安排争议风险控制方法:1)综合利用非全日制、劳务派遣等用工形式,解决生产高峰和职工年休假所带来的岗位空缺和生产压力2)合理安排劳动定额,找提高基本工资水平。 1) 劳动合同中止;2)劳动合同变更3)增加劳动定员工4)加强中工培训 5)在替代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5、商业秘密泄露控制风险:1、完善保密制度 2)完善保密协议,具体包括:商业秘密范围保密义务和泄密行
35、为违约责任制七、劳动合同变更管理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当事人双方或单方依法修改或补充劳动合同1)被解除的劳动合同必须是有效的,这是基础2)解除行为必须发生在被解除的劳动合同依法订立以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 3)可以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4)实质是提前终止合同的法律效力,使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提前终止 2、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按解除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协议解除和单方解除;因单方解除提出人的不同分为和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按照单方解除是否需要提前通知对方当事人分为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九、经济性裁员经济性裁员是由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为摆脱困境而较大规模裁判员工的行为,是用人单位减少冗员
36、、恢复生机的重要手段。 1、经济性裁员条件的确认答:1、实体一性条件: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实施经济性裁员时至少要满足下述情形之一:1) 依照用人单位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严重困难的界定,需要结合本地政府的规定进行。3) 用人单位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2、经济性裁员的程序条件:1)一次性裁减的人员数量或比例达到法定标准(20人以上或占职工总数10%以上), 2)履行公示义务:用人单位必须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37、,并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用人单位需要说明的情况主要是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和裁减人员方案。裁判人员方案的 2)确定依法应当优先留用的人员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其他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以及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劳动者。4、被裁减人员优先招用:6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应首先履行对被裁减人员的通知义务,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录用人员的数量、时间、条件以及优先录用被裁减人员的情况。经济性裁员方案的评估:1、 合法性:是评估裁员方案的基础,主要包括原因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合法、确定的被裁减人员是否合法2
38、、 经济性裁员是否值得由单个预先辞退替代裁员的预先辞退的法定许可性条件和禁止性条件比较,看哪一个更便利实施;从程序看,哪一个更便利;从后果盾,哪一个对于用人单位的负面影响最小;3、 经济性裁员对本用人单位的影响裁员是否有得于增效;是否有利于提高劳动积极性裁员成本的大小4、 裁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十、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和评估方法1、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包括个案研究和社区研究 2、人员素质评估方法: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5个方面,即德识才学体五要素。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从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出发,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
39、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素质测评特点:1)是心理测量,不是物理测量2)是抽样测评,不是具体测量3)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4)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3、 绩效评估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价企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改造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实际能力以及对某灯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绩效评估应坚持的原则:1)客观公正 2)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考核;3)考核经常化、制度化4、 人岗匹配评估方法岗位评估是基于职位的责任以及任职者所需具备的基
40、本条件来评估该岗位的相对价值;岗位评估的目的是分析岗位,即事,它不同于能力评估,能力评估是针对人 人岗匹配的过程:1) 准备工作:进行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估;事出职位发展通道; 2) 开发任职资格标准:知识、技能、经验与成果3) 任职资格评价:它是最关键的一步,一般采用行为事件、鉴定法等,一般最常用的是答辩法 4) 结果应用用工调整方案主要集体协商及集体合同1、集体协商机制概述集体协商机制:是职工代表(一般为工会)与企业方就涉及职工权利的事项,为达到一致意见而建立的沟通和协商解决机制。 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方与企业方依法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形成劳动关
41、系双方共同参与的工资共决机制,是集体协商的代表及主要内容。集体协商制度是指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企业方面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的制度。其基本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集体协商原则、规则;集体协商代表产生及权利与义务;集体协商形式、程序、内容及结果;集体协商争议处理。 集体协商机制主要包含两项基本制度:1、集体协商制度 2、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是指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企业方面代表),就劳动关系有关利益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书面协议,以及履行和处理集体合同争议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其基本内容主要包含6个方面:分析合同要约规则、集体合同订立程序
42、、规则;集体合同通过规则;集体合同送审及生效规则;集体合同履行、监督检查规则;集体合同违约责任及争议处理规则;国外集体协商:国外集体协商的发展:最早的基本协议是丹麦1899年的“九月协议“1944年国际劳工大会在费城宣言中提出了“切实承认集体谈判权利“的要求 国外集体协商谈判的类型:国家级、产业(行业)级、企业级 集体谈判类型的变化 :1)跨国公司规模扩大,谈判出现国际化趋势 2) 重点从工资转向工作时间 3)谈判结构从集中向分散转化 国外集体谈判的主要特点:1) 定期举行2)工会主导3)3)混合模型集体协商谈判思路与沟通策略:1)双赢策略 2)推进策略 3)退让策略 4)坚守策略 5)迂回策
43、略 6)包容策略 集体谈判中注意:1)以诚取信 2)重点突破 3)分工协作 4)留有余地 5)学会让步 6)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1、进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应当注意哪些要点?答:从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来看,集体协商可分为企业层级集体协商、行业性集体协商和区域性集体协商三种主要类型。由于我国经济形式的多样性,企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劳动用工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开展集体协商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从而有效实现集体协商在所有类型企业的全覆盖。区域性集体协商,是指以行政区域(如镇、区、街道、村、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单位,由区域工会组织与相应的区域企
44、业组织或区域 在众多集体协商2)协商程序有别3)协商内容有别4)法律效力涉及范围有别 4、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如何进行监督检查?答:加强对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议的监督检查,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组织,制定和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形成上下结合,内外互动的工作体系。1)通过企业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委员会,加强对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的监督检查; 2)依托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工作委员会进行;3)健全区域性、行业性专项集体协议监督检查组织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监督检查组织进行; 4)依靠集体协商指导员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的监督检查。5)建立健全履行情况报告制度、履约责任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整改建议制度和职工举报制
45、度等等。第四章 劳动规章制度1、劳动规章制度的内涵劳动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定程序,在用人单位内部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的总称。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公司劳动规章制度并不是由用人单位单方面制定的,而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平等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劳动规章制度的学说:法律规范说、契约规范说、集体合意说劳动规章制度体系:
46、主要包括:招聘制度、薪酬福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制度、考勤与休假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保密制度、人事交接调动制度等 2、简述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的关系一、共同点: 1)都是确定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 2)都有关于劳动条件 3)是劳资双方维权的利器 4、劳动规章制度的3)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应当有职工参加2、简述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 2) 合法性审查:(1)不能遗漏法定 (2)由企业工会参与制订;(3)使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充分反映。 (1)将规章制度交由每个员工阅读并签字; (2)将规章制度 (3)召开职工大会公示并作好记录;(4)委托工会公示
47、并保留证据; 5) 交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备案: 此举不影响生效,但可增强合法性证明力; 3、简述劳动规章制度审查、修订的原则 一、审核的 1) 2)主体不合格;3)程序不合法。未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特别是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 工大会讨论修改,未与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未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而是由企业领导随心所欲,朝令夕改,独断专行。由此可能导致:企业制度无效;得不到员工理解和认同;仲裁诉讼败诉(三)制度不细; (四)制度不全;(五)制度滞后;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企业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改完善。由此导致:制度过时;无规可依。二、原则是:1)不得损害劳动者的权利原则;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权、休息休假权、劳动报酬权 劳动安全卫生权 社会保障权 参加职业培训民主管理参加工会等权利.2)有利劳动者履行的义务的原则.3)职工参与原则: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通过职工代表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平等协商确定 4、简述劳动规章制度实施的必要条件:1)明确实施主体:主体是企业行政;同时员工有遵守规章制度的任务。 2)遵守四项原则:严格执行,以章治企; 前后统一,全面实施; 各司其职,协作实施; 及时处理,合理实施。 劳动规章制度的评估方式:1) 对制度方案本身的评估,主要侧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