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研究.doc
《论法治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法治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法治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一个重大的问题。法律和道德的困惑在于道德与法律都是用来调整人们行为并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并且道德先于法律产生。在人类初期往往是法和道德不分,道德是人们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对人与人和人与外界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的本质特征是自律性。而法律则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人们行为的合法性,确保社会的有序性。一、人类历史上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认识 (一)西方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几种主流学说主张道德和法律是不可分割的,持这一学说的主要为西方的自然法学派。自然法学派是西方法学中古老的产物,始于古希腊,到今天还有强大的生命力
2、。其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有一个实质的法的价值存在于具体法律规范之外,它独立存在却对实在法的正当性进行检验。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必须受道德的审查。如在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那里,道德与法的关系是以正义与法的关系的形式提出来的。他的基本观点是,法是正义的衍生物,也是实现正义的制度,是衡量人的行为正义与否的具体标准。% 7 世纪的德国法哲学家康德则认为法和道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法只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以特殊的形式和手段实现道德的目的,因而二者的差别只是外在的和形式的。实证分析法学派则主张法律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代表人物凯尔森要求把所有与价值有关的东西统统排除,达到一种纯
3、粹法学,具体是从结构上分析实在法,而不是从心理上或经济上解释它的条件或从道德上或政治上对它的目的进行评价,以创立真正的法律科学。凯尔森认为,法是一种纯中性的社会控制武力以建立秩序的技术;道德,特别是其中的含义,是一种纯主观的价值判断,二者没有任何联系。他认为一个社会中的不同人们,不可能有什么共同的道德观念,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实现 正义,即人人幸福。因为不同的人,如一个有神论者和一个无神论者,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法律本身的内容来说,无所谓正义和不正义的问题。社会学法学派主张法律与道德有重合的部分,但也有一部分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代表人物庞德认为,法律与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它们
4、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关系。庞德把法律的发展分为萌芽时期、严格法时期、衡平法时期和成熟法时期四个阶段。他认为在第一个阶段,即萌芽时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在第二阶段,即严格法时期, 由于国家和政治结合的作用明确出现,法律亦就从其他社会规范中明确的分化,因而法律与道德截然对立。在第三阶段,即衡平法阶段,由于利益的被忽略,以及伦理习惯的被漠视,促使来自外界的道德观念大量混入。因此,一个时期道德侵吞法律,而哲学、法学把法律条规视为道德的一种,并把法律附属于伦理学。在随后的一个时期,成熟法时期,法律和道德重新分离,但并不像第二阶段那样截然分开,而是既分离又联系,而且在法律运作的不同阶段
5、有不同的联系。( 二)中国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学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先秦儒家的德主刑辅观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封建正统思想家的代表人物董仲舒继承了儒家的德治思想,在论述德刑关系时,提出了 重德轻刑和 刑者德之辅的观点,是德主刑辅理论成熟的标志。汉代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和正统思想家,完全继承了孔子、董仲舒关于德主刑辅的理论。唐律疏议以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作为立法、执法的指导思想确定之后,德主刑辅理论完成了制度化、法律化的进程。唐代之后的封建正统思想家朱熹、曾国藩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德主刑辅的理论。特别是朱熹,认为 德是礼之本,突出了 德在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6、中的重要性。封建正统思想家主张德主刑辅,促进了德治思想、教化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不仅使道德原则成为法律的重要内容,而且使道德原则具有了优先于一般法律原则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一直在一种血缘或拟血缘的关系中,以血缘为纽带的 孝的伦理道德,成为确立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核心。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 孝的道德把人的社会关系血缘化,形式上表现为家国同构。在这种关系中,自然以义务、 自律的道德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体,而儒家的 礼其实就是 孝为基础的社会规范体系。于是,自然形成对外在 刑的漠视。在统治上,自西周时就确立 明德慎刑的传统,认为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核心。这种 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实质
7、是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合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上出现 亲亲相容隐、存留养亲、 五 服制度等。所以说在中国古代法律和道德是浑然一体的,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主导。二、从中西方的学说中得出的道德与法律关系发展的规律中西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的统一性有相当一致的认识,这种认识最终还从理论形态通向了制度形态,这一过程在中西立法实践中被称为 道德的法律化。如果说道德的特点是自律(内在约束),那么法律的特点则是他律( 外在强制)。在许多情况下,统治阶级总是利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推行其提倡的道德,这样一来, 自律和 他律也就合二为一了。道德的法律化,是人类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治 社会 道德 法律关系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