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劳动法.doc
《蒙古国劳动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国劳动法.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99年5月14日 乌兰巴托 劳 动 法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法律宗旨1.1.本法的宗旨是,明确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参与劳动关系的职工与雇主的共同权利、义务;集体合同、协议、劳动个体和集体纠纷;劳动条件、管理、监督及违法者应负的责任,以保障各方的相互平等。第2条 劳动法规2.1.劳动法规是由宪法、本法以及与之相一致的其他法律、法规构成。2.2.在蒙古国参与的国际公约中有不同于本法的规定时,则按国际公约规定执行。第3条 法律名词术语3.1.本法使用的下述名词术语的函义:3.1.1.“雇主”,是指根据劳动合同招收职工就业的人或单位;3.1.2.“职工”,是指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从事工作的公民;3
2、.1.3.“劳动合同”,是指作为一方的职工按照雇主依法制定的内部劳动制度从事完成具体工作,作为另一方的雇主依据劳动成果付给职工相应的报酬;双方根据法规和集体合同、协议规定的保障劳动条件而应相互承担义务的协议;3.1.4.“集体合同”,是指以比法律规定更多的条件,保障企事业单位全体职工的劳动权利及与之相关的合法权益,协调本法未直接协调的问题,由雇主、职工代表之间签订的协议。3.1.5.“集体协议”,是指在全国以及具体区域、行政和地区单位、行业、专业范围内,就共同维护公民的劳动权利及与之相关的合法权益,由雇主、职工代表、国家行政机构之间签订的协议。3.1.6.“雇主代表”,是指企业、单位的领导、雇
3、主授权的人、或在章程规则中承担维护雇主权利及合法权益的组织;3.1.7.“职工代表”,是指承担了代表维护职工权利及合法利益义务的工会,如无此组织,则指由全体职工会议选出的代表;3.1.8.“个体劳动纠纷”,是指在劳动权利及与之相关的合法利益范围内,劳动合同双方之间发生的意见分歧;13.1.9.“集体劳动纠纷”,是指在集体合同与协议的签订、执行及对执行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参与合同、协议的各方之间发生的意见分歧;3.1.10.“非正常劳动条件”,是指在劳动安全、卫生保健要求范围劳动法协调的关系4.1.本法协调下列各方之间劳动合同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劳动关系:4.1.1.在蒙古国境雇主的权利和义务5.1.
4、雇主有权依法制定实施职工的权利和义务6.1.职工有权享有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领取工资、享受休假;自行和通过代表机构,为维护自身权利及合法权益而结社;享有法律规定的养老金、抚恤金,以及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协议规定的其他权利及优惠待遇。6.2.职工有义务诚实劳动,保守与法定机密工作、任务有关的秘密,严格遵守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禁止有区别、限制、优先的规定7.1.任何人不得非法强迫他人劳动。27.2.在劳动关系中,禁止以民族、种族、肤色、性别、社会出身、地位、财产状况、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做出区别、限制、优先的规定。7.3.雇主在招收公民工作及劳动关系过程中,如因工作、任务的
5、特殊要求而限制职工的权利、自由时,有义务对此出示依据并加以证实。7.4.招收公民工作时,在与从事的工作、任务特性无关的情况下,不得对其提问与个人生活、政治观点有关的婚姻、党派、宗教信仰和是否怀孕等问题。7.5.对于违反本法第7.4条款规定提出的问题,职工没有答复的义务。第二章 集体合同、协议 第8条 签订集体合同、协议的基本原则8.1.签订集体合同、协议时遵循下列原则:8.1.1.公开;8.1.2.符合法律规定;8.1.3.各方代表人数相同;8.1.4.各方平等;8.1.5.对集体合同、协议中涉及的问题,可自由选择与协商;8.1.6.自愿承担义务;8.1.7.明确规定所承担的责任。第9条 信息
6、提供9.1.在拟定集体合同、协议,进行谈判时,国家相关机构、雇主有义务向职工代表提供必要的信息。9.2.各方对集体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时,有义务相互交换在执行过程方面本方所有的一切信息。第10条 禁止干预10.1.在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协议过程中,禁止官方和非官方、宗教组织、政党、公民、公职人员,限制各方的合法权利,或者非法阻碍、干预该权利的实施。第11条 集体合同、协议的倡议11.1.任何一方均可提议签订集体合同、协议,以及对其的补充、修改。11.2.提出签订集体合同、协议建议的一方,应就此事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11.3.本法第3.1.6条款规定的用雇主代表,享有代表雇主进行谈判的
7、权力。 11.4.本法第3.1.7条款规定的职工代表,有权代表职工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 3同、协议。11.5.在全国和具体区域、行政及地区单位、部门、专业范围举行谈判12.1.各方通过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协议。12.2.倡议谈判的一方,应将参加谈判的成员、拟定的集体合同、协议以及对其进行补充、修改的草案,作为关于举行谈判通知书的附件,一并送达对方。12.3.收到通知的一方,在五个工作日集体合同、协议的服务范围13.1集体合同、协议,服务于代表维护其权利、合法权益的参与合同、协议各方的全体雇主、职工。第14条 集体合同、协议的签订14.1.依照本法第12条的规定签订集体合同、协议。14.2.在企
8、事业单位中,签订一份包括其各部门的集体合同。14.3.无论倡议签订协议的人数多少,只签订一个同等级的协议。14.4.在签订集体合同、协议时,雇主有义务提供自有的信息、文具器材及在业余时间开会、协商的场地,并协助开展宣传工作。414.5.签订集体合同的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上,协议的期限为两年。第15条 集体合同、协议的登记15.1.雇主将集体合同,自签字之日起十天集体合同、协议的执行16.1.集体合同、协议根据本法第15条的规定登记后生效。16.2.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变更、领导机构及成员的调整,不能成为废除集体合同的理由。16.3.在企事业单位改组、变更所有权时,集体合同仍照旧执行;对其进行修改
9、、补充或者重新签订问题,由雇主与职工代表谈判解决。16.4.按法律规定的条件、规则,企事业单位撤销时,在撤销过程中,仍要执行集体合同。16.5.对集体合同、协议的修改、补充,由各方根据明确规定的条件和规章,经协商一致解决。如集体合同、协议条款中就此无具体规定,则按最初签约时的规章执行。第17条 各方对集体合同、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17.1.各方及其代表对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17.2.各方及其代表、国家主管劳动事务的中央机关,以及省、首都、县、区行政长官,分别对各级所签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17.3.各方执行监督时,有义务相互交换自已掌握的与集体合同、协议有关的全部信息。17.4.各方
10、共同或单独,每半年或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对集体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作出总结,并向全体职工通报。第18条 集体合同所调整的关系18.1.在集体合同中应调整本法未能直接调整的下列关系:518.1.1.确定和增加基本工资数额及形式、发放期;制定和修改补贴、附加工资、奖金、附加养老金、抚恤金、扶助金、优惠津贴的数额以及劳动指标、定额等;18.1.2.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使他们掌握新技术,并保证提供工作用房;18.1.3.制定作息时间表;18.1.4.改善职工、其中包括孕妇、未成年人、残疾人及侏儒人的劳动安全与卫生保健条件;18.1.5.在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和基层单位实行私有化、改组时,保护
11、职工的权力及合法权益;18.1.6.根据物价上涨、汇率降低的水平,增加工资;18.1.7.确定用于职工社会福利的资金额;18.1.8.保证生态安全、劳动条件、安全生产及卫生保健要求达标; 18.1.9.雇主对在职学习的职工给予优待;18.1.10.兴建用于企事业单位宿舍、幼儿园、托儿所公共与社会文化设施;对多子女家庭、承担户主的母亲、单身父亲及有残疾儿童的职工给予优待;改善曾在本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工伤、严重中毒及职业病受害职工的生活等;18.1.11.为工会及其工作人员、当选者提供开展活动的便利条件。18.2.在集体合同中,可以制定多于本法给予职工保障的条件。18.3.在集体合
12、同中应反映出,对集体合同的执行进行监督、对完成情况作出总结和通报、发展双方和三方关系等事项。第19条 集体协议所调整的关系19.1.集体协议调整下列关系:19.1.1.以国家协议调整维护在全国执行的人口社会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利、与其相关的合法利益范围6第20条 参加集体协议的各方20.1.除本法第3.1.6,3.1.7条款规定的雇主和职工代表外,国家行政机关的代表可以参加集体协议。20.2.参加集体协议的各方,可分为双方或三方。20.3.集体协议,根据参加各方及谈判问题的范围可包括以下类别:全国范围劳动合同 第21条 劳动合同21.1.在劳动合同中商定下列主要条件:21.1.1.工作岗位和职务
13、名称;21.1.2.执行的工作和任务;21.1.3.基本工资和职务工资数额;21.1.4.劳动条件。21.2.任何一方不得单独修改劳动合同条款。21.3.签订劳动合同时,若各方对本法第21.1条款规定的合同主要条件的任何一条未达成协议,则视为劳动合同未签。21.4.劳动合同应与法规、集体合同、协议的规定相符。21.5.低于法规、集体合同、协议规定条件的劳动合同条件无效。21.6.各方在合同中,可就第21.1条款规定的主要条件之外的其他条件达成协 7议。21.7.劳动合同自各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第22条 契约22.1.产权所有者或其授权人,在实施自己的部分所有权时,雇用他人的劳动行为;雇主为有偿利
14、用公民的特殊才华、高效技能而与公民签订契约。22.2.根据本法第22.1条款的规定,可以签订契约雇用公民的工种、职务一揽表,由负责劳动事务的政府成员批准。第23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23.1.劳动合同分为定期与不定期。23.2.各方根据完成工作与任务的特点,确定劳动合同的期限。23.3.定期的劳动合同期满时,若各方未要求废止,而且职工仍在继续工作的情况下,可视为延长了合同最初规定的期限。第24条 劳动合同的签订24.1.雇主和职工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并将一份给职工。24.2.雇主让多名职工在同一个工作厂地做工时,应与每一个职工签订劳动合同。24.3.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不得要求职工
15、完成工作、任务。第25条 契约的签订及其同时完成多项工作、任务26.1.在工作时间禁止在同一工作、职务中一起工作27.1.禁止国有资产和包含部分国有资产的企业法人与自己家庭成员或亲属在 8彼此监督、领导和被领导的工作与职务上一起工作。第28条 禁止为多个雇主同时工作28.1.禁止在为国有企业法人行使财产支配使用权的工作、职务上工作的职工,与开展相同业务的其他类型的所有者,签订就职于工作、职务相同,或具有领导、监督性质的相同合同或契约。28.2.本法第28.1条款,同样适用于兼职工作。28.3.职工有义务根据本法规定,消除因其违反本条款而给雇主造成的损失。第29条 与无权力能力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无
16、效时间计算29.1.与权力受到限制或不享有全权的人签订的劳动合同,自该职工不执行自己的工作任务之日起视为无效。第30条 劳动合同中的部分条款无效30.1.劳动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无效,不能视为全部合同无效。第31条 禁止要求完成劳动合同规定之外的工作31.1.在本法规定之外的其他情况下,雇主不得要求职工完成劳动合同规定之外的工作。第32条 因工作需要临时调任其他工作32.1.在为预防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以及消除它们产生的后果所必须时,或因无法预知的原因,造成单位失去正常工作条件的情况下,雇主可以调动职工从事劳动合同规定之外的工作,限期为45天。第33条 停工期间临时调任其它工作33.1.在停工期间,
17、可调动职工从事劳动合同规定之外的本单位其它工作,或与本人协商一致临时调到其他单位工作。第34条 将职工调任不危害身体健康的其他工作34.1.根据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决定,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后,可调任不危害健康的其他工作。第35条 工作、任务未完成仍保留原工作、职务35.1.在下列情况下,工作、任务未完成时仍保留原工作、职务:35.1.1.执行国家机关的选举任务,达三个月的;35.1.2.例行休假的;35.1.3.进行医疗诊断、执行献血任务,有医生证明和行政假条的;35.1.4.享有孕、产假期和哺乳假期的;35.1.5.签订集体合同、协议,参加谈判和依法组织罢工的;35.1.6.应征服兵役的职工,
18、从接到征兵通知书至征兵委员会作出正式录取 9决定期间;35.1.7.法规和集体与劳动合同规定的其他情形。第36条 恢复工作、职务36.1.雇主有义务在下列情况下恢复职工以前的工作、职务:36.1.1.因生产事故、严重中毒、职业病造成残疾并且劳动合同期满的职工,在康复后一个月终止劳动合同的依据37.1.具备下列依据的可终止劳动合同:37.1.1.各方协商一致的;37.1.2.雇主公民、职工去世的;37.1.3.劳动合同到期,不再延期的;37.1.4.法律规定的授权单位提出要求的;37.1.5.被错误开除的职工,在确定恢复其原工作、职务时,本人提出要求的;37.1.6.职工应征服兵役的;37.1.
19、7.职工因犯罪,被判处无法再继续从事本职工作的罪行的法院判决正式生效的;37.1.8.职工或雇建议废除劳动合同的。第38条 废除劳动合同的依据38.1.具备下列依据可废除劳动合同:38.1.1.职工建议;38.1.2.雇主建议。第39条 职工建议废除劳动合同39.1.如法律和劳动合同中没有特别的规定,从职工向雇主提出废除劳动合同申请之日起30天后,职工有权放弃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视之劳动合同已被废除。39.2.因发生受敬重的原因,或就解除工作的期限与雇主达成一致,可提前于 10本法第39.1条款规定的期限废除劳动合同。第40条 雇主提议废除劳动合同40.1.具备下列依据,雇主可提议废除劳动合同:
20、40.1.1.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被撤消、精减编制或裁减员工时;40.1.2.职工因技术、能力或健康状况不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职务时;40.1.3.职工满60岁,有资格领退休金时;40.1.4.职工屡次违反劳动纪律,或出现了劳动合同中特别规定的,直接导致劳动关系终止的严重错误时;40.1.5.负责管理现金和财物的职工,已证实其犯了失去雇主信任的错误行为时;40.1.6.被当选和委任其他岗位的工作、职务时;40.1.7合同规定的依据产生时。40.2.被错误解除工作的职工,在法院裁决恢复其工作时,雇主应废除就职于该职工工作、职务岗位的新招职工的劳动合同,并尽可能安排其他工作。40.3.除企事业单
21、位被撤销之外的其他情况下,禁止雇主提议废除与具有正常工作、职务职工的劳动合同。40.4.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财产所有人的变动不能成为废除劳动合同的依据。40.5.雇主依照本法第40.1.1,40.1.2条款的规定,废除劳动合同时,应在一个月前通知职工;因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被撤销,职工被成批解雇时,应在45天前通知职工代表,并按本法规定进行谈判。第41条 废除契约的依据和规则41.1.除本法规定外,有下列情形时雇主可提议废除契约:41.1.1.在总结契约执行情况时,财产所有者认为,职工没有任何被敬重的原因,而未能达到或未充分达到契约条款规定的工作目标时;41.1.2.职工违反本法第28条规定,
22、与其他雇主签订了相同的劳动合同或契约时;41.1.3.雇主将所有权已全部转给他人时;41.1.4.已证实按契约规定转给职工的财物被无效使用、浪费,或超越行使财产所有者授予的权利时。41.2.按本法第41.1.3条款的规定,废除契约时,雇主有义务提前两个月或两个月以上时间通知职工,并发给相当于三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平均工资的抚恤金。 11第42条 被辞退抚恤金42.1.雇主按本法第37.1.6,40.1.1,40.1.2,40.1.3条款的规定,辞退职工时,应发给其数额相当于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平均工资的抚恤金。42.2.集体辞退职工时,发放抚恤金的数额,由雇主与职工代表谈判商定。第43条 辞退交接事
23、宜43.1.雇主废除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时,要确定交工作的时间,并将其写进辞退决定中。43.2.职工交出工作的最后日期,被视为正式辞退时间。43.3.雇主有义务将废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社会及健康保险手册以及法律规定的补贴和辞退抚恤金等,于正式辞退之日交给职工。43.4.雇主有义务按照职工的要求,为其出具关于工作、专业、技能、职务、工资的证明。第44条 停止工作、职务44.1.依据法律规定,授权机关提出要求时,可停止职工的工作、职务,并停发其工资。第45条 在岗培训45.1.雇主应组织对职工掌握、提高专业技术的培训,并提供学习条件。 45.2.组织在岗培训时,理论和实践课可利用工作时间进行。第4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蒙古国 劳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