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学毕业论文.doc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法学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国法学教育中的判例教学方法:现状、问题与出路学 生:赵杰舟学 号:20071778指导教师:苗文龙 专 业:法 学重庆大学法学院二O一一年六月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THE CASE METHOD OF INSTRUCTION IN CHINA: STATUS IN QUO, PROBLEMS AND SOLUTIONSUndergraduate: ZHAO JIEZHOUSupervisor: Prof. MIAO WENLONGMajor: LAWLAW SCHOOLChongqin
2、g UniversityJune 2011摘 要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法学教育中,判例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并且其在法学教育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使理论与实际、课堂和现实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很大帮助,毕竟法学传统教育的逻辑性是很强但是却少了些对经验事物的关照,这和实际中对法律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不合的,所以判例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法学教育方法。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中国所采用的大陆法系的法学体系,使得判例教学方法在实践当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并且学生的反应和效果也不是很好,可谓收效甚微。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法学教
3、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强调在高校法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共识,文章就对案例教学的有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与之交流。中国法学教育中的判例教学法的现状如上所述,存在的问题却不只这些,包括判例的释义的不准确性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所运用的判例并不是真正的案例,用以荒唐的案例,在基于解释法律条文,最终导致又一个荒唐的判决结果的产生,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法学无论是在司法实践还是在教学中,所引用的判例很多是编造的,而编造的判例则失去了判例的本来意义。所以,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上述问题
4、,找出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学理性逻辑,以找到法学教育中,判例教学法的出路即让判例成为真正的判例,以彰显出判例的本来意义。关键词:法学,判例教学,制度约束,逻辑推理ABSTRACTAs we all know, in Chinese law education, case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law teaching activity, and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law education, this approach can be very good to theory and practice,
5、classroom and realities Combination will help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teract more conveniently, and improving divergent thinking of students does much help, after all, the logic of traditional law education is very strong but divergent thinking is very weak which promised, what this is and practice
6、of legal practitioners The requirements are incompatible, so the case method is very important to a law education methods. However, due to Chinese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law systemcivil law used in China, making the case method in practice, who has many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the st
7、udents response and effect are not very good, which can be said to have little effect.Law is a high applied integrated subject.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law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law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case method for achieving this goal have a
8、n irreplaceable role.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the College of Law emphasize in the use of case method, 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must reform which has become a consensus, and this article has a brief analysis and communication of relevant issues on the case method.The status in law educ
9、ation in China of teaching in the case method is mentioned above, but is not only these problems above, which also includes inaccuraci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w cas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which is used in is not really case, and using the case for the absurd, then basing on interpretation o
10、f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 which results in an absurd verdict. The root of the emergence of causes for these problems is that the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of law either in teaching or in the case cited are fabricated, which has los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case.Therefore, this article aims at
11、 analyzing the problem, which identifies the causes,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legal rational logic to find the solution of the case method in law education that is to make the case become the real precedent case so that to highlighting the case origin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law, case methods
12、,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logical reasoning目 录中文摘要ABSTRACT1 绪论232 正文24 2.1 国内的案例研究 27 2.2 什么是判例 30 2.3 中国判例教学之症结 32 2.4 出路 333 结论35参考文献36 1 绪论 判例教学方法是起源于美国法学院的一种教学方法,至今已经在很多国家的法学教育中获得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法学教育界自不例外。然而,在中国法学院进行判例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与中国法律体系的根本特征具有密切的关联。如何在目前是法律制度下,改进判例教学方法,使其能够更加适应中国的实际,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13、。本课题难度适中,有利于训练学生思考问题、查找文献和运用文献等多方面的能力。美国法学院校主要采取判例教学法,又称哈佛教学法。它是运用具体案件分析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将法律专业理论与律师办案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判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式是问答式或讨论式。教师上课不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一般不讲序言、概论、定义之类抽象的东西。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课堂上不仅教师可以提问这生,也允许学生提问老师,允许学生打断老师讲述,进行争论。这种问答式教学也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巧和技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掌
14、握广泛的法律知识和规则。但是,美国、英国等国家之所以能将判例教学方法应用的好,还是有客观原因的,那就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英美法系的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本身就重视案例和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所以自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会自然的接受判例的熏陶;可是,中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要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判例教学方法,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方法体系,也不能对这种方法弃之不用。本文就是要针对这一目的,在客观全面分析中国法学教育判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国外在判例教学方法中的各种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出一条中国法学教育判例教学方法的出路。在本文中,我将首先描述中国的案例教学现状,然后指出英美法系判例教
15、学中公认的判例选取标准以及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原理,对中国的案例教学进行评判,以得出有益的经验,为中国的案例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智识的基础。2 正文“判例教学法”是19世纪下半叶时时任哈佛法学院院长的兰德尔开创的一种法学专业教学方法,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法院的真实判例为讲授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案件的能力。美国的法学教育教科书被称为“判例汇编”,其内容有各种各样的判例和对判例所做的注释、所提的问题、所附的文章、所列的参考文献等,教学与考试主要是针对判例所进行的讨论、辩论、分析、评价。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都强烈地表现为通过研究判例来掌握法理与法条,通过研究判例培养学生像法官、检察官、律师那样
16、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其考试的目的、方式、内容也是在判定考生是否分阶段地具备法律职业所必需的学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国接受过法学院刑法训练的几乎所有人,大抵都知道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男子对妻子不满,想要杀死妻子,于是他来到了药店,买了砒霜,回家后一时没有找到机会。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他把买来的砒霜下进了妻子的水杯里。但很不巧合的是,他买的砒霜的包装和他家的一包白糖包装是一样的,加之白糖和砒霜在外观上很是相像他给妻子的水杯倒进去的并非砒霜,而是白糖。因此,结果可想而知,万事大吉,没有任何危害后果。这就是在法学案例教学中的经典案例称之为“白糖杀人案”。讲解至此,刑法老师会问学生,在这个案
17、例中,这个意图杀死妻子但工具选择错误的男子是否构成犯罪?他的犯罪构成了什么形态?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家住成都新都区的李某暗恋邻居刘某。他趁刘某丈夫不在,潜入刘某家院落内,然后爬上一棵树窥探刘某在家的一举一动。李某在树上艰难度过4个多小时后,意外遇到闪电雷雨。刘某察觉到李某的行为并报警。近日,新都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缓刑1年。这就是在法学界被称之为的“成都上树强奸案”。同样的,刑法老师会分析这个事件的犯罪构成,并询问学生,这个事件的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分别是什么?它的犯罪形态是什么?但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刑法老师会问,该男子在这件案件中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
18、在这里,我并不想追问刑法理论中如何界定犯罪,如何界定犯罪未遂,如何界定工具错误。我想问的是,这样的例子是真实的司法判例还是虚构的案例?如果是真实的司法判例,它是如何成为一个司法判例的,也即是说,它是如何走进司法程序并被司法机关当作司法案例来处理的。司法程序,一般意义上的程序,泛指人们从事一定活动所经过的方式、方法、顺序、步骤等的总称。程序有法律程序与非法律程序之分,前者又根据适用的范围、对象不同,有选举程序、立法程序、司法程序与行政程序等之分,分别适用于选举活动、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以及行政活动。司法程序,又称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等的总称,包括起诉程
19、序、审判程序等不同的内容。司法程序是司法权的构成要素之一。司法权得之于天赋人权,以宪法为根本的基础来源,这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公民所应享有的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实体公正,一个是程序公正。司法公正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司法程序公正,即严格遵照正当法律程序进行诉讼,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但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使我们常常忽视程序公正的问题,特别是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片面认为只要实体处理正确,程序上有点问题无所谓,常常出现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事情,不按法定程序办案,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有些程序问题甚至严重影响
20、了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司法程序问题。“公正”,即公正、正义,正当、公平等意思。汉语大词典中,公正有不偏不倚,合理之意,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正义有正当的道理,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之意;正直有公正刚直之意。对公正的理解,角度不同,则效果不同。从法学的角度看,公正分为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程序公正主要是指司法程序运作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价值标准;实体公正主要是指立法在确立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要遵循的价值标准。如果进一步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程序公正是指法律程序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实体公正是指诉讼的结果在正确的事实认定基础上产生并且符合实体法
21、的要求。总之,可以这样认识程序公正;相对于法律规范中体现的“实体公正”,它强调的是法律适用中的操作规程的公平;相对于审判所达到的“结果的公正”,它强调的是审判过程的严格和平等;相对于纠纷解决中情理与规则的综合平衡所追求的“实质公正”,它所强调的是规则所体现的形式合理性。因此,程序公正理念就是在不否认实质公正或实体公正的价值的同时,强调程序的优先,或者说是以程序为本位。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想要讨论程序正义的意义和作用,只是想说,在这样的一种程序正义存在的前提和背景下,基于一个正义的法律条文,而得出的判决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判例,是事实上经过司法程序的判例,而不是虚构的,或者被人误以为是虚构的,这
22、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判例的虚构与否如何去辨别?判例的虚构与否对于法学教育中的教学作用有何不同?其实这是显而易见的,师者,为人师表也,若从学校和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存在虚假成分,那么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可能就真的只有法条可以相信了,但就算是法条,在这种缺乏正义的法律程序下制定的法条,在这样缺乏正义的程序下判决的案例结果,我们能相信吗?我想只要是正常的具有自由思维的人都不会盲目相信的。那这样的话,我们借这样的判例以去判决的新案例的结果能让我们信服吗?当然不能,所以法律的威信荡然无存,或者发展为,机械的只盲从于法条的字面,自由裁量这种具有人文情怀和人本精神的权利将被人民从法官那里收回了,
23、因为人民不信了。所以,这样的判例,首先要让人相信它不是虚构的,这样在教学中的未来法律人们才会相信它和它所代表的法律内涵,这样,当受过这样教学的法律人进入司法实践中时,他们的司法行为同样会让整个社会的公民都信服,这就能间接树立起法律的威信,法制社会的建立,法律内在理性逻辑的彰显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在这里,阐述了判例真实性和可信性的重要性后,我们只需想象一下谁会举报这个情况,即可得知这个案例是何等不真实!这里的当事人只有两位,丈夫和妻子,丈夫在给妻子喝了白糖水后,会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说我要杀死妻子么?而妻子在喝了丈夫的白糖水后,会跑到公安机关举报说丈夫想要杀死他么?既然无人举报,那么公安机关会主动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 法学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