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不足及立法完善.doc
《浅析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不足及立法完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不足及立法完善.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不足及立法完善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品的创作出现了从个体创作到社会化创作的转变。这种转变导致的直接冲突,即体现为实际参与作品创作的个人与组织策划作品创作的集体之间的权利纷争。为了平衡这一矛盾,我国著作权法分别规定了法人作品制度和职务作品制度。但由于立法技术相对薄弱,加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混淆,给司法实务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通过对我国法人作品制度和职务作品制度的比较分析,检讨法人作品制度的不足,并借鉴国内外之先进立法技术,对将来完善立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法人作品 职务作品 著作权归属A Brief Analysis o
2、n the Deficiency and the Legal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 Artificial Persons Works institution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there are transforms from the individual creative works to the socialized ones. The direct conflict caused by this transform was embodied in the
3、 dispute between the individuals who actually created the works and the groups which organized and discussed the works. To alleviate this contradiction, the Copyrigh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gulates the institutions for the juridical persons works and the WFH (works for hire) respecti
4、vely. However, due to the weak legislative technology and the incomplete corresponding legal system, the two essentially different institutions were often confused in the dailylegal practice, and caused much inconvenience.This thesis brings up many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legislation improvement
5、by the reviewing of the the drawbacks of the juridical persons works institution of China, the comparing of the juridical persons works institution and the WFH, and the reference to the advanced legislative technology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 Juridical Persons Works Institution WFH Belonging of th
6、e Copyrights目 录导言1(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二)现有文献综述1一、我国现行法人作品制度3(一)我国著作权法有关法人作品制度的相关规定3(二)我国学术界对法人作品制度的评价31、法人作品制度的立法初衷32、法人作品制度的立法模式4二、世界各国关于职务作品制度之立法模式5(一)英美法系国家职务作品制度立法模式5(二)大陆法系国家职务作品制度立法模式6三、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不足及立法完善8(一)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不足81、案例分析法人作品制度的立法缺陷82、法人作品与特殊职务作品界限模糊10(二)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立法完善和建议11结语12参考文献14谢辞15浅析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不
7、足及立法完善导 言(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法人作品的概念,实际上是我国长期施行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司法实践表明,法人作品的存在反而与我国职务作品制度产生极大的混淆。而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关于法人作品及法人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内容规定的不足和滞后,导致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等著作权权属的纷争,因此完善法人作品制度有着现实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从多角度展开论述,分析我国关于法人作品著作权归属的立法现状,并与国外之先进立法技术做出对比,最后对立法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明确法人作品的内涵和判断标准,对将来完善立法提出几点建议,对于司法实践中判断法
8、人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二)现有文献综述本文研究方向以国内外关于法人作品制度的不同立法模式为主,通过对不同法系国家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并参考相关领域之权威学者的学说和观点,归纳总结我国现行制度之不足和将来立法之趋势。笔者在搜集相关资料时所见的主要专著、论文有:1、德国法学家M雷炳德教授认为:作为著作权的客体,作品通过自己所体现的独创性而获得著作权的保护资格,正因为如此,著作权的主体必须是那些给予作品独创性的人,而作者就是那些在内容与形式方面赋予作品以独创性的人。对创作人的人格以及他们为文化生活所带来的价值的尊重要求人们只能把法律保护赋予作者而不是其他人。参见德 M雷炳德著,张恩
9、民译:著作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页。2、郑成思教授认为: “集体”再大,其中动了脑子去创作的人与为动脑子而只是从事组织工作,提供物质条件的人,都是分得清楚的。即使在强调版权体系的英美法诸国,尚未见到有学者的著述论证法人可以运用其“大脑”从事创作的。参见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159页。3、迪兹教授在关于修改中国著作权法报告草案一文中指出:本人一直不能理解这种情况(法人作品-笔者注)与一般的职务作品有何区别。因为即使法人有意创作一部作品并承担责任,但事实却是实际上由自然人创作的,职务作品仍旧在那,本文建议干脆删除第11条第3款,并且在一条完整的职务作
10、品条款中解决整个问题。参见迪兹:关于修改中国著作权法报告草案,载知识产权法研究第十卷,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0.12。4、王迁教授认为:只有英美法系版权法才可能一般性地“视法人为作者”。与英美法系将作品视为普通财产的观念不同,按照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理论,绝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并不承认实际动手创作作品之外的人能够成为“作者”,更不承认本身没有血肉、个性和思维能力的法人能够成为作品的“作者”。而我国在借鉴两大法系立法时,不但部分仿效美国版权法规定了“视法人为作者”的“法人作品”(这种情形是大陆法系和英国所没有的) ,还参照大陆法系著作权法和英国版权法,规定了不视法人为作者,而仅将法人视为原始著作权
11、人的“特殊职务作品”(这种情形又是美国版权法所没有的) 。同时又没有以列举具体情形的方法明确地划定两者各自的范围,从而将两种互不相容的机制同时写入了著作权法。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在“特殊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界线。参见王迁:论“法人作品”规定的重构,法学论坛2007年第6期一、我国现行法人作品制度在我国的著作权法领域,从作者性质的角度划分,可以将作品分为自然人作品和法人(也包括其他组织)作品。在与职务有关的作品创作中,为了充分保障自然人与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著作权法设计了两套不同的制度,来区分著作权的归属。(一)我国著作权法有关法人作品制度的相关规定我国 著作权法
12、 第 11 条第 3 款规定: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 ,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 ,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根据第 11 条第 1款有关 “著作权属于作者” 的规定 ,法人既然被视为 “作者”,当然对作品享有一切著作权,包括涵盖署名权在内的著作人身权。同时,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其中对于 “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 ,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 产品设计图、 地图、 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即通常所说的 “特殊职务作品” ) ,作者享有署名权
13、 ,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从以上法律条文可以推断,一个作品,一旦被认定为法人作品,那么作为实际参与创作的自然人将不可能作为作者主张任何权利,而只能要求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不难看出,这样的法律制度显然不利于作品创作人的权利保护,也与著作权法鼓励创作的立法本意相悖。那么,我国著作权法中何以做出这种似乎有违立法逻辑的规定呢?(二)我国学术界对法人作品制度的评价1、法人作品制度的立法初衷学者们从多角度对这一立法现象给出了解释。知识产权对于我国来说,是毫无争议的舶来品。中国自古即是统一帝制的大国,封建时代,普天之下,无有不归朝廷所有者。人民几乎没有私有的概念。建国以来,我国又长期施行社
14、会主义公有制,再加上传统礼教“重集体、轻个体”的文化氛围,中国就无法形成产权私有的法制观念。体现在立法上,即表现为重视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的立法特点。法人作品制度也有“重单位、轻个人”之嫌,这就与我国自古以来的法制观念有关。再次,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宜由自然人取得著作权的作品。最典型的就是政治理论研究文献和单位公文。基于我国执政党对于理论学习推广以及统一思想的重视,大量的对于各个领袖思想的分析、解读和学习材料由特定的“研究室”“编委会”编写产生。由于对写作内容和解读思路及语言风格要求高度的统一性,故一般不鼓励编写者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过多的个人意志。而对于单位特别是党政机关的公文,本就要求
15、传达单位的思想意志,并且也只能以单位的名义对外发布,更不适宜让实际创作者表明作者身份。传统的集体观念,加上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促成我国法人作品制度出台的根本原因。2、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立法模式根据我国著作权法11条规定,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有三:(1)由法人主持;(2)代表法人意志创作;(3)由法人承担责任。只要一个作品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可以认定为法人作品,该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可以看出,我国著作权法实际上承认了法人作为作者从而当然取得著作权的观念。众所周知,这是英美法系所特有的著作权理论。而著作权法16条同时也对职务作品做出划分,规定了不视法人为作者,而仅将法人视为原始著作权人的“特殊职务
16、作品”,这又是大陆法系的著作权理论。所以,我国的法人作品制度实际上综合了两大法系的立法模式,其究竟是立法技术的进步创新,还是两种理论的粗糙杂糅,还要从两种模式的基本逻辑观念深入探讨。二、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职务作品制度之立法模式(一)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职务作品制度之立法模式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著作权”这一概念,乃大陆法系所特有。在英美法系中,用的是“版权”的概念,即copyright。从英文原词可以看出,版权的最初意思就是“复制权”,是为了阻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作品、损害作者经济利益而由法律创设的权利。英美法系并不将版权看成所谓的“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而将它视作鼓励、刺激创作作品的公共政策的产物
17、。与此相适应,版权的侧重点也在于保护作者的经济权利。作品长期以来被单纯视为作者的财产。英国1988年版权法第1条第1款就宣布:版权是一种财产权利。基于上述理念,版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既然能为自然人所有,当然也可以为法人所有。这与大陆法系“著作权包含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观点截然不同。如美国版权法第201(b)款即规定:对于受雇完成的作品(work made for hire),除非双方有相反的书面约定,视雇主为作者,享有作品的版权。同时,雇主和雇员虽然可以约定由雇员享有作品的版权,但作者仍然是雇主 美国版权法还规定了“视为职务作品”的情况。对于某些特定作品,虽并非在雇佣关系中产生,但若“通过
18、定购或委托,为特定目的而创作的作品,如果双方当事人以书面合同方式明确约定属于职务作品,则该作品应当被视为职务作品”。美国版权法的如此规定可谓是英美法系版权理论最完整得体现。在美国版权法中,当法人与自然人形成雇佣关系,只要是在履行职务时产生的作品,无论其体现谁的意志,其作者都为雇主。这实际上将职务作品等同为法人作品,由作者(雇主)取得原始著作权,以便充分实现雇主的经济权利。英美法系的另一代表国家英国也有相关规定。英国版权法规定,“作品的作者是作品中一切版权的首位所有人,除非雇佣合同有相反规定,由雇员在受雇期间创作之文学、喜剧、音乐或艺术作品,其雇主为首位版权所有人。” 英国版权法第11(2)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我国 法人 作品 制度 不足 立法 完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