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大集中――网络时代银行业不能回避的话题.doc
《数据大集中――网络时代银行业不能回避的话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大集中――网络时代银行业不能回避的话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据大集中网络时代银行业不能回避的话题 WTO如期而至,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经验,遵循技术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我国银行业电子化的基本架构和实施方式,是发挥银行自身优势,尽快融入国际金融大家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我国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业务覆盖全国的综合性银行来说,实现全国性数据集中则是网络时代迎接国内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一、中国银行业实现全国性数据大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银行业实现全国性数据大集中的必要性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银行业各类客户的经济活动方式和地域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结算半径的扩大,要求银行提供
2、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结算和支付手段。这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打破传统的基于省域范围甚至更为分散的地域性条块分割的分散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依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全国性的金融产品和多样性、个性化的新型服务渠道,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全国性的数据集中处理环境,实现银行全国性数据大集中是大势所趋。现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都已拟定了各自的全国数据大集中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有的行已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总体看来,实现全国性数据大集中将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许多有利条件,有利于增强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实施和建立一级法人体制下的法人授权机制及分
3、支机构等级管理体系,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银行业务的集中监控和风险防范,有利于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2)有利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实现稳健经营和深度效益的挖掘,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促进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缩短金融产品的创新周期。(3)有利于改革银行内部核算层次,加快银行资金的流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4)有利于集中、引进和保持优秀的技术资源,加强技术、业务和生产运营的统一、规范化管理,提高软件开发和系统运行的质量,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电子化建设的规模效益,树立金融产品的品牌形象,为社
4、会提供统一、规范、高效的金融服务。(6)有利于实现全行经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访问性,奠定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基础,挖掘客户关系及其价值,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2.银行业实现全国性数据大集中的可行性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现在大型商业银行大都已经建成了省域数据中心,实现了区域性的数据集中处理,基础设施、软件开发、科技队伍都为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首先,计算机特别是大型计算机技术和集群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全国大集中提供了可能;同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国大集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其次,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各行
5、基本上实现了业务核算、业务操作、数据采集与传递、业务监控、业务应急的规范统一,形成了较为规范、操作性强的业务需求,为实现全国大集中做好了必要的业务准备。再次,入世后,国外银行带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具参考价值的实现模型,及各行在以往的电子化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工程实施经验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为实现全国大集中提供了必要的经验积累。最后,各行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培养积蓄了大量的技术力量,同时完成了大量操作人员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大集中需要的新型的运行管理体系,为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提供了必要的人员和体制保障。3.银行业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的基本模式全国性数据集中主要是指银行在
6、建立全国性集中式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的基础上,建成全国性集中式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而实现“三大集中”,即所有营业网点集中联网、所有会计账务集中处理、所有客户基本信息集中管理。从目前各行的全国集中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架构看,主要有多中心、双中心和一个中心三种模式,但这三种模式并无实质性差别,它们都是以不同模式实现相似的功能,总体架构都是在不同地理位置建设数据处理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并联网,按地域区划在下级分行设置前置系统,从而形成一个上联总中心、下联网点终端,地理位置不同、物理上相对独立、逻辑上统一的全国性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构架。完整架构的形成,有利于通过三大集中保证银行经营核算数据的高度真实,为银
7、行的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二、银行实现全国性数据大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1.全国数据大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国内外商业银行电子化实践,大多经历了从业务分散到业务集中、从数据分散到数据集中的阶段,通过业务集中和数据集中实现业务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是商业银行迈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业务的集中和数据的集中,技术风险的可控性提高,风险的集中也随之而来,这种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必然问题。除了数据中心一般所承受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操作失误、系统软硬件故障等风险之外,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由于是将银行全国业务和数据集于一体,具有联网网点数量巨大、联网网点地域分布广阔、联网交易海量等新
8、的特点,因而又面临一些独有的技术与系统风险。(1)技术风险集中化风险。原有分散的业务系统与新的全行统一的业务系统在系统结构、数据结构、应用平台、运行环境、业务处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两者之间难以实现线性平稳升级和数据上收集中。数据风险。包括客户账户在内的所有业务数据都集中在一个中心,一旦数据混乱或丢失,会带来全国性的金融混乱。生产运行风险。由于缺乏现成的支持巨量联机事务处理软件和缺乏设计开发此类软件的经验,自主开发的业务处理系统可能无法保证具有实际所需要的业务处理能力。通讯风险。网络通讯质量如无法满足数十万网络终端实时联机交易的数据传输要求,就会存在由于通讯阻塞造成大量联机交易失败或失效的
9、风险。交易量的峰值冲击风险。由于资金和证券买卖等行情交易的突发性、巨量性和不可预测性,数据中心的峰值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及时处理突然巨额增大的业务交易的要求。维护与管理风险。由于全国性数据中心结构和运行管理的复杂性,技术维护与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达不到一个数据中心的运行维护要求,无法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实现连续平稳的生产运行。遭受攻击与入侵风险。一个数据中心可能成为敌对国家军事攻击和敌对组织网络入侵攻击的目标与对象等,这种有组织的攻击与入侵行为往往攻击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方式种类多,故一旦无法防止此类攻击,会导致数据中心运行的全部和部分瘫痪。 (2)主要的系统风险规划与设计风险。“一个数据中心”涉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 集中 网络时代 银行业 不能 回避 话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