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论文个人信用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doc
《司法制度论文个人信用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制度论文个人信用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个人信用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个人信用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谭晓峰 摘要:近年来,随着身份盗用、不良信用记录错误等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日益增多,个人信用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已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个人信用信息领域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总结欧美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在个人信用信息领域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个人信用信息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信用权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46(2010)10-0060-05 近年来,因信息持有机构
2、的过错出现身份盗用,或信息提供机构提供了错误信息导致个人信用报告出现错误的不良记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损害的案件逐步增多。这不仅对授信机构的形象和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征信制度的信任和信心。因此,在个人信用信息领域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消费者保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信用信息领域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征信中的隐私侵权 1.个人信用信息中的隐私在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过程中,为了全面客观反映个人信用状况,征信机构总是倾向于尽量全面地征集有关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个人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而这些敏感信息以及个人
3、商业信用信息,如个人工作及收入情况、资产、开户银行及账号、在银行机构的交易信息、申请信用及偿还情况等都是个人隐私,个人社会公共记录如纳税、刑事行政违法记录等在许多国家经过一定年限后也会成为个人隐私。如果不对这部分信息的采集、传播和利用加以限制,必将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隐私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1)非法采集隐私信息采取Qieting个人CALL、窥探私人活动、擅自打开消费者的邮件等秘密调查的方式采集个人信用信息;或者,如果消费者个人同意征信机构采集甲信息,而征信机构连乙信息也一并采集,均构成侵权。 (2)故意非法披露个人信用信息或提供征信产品信用报告和信用信息
4、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个人隐私。如果征信机构将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向无权第三方披露或未经消费者同意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用户提供征信信息,将构成对被征信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3)过失泄露个人信用信息 征信机构采集并储存大量个人信用信息,如果征信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发生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泄露,或者怠于解决系统中的各种技术问题,造成系统被侵入、信息泄露、身份盗用或信息错误,也构成对被征信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二)征信中的信用侵权 1.个人信用信息及信用权在征信过程中,消费者所获得的信用评价体2010年第10期现在对个人信用信息做出分析、判断、评价、预测的资信评估报告中,也体
5、现在综合反映信用信息的信用报告中。公正、准确的信用信息能够准确评价个人资信,提高交易效率;反之则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信用评价,使其在信贷、赊购、就业等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信用权是金融消费者信用利益的法律形态,是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应有之义。 2.信用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1)在征信产品中包含与事实不符、有损消费者信用的内容一是收集信息有误,如未审核信息提供者的信息的真实性就制作信用报告;二是信息处理过程中,对数据分析、匹配错误;三是搜集的信息不完整、片面或存在重大遗漏。不准确的信用信息将使人对消费者的信用状况产生误解,导致消费者获得不准确、不公正的评价。 (2)个人信息存储中的侵权 在征信过
6、程中,如果征信机构拒绝给予消费者查询权、异议权,从而使虚假、错误、残缺、过时的信息得不到纠正,或者不及时更新信用数据,不良信用数据经过法定期限未及时删除,未对信用数据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而为人所篡改、制作征信产品向授信机构提供的,可能会造成被征信主体在获得信贷、赊购以及就业中遭遇障碍。 二、欧美国家在个人信用信息领域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经验 (一)确立对隐私权和信用权的法律地位 在很多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直接采用“个人隐私”称谓,如1974年美国隐私权法、1987年加拿大隐私权法、1988年澳大利亚隐私权法。而很多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如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法、英国1998年数据保护法、
7、法国2004年数据处理、数据文件及个人自由法等,都无一例外地把保护个人隐私权作为首要任务。 德国民法典把信用权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进行保护,规定:“违背真相主张或传播适于妨害他人的信用或对他人的生计或前途造成其他不利益的事实的人,即使其虽不明知、但应知不真实,仍应向他人赔偿由此而发生的损害。”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考虑到消费者针对错误信用报告在普通法下无法保障应有权利的情况,针对征信机构制定了大量程序性要求,同时规定征信机构故意或过失违反程序性规定都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故意违反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可以说,美国法律实质上已经确认了信用权这一新的权利类型。3 (二)针对隐私侵权的法律防范措施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制度 论文 个人信用 信息 领域 金融 消费者权益 保护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