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课改, 从争议走向常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课改, 从争议走向常态.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台湾课改,从争议走向常态- 作者:高靓台湾自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至今已经5年。5年中,课程改革是怎样从争议、反复,最后走入常态的?又是怎样把课程权力下放、学科统整、综合活动等这些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融入课程实践中的?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台湾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庄明贞教授。课程政策学科统整和权力下放记者:台湾自2001年开始推行“九年一贯”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有5年,目前课程改革进展的情况怎样?庄明贞:台湾在2000年颁布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2001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最初是从1、2、4、7年级开始的,到目前,新课程已经在小学和
2、初中阶段的各个年级全部实施。可以说“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第一轮已经完毕,目前主要做一些政策上的微调,然后进入下一轮的实践。记者:台湾和大陆一样,实施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为什么这次改革特别强调“九年一贯”,台湾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特点是什么呢?庄明贞:台湾课程改革是因应21世纪知识经济来临而进行的,考虑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顺应全球化的课程变革趋势。台湾中小学原为“六三制”。传统中小学分别订定的课程标准缺少衔接和联系,形成重复或脱节。新课程纲要重视课程发展的连贯性、程序性和整体性,采用“九年一贯”的设计,统一由一个项目小组负责,将学习科目统整为七个学习领域,每一领域的课程均由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除
3、了重视科目间的横向统整外,更强调国小与国中的衔接,期能充分发挥“九年一贯”课程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而完整的义务教育课程。课程改革的另一大特点是权力的下放。后现代社会思维的倾向性是,强调决策分享、权力下放。所以我们这次“九年一贯”课程主要的精神就是采取“松绑”的原则,把以往的“课程标准”改为“课程纲要”,仅就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的结构性概念以及基本能力表现水平等作原则性的规范,其余则留给学校和教师作弹性发挥的空间。“九年一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认为学校才是教改与课改的核心,由下放决策权来使学校决定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在这两个基本原则下,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还包括:拟订
4、基本能力,发展学力指标作为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以及学校评价的基础;强调课程统整、协同教学,将现有的中小学科目加以整并删减,并纳入信息、性别、人权、环保、宗教、法治等当代新兴议题,教师要实施统整的、主题式的合科教学、协同教学,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视综合活动,增加各校弹性教学时间,用以发展学校本位课程;各校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及各学习领域课程小组,整体规划、设计教学主题与教学活动,由教师依专长进行教学。课改阻力升学压力是最大障碍记者:推行课程改革并非易事,在台湾有人戏称“九年一贯”为“九年一罐”,说“课程统整”是“统学生整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次课程改革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5、?庄明贞:在课程改革初期大家反应比较强烈。虽然课程政策提出权力下放,但是事实上学校和教师并未做好准备,所以他们觉得无所适从,对于什么是课程统整、重大议题怎样融入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完全没有概念。同时,课程改革初期,能力指标也是比较抽象和概括的,需要教师自己解读,然后发展课程,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解读。所以,这些措施本来是为了给教师“松绑”,但是教师并不觉得享受到了权力。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课程改革的前4年基本上处于一种“空转”状态,很多学校和教师只能自己摸索。因此,教师、家长的抱怨就很多,主要是担心学生成绩下降,教师负担过重,课时减少影响教学等。记者:您认为这些问题是何种
6、原因造成的?庄明贞:我认为主要是课程改革的政策层面与现实层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并且在推行课改初期,对问题估计不足。可以说,这一次的课程政策体现了一种比较先进和民主的理念,例如权力下放到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权教育、环境教育、乡土语言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民主开放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是,教育行业在台湾一直是一个比较强调集权、统一的领域。在教师原先所受的专业训练中从未涉及过课程改革强调的这些理念。大多数教师的信念是:教学是我该做的,我的职责就是把学生教得通过“基本学测”,考上好的高中,而发展课程的工作应该是专家去做,由专家告诉我应该怎么教学。因此,有的教师很困惑:为什么我以前教得好好的,我是
7、“名师”,可是现在却说我这样的教法不行了?另外,考试制度并未获得彻底的改变,考试主导教学的现象仍然严重。虽然配合课程改革,高中联考已经改为“基本学力测验”(相当于中考),考试内容也更灵活、更贴近生活,并且尝试升学时考查国中三年的成绩,但是很多高中并不按照要求去做,仍然是一考定终身。所以,学的时候讲各学科统整,但是最后还是要考5科。在升学压力下,教师和家长甚至要求修改“能力指标”,明确哪些是必考内容,并据此编写教材,不考的就不用去准备了。这样的结果是,课程改革的一些美意给孩子松绑,让孩子在学校里更丰富地学习,反而造成了家长的担心。老师也并未享受到课程权力下放带来的好处。现在一纲多本的情况下,为了
8、应对考试,如果老师和家长不放心,就可能让孩子复习所有版本的教材。为了弥补课内的不足,社会上的补习班不但没有因为课程改革而减少,反而更有市场。我不认为这是教材一纲多本的问题,归根到底,现在升学压力在这里,考试还在引导教学。课改推动策略有妥协也有坚持记者:面对这些问题,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进行调整呢?庄明贞:在国中阶段推动课程改革不太容易,所以现在主攻国小。2004年制定出“大手牵小手”的计划,意思是大学和小学合作,推进小学的课程改革。该计划同时告知大学和小学,由学校自己寻找合作对象,可以由大学或小学提交研究计划,每个学校可获得研究经费20万30万台币。由小学独立进行课程改革不太容易,所以鼓励小学
9、去寻求大学、教授和研究团队的帮助,也可以激发小学的积极性。当时我指导的一所小学进行的是“本土化与国际化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研究”。另外,从2004年开始,台湾开始对“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进行修订,对一些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整。课程纲要修订委员会包括学科专家、课程学者、教育心理测验学者及中小学教师。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各领域的能力指标进行细致地解读,将之转化为教学目标,并且设计出一些教学示例。当然,我们并不是把全部课时都做出教学示例,主要是提供一个样例,让教师参考,知道以后怎么做。本来这个东西应该在课程纲要公布时就推出,但是现在是尝试几年后才开始。记者:学校课程领导在推动课程改革时有何作用,这方面台湾有些
10、什么经验?庄明贞:学校课程领导对于推进课程改革非常重要。校长知道怎么做课程领导,整个学校就能跟着动起来。如果校长不懂课程领导,课改就很难启动。实际上,当初台湾很多校长对什么是课程领导不是很了解。我们发现,原来学课程的校长比原来学行政的校长更愿意推动课改。因此,新课程推出后的一个策略就是由大学办很多课程班,让校长回来进修。我们的想法是:只要你回来进修,你就会接受新观念,用新的观念回去带你的教师,教师就跟着去做。这种班一般有督学、校长、各学习领域召集人以上的资格才能报考,通过筛选,周末和晚上上课,最后颁发硕士学位,叫做课程领导班。目标主要是培养校长和主任。其实不只是校长去进修,现在教师也争相去进修
11、。因为进修可以加薪,又可以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进修两年,拿到硕士学位,薪水就可以跳六级,相当于工作六年。进修以后,教师们不可能不对教育革新有所想法,因为自己学的都是这些东西,自己很难反对。课程改革的策略是课程改革一定要伴随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有什么用?教师的脑筋没有变。记者:目前台湾社会仍然对课程改革议论纷纷,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推动者之一,您认为台湾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吗?经过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一代有什么不同?庄明贞:我认为是成功的,而且是必要的。目前课程改革已经基本上走入学校运作的常态。我们的学生现在的确和以前不一样。我们没有进行量化研究,但从深入教室进行的质性观察
12、发现,现在的孩子都很爱讲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上课的时候都很活跃,特别是在小学,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我想他们这一代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一定是很会考试,不一定在测验成绩中体验出来,但是从长远来说肯定是受益的。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
13、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
14、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A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
15、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A、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B、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
16、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C、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
17、、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D、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E、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F、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