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冲突及协调.doc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冲突及协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冲突及协调.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冲突及协调 摘 要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城镇化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本文从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出发,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其表现,并基于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出了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冲突及协调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
2、)03-0030-08 当前,城镇是各类生态问题的高发地和矛盾的交织点,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重点和战略支点。我国目前有大中城市660多个,这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破坏等问题,阻碍着城市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如何在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实现中国城市发展的生态跃迁,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与矛盾的多发期,众多专家学者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为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指导。然而,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关系出发,具体研究两者之间的冲突、表现并提出
3、相应对策建议的研究较少,本文将试图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探求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之中。 一、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城镇化、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任务与目的是什么、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一)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内涵与任务 1.城镇化的内涵与任务 城镇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是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总称。中国的“城镇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看法,认为城镇化就是工业化发展引起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城镇化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区不断扩大;广义的理解,则认为城镇化就是
4、社会化、工业化集聚区域的城市要素逐渐增加的过程,同时包含着人们的精神文明层面的巨大进步的过程。综合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历史学、城市规划学等方面来看,城镇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第一,人口城镇化。这是城镇化的核心,其实质是人口经济活动的转移过程;第二,经济城镇化。这是城镇化的动力,是指整个社会经济中城镇地域产出比重的上升状态,主要指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非农化;第三,社会城镇化。这是指人们的生产方式、行为习惯、社会组织关系乃至精神与价值观念会随着经济、人口、土地的城镇化而发生转变,城镇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由城市向乡村扩散的过程;第四,产业结构城镇化。其实质是指产业结构的
5、升级换代,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符合经济规律(比较利益、规模经济等)的演变、发展过程;第五,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这是指城镇空间形态扩大,城镇规模和数量增多,新城镇地域、城镇景观不断涌现,城镇生活环境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实施城镇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所肩负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因此,这要求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提高城镇内在承载力,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构建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
6、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2.生态文明的内涵与任务 广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及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关于生态文明的时代内涵,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落实到现实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现实任务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7、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对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调整相应的政策制度与法律规程,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领域和谐有序,实现生态健康、环境良好、资源节约,逐步化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系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分属于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两个不同的建设领域,虽然它们的概念、内涵、目的与任务各不相同,但这两大问题、两大建设关系密
8、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城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城镇是各类生态问题的高发地和矛盾的交织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重点和战略支点。在现代社会中,城镇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场所。目前,以常住人口即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计算,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57%。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设,占全国过半人口的城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城镇已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载体。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有序推进产生严重的阻碍和
9、影响,同时也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国家的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合理、有序的城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促进意义。根据城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城镇化过程必然带动产业结构的转化、城乡社区空间结构的的变迁。合理、有序的城镇化建设可以在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土地集约化利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对生态文明建设所要求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条件。科学的、系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只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生
10、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使城镇各项资源合理配置,使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得到综合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这对城镇化建设的绿色发展必然起到推动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建设好生态文明,能更好地节约资源,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高,对未来才会更加充满信心,从而激发人们更积极地投入城镇建设,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园。 总而言之,当城镇化建设符合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城镇化建
11、设将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而生态文明的改善将大大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 反之,当城镇化建设严重脱离实际,缺乏科学规划,盲目推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生态城镇化 生态城镇是实现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选择。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统筹考虑两大问题,促进两大建设协调发展。由于受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处于相互分离,甚至相互冲突、相互对立的状
12、态。在改革开放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过分强调了城镇化的规模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城镇化弊端的涌现。 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以及实践探索的历史教训,党和政府逐渐认识到了新时期的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四大进程之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建
13、设生态城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生态城镇化巧妙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融合于一体,符合了我国现实发展需求与趋势。 二、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冲突及其表现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诉求主要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日益短缺、如何维持后续发展以及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生存条件恶化等问题。城镇化即工业化发展引起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城镇化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楼大厦等建成区不断涌现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急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二者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放式的城镇工业化道路与生
14、态文明建设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内在驱动力,城镇化又是工业化的促进器,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必然伴侣。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只有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二者才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否则会形成病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使二者都很难有效实现。 工业化的发展在带给城镇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环境恶化和城市空气污染。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等,致使过去工业化走的是粗放增长、数量扩张、重速度、靠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也使得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
15、城镇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危机严重 以生态原则来审察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是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是城镇中心污染的主要生产者;第三产业耗能低、排放少,且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落后于结构偏重、高能耗、高排放的第二产业(例如我国第二产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70%以上,而燃煤是TSP、SO2与酸雨等城市空气污染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无论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还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城镇发展层次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己占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生态 文明 建设 冲突 协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