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司法所)浅析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条件和限制.doc
《(中房司法所)浅析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条件和限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房司法所)浅析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条件和限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条件和限制罗源县司法局中房司法所 陈肇昱 【内容摘要】: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在几年实践工作中,由于经济发展、人员流动频繁等原因,社区矫正居住地变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理论研究及其适用探讨就显得更加迫切而且必要。【关键词】:社区矫正 居住地 变更 条件 对策自我国引进国外社区矫正制度以来,通过几年不断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社区矫正监管体制机制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2011年全国人大正式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首次明
2、确了依法对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等人员实施社区矫正,这既是当代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对现有社区矫正成果的充分认可。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成为并驾齐驱的两种矫正方式,在行刑社会化的趋势下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社区矫正人员的管辖原则进一步明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确立了社区矫正人员的居住地管辖原则,明确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1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外来人员犯罪居多的情况普遍存
3、在于东部沿海地区,而目前实施社区矫正以被告人户籍地为准,对于外来罪犯进行社区矫正的数量普遍较低。这就造成了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务工,容易出现脱管的现象。2另外,由于现实情况的变动,造成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不符的情形,给监管带来了诸多不便。当前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已逐步进入正轨,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另外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还应该积极研究发现的问题,对社区矫正工作中一些具体制度的深入研究就更有必要。一、当前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条件与限制(一)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条件2012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
4、正实施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3而新颁布实施的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对社区矫正居住地变更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5、。其中第六十三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就业、就学等原因,发生居所变动的,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可以变更居住地。”并且在对变更居住地的办理流程、审批机关、程序办理时间等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另外,第二十三条也对居住地的认定做了具体的规定: “被告人、罪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在当地有生活来源的,可以认定为居住地:(一)在当地购有(自有)房产,并能出具产权证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房产所有权、使用权证明的;(二)在当地租用房子,已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并能出具与产权人签订继续租赁一年以上合同的;(三)在当地借用房子,已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并能出具与产权人签订继续借用一年以上合同的;(四)在当地企、事
6、业单位提供的居住场所已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并且企、事业单位愿意为其提供可以继续居住一年以上担保的;(五)能够出具医院、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为其提供的需要在当地就医、就学六个月以上证明的;(六)近亲属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具有以上第一、二、三项情形,愿意予以收留、接纳,履行协助监管义务,并为其提供可以居住一年以上担保的。”无论是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还是新颁布实施的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都人性化地规定了居住地的变更条件,特别是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对居住地的认定更加宽松、合理,为实现有效和正常监管社区矫正人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二)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的限制根据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
7、细则(试行)(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变更居住地:(一)正在适用严管的;(二)在现居住地社区矫正未满六个月的;(三)变更居住地不利于社区矫正的。这三种情形下,社区矫正人员不得变更居住地,这也出于对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有效监管的考虑。因为适用严管人员,其对社区矫正管理各项规定,还未有深刻的认识,或有一定犯罪风险性,不利于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对其的监管。其次,在现居住地社区矫正未满六个月,不能变更居住地,这也是为了制止一些社区矫正人员无限制变更居住地,或者提出变更居住地申请,严肃刑法的执行,便于司法机关的有效监管。因此,实施细则中也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原则上
8、一年只能变更居住地一次。二、当前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实施细则中“未满六个月”的限制条件期限偏长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六十三条规定,在现居住地社区矫正未满六个月的,不得变更居住地。这是一条硬性规定,给那些确需变更居住地的矫正人员,造成较大困恼。在我所的社区矫正实践过程中,就会经常遇到这类情形,特别是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情况更甚。由于户籍地经济的不发达,就业机会少,而矫正人员家人多迁居外地务工、经商、嫁娶等,即使有完备的证明手续,只要接受矫正后六个月内不得变更居住地,在这六个月期间,个别矫正人员无业可就,甚至户籍地的居所已经破败、变更甚至已经转卖他人等造成无家可归,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浅析 社区 矫正 人员 居住 变更 条件 限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