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的构建.doc
《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的构建.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的构建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 要: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是指在广义的刑事诉讼过程中,激励主体运用相关激励因素和激励规范,促进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审判决之前对自己基本罪行予以承认的行为机制。功利主义理论和“经济人”假设是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确立的理论基础,节约司法资源和提高诉讼效率是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确立的实践需要。构建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主要包括: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的适用范围、激励内容、激励幅度、运行流程等。但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也存在被告人认罪后翻供问题和对被害人权利的忽略等负面效应。关键词:刑事诉讼 被告人认罪 激励机制诉讼法学界对于被告人认罪制度的研究
2、在前几年可谓如火如荼,至今方兴未艾。但是绝大多数学者采取的是“向前看”的研究思路——主要围绕被告人认罪后适用简易程序问题展开讨论。而没有“往回看”,即对于应该怎样激励被告人认罪这一问题缺乏探讨。基于这一思路,笔者认为构建一套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无裨益。一、被告人认罪及其激励机制“被告人认罪”一词,学者们在研究被告人认罪简易程序的时候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较为典型的定义包括:“所谓认罪,指的是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针对他而提起的刑事指控。”1:&ld
3、quo;认罪仅指被告人在正式的法庭上承认控方提出的指控。”2;从程序法的意义上看,构成程序法上的认罪应当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认罪是指发生在刑事案件已经提起诉讼,并且已经完成证据展示,而法庭尚未开庭审理的阶段,即庭前阶段的承认行为,这是认罪成立的时间要件。第二,认罪是被告人在证据展示的基础上做出的承认行为,这是认罪成立的实质要件。第三,认罪是被告人在其辩护律师在场的情况下,面对法官做出的承认行为,这是认罪成立的形式要件。”3从以上这些定义来看,学者们在总体把握被告人认罪本质方面是一致的,但还有很多细节没有达成共识,对比如犯罪嫌疑人是否属于认罪主体,认罪阶
4、段是否限于开庭审理之时等问题各持一说,见仁见智。为了能最大限度发挥被告人认罪激励机制的作用,笔者在此采取最广义的被告人认罪定义,即被告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理直至判决之前对自己基本罪行予以承认的行为。相对于一些学者所提的“程序法意义上的认罪”,笔者更倾向于“事实上的认罪”。接下来分析“激励机制”的涵义。首先,关于“激励”一词,管理学泰斗杜柏林教授认为:“从个人角度来看,激励是一种个人状态,可以激发个体追求目标的动力 从管理者角度来看,激励是使人追逐目标的过程,这两个概念是有共同点的。激励
5、是为达到某种结果而花费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来自于个人的内在动力。但是,管理者或团队领导常常能够帮助个人激发这种动力。”4简而言之,“激励”一方面可以表现为一种个人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为一种驱动过程。而“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一种生物的功能时,常指其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联系。”5它主要强调系统性和关联性。综合二者,我们可以认为激励机制指的就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被告人 认罪 激励机制 构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