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游戏与青少暴力犯罪.doc
《论网络游戏与青少暴力犯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网络游戏与青少暴力犯罪.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导言(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犯罪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犯罪态势。而其中,以网络游戏诱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最为严重。伴随着科技化手段的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和新兴产业脱颖而出,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占领了市场,在我们看到网络游戏这一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网络游戏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网络游戏所诱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不仅严重影响和危害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进而提出有前瞻性、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网
2、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对于分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而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青少年实施暴力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起到很好的作用;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对于国家制定法律法规,进而规范网络游戏市场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对于制定对策,使青少年摆脱“网瘾”,进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以至于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二) 现有文献综述笔者通过查询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料,发现关于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资料文献比较少,只有少量关于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文献,例如寿步、陈跃飞: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在华东政法大学电子
3、阅览室中,通过查询,中国学术期刊上含有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资料,然而,这些文献并未将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相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笔者结合这些文献资料提供的数据和案例以及研究方法思维,完成了这篇论文。(三) 研究方法描述1比较研究的方法本文对传统游戏与当今网络游戏的对比探讨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2历史分析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对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青少年暴力犯罪由从前到现在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来更好的研究论题中二者的关系。3刑事政策学的方法刑事政策是刑罚的指路灯,本文在对刑事政策的研究上探讨刑事司法制度问题,力求做到深刻、全面。4规范阐释的方法本文对现行法进行一定的阐述和解释,分析
4、利弊,提出建议。一 、网络游戏概述(一)网络游戏的定义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对网络游戏的定义,网络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Internet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 杨明智,网络游戏产业成功因素分析,大众科技,2006年第4期网络游戏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常人易于理解的分法主要是按照内容架构进行划分,按照这种分法,网络游戏可以分为:角色扮演类、策略类或战略类、模拟类、棋牌休闲类、运动类游戏等。在这些种类的游戏中,以角色扮演类游戏最为常见,这类游戏正是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罪魁祸首。笔者认为角色扮演类可再次进行细分分为可持续性角色类和非可持续性角色类两大类。例如我们熟知
5、的CS就是典型的非可持续性角色类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担当警察或者土匪的角色,在游戏中进行厮杀,达到战胜对手赢得游戏的目的。游戏是以其中的一方胜利而结束的,当某一方胜利后,就宣告了游戏的结束,然后重新开始。这类游戏周期较短,重复频率高,玩家主要靠多次的锻炼达到熟练的境界以战胜对手。同时,这类游戏的血腥程度是最大的,胜利都是通过厮杀取得的,前几个月,根据CS改编问世的CS生化模式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可持续性角色类游戏以魔兽世界为典型代表,整个游戏拥有自己的体系,有自己的生存准则,玩家在游戏中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表现为级别的提高、装备的加强、朋友的结识、帮派的组建甚至游戏还提供
6、了配偶系统。这类游戏往往更加耗费玩家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玩这类游戏的玩家产生暴力犯罪也是游戏持续性作用的过程。暴力犯罪一旦爆发,产生的危害更加巨大。(二)网络游戏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网络游戏(MMORPG),英文原文Ma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直译就是”庞大的线上角色扮演游戏”。对于网络游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网络游戏是由文字MUD图形化而来,第二种说法是网络游戏是RPG游戏的升华,是RPG游戏的网络化。不管哪种说法正确,我们都能发现这些说法其实反映的是网络游戏的特点,即网络游戏是一种直观看得见图形,又能多人同时参与
7、的角色扮演游戏。由于网络游戏种种的特点,使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短短的数年来,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根据IDC统计,早在2001年,全球游戏市场就超过了电影业的市场收入。2002年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大约在10亿人民币左右,2003年增长了45.8%,达到了25.5亿元人民币 杨明智,网络游戏产业成功因素分析,大众科技,2006年第4期。现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多媒体新技术的诞生,网络游戏市场更是如鱼得水。(三)网络游戏的特征网络游戏具有很多特征,如网络依赖性、互动性等等。在此笔者主要针对几个能够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征进行阐述。1 网络游戏具有盈利性一个产业的发展,靠的就是利润,网络游戏产业更是
8、如此。网络游戏产业的赢利模式多种多样,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种:与电信和ISP分成、网络广告、销售会员卡和游戏点卡、交易虚拟财产、技术转让和产品销售、举办网络游戏竞赛。从这些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有些网络游戏即使打者免费的旗号,那也只是省了游戏点卡的费用,况且虽然能免费地进行游戏,但不购买其中的道具,就很容易被压制,于是玩家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购买装备等物品,免费的网络游戏也因此实际上比收费的网络游戏玩起来成本更高。由于网络游戏盈利性这一特征,加上上网也需要费用,往往使得青少年这一无收入群体经济上难以承担。意志力不强的容易出现偷盗行为以获得资金,满足他们的需求。假以时日,随
9、着需求的扩大,单纯的偷盗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演变为如抢劫、敲诈、勒索等暴力犯罪。2 网络游戏具有虚拟性“网络游戏,是以互联网和局域网为载体,游戏的参与者通过控制角色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经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情节,以虚拟世界来模拟人类真实世界的各种情感体验 徐娜,张桂芝,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与网络游戏的监管,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年10月第20卷第5期”网络游戏的玩家是真实存在的,但在网络游戏中人物的身份,社会关系确是虚拟的,在游戏的客户端,它们只是硬盘上的数据。在游戏中,一个玩家可以任意地砍杀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以自由的成立帮派联盟,可以结婚生子。由于当前的网络游戏越做越逼真,导致青
10、少年沉溺其中而无法辨别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加之青少年尚未形成人生价值观,法律知识淡薄,他们试图用在虚拟世界里处理问题的方法处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而虚拟世界中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暴力解决问题,因此造成了青少年暴力犯罪。3 网络游戏具有成瘾性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的成长期,相对于成人,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机能更不成熟,网络游戏设计者赋予了网络游戏一些对青少年来说极具诱惑力的特性,如超酷迷离的立体声音、鲜艳动感的3D动画、搞笑夸张的表情、疯狂刺激的游戏模式、个性张扬的游戏设置、Q版可爱的人物造型、异想天开的武器装备、温柔绵绵的爱情社区等。这些刺激使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依赖性。通俗地来说就是上瘾。玩网络
11、游戏上瘾和赌博上瘾等行为一样,都是导致暴力类犯罪的内在原因。4 网络游戏的消费群体呈现“三高”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游戏的消费群体逐渐呈现“三高”的特点,“三高”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大学生自从摆脱了高中学习的压力,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进行娱乐活动;高收入人群由于经济压力相对较轻,因此有更多的金钱投入到网络游戏消费中;玩网络游戏成为一种时尚,倍受型男靓女的追捧,网络游戏消费群体中自然不乏他们的身影。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就要认真研究网络游戏消费群体的特点,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二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青少年所实施的抢劫、抢夺、伤害、强奸、杀人等严重危害社会的
12、犯罪行为。青少年由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情绪情感富于冲动,做事往往是任意放纵,不计后果,加上社会环境对于含有暴力的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管制,青少年很容易受其影响,进行模仿从而产生了暴力犯罪的事件。公安部通报2005年上半年社会治安情况材料表明:在暴力性犯罪中青少年的案件竟占七成以上,有8.51%的16至于7岁和92.5%的小于14岁的未成年罪犯涉及了盗窃,抢劫,抢夺和伤害四项罪行。转引自李义军,我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及现状,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2月第8卷第1期各个地方的统计更是令人震惊。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上海警方曾在一些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发现,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居高不
13、下,80%以上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中,网络游戏是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 参考网站: http:/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点1 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网络游戏的普及就伴随着由其引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数量的增加,近年来,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根据吕娜等人的针对河北省少管所所做的网络与犯罪调查,因”受暴力游戏的影响”而导致犯罪的青少年占到29.6%,和因”上网费用不够”而犯罪的青少年比例相同,并列第一。 吕娜,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河北法学,2008年4月第26卷第4期2 涉及罪名十分广泛
14、当前,网络游戏引发了一系列青少年暴力犯罪。在这些罪犯之中,有的因为没钱上网而去盗窃甚至抢劫,有的因为玩游戏结识了不良网友而导致性侵害, 还有的因为在游戏中发生冲突而导致现实社会中打架斗殴造成故意伤害甚至杀人。如此繁多的罪名不得不让人惊叹网络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 犯罪动机比较单纯15岁的周小雨因不满继外祖母的管教,竟邀约3个长期玩网络“杀人游戏”的网络同伴,一起将继外祖母杀死。 参考网站:http:/在这起案件中,作案人周小雨仅仅是因为不满继外祖母的管教就动起了杀机,其犯罪动机显而易见。在大部分由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之中,犯罪动机都是很单纯的,有的是因为缺乏上网的费用产生了盗窃抢劫的
15、念头,有的是因为游戏中发生了口角引发了现实中的打架斗殴,有的是出于好奇而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事实上,只要这些青少年有点理智,考虑问题能够更长远一些,就很容易避免犯罪。4 犯罪形式多为团伙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接近和相似,人与人之间很容易相互吸引,结成各种亲密关系。具体而言,表现在人的个性特征方面,如年龄、态度、个人社会背景、居住地区等相似,人们若能意识到彼此间存在的相似性或接近性,便很容易交往,产生亲密感,形成小群体。 汪家,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成因,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4月第13卷第2期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就是典型的这样一个群体,居住在一个地区的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差不多,年龄也
16、相仿,因此思维的方式就很相近,同时如果他们都玩网络游戏的话尤其是玩同一种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他们拥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于是不管是在游戏里还是游戏外,他们都是很容易结成一个个的小群体,游戏中的帮派等功能更是促进了这些群体的发展。由于青少年经验少,能力差,他们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因此结伙作案在这些案件中更为多见。5 犯罪主体低龄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 李义军,我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和现状,2008年2月第8卷第1期在这其中,由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更
17、是符合这一规律。从频繁接受不良文化这一方面看,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不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网络,玩网络游戏就必须频繁地接触网络,目前的网络游戏所宣扬的都是一些血腥暴力的文化,青少年玩网络游戏自然深受其害。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的也将越来越早,网络游戏引发的犯罪中少年犯的年龄也将越来越小。6 犯罪手段更加残忍2006年3月的一天,15岁花季少年李建(化名)与张保国发生争执,后又听大人们闲聊时说张保国曾经强奸邻居哑女未遂,便决定效仿网络暴力杀人游戏和武侠小说替天行道,惩治这个“无恶不作”的坏蛋。2006年5月13日晚饭后,李建的父母又开始吵架,心烦意乱的他将一把菜刀悄悄放进上衣内,直奔
18、张保国住处,并在门前随手捡了半块砖头。进了院子里,李建忽然决定放弃杀张保国,便将砖头背在身后站起来准备离开。这时张保国看到李建背着手往门外走,以为他偷拿了东西,就上来拉李建。李建非常愤怒,用砖头很砸张保国头部后,又用菜刀向张保果的脖子、头上猛砍,直到张保国一动也不动他才住手。 参考网页:青少年心理发育尚不健全,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在接触了大量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后,难以辨别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不自觉地把虚拟世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带到现实生活中来,造成一次次血的教训。在这些犯罪手段极度残忍的案件中,充斥着网络游戏中的影子,因为这些手段很大程度上是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情节。班都拉和瓦拉格(Bandur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游戏 暴力犯罪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