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调查分析报告.doc
《网络诈骗调查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诈骗调查分析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信息系统小组作业网络诈骗调查分析报告 班级:管理学院11级工商三班 小组成员:杨岚清 昝晓萌 陈珏蓓 董京凤 梁绍颖 金松林 冯振洋目录一、前言(一)网络诈骗的现状综述1(二)网络发展下的网络诈骗2二、原因分析(一)客观原因2(1)信息保护措施及网络环境建设不完善2(2)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法规制订缺失2(3)由网络诈骗自身特点导致2(4)现代物质主义导致道德文化水平的下降3 (二)主观原因3(1)贪利心理导致上当受骗3(2)受害人粗心大意,防范意识不强3三、网络诈骗的技术支持(一)IP电子诈骗3(二) TCP会话劫持4(三)ARP技术支持4 (四)DNS电子诈骗4四、 网络诈骗的类型(一)网
2、络购物与网络拍卖诈骗4(二)网络通信工具盗号骗钱5(三)网络博彩与中奖诈骗5(四)网络交友诈骗5(五)国际数据拨号诈骗5(六)网络求助诈骗6五、网络诈骗的防范措施(一)国家角度61.补充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62.加强国际间的网络协条合作与技术交流63.完善网络机制,加强管理控制6 (二)企业角度6 1.加强企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6 2.完善自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6 3.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6 (三)个人角度7 1.提高公众网络知识水平,加强防范意识7 2.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7 3.加强自身法律意识与维权精神7参考文献7附:小组分工8网络诈骗调查分析报告前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国
3、际互联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我们建立起一个快捷便利的世界。但计算机网络也有它黑暗的一面,网络诈骗就是其中的典型。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文主要通过了解分析网络诈骗的现状、成因与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维护网络空间的稳定与安全。关键词:网络诈骗 网络技术 防范意识一、前言(一)网络诈骗的现状综述目前为止,网络诈骗为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关数据表明,2006 年一季度已侦破网络诈骗、盗窃案件543起,关闭六合彩等欺诈性网站1361 个。2007 年,中国的网络钓鱼网站占全球钓鱼网站的
4、13,名列全球第二位。2006 年一年,在中国因为网络欺诈而损失钱财的网民占中国总网民的10%,平均损失钱财达到600 元以上。最新的数据显示自2010 年以来,网络诈骗事件的数量上升了300%。尽管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不断增加,但数据显示网络诈骗者已成功交换的个人信息数量达1200万之多。网络诈骗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的问题,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它对网络信息系统正常的信息和管理造成严重的破坏,挫伤了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大量出现的网络诈骗活动不仅给全国人民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心灵创伤,也使一大批无知无畏的青少
5、年以身试法,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坏的影响。例如:2007 年,公安部门查获多起冒充“奥组委”的网络诈骗案,令人震惊的是,作案者中竟有年龄才十多岁的中小学生。之前的小组讲过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网购、电子商务等等,这些信息系统给人们带来的多是便利,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看到了网络的负面影响。但这是网络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不能因此对网络失去信心。因此,建立完善网络安全体制与管理信息系统等防范工作迫在眉睫。(二)网络发展下的网络诈骗伴随着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诞生,全球也进入了全面信息化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中出现了两个趋势:一个是数字化,一个是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形成数字经济,即知识经济;而网
6、络化的趋势形成了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作为以网络为平台、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的产生与发展,大大拓展了人类利用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在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同时,使得网络的概念随其技术的应用迅猛发展而渐入人心,而计算机网络的战略地位也得到了空前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从点(字、词)线(字符串全文文本)面(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体(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结合)三维空间(文字、图象、声音)万象空间(虚拟真实),不断向纵深发展。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为自下而上的信息交流或发布创造了条件,使得大量没有经过权威机构审核和确认的信息进入了“网
7、络社会”,很多冗余信息、有害信息也乘虚而入,污染了网络环境,也引发了新的诈骗方式:网络诈骗。20世纪90年代第四代的计算机网络终于面世,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是网络的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网络技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网络的复杂性也随之增长,于是必不可少的衍生出了更庞大更隐蔽更尖端的网络犯罪,而网络诈骗就是发展极快的一种。回想网络才出现的几年,技术和普及率都很低,所以基本没有什么网络犯罪,而网络诈骗更加稀少。而随着网络的进步和普及,网络诈骗将会更加的突出,而且也伴随着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诈骗的手段更加会越发新奇和技术化。所以,据此可知,网络越加发达,网络诈骗数量也就越加增多,而且作案手段将更加隐蔽和
8、多变,对于警方而言侦破难度也会加大。二、原因分析以上的网络诈骗案层出不穷,作案方式多种多样,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我们就此分析了网络诈骗的形成原因,主要以客观、主观两大方面进行论述。(一)客观原因(1)信息保护措施及网络环境建设不完善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可是迅速的发展未能保障其自身机制的完善,这是导致网络诈骗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息保护措施的不足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对象。网上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易的搜索到网民的一些信息,随着人肉搜索近年来的兴起,个人基本信息和隐私的保密状况面临更大的威胁。有的商家为了获取利益,甚至将用户基本信息买于不法分子,用户收到诈骗信息
9、便有了上当受骗的可能。黑客技术也是个人信息、隐私泄露的重要原因。网络环境建设的不完善致使犯罪分子可以轻易地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甚至能够建立冒仿网站、伪造各类公司认证,安全图标,增强迷惑性和欺骗性,等待受害人主动“上钩” 。没有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与“网络警察”,不法分子在网络上的诈骗行动很难被有效制止。(2)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法规制订缺失“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法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可法律发展总受制于社会的进步,且常具有滞后性。针对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的缺失,是网络诈骗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原有的法律在面对新兴的互联网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已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并没有明确立案标准、不同金额
10、的惩罚措施以及判刑、罚款等处罚措施的判定标准,犯罪分子便钻了法律空子,肆意进行诈骗活动。有一些犯罪分子即使被抓到,也存在因法律缺失而侥幸逃脱的情况。同时,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使跨越国度的大型诈骗活动成为可能,所以相关的国际法律条约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让不法分子有了侥幸心理,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诈骗犯罪活动。(3)由网络诈骗自身特点导致1、高隐蔽性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隐藏了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只以数字化的IP地址或是网名出现,留下的痕迹线索与现实和真实身份完全脱节,仅根据网络上留下的电磁记录很难找到对应个人,特别是使用公共电脑的情况。使犯罪分子在网络上进行诈骗犯罪活动
11、难以搜寻,隐蔽性极高。2、低风险性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空间,跨越了地理障碍连接了全世界。网络诈骗的犯罪人可以跨越国界进行犯罪活动,来逃避本国司法机关的打击。司法机关的打击乏力直接导致了它的低风险性。网络诈骗具有高度的隐蔽性让犯罪人可以相对较轻易逃脱法律的制裁,即使抓获,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和司法实践的不足,也很难受到应有的惩罚。此外,网络诈骗犯罪人通常与被害人没有现实中的接触,即使被识破也无须担心被害人采取防卫措施。3、低成本性网络犯罪的经济成本较低。网络设备的高度普及使用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进行网络诈骗活动。另外,网络诈骗犯罪的道德成本很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传统道
12、德观念失去了影响力,而网络出现时间短暂,网络道德尚未形成,效力较低。犯罪人在网上进行犯罪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道德顾虑。4、高收益性经济因素是犯罪发生的重要驱动力,网络诈骗犯罪人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理论上可以将虚假信息发送到世界任何有联通网络的计算机的地方,潜在受害人群十分惊人,导致了犯罪人的高收益。 同时,一些特殊类型的网络诈骗犯罪如信用卡诈骗,其犯罪金额很大程度上是由犯罪人的意愿决定的,有了技术就可在可能的范围内获得尽可能高的犯罪收益。(4)现代物质主义导致道德文化水平的下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新观念的强烈冲击,社会思想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导致了社会成
13、员在思想观念上产生混乱和茫然,因此道德失范而产生的犯罪也急剧增加。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之风日渐显现,这为诈骗事件的滋生提供了“养料”。诈骗犯罪者大多有着极端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从而大肆进行诈取钱财不择手段。可见经济发展的同时,道德文化的发展绝不可落下。(二)主观原因(1)贪利心理导致上当受骗对于各类行骗者发布的信息或其他手段,大多数上当者都存在共同心理,即贪利心理,希望自己能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那个“馅饼”,这就是群众对财富持有不正确态度是让行骗者得手的最直接因素。一时贪念只会带来的只有后悔莫及,失去钱财。(2)受害人粗心大意,防范意识不强多数人防骗意识不强,识骗能力不高。随着银行积极推动各
14、种电子银行服务,网上理财逐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些粗心用户在假冒的网站上输入账号和密码信息,结果就直接给了犯罪分子帐号和密码,便能够迅速地从用户的真账户里转走存款。另外,随着QQ、人人、MSN等网络社交工具的普及和发展,不少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技术、木马、插件盗取他人账号,进而对其好友进行诈骗。犯罪人的用各种方法增强诈骗的真实性,致使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三、网络诈骗的技术支持想要从源头上遏制网络诈骗,我们必须对其技术支持有清晰地了解。我们主要就从以下四种技术进行分析:(一)IP电子诈骗原理:机器之间的信任关系是经过认证后产生的,而机器之间的用于彼此识别的认证方式是通过主机名和IP源地址来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诈骗 调查 分析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