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现状与思考.doc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现状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现状与思考.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现状与思考论文摘要:为杜绝以罚代刑现象,依法惩罚犯罪行为,2001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但 实践中,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度不完善,部门配合不协调,司法监督不力,法理认识有分歧等等,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操作规程方面 。主要是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程序实施手续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具体承担移送和接受案件的机构不明确,不统一;移送案件交接程序与手续不规范; 案件材料处理不当;退回案件的处理不规范。二、体制与立法方面 。一是行政执法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罚代刑;二是缺少立法依托,检察监督难以落实
2、 。 三、法理认识方面 。一是何时移送有分歧;二是涉嫌构成犯罪案件认定标准有分歧。通过上面的情况分析,笔者认为,解决涉嫌犯罪案件移送问题,必须从程序问题和实质问题两个方面着手,即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建立规范、高效的合作机制,制定具体、明确的移送接办程序和手续规定;同时,进一步细化认定涉嫌犯罪而移送的标准,加强协调,统一认识,将对犯罪标准的认识统一到刑法和规定上来。最终,要通过完善立法,制定涉嫌犯罪移送案件和移送程序的统一标准,规范移送行为。一是 建立健全案件移送接办的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对刑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和研究。三是强化监督,完善制约机制 。四是完善立法。 一是制定统一的案件移送
3、标准, 二是完善行政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关键词: 操作规程 法理认识 体制与立法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现状与思考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是两种性质互异的法律制裁方法,但它们都属于公法责任的范畴,因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何将这两种性质不同而又联系密切的制裁措施从立法到适用上有机地衔接起来,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杜绝以罚代刑现象,依法惩罚犯罪行为,2001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以下称规定),明确规定了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依据、程序、标准,以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建立
4、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 但在实践中,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如移送操作手续不规范,对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缺乏统一认识,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部门在移送、接办涉嫌犯罪案件中的违法或不规范行为司法监督不力,等等,致使当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存在“两少”现象:一是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少,二是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数量少。大量的经济犯罪案件没有进入司法程序,不仅放纵了经济社会犯罪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了经济犯罪难以根除,影响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效果。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操作规程方面主要是涉嫌
5、犯罪案件移送程序实施手续不规范。规定对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程序和须履行的手续,应该说是比较明确具体的,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工作制度和规程,移送接办的程序和手续不规范,导致相关部门缺乏协调,相互配合不力,影响了规定的执行性效果。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体承担移送和接受案件的机构不明确,不统一。规定第5条规定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但对具体的移送和接受机构没有明确。 由于机关内部机构设置较为复杂,哪个机构或工作人员能够代表公安机关接受、处理,是一个需要明确的实际问题。2、移送案件交接程序与手续不规范。表现在移送回执上,有的只盖办案机构的公章,有的还不盖章,有时使用的
6、是报警回执。有的没有正式不予立案的通知书,只在移送回执上写上 退回意见就退回移送机关;有的不予立案通知书是以内部机构名义作出;通知书格式不统一,有的是有存根的不予立案通知书,有的以不予立案函发出。3、案件材料处理不当。规定第6条和第8条对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时需要提交给公安机关的材料和不予立案后案卷材料的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但一些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后,公安机关没有了下文,没有回复,是否立案,行政机关无从得知,案卷材料还在公安机关那里。有的案件,公安机关不予立案,虽告知了移送机关,但却以需保存案卷、执法监督等理由不予退回案件材料。有的公安机关让移送机关保存案卷材料的复印件。无论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卷材
7、料是部分还是全部,如果公安机关依法不予立案的,都应相应退回案卷材料。否则既影响了行政机关对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的处理,又破坏了 案卷材料的完整性、权威型。4、退回案件的处理不规范。规定第9条明确规定,行政执法机关接到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通知书后,认为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可以 自接到不予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请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也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无论以何种形式退回的案件,很少有 案件被移送机关提出异议。对公安机关不规
8、范的接受、处理,也没有提出过书面异议,而转回依照有关行政管理法规进行处理。移送案件时经过层层审批,机关正职负责人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批准决定的,公安机关退回了案件,该如何处理没有程序性规定。(二)体制与立法方面一是行政执法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罚代刑。虽然现在已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堵漏洞,但是有的地方实行罚没款返还的财政拨款方式和系统内“经济指标”的效益达标考核,行政执法工作与经济利益的挂钩,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工作积极性,加大了打击力度,但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金额达五万元即可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要受到刑事处罚,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将此类涉嫌犯罪案件移
9、交公安机关。而根据有关部门文件,案件的移交是全部移交。这样也就意味着有关部门如果移交涉嫌犯罪的案件,就会丧失“返还”这一块巨大的蛋糕。这样就容易导致“以罚代刑”,有关责任人员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另一方面,行政机关的移送权常常成为要求违法者多交罚款或保证缴纳罚款的要挟手段,违法者为了逃避刑事处罚,也宁愿接受罚款。这样容易给行政权力的滥用制造机会,造成渎职犯罪的增加。二是缺少立法依托,检察监督难以落实 。根据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但没有也不可能对检察机关如何依法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
10、件进行监督作出具体规定,而且法律也没有规定相应的监督程序,因而监督制约仍然没有落到实处。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处于一种监督与被监督双方之间协商式的“运动执法”的不规范状态,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无法越过公安机关的立案环节而直接介入行政处罚的具体操作。 (三)法理认识方面一是何时移送有分歧。实践中,对涉嫌构成犯罪案件的移送时机有三种做法和观点:一是所谓的案前移送,也有的称直接移送。就是行政执法 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涉嫌构成犯罪的,不作行政处罚,而将案件全案移送公安机关。二是案后移送,也称间接移送。即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法规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后,再将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三是折衷做法。
11、行政执法机关对认为涉嫌犯罪的案件,一般情况下,可以以行政管理法规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收集和保存必要的证据后,不作出行政处罚而全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特殊需要时,可以适当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特别是制止性行政处罚后,全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种观点其实还是以案前移送为一般原则的。第一种做法的依据是行政处罚法。该法第38条规定,案件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决定,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据此,有相当多的人坚持案前移送的观点。有人认为,“一个行为,只能有一种定性,不同性质的行为应按不同的法律依据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对于刑事犯罪行为则必须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涉嫌 犯罪案件 移送 制度 现状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