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实践与探索.ppt
《宁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实践与探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实践与探索.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实践与探索,宁波市卫生局基妇处 章国平(2013年10月18日,东阳)Email:,提纲,一、概念与意义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三、需要把握与存在的几个问题四、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概念与意义,全科医生概念:(1)综合程度较高医学人才(2)主要在基层承担公共卫生服务(3)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4)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 健康管理(5)连续、综合、一体化服务,一、概念与意义,全科医生特征:(1)掌握专业知识更加综合(2)临床技能更加全面(3)健康管理知识更加丰富(4)善于利用少量资源治好病 防好病,一、概念与意义,家庭医生制服务概念1以全科医生为主体2社区责任医生团队为依托
2、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4各级医疗卫生纵向协作服务体系为支撑5街道(乡镇)社区各方力量协同为保障 6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 7全面实施健康管理和促进人群自我管理为目标8以签约式服务为前提 9多种服务形式和内容相结合 10因地制宜提供连续、综合、有效、方便、经济、个性化基本卫生服务,一、概念与意义,家庭医生制服务内涵“二层含义”一层是:本身含义(1)家庭医生制概念界定 清晰(2)家庭医生制服务内容明确(3)家庭医生制网络建设完善(4)家庭医生制服务流程构造合理(5)家庭医生制绩效评价科学,一、概念与意义,另一层是:相关配套政策含义(1)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2)医保支付制度
3、改革(3)信息化支撑平台(4)医疗安全防范,一、概念与意义,专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区别专科医生:(1)负责疾病形成后的诊治,宗旨是根据生命与疾病的本质认识对抗疾病(2)当遇到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时,不得不宣布放弃责任(3)强调根除或治愈疾病,可将其称之为治愈医学家庭医生:(1)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宗旨是关注人而不是病(2)责任既涉及医学科学,又延及与这种服务相关的各个专业领域,更体现了医学的公益性和人文关怀 服务宗旨与责任不同,一、概念与意义,专科医生:(1)处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金字塔的上部(2)其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重病(3)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
4、医疗资源,以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问题家庭医生:(1)处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2)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3)利用较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健康信念 服务内容与方式不同,一、概念与意义,家庭医生和社区责任医生的区别(1)服务内容上 社区责任医生:落实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各项任务 家庭医生:以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核心是健康管理(2)服务承诺上 社区责任医生:划片分区、分片负责 家庭医生:契约式(3)工作出发点 社区责任医生:从行政部门或中心
5、下达的工作任务着手开展工作 家庭医生:以家庭为单位着手,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一、概念与意义,(4)服务切入点 社区责任医生:做好社区诊断 家庭医生:做好家庭诊断(5)经费来源上 社区责任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 家庭医生:从发展趋势和长远来看,随着财政补偿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家庭医生的收入必将与签约户数(人数)、服务质量、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程度等密切相关。,一、概念与意义,家庭医生制服务意义与作用1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切入点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社会参与 依靠科技2解决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的有效抓手3提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的有效载体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突破口
6、 建立城乡居民就医秩序的有效措施 基层首诊 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6用较少的卫生资源解决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可行性问题(以宁波市为例)基层卫生取得“5个一”成效1建立了一套政策体系发展基础 3年来在基层卫生医改方面先后出台了宁波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涵盖了体系、队伍、机制、体制、投入、绩效、模式等各个层面 初步形成了市、县、机构三级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2构建了一张服务网络体系基础 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51家,规划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959家
7、平均每5万居民和3千居民分别拥有一家中心(卫生院)和服务站(村卫生室)初步实现了“城市十分钟、农村二十分钟”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圈的规划设置要求,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3推进了一揽子综合改革改革基础 3年来全市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完成了区域内机构定编定岗工作(20%),建立起较为有效的三级绩效考核制度,落实了各项经费补偿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投入、运行和监管上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 在优化资源配置上,各地区域性的临床医学检验(40%)、影像诊断(70%)、心电诊断(20%)、消毒供应(50%)等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和推广,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3推进了一揽子综合改革改革
8、基础 在提升运行效率上,作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从2011年全面实施起,稳步推进已进入第3个年头(38.4%)组织保障、硬件配置、软件建设、应用评价、信息安全 五大体系建设 医疗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卫生行政管理系统、公众服务信息系统 五大平台建设,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4组建了一支全科医生队伍人力基础 3年来通过人员招聘、培养、稳定、使用以及流动等各个环节的努力,新增基层卫技人员2000多名 基层卫技人员达到1.3万名以上,40岁以下年轻人员占到近3/4,中、高级职称占23.3%,大专以上学历占76.2%平均每万常住人
9、口拥有基层卫技人员17.8人、全科医生4.81人、社区护士3.26人 逐步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适应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卫技人员队伍,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5深化了一系列服务内涵工作基础 3年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全面深入实施,全市已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625.86万份,建立60岁以上老人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97.05万份,建档率达94%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为54.23万和13.32万人,管理率分别为91%及90%;重性精神疾病人管理率达到93%,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5深化了一系列服务内涵工作基础 201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量为4516.3万人次,占全市医疗
10、机构门急诊总量的60.65%,已连续5年稳定在60%以上;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人均门急诊人次5.94 抗生素处方比例及静脉点滴处方比例已连续3年稳定在30%以下 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4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站已达到80%以上,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6建立了一个综合帮带协作机制协作基础 大院带小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县乡联动、乡村一体)城市三级综合性医院牵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挂号三级综合性医院专家号并开展信息化双向转诊 县域二级综合医院支援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一次业务讲座、专家坐诊、技术指导和一个科室帮扶、人员结对的“五个一”对口支援,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6建立了一个综
11、合帮带协作机制协作基础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实施以人财物紧密型或以“机构统一规划设置、人员统一调配使用、业务统一考核管理、财务统一建账核算、药品统一采购配送、信息统一交换利用、法人独立、财务独立”的“六统一、两独立”型一体化管理7建立起一项基层卫生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起县和镇乡共建共管共享的农村卫生建设管理体制(1)突破镇乡医疗机构原来由县建县管为县、镇乡共建共管共享体制(2)强化镇乡政府是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主体,承担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发展管理职责,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7建立起一项基层卫生建设管理体制机制(3)改革原有村级以村卫生室为主的独立举办和运行模式:
12、中心村 设置卫生服务站 多个邻近行政村合建卫生服务站 一般行政村设置村卫生室(4)村级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由镇乡、村委会共建共管共享(5)实行紧密型或“六统一、两独立”型一体化运行“村建、院管、政府补”机制,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7建立起一项基层卫生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街道负责、社区参与、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市社区卫生属地化管理机制(1)强化街道职能,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社会参与、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的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格局(2)改革管理体制,区、街道各设立属地化管理机构,统筹管理:明确街道承担辖区社区卫生发展规划、资金投入、建设管理等责任 明确社区承担辖区社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 全科医生 签约 服务 实践 探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