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对未成人犯罪政策的规定.doc
《毕业论文我国对未成人犯罪政策的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我国对未成人犯罪政策的规定.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刑警学院函授教育 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 目: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 学生姓名: 学号 2013年级 侦查 专业 指导教师: 教 务 处 制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摘 要: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却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性、暴力性的特点,同时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上升、年龄降低趋势明显,分析其原因,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原因,也有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等自身原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对策有:完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完善学校教育,建立合理教育目标;改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健康社会;完善法制体
2、系,并加强法律的落实工作。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特点;对策;目 录一、引言1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1(一)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不断上升1(二)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提前2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2(一)未成年人犯罪以侵财型犯罪为主2(二)未成年人犯罪呈现高科技化趋势且领域扩大2(二)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偶发性与多发性3四、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3(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环境因素3(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内部因素4五、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5(一)完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5(二)完善学校教育,建立合理教育目标5(三)改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健康社会6(四)完善法制体系,并加强法律的落
3、实工作6六、结论7参考文献8一、引言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呈现出逐年攀高的趋势,犯罪低龄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社会治安,也给未成年人的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世界各国无不对未成年人犯罪给予密切关注,都在积极探索抑制、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措施。要想把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很好地加以解决,就必须深入研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措施,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
4、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总数量不断地上升,性质不断恶化,已由过去的以轻微犯罪为主向以严重侵财犯罪和暴力犯罪为主转化,与此同时,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未成年人犯罪也呈现出犯罪科技化的特点,最为引人担忧的是犯罪年龄的大大提前。因此,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刻不容缓。 (一)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不断上升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全国未成年人罪犯在所有罪犯总数中占7左右。2000年到2005年7月,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截至前年的7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在生效
5、判决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000年到2004 年上升768”。由于文化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致使未成年人文化素质偏低,对是非认识不深,易受人蛊惑,同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青少年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二)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提前在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郭翔教授1997年撰文指出:“据典型调查,青少年初次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为12115岁,比80年代初提前了112岁;初次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为1417岁,亦比80年代初提前了l12岁。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未满18岁的少年犯罪逐年增多,有些地方
6、增长幅度超过30。据公安部门统计,1993年全国查获的18岁以下的少年作案成员为151万人,比1984年的8-3万人增加了1倍多。少年犯罪率也逐渐增多,由80年代中期的1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2左右。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以侵财型犯罪为主经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发现,侵犯财产型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的比重相当大且暴力型犯罪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有些家庭条件不好或是由于好奇,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心智不成熟等原因,不能正确地辨别是非曲直,在自己的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或是一时冲动而做出令人后悔的行为。正如贝卡里亚所言:“物质世界对人们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以至一些人想人
7、非非,在不良因素的强烈诱惑下,不良意识变得强化,遇到适当时机就会进行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呈现高科技化趋势且领域扩大未成年人犯罪的高科技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未成年人的心智受到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影响,变得早熟,这也在其犯罪手法上得到了体现,例如一些未成年人将在网络上学的犯罪手段放在社会上真实实践,使我们的侦察人员在犯罪手法上难以判断是否是未成年人作案。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且呈现犯罪集团化趋势。现在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化现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一群未成年人集结在一起实施犯罪,并且这些团伙中都会有成年人的存在,这种犯罪团伙实施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性往往比个人犯罪强很多,他们需
8、要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在犯罪中相互支持,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趋向于组织化、成人化。这对我们国家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偶发性与多发性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不成熟,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加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重、自私等缺点,他们很难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另外,经调查显示,很多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是单亲家庭,他们受到的家庭关怀太少,易误入歧途;同时,学校方面的教育的缺失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一个重大因素,我国的大多学校只注重成绩,没有放太多的精力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一味地强调分数且在学生中分三六九等,对那些差生不予关心甚至是
9、辱骂、排挤,致使一些未成年人排斥学校,从而增加了他们接触社会不良人士并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要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学校方面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四、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环境 1、校园环境分析。校园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很多学校在对待学生教育方面却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对法制、人生观、道德规范教育不重视,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正当引导,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遭受歧视,导致厌学,不求上进,最终到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活动,也是造成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现状的主要原因。(2)教育方式不得当。一些老师在
10、教育中缺乏耐心,对学生使用不当方法教育。少数教师体罚或辱骂未成年学生,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致使许多未成年人退学,过早地走向社会。由于没有机会接受高中或中专以上教育,也不具备参加工作的知识技能,整天闲逛在社会上,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拉拢腐蚀,教唆走向违法犯罪道路。(3)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布满了网吧、电脑游戏厅、录像厅、桌球室、卡拉OK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一些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东西,从而逐渐参与到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 2、家庭环境分析。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是他们社会化过程的重要起点。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我国 成人 犯罪 政策 规定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