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青少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doc
《法律论文青少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论文青少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在青少年犯罪中,大学生实施的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导致这类案件发生的原因很多,但犯罪人有缺陷的心理和性格因素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青少年
2、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缺陷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有天生的遗传等因素外,它们的形成还受到家庭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活贫困和暴力文化对犯罪人危险心理和个性的形成有最直接的影响。这是我们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犯罪必须着力关注的问题。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性格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一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已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犯罪学研究对这个问题更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且有关研究开始从不同的视角来关注这一问题,从而使这一问题得到深入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各国大量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大学生(包括一定年龄的中
3、学生)暴力犯罪案件有明显增加,其中的不少杀人伤害案件令人触目惊心。近年来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去年4月16日发生在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韩国学生赵承熙杀人案。该案凶手赵承熙开枪杀死30多人后自杀身亡。而2008年新年伊始,美国又接二连三发生多起枪击案,其中当地时间2月14日下午发生于北伊利诺斯大学校园枪击案造成5人遇害,凶手卡兹米埃尔扎克自杀身亡,10余人受伤。在我国,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暴力杀人伤害案件也不少见。如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用铁锤杀害4名同宿舍室友的案件引发全社会对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广泛关注,后来在北京大学、吉林延边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高校又相继发生大学生凶
4、杀案。2007年5月23日,太原理工大学一男生宿舍内,一名大二男生手持一把砍刀、一把菜刀,接连砍伤四名同学,其中一人伤势严重。凶案发生的起因竟是当天上午踢足球时产生了一点矛盾。2007年12月29日,沈阳工业大学建工学院一大四学生黄某在宿舍里砍死了两位室友。此次血案的导火索源于搬迁宿舍发生的争执。在这些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中,积极的暴力是杀害他人,消极的暴力则是自杀。当我们难以及时制止所有悲剧发生的时候,努力预防和减少悲剧的发生无疑更为重要。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一切犯罪个案的产生都离不开相应的条件。犯罪的悲剧总有其根源,有些根源,可能离一般人并不遥远,或许努力一下,结果就可以改变一些。但有的根源
5、,可能还很深远,需要长期的探寻和不断的摸索治理。下面仅就这类犯罪人的心理和性格因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因为心理和性格特征对犯罪人产生犯罪的动因有最直接的影响力。二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青少年犯罪行为是青少年心理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归纳起来,青少年往往具有好奇与模仿、盲目从众心理、逆反和报复心理、逞强好胜和寻求刺激、爱面子图虚荣等心理。这还只是一般的心理情况。如果由于家庭或者其他社会因素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扭曲和性格缺陷,那就很可能埋下暴力犯罪的隐患。从诸多大学生杀人伤害案件不难看出,一些大学生的人格和心理问题已演化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和性格缺陷。遭扭曲的人格心理更容易激发心理问题而
6、带来暴力犯罪,即“刺激反应型”暴力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决定着个性的形成,而某些个性化的东西遇到一定外界因素的刺激就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人的性格缺陷不同于智力缺陷,性格一般指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即待人处事的方式,它决定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性格缺陷并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但性格缺陷会影响个人与他人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并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是维持个人心理正常状态所不可缺少的内容。所以,当人出现性格缺陷时,会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与人交流的障碍,这种性格障碍会引起个人的人际交往失败感,失败感又会反过来加重个人的心理问题,很多失败者往往看不出自身的问题,往往会将问题推向他人。这种恶性的心理循环一旦形
7、成,就容易使人逐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酿出对他人的绝望或愤怒反应。犯罪心理学对于这种滥杀型犯罪人的心理描述是:这类犯罪人大多有过失意经历或失意期,如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不尽如人意,或人际交流困难,如被人嘲笑、被人讨厌、被人轻视等。众多校园杀人案表明,犯罪人都表现出严重的心理缺陷和性格怪异特征。赵承熙很是典型。在赵承熙犯罪之前已经暴露出“举止怪异和暴力的迹象”等危险的性格特征。据媒体报道,赵承熙在案发前曾在宿舍里放火,还曾追踪过女性。他的同学朱莉普尔说,赵承熙上课时总是坐在后面,戴着帽子,很少参与课上活动。他们所在的系不大,但赵承熙“像个匿名者,从不与人交谈”。从作案过程来看,赵承熙在枪杀女
8、友后还枪杀了他的老师等人,显然不是因某一事件而突然爆发的激情犯罪。本案中无论所谓的“女友外遇”,还是他对所谓的“富家子弟”的看法,都流露出他被人拒绝、被人轻视的心理痕迹,这之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极端、偏执、狭隘又自负,错误都在别人身上,因此,他在报复别人时没有一丝的怜悯,没有一点人性。从精神分析的视角上看,大多数性格缺陷者一般都倾向于“自我”封闭性,其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外界处于紧张的对立状态。如果他的“自我”仍然更多地具有“社会自我”的内容,在潜意识里仍然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话,那么他要么通过所谓的“成功”来获得心理强势地位;要么就干脆切断与外界的联系,退回到“自我
9、”的躯壳内。在前一种情况下,行为人遇到外界的刺激,就可能爆发与社会激烈的冲突;在后一种情况下,行为人脱离社会,因怨世而强烈地“包裹”自己,但积累到一定程度,选择自杀的可能性更大。各家新闻媒体和有关当局对赵承熙的描述中,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孤独”。赵承熙写自己的名字只是写一个问号,平时极少摘下墨镜和帽子,在上课时偷拍女同学照片,但却从不和她们说话。这一切都说明他不想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而且要让自己的存在在外部世界面前消隐,使自己处于一种可以防止心理弱势的刺激出现的“匿名”状态。但他还是想追求女性,还在按贫富对应的社会评价标准仇恨富家子弟。在这样的不正常心理支配下,行为人退回“自我”的躯壳内,向
10、内攻击(比如自杀倾向)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还必须否定、仇恨外部世界,利用对外部世界的攻击性来获得心理优势,保证心理上的平衡和自我的存在。这样的心理和人格已经令他成为隐藏在人群中的“心理炸弹”。当他尝试着与他人一样行为(比如追求女性)的时候,如果没有获得成功,他就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和羞辱感,他将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憎恨。这种自我憎恨又外化为一种强烈的攻击性,并且在心理生存的指令下找寻借口合法化自己的攻击行为。比如,感到遭受不公是赵承熙心理扭曲的重要成因,也是绝大部分类似案件犯罪者的普遍特点。据全美2002年一项调查,71的校园枪击案犯“在犯案前感到自己受到欺辱、压迫或伤害”,这与赵承熙同学对他中学
11、遭遇的描述吻合。赵承熙成为这类孩子的标志性代表。 也有专家认为,赵承熙最终走上毁灭之路同他患有与基因相关的精神疾病有关。美国芝加哥一所大学医疗中心首席精神病学家路易斯克劳斯说,赵承熙与其他类似案件犯罪者有一个显著区别,即他事发前没有炫耀过自己的报复计划。他说,赵承熙的心理问题不完全是由于不断受到欺负和嘲笑而形成,而是一种与基因相关联的精神疾病随着在大学中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离开家后失去父母的精神支持,赵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
12、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承熙的精神状况恶化。也有专家认为赵承熙自恋、自大又虚无,显然有严重精神病,可能是妄想、精神分裂或躁郁症。“尽管如此思考问题让人不寒而栗,但有时候精神疾病就会这样,病人丝毫不顾及别人,一切都让位于让世界了解自己受了多少伤害的强迫心理。”这样的分析也许不无道理。可以说,正是多种因素促使赵承熙的扭曲心理长期得不到缓解,反而逐渐恶化,最终到达“崩溃点”作出极端行为。心理学家塔尼娅拜伦说
13、,一些感到极度自卑的人可能会从能致人死命的武器上获得满足感,因为生杀予夺的权力让他们“克服”了自卑。也有心理学家认为,美国社会其实十分讲求“合群性”,“不合群”的年轻人往往遇到很多困难。而在学校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这种感觉可能被放大。对于赵承熙杀人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主任史蒂夫欣肖说:“他的宣言说明,他不会静悄悄地离开,而要在自我毁灭的同时自我推销,在耀眼的光芒中离开。”有人把赵承熙说成是中国马加爵的美国升级版本,赵承熙所在学校的前英语系主任曾经发现他需要心理辅导,马加爵的心理问题亦已成定论。两位校园血案的制造者虽分属大洋两岸,国情不同,手段不同,但还是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
14、,如两位大学生采用暴力方式剥夺他人生命,而且大多都是自己的同龄人、同学,甚至是同窗。两个人的年龄也很相似作案时都是23岁。虽说30多个人的血腥场面更为过分,但是在社会上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还是一样的。更为重要的还有,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的缺陷、扭曲及疾病。马加爵的同班同学也说其平时就让人觉得怪怪的,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暴躁乖戾。赵承熙和马加爵同样的悲哀在于,他们最终的心理畸形可能是在碰到一个又一个的钉子之后形成的。一个人曾写信称马加爵为“弟”,竟然让他热泪盈眶;马加爵被送入监狱换上囚衣时说,这是他一生穿过的最好的衣服!此语折射出的恐怕不止是衣着方面的问题。当然,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议题
15、,早已不新鲜。2004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为4。另据新华网焦点访谈报道,2001年,南昌某大学800多例心理问题案例中,人际交往不适占20.1;学习困难占19.2;情感问题占17;家庭不和占4.5;生活困难占3.3;因上网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的9人,同性恋倾向4人;自杀倾向8人。这些数字都表明,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大障碍。平素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子的体质状况、学业压力,以及毕业后的去向,至于其是否存在着人际关系紧张、情感缺失、情绪失常等心理缺陷及人格障碍问题却很少顾及。而现实是,随着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纷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论文 暴力犯罪 心理 人格 因素 辨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