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小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
《最新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小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小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1、 犯罪构成: 是指刑法规定的, 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 刑事责任年龄: 简称责任年龄, 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3、共同犯罪: 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减刑: 是指对被判处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 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5 . 时效中断: 是指在追诉期限内, 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6. 犯罪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
2、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7 .自首: 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8 . 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9 犯罪未遂: 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 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10主犯: 是指 组 织、领导 犯 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11. 剥夺政治权利: 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
3、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属于资格刑。12. 犯罪主观方面: 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13刑罚裁量情节: 又称量刑情节,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 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 14 刑事责任能力: 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 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5 犯罪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16 犯罪集团: 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17 .疏忽大意
4、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18特别自首: 亦称准自首, 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19犯罪预备: 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 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20刑罚: 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21 .犯罪: 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 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2 .犯罪主观方面: 是指犯罪主
5、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23 .正当防卫: 是指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24 .没收财产: 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25. 数罪并罚: 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 , 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26. 紧急避险 : 是指为 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2
6、7. 连续犯 : 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 , 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28. 累犯 : 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 的刑 罚 处罚 , 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1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所谓犯罪的不作为, 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 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1 )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 2 )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 3 )
7、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 .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刑法总则对于死刑的适用作了以下限制性规定: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 即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这是刑法总则对于适用死刑所作的条件性规定。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即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 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 都应当报清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 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 .简述适用假释应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学 最新 电大 期末考试 答案 名词解释 问答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