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平等自治共同繁荣促进少数民族人权发展.doc
《坚持平等自治共同繁荣促进少数民族人权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平等自治共同繁荣促进少数民族人权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同志文本刊记者 编者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促进少数民族人权发展是保障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在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同志,现将访谈刊出,以飨读者。问:作为国务院管理民族事务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您对中国政府在保障少数民族人权方面工作有何评价?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一向重视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奉行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实行的
2、特殊帮助措施以及在人权问题上所遵循的原则,与联合国人权公约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的实施,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了充分的保障。新中国成立54年来,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和法律制度使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根据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的迫切需要,先后对各个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的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制度的改革,使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分别从各种落后的社会制度中解放出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百年乃至千年的历史飞跃。第二,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各少数民族平
3、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旗),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第三,50多年来,民族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更快。现在,民族地区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第四,50多年来,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得到保障,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第五,中国政府重视对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的培养,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少数民族干部由195
4、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了今天的280多万人。总的来说,新中国的建立是各民族人民获得了平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经济社会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等基本权利的根本前提。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中国奉行改革开放政策,各方面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权保障制度的建设也日益完善。问:促进少数民族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具体保障少数民族的人权必须与国情相结合,请问,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方面有什么特色?答:中国的民族政策也就是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政策制度,其内容丰富,但有三条基本原则贯彻其中:一、彻底的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5、“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彻底性是指:1、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展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差异,都享有同等的地位。2、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各个民族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不承认任何民族在任何方面拥有特权,也不允许歧视任何民族。3、各民族内部成员之间也是平等的,不允许民族内部存在压迫和歧视制度。4、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政府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努力克服一些少数民族由于经济落后而造成的享受某些权利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二、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地方性事务。198
6、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对自治权作了规定。2001年又作了修改。为了全面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央和各地都在积极着手制定配套的法规、政策、措施。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的经济社会事业都得到全面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共同走向富裕文明的社会。问:法制是保障人权的基本手段,请问,中国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主要立法有哪些?答:中国高度重视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50多年来,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有关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7、常委会通过的其他法律中有关民族方面的条款,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民族问题的地方性法规和条款,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条例和补充规定。截止到目前,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3件,单行条例361件,变通、补充规定66件。问: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体系中很有特色的部分,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
8、国情和历史传统。二是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区域很广,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三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自治权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法对于自治权的范围和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它涉及政治、经济
9、、财政、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这些规定是我们正确处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集中统一与民族自治关系的重要准则。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体现国家宪法精神和保障民族自治权充分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法治国”是中国确立的基本治国方略,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角度出发,将自治权的行使纳入到法治的轨道是保障自治权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问:据了解,中国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请问,中国在这一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上世纪末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部,所以西部大开发也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
10、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国家出台了具体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2000年以来,民族地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3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安排新开工建设的36个重点工程,比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塔里木河、黑河流域水利综合治理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大多数在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能源建设、电网改造和“油路到县”、“送电到乡”、
11、人畜饮水等工程的实施,使民族地区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地区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沙治沙工程和天然草原恢复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实效,特别是实现了由毁林毁草垦荒到退耕还林还草的历史性转变,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局部地区开始得到控制。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民族地区农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除粮食生产能力继续保持稳定外,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产品已在市场占有一定地位,如新疆棉花、广西和云南的甘蔗、内蒙古和新疆的甜菜,云南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持 平等 自治 共同 繁荣 促进 少数民族 人权 发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