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论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的认定毕业设计.doc
《1302.论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的认定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02.论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的认定毕业设计.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论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的认定学 院: 法 学 院 专 业: 法 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年 6月 23日论共同犯罪实行过限的认定摘 要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对实行过限的认定上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和疑问,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在法制建设的进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关于实行过限的认定的案件的出现,呼吁我们应该重视、填补和完善这个制度,以便于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从而对我国的刑事法律建设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在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国内外的关于实行过限认定的大量文献资料以后,从便于实践的角度来研究,立足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从共同
2、犯罪实行过限的概念出发,抓住共同犯罪谋议这一概念,从产生的时间上分为:事前谋议、事中谋议和事后谋划进行论述,确定自己的关于实行过限认定的观点和思想,而后又从内容的详尽度上进行阐述和分析,分为:确定的共同谋议和概括的共同谋议,从而进一步的论述笔者的观点,利用共同犯罪谋议来确定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关键词:共同犯罪 实行过限 共同犯罪谋议Discusses the joint offense to implementhas limited recognizesAbstractAt present regardless of being domestic or overseas, to impleme
3、nts has limited recognized that on has many disputes and the question, along with the social environments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of legislative works advancement, more and more about has implemented cases appearance which limits recognized, appealed that we should take, fill and t
4、o consummate this system,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thus contributes an own strength to our countrys criminal law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in the earnest study and the research pres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after having implemented the massive literature
5、material which limits recognized, from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practice the angle to study, bases in establishes one unified to recognize the standard, implements the concept which from the joint offense limits to embark, holds joint offense planning this concept, from the time which produces divide
6、s into: In anticipation in the planning, the matter the planning and planned afterward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determined that own about has implemented the viewpoint which and the thought limited recognized, then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and the analysis from content exhaustive, divided into:
7、 Determination common planning and summary common planning, thus the further elaboration authors viewpoint, the use joint offense planning determined that unified recognizes the standard .Key word:The joint offense, implements has limited, joint offense planning目 录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一、 共同犯罪概述 2(一)共同犯
8、罪的概念 2(二)共同犯罪的特征 2(三)共同犯罪刑事责任的承担 2二、实行过限的概述 2(一)实行过限的概念和特征 2(二)实行过限的认定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3三、实行过限的认定 4(一)有关共同犯罪谋议的阐述 4(二)从产生共同犯罪谋议的时间上来认定实行过限 41事前谋划 42事中谋划 53事后的追认 6(三)从共同犯罪的内容上来认定实行过限 71确定的共同犯罪谋议 72概然的共同犯罪谋议 8(四)其他在认定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81区分实行犯和临时起意的共同犯罪 82集团犯罪的实行过限的问题 83被帮助犯实行过限的两种特殊情况 84教唆犯实行过限的特殊情况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
9、2引 言对与实行过限,我国唐律就有规定:“其共盗,临时有杀伤者,以强盗论。同行人不知杀情者,止依盗窃法。”据此,参与共同盗窃而非谋议的强盗者,对他人之临时起意杀人、伤人,知情者,应负同一责任;不知情者,仅负盗窃之罪。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唐律对实行过限虽然未设一般性的规定,但是对于个别罪名则特别明示其处罚原则。在英国刑法中,则有处理实行过限的一般原则。这个原则在1996年“皇家诉安徒森和莫里斯”一案的批注中有过充分的阐述:“当两个人合谋从事一项犯罪时,彼此要对为促成这项犯罪的行为负责,包括要对由此而产生的意外结果负责。但是,如果其中艺人超出了彼此同意的范围,另一人不能对这种未经他同意的行为负责。至于
10、这种行为是属于合谋的范围还是超出了这个范围,要由每个案件的陪审员具体断定。”因此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自古就是刑法共同犯罪理论中的难点问题之一,而且在实践中比较常见,这直接涉及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的问题。我国刑法对实行过限没有明确的规定,理论界对共同犯罪的争论也是局限在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和共同犯罪的性质问题上,但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以及司法时务的需要,共同犯罪实行过限这个问题越来越热门,成为我国今年来的一个焦点。如何认定实行过限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从实行过限的概念出发,以往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方法为基础,主张统一一个认定标准,也既是以是否超出共同犯罪谋议的范围为界定线
11、,贯彻刑法中的“罪行法定”原则,同时也是为了贯彻罪责自负,反对株连。一、 共同犯罪的概述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共同犯罪有以下几个特征1 陈兴良共同犯罪论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犯罪主体必须是在二人以上,无论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一方是自然人,另一方是单位均可以构成共同犯罪。作为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一是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
12、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二是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三是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3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2)各共
13、同犯罪人对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都抱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在共同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上,我国刑法规定为,由共同犯罪人共同承担。二、 实行过限的概述(一) 实行过限的概念和特征对于实行过限,是在共同犯罪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问题,与共同犯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同时又有别于共同犯罪,那么究竟何为实行过限,如何认定实行过限呢?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后得出如下的结论:所谓实行过限1 陈兴良论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J青年论坛,2002,(11):141,是指共同犯罪中实行了超出共同犯罪谋议的行为。虽然学界存在着很多的版本,但是基本上就是表述上不的不同或用词上的差异,基本涵义是一样
14、的。笔者既然采用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实行过限具有以下的特征2 陈宁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问题研究J政法学刊,2007,(24):602:首先,实行过限是一种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的犯罪行为,尚未发生的行为则无所谓过限。其次,这种行为发生在共同犯罪谋议之罪实施过程中。再次,该行为是由实行犯实施的,其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或过失。最后,这种行为超出了共同谋议的范围。可见实行过限是伴随共同犯罪而发生的,同时又与共同犯罪有着本质差异,这种差异直接体现为刑事责任承担者范围的特殊性质上。由于实行过限是由实行犯在实施共同犯罪过程中实施的超出共同谋议范围的行为,其他共同犯罪人对这种行为在主观上没有罪过,客观
15、上无行为,因此,过限行为的刑事责任应由过限行为人单独承担,其他犯罪人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二)实行过限的认定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既然知道了实行过限的概念和特征,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认定实行过限,这也是本文的重点之所在。以往的学者的观点是,对于这个问题,日本刑法学理论将之归为共同犯的错误的范畴,意大利刑法学理论将之归为共同犯罪的偏离,这种偏离被放入刑法总论的罪过一章之中加以研究,而俄罗斯学者将其称为实行犯过度行为,即实行犯实施了不属于其他共同犯罪人故意之内的犯罪。英美刑法理论则将其称为共同犯外行为,即主犯实施了共同犯罪外的其他的共同犯人不能预见的行为。针对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的刑事责任人的承担上
16、各个国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界基本是统一就是由实施过限行为实行犯承担,但是在对如何认定实行过限这个问题上就存在着一些分歧和不同。在我国国内来说,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规定共同犯罪实行过限的问题,理论界的争论也只限于探索性的探讨,并没有形成共识。在我国国内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主张3 吕勇实行过限的判定标准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报,2006,(21):90.3:第一,对实行过限的认定应区分为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的几个犯罪人区分不同的犯罪情况;在认定实行犯实行过限的时候,应该区分临时起意的犯罪,如果根本不知情,则其本身就无罪过,临时起意者实施的行为即为过限行为,在组织犯组织其成员犯罪的
17、时候,如果集团的成员实施了超出预谋的犯罪计划范围的行为,则为实行过限,对教唆犯,如果被教唆犯实施了超出教唆范围的犯罪的则为实行过限,对帮助犯而言,无论被帮助者是否利用了帮助犯的帮助,只要其超出帮助故意的范围,都属于实行过限。第二,主张的是以是否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范围为标准,认为实行犯实施了共同犯罪故意的犯罪行为就是实行过限。第三,也是国外大多数学者主张的,实行过限实质上是一种共同犯之间意思联络不一致的问题。意思联络不一致包括两种情况:其一就是一方误解了另一方的犯罪意图,其二是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正犯实行了超出原来预谋的、故意的过限行为即实行过限。三 、实行过限的认定(一)有关共同犯罪谋议的阐述
18、笔者在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后,从实行过限的概念出发,总结出,实行过限的判定标准也既是看是否超出共同犯罪谋议的范围。如果是,则认定为实行过限,反之则不是。那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何为共同犯罪谋议。在我国理论界的争论中,我们界定共同犯罪谋议为:共同犯罪的犯罪人作出的共同犯罪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语言,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下面我们来更详细的了解一下共同谋议的这个概念,以便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二)从产生共同谋议的时间上来认定实行过限1共同谋议可以产生在实施共同犯罪之前,我们称之为事前谋划。这种情形的话,也是我们最容易辨别实行过限的一种,也既是共同犯罪人在实施犯罪之前就对共
19、同犯罪的行为做好了谋划。例如:被告人陈某、张某、刘某等到家附近的小山上寻衅滋事,当看到有路人戴着军冒,觉得很威风,于是陈某就强行向路人索要。得手之后,向刘某炫耀,刘某心动,要求张某、陈某帮其也弄一顶,于是3人一同来到山下,正看到被害人黄某戴着军帽走过,刘某上前与黄某纠缠、厮打,而后抢下帽子转身离去,黄某不甘心,在后面追着向刘某讨要,张某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钢刀朝黄某的左胸刺去,将被害人的心脏刺穿,引起急性失血休克死亡。本案件中,被告人陈某、刘某是否与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是法院认定案情的关键,应该看到,陈某、刘某与张某一起上山的行为是为了实现他们预先形成的“抢一顶军帽”的目的,也既是共同谋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02. 共同犯罪 实行 认定 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