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我国运用秘密力量侦查法律程序之构想.doc
《【word】 我国运用秘密力量侦查法律程序之构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我国运用秘密力量侦查法律程序之构想.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运用秘密力量侦查法律程序之构想2011年5月第3期总第149期江西警察学院JOURNALOFJIANGXIPOLICEINSTIrUTEMay2011No.3Ser.No.149我国运用秘密力量侦查法律程序之构想翟金鹏.赵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北京100038)摘要:我国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收集情报,协助侦查工作方面大量使用秘密力量.这一侦查手段在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成效明显.但是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刑事诉讼司法实践对于如何运用秘密力量获取的证据出现了不少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秘密力量侦查的正常使用.秘密力量侦查立法应遵循平衡原则,权衡原则,监督制约的过程控制原则,侦查成本控
2、制与侦查效益效率原则.合理界定秘密力量侦查适用的对象,科学设计秘密力量侦查启动的程序.通过没有得到批准而采取的秘密力量侦查所获取的证据,应该根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制予以排除,不承认其证据效力.但是,对于秘密力量在合法的秘密侦查活动中,由于紧急情况的出现不得已违反一定的程序荻取的证据.可以承认其证据效力.关键词:秘密力量侦查;立法;设计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21(2011)03002605我国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收集情报,协助侦查工作方面大量使用秘密力量.这一侦查手段在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成效明显.但是由于立法上的缺陷.使其在刑事诉讼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拟
3、根据我国秘密力量侦查的实践情况.同时结合国外关于秘密侦查手段的相关立法经验.就如何构建我国秘密力量侦查立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侦查工作中秘密力量的概念秘密力量,是刑事侦查工作中的一个专门工作术语.就刑事侦查工作以外的领域而言,这一术语不具有普适性.其含义我们可以做如下界定:侦查中的秘密力量.是指为了侦破特定类型的犯罪案件.公安机关秘密使用的仅限特定范围知情的打人犯罪团伙或者贴靠侦查对象或者设诱与侦查对象进行接触的便衣警察.以及公安机关所指挥的在社会上收集情报信息.或打人犯罪团伙,或贴靠侦查对象,或按照侦查计划设诱与侦查对象进行接触辅助案侦.或根据公安机关的指令收集犯罪活动情报信息的线人.这一
4、概念说明了秘密力量由这样两个不同的主体组成,即秘密身份警察与线人.秘密身份警察又可以分为卧底警察以及从事有限度诱惑的便衣警察.本文主要就线人使用的规范问题进行专门探讨.二,秘密力量侦查的立法模式问题关于秘密力量侦查的立法或秘密力量侦查获得法律的认可主要有这样几种模式:(一)英美立法模式英美立法模式在判例中确认诱惑侦查或者说秘密力量侦查这一手段的合法性,然后由警察机关通过内部规范的形式就秘密力量侦查或诱惑侦查的实施进行规定.英美模式并没有把秘密力量侦查这一问题在所谓的刑事诉讼法中进行确认.因为作为判例法国家没有成文的诉讼法典,所以没有这个必要.对这一手段具体的实施由警察机关进行规范就可以了.美国
5、关于秘密力量侦查的问题由司法部来制定规范.(二)法德模式法德模式由本国的刑事诉讼法典对秘密力量侦查问题进行专门规定的一种立法模式.作为大陆法收稿日期:2011-03-20基金项目:司法部2006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秘密侦察程序诉讼化探索秘密侦察手段的立法规范与刑事诉讼法修改”(06SFB2032).作者简介:翟金鹏,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刑事侦查学,刑法学,反恐研究;赵辉,讲师,法学硕士.?26?系的代表国家.法国与德国均是在刑事诉讼法典中增列专门章节对秘密力量侦查的问题进行规定.大陆法系的法制传统是制定较为系统完备的成文法,成文法是执法的基本前提,因此,这些国家在
6、刑事诉讼法中明确了秘密力量侦查这一手段.(三)其他模式其他模式即关于秘密力量侦查的合法性问题不是通过刑事诉讼法来确认,而是通过其他法律法规来明确.如,日本是通过1948年颁布的麻药取缔法,1954年4月颁布的鸦片法以及1954年4月颁布的枪炮刀剑类所持等取缔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了这一侦查手段的合法性;瑞士是在关于预防毒品贩运的立法规定中予以明确;瑞士是在联邦禁毒法中明确规定其合法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秘密力量侦查这一特殊的侦查手段是否被视为合法,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规制,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制传统来考量.但就形式而言,我国关于秘密力量侦查的规制与美国接近.我国由公安部制定颁布了刑
7、事特情工作规定,美国是由司法部制定颁布了司法部长关于联邦调查局实施秘密侦查行动的指南与司法部长关于秘密线人使用指南.但是,为什么我国的秘密力量侦查遇到了这么多的障碍,而在美国却很正常.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两国的法制传统不同.美国属于典型的判例法国家,他们在判例中已经解决了这一手段的合法性问题,也就是说大前提解决了,司法部只不过是出台有关秘密力量侦查的内部业务规范,所以无论是在司法领域还是理论界.这一问题在合法性上没有任何的疑问.而我们属于成文法国家,法无明文规定就没有了执法依据.虽然我党关于刑事特情问题自建国后就有专门的政策,公安部内部也制定了专门的业务规范(行政法规),但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
8、践中,这一问题的合法性(就立法形式而言)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究其原因,就是关于这一问题的政策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公安部的内部规范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因此.这一问题的日益凸显也就正常了.此外,美国司法部制定颁布的司法部长关于联邦调查局实施秘密侦查行动的指南与司法部长关于秘密线人使用指南均属于程序性问题,而我国的刑事特情工作规定则不尽然,既有物建,撤销,审批的程序性问题.也有关于刑事特情如何使用,如何保护,秘密据点如何建设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操作问题,具有这样内容的一个工作规定确实难以公开,而实际上也一直就在公安机关内部秘密运行,因此,检,法机关不能全面了解理解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法律既然没
9、有明文规定,而且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确实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检,法机关不予配合或者消极配合也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了.在我国.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认为首先借鉴法德模式.然后吸收英美模式的相关内容.即首先在刑事诉讼法层面对秘密力量侦查问题进行确认.然后由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颁布具有行政法规性质的内部业务规范.内部业务规范仅就程序性问题进行规定,不涉及工作方法等具体的指挥使用问题.这种模式既可以使这一特殊侦查手段浮出水面.获得合法性.同时又不会泄露这一工作的秘密.三,秘密力量侦查立法的基本原则因为现在很多学者对于诱惑侦查与秘密力量侦查的区分不是很明确,所以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诱惑
10、侦查是杂糅的.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秘密力量侦查的内容.很多学者专家所谈的关于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其实在一定意义上对于秘密力量侦查的法律规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此,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与分析.(一)平衡原则平衡原则的基本内涵是要求国家在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保护社会公益之间应保持合理的平衡状态.f11平衡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相称性原则三项子原则.按适当性原则的要求.诱惑侦查的使用必须是为了侦破组织性,隐蔽性较强的特殊新型犯罪,查获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而不能滥用,引诱清白之人犯罪,惩罚无辜,侵害公民的人格自律权等合法权益.按照必要性原则的要求,侦查是一把双刃剑,在适用时必须慎
11、之又慎,不得任意扩大其适用范围,只有在采用其他侦查手段几乎不可能侦破案件时.才可考虑适用诱惑侦查.根据相称性原则的要求,在诱惑侦查的实施问题上,对于诱惑侦查措施应当在权衡使用诱惑侦查带来的侦破案件的利益与侵犯公民权利带来的危害的基础上谨慎适用.闭该论者所述的平衡原则,实际上讲的是诱惑侦查使用的有限性问题,即诱惑侦查不能应用的太泛,应该在必要的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不然,这一容易侵犯私权,滥用公权的特殊侦查手段会对法秩序造成威胁.(二)权衡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活动中,当两种以上的利益不能兼得或相对立的价值发生冲突?27.时.国家及其代表官员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确定某一方面或某些
12、方面更为优势而放弃另外的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涉及的利益.从刑事程序的角度可以分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某一社会方面的总体利益和个别利益.其中,国家的和社会的利益是最根本的利益,权衡原则要求,个别利益和总体利益均应统一到国家的和社会的利益上.当不同的利益发生冲突而需要权衡时,应当以权衡的结果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和社会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作为选择的标准.12134权衡原则实际上是基于价值大小评判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利益取舍.如果实施诱惑侦查将获取的利益或者要保护的利益大于诱惑侦查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则可以实施这一手段,反之不予实施.笔者认为,上述两个原则对于秘密力量侦查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关于秘密力
13、量侦查的立法中,上述两个原则均应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借鉴,但是这两个原则并不足以对秘密力量侦查的立法起到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坚持监督制约的过程控制原则以及侦查效率与成本原则.(三)监督制约的过程控制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秘密力量侦查的启动与运行程序应该坚持相互的动态制约问题.如果需要使用秘密力量侦查,那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启动程序,谁申请谁审批,这一程序需要的时间应该以多久为合理:如何对秘密力量侦查的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谁监督.采取什么形式进行监督.笔者认为,秘密力量侦查的申请者与审批者应该进行分离.这固然可能会影响侦查效率,但是却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特殊侦查权的滥用,保证法律的正常实施:对
14、运行过程进行控制是为了保证这一特殊侦查手段在法律的轨道内始终能够正常进行,一方面可以保证这一特殊侦查手段过程的合法性,同时也是对这一侦查手段执行者权利的保护.申请者应该是这一特殊侦查手段的执行单位.即具有侦查权的国家职能部门,审批者应该是人民检察院.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体制中,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均属于追诉机关,人民法院则是居中裁判者.由人民法院作为特殊侦查手段的审批者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中立裁判者的地位.对特殊侦查权运行过程的动态控制包含这样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具有侦查权的职能部门进行的内部监督,二是人民检察院进行的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的形式既包括同级职能部门负责实施的各种执法检查,自查活动,也包括
15、上级职能部门的执法检查活动.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检察部门适时对侦查部门的秘密侦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同时侦查部门对于秘密力量实施的重大活动要及时向检察部门备案.(四)侦查成本控制与侦查效益,效率的原则侦查效益指的是侦查行为产生的社会效果:侦查效率指的是侦查工作周期的长短问题;侦查成本指的是侦办刑事案件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如果在案件侦破中,用较少的投入达到较高的产出,即侦查成本低侦查效率高.那么侦查效益也必然好.目前,我国的侦查效率不高,侦查成本较高.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对于有组织犯罪,疑难案件的侦查来说,靠常规侦查手段侦查一是难以突破.二则周期很长,耗费的警力,财力巨大,同时,侦查效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ord 【word】 我国运用秘密力量侦查法律程序之构想 我国 运用 秘密 力量 侦查 法律 程序 构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