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研究报告文本.doc
《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研究报告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研究报告文本.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研究报告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二一年二月目 录一、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制度及其完善的必要性2二、 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3(一) 农村宅基地总量3(二)户均宅基地面积现状5(三) 宅基地容积率现状8(四) 农村宅基地的组成分析11三、目前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现状12(一) 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因素12(二) 农村宅基地面积的标准值14四、关于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回顾15五、现行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模式17(一) 现存宅基地流转的典型模式18(二)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19(三)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中要研究的关键问题20六、 农村宅基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2
2、4(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24(二) 产生的主要原因26七、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的建议和措施29(一) 认真学习中央惠农,保护耕地的政策,统一到保护土地的意识上来29(二) 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农民的宅基地所有权观念。31(三) 制定宅基地标准,严格审批条件31(四) 协调利益分配,进一步调动各方参与宅基地整理工作的积极性33(五) 完善农村居民点发展规划,提倡农民宅基地建房要因地制宜的节约集约用地方式34(六) 区别对待,分类实施,加强农村宅基地整治35(七) 采取措施,科学治理“空心村”36(八)强化制度约束,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40(九) 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等非农建设用地
3、退出、盘活、流转机制42(十) 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理事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农村民主自治组织的作用。43八、 研究结论43附件一 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节地政策研究调研报告上海市. 45附件二 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节地政策研究调研报告浙江省108附件三 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研究调查报告四川省 119附件四 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节地政策研究调研报告嘉兴七星镇“两分两换”试点工作调研140附件五 山东省桓台县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调研149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研究报告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
4、,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包括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在内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农村宅基地问题涉及农村基本居住保障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引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使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健康发展,需要从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经
5、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从法律法规的层面、经济、政策等层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宅基地管理进行规范。使宅基地管理在保障发展、保护红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制度及其完善的必要性我国农村住宅的形成源远流长。我国农村宅基地的产生也有久远的历史。人类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随着手工业、商业的日渐发达,城镇集市日益昌盛,城市和农村开始分离,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住宅及其宅基地开始出现。新中国建立60年来,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几经变化:1949-1952年,土地是分到户(土地农民私有);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初级社、高级社,土地私
6、有化转为集体所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真正将分田到户农民私有转变为农村集体所有,最终形成了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民具有使用权的产权形式,即奠定了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和审批制度的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改革的巨变,我国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对住房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相继爆发了几波农村建房潮。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浙江省一些农村的住宅至今还能看到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及最新的第五代新建豪华住宅(宅院)。经过这些建设,中国农民的居住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据有关研究材料统计,1996-2005年全国农村新建住宅中,楼房形式的农村住宅面积由0.14平方米/人增至0.48平方米/人;钢
7、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比重由20.47%提高到了37.62%;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21.69平方米/人上升到29.68平方米/人。由此农村建房的扩张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耕地的减少。特别是我国农村住房的建设常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农民建设常不遵守相关法律规定,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控制农村建房对耕地的过分占用,各省(市、区)相继出台和改进了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和管理措施,但都未能有效地控制农村建房发展过快的局势。我国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中没有农村宅基地的用地类型,后颁布的土地分类(试行)中虽有农村宅基地的用地类型,但并未实际使用,我国目前仍缺乏农村宅基地面积的统计数据。国土资源
8、部土地统计中无此科目,至今无全国的统计总数。此外,由于我国的农村宅基地标准和审批条件由各省(区、市)自行制定,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的不清晰和管理审批政策的不一致也给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节地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鉴于此我们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有关材料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现状,以期找出节地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农村宅基地的合理节约用地的管理制度,为国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制定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及相关配套政策提供基础技术支撑。二、 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一) 农村宅基地总量1. 农村宅基地总量的估算方法农村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满足本组织内成员的生活需要和从事家庭副业生产的需要而分配给农户使用的
9、土地。目前国土资源部还没有农村宅基地总量的统计数据,农村宅基地的总量只能通过相关统计数据的推算得到。与农村宅基地相近的统计数据只有农村居民点的数据可供利用。农村居民点指建制镇以下农村居民的聚居地,按其政治、经济地位和人口规模,将其分为集镇和村庄两类。在用地结构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包括居住建筑用地(农村宅基地),公共建筑用地(村庄道路、服务设施用地)等几个部分。考虑通过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农村居民点中农村宅基地的用地比例大体推算农村宅基地的数量。农村居民点的面积数据以从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地变更数据中获取到,而村镇规划则给出了农村居民点中居住建筑用地的构成比例(表1),这为农村宅基地面积的推
10、算提拱了可靠的数据来源。表1 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类别代别用地类型占建设用地比例(%)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R居住建筑用地30C公共建筑用地12201018612S道路广场用地11191017916G公共绿地2626244类用地之和678567877292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面积的估算公式设计为:农村宅基地面积=农村居民点面积村庄居住建筑用地比例村庄居住建筑用地比例取55%(中心村居住建筑用地比例的下限或一般集镇居住建筑用地比例的上限)。2. 农村宅基地总量的估算结果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总量由1996年的905.15104公顷增长到2005年的911.61104公顷(1.367415亿亩),增
11、加了约0.71%(表1)。如按发改委划定的4大区域之中,东、中、西、东北部的农村宅基地总量分别增加了3.04%、-0.60%、1.74%和0.51%,增加率呈现出东部多、中部少的特点。南、北部的农村宅基地总量分别增加了0.98%和0.46%,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各省(区、市)中,天津、新疆、上海、青海、山西等几个省份的农村宅基地总量增加的较多;河南、西藏、重庆、山东、陕西、安徽、江西、甘肃、海南和四川10个省份的农村宅基地总量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2005年,东、中、西、东北部的农村宅基地总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8.72%、36.85%、22.49%和11.94%,中部最多,东北部最少。南、北部
12、的农村宅基地总量分别占48.25%和51.75%,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点。各省(区、市)中,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河北、江苏6省份的农村宅基地总量较多,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39.78%;西藏、上海、青海、天津、北京、宁夏和河南7省份的农村宅基地总量减少,合计仅占到全国总量的3.30%。(二)户均宅基地面积现状1996-2005年,全国的户均宅基地面积由386.19平方米/户减少到了361.43平方米/户,减少了约6.41%(表3)。东、中、西、东北部的户均宅基地面积分别减少了5.77%、6.06%、6.34%和9.95%,东北部的户均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的速度较快,东部较慢。南部省份户均宅基地面积
13、减少了6.74%,高于北部的5.77%。各省(区、市)中,宁夏、西藏、广西、黑龙江、江西等12个省份户均宅基地的减幅均表2 1996-2005年省份农村宅基地总量的变化单位:104公顷 省 份农村宅基地面积变化率(%)省 份农村宅基地面积变化率(%)1996年2005年1996年2005年全 国905.15911.610.71河 南80.1277.24-3.59北 京4.804.830.63湖 北39.2436.641.02天 津4.374.758.70湖 南44.8244.990.38河 北52.6854.483.42广 东35.1035.922.34山 西25.5926.915.16广 西
14、25.1225.561.75内 蒙37.9238.290.98海 南6.626.63-0.15辽 宁36.4836.640.44重 庆20.2019.84-1.78吉 林30.3330.390.20四 川56.6256.69-0.05黑龙江41.4541.780.80贵 州18.1818.511.82上 海2.853.077.72云 南22.4123.444.60江 苏50.1051.332.46西 藏1.201.16-3.33浙 江19.6420.122.44陕 西29.2328.81-1.44安 徽57.1756.47-1.22甘 肃24.0123.93-0.33福 建13.6514.16
15、3.74青 海3.363.607.14江 西2.8423.59-1.05宁 夏5.986.020.67山 东67.5866.54-1.54新 疆24.4626.377.81超过10%;上海、天津2个省份的户均农村宅基地面积则分别增加了20.13%和2.72%。户均农村宅基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归因于我国农户规模的不断减少。由于农户小型化的影响,我国农户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规模不断减少。19962005年(10年间),我国的农户数量由23437.6104户增加到25222.6104户,增加了约7.6%;而同期农户的平均规模由3.92人/户减少到3.76人/户,减少了约4.08%。在农户数量不断增加和农
16、户规模不断减少的共同作用下,总体上户均宅基地面积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2005年,东、中、西、东北部的户均宅基地面积分别为290.10平方米、401.31平方米、327.90平方米和691.65平方米,呈现出东部小、东北部大的特点。南部的户均宅基地面积为288.08平方米,远远低于北部的502.92平方米。各省(区、市)中,浙江、福建、广东、贵州、广西等5省份的户均宅基地面积较小;新疆、内蒙、黑龙江、吉林、宁夏、辽宁等6省份的户均宅基地面积较大。造成户均宅基地面积差异的因素较多,风俗习惯和农村住宅形式是其中两个主要的因素。在户均宅基地面积较大的前6个省份中,黑、吉、辽3省位于东北地区;新疆、内
17、蒙古、宁夏则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东北地区农村住宅的典型特点是前、后院形式的农村住宅设计,这种形式的农村住宅设计既满足了当地农村住宅生产与生活兼具(东北地区农户喜欢在农村宅基地里大量种植蔬菜以满足自身需求)的要求,也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宅基地面积的偏大。内蒙古农村宅基地面积偏大主要是由农村住宅中含有大量的生产性牲畜圈舍等养殖用地造成的。新疆和宁夏的户农村宅基地也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因而普遍较大。而农村宅基地面积较小的浙江、福建、广东、贵州、广西5省份则多位于我国南部区域,降水多,地面潮湿,农民多楼居,客观上节约了农村住宅用地的面积。表3 19962005年各省份户均宅基地面积的变化省 份户均宅基地面
18、积(平方米/户)变化率(%)省 份户均宅基地面积(平方米/户)变化率(%)1996年2005年1996年2005年全国386.19361.43-6.41河南423.64381.29-10.00北京385.36339.99-11.77湖北393.69389.98-0.94天津385.86396.342.72湖南312.84301.43-3.65河北379.01376.06-0.78广东262.69233.10-11.26山西421.80421.48-0.07广西298.84259.21-13.26内蒙1096.291089.58-0.61海南652.70589.24-9.72辽宁577.4152
19、6.78-8.77重庆274.98276.03-3.14吉林863.79792.01-8.31四川291.48285.93-1.90黑龙江971.53845.82-12.94贵州263.54233.63-11.35上海229.93276.2220.13云南286.19267.14-6.66江苏331.51322.14-2.83西藏334.48287.95-13.91浙江183.54164.26-10.50陕西429.50408.73-4.84安徽457.43419.51-8.29甘肃560.02516.04-7.85福建224.83207.69-7.62青海518.38464.96-10.31
20、江西337.16296.58-12.04宁夏764.78642.44-16.00山东340.85324.55-4.78新疆1328.411178.12-11.31(三) 宅基地容积率现状农村宅基地的容积率定义为农村住宅内部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即:农村住宅容积率=人均农村住宅面积/人均农村宅基地面积。1998-2005年,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容积率呈现出大幅增加的趋势,由0.236增加到了0.268,增加了13.56%(表4)。东、中、西、东北部的农村宅基地容积率分别提高了25.18%、18.41%、6.50%和-3.00%,东部地区提高得较快,西部地区提高得较慢,东北部地区则出现了下降。北
21、部地区农村宅基地的容积率提高了6.95%,远低于南部的22.81%。各省(区、市)中,福建、四川、浙江、北京、江西等省份的农村宅基地容积率增加的比较快,增幅分别达到了53.56%、48.59%、44.81%和38.40%;青海、甘肃、新疆、云南、内蒙古、西藏、宁夏、黑龙江、吉林和广东10个省份的农村宅基地容积率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我国农村宅基地容积率的大幅度提升来自于农村住宅形式的农村住宅楼房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住宅的楼房化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宅基地容积率的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平均容积率为0.268,与独栋别墅的容积率相差不大。4大区域之中,东、中、西、东北部的农村宅基地容积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宅基地 政策研究 报告 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