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建设方案.doc
《新型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建设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型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建设方案 为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水平,现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并结合本市实际,就全市新型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建设问题提出如下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一)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是国务院专门作出的重要部署。江苏结合本地实际,率先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是贯彻国务院指示、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依法行政的创新性举措。我市按照省政府统一要求,积极组织以“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为标志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目前已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目标。 (二)我市“三合一”网络平台按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路组织建设,将权力运行、法制监督和
2、行政监察三大系统功能进行整体架构、统一部署,实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管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受前期需求研究深度和建设进度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法制监督系统一块还存在较大的功能缺失,影响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今年八月,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苏政公开办201015号”文件,正式印发江苏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建设规范以及行政权力库数据交换接口规范等,结合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更具体、更严格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市领导批示:“结合我市运行实际,按省规范要求做好统筹部署”。 二、建设内容 (四)政府法制监督系统,主要包括“一库”行政权力数据库
3、和“一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两者都是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整体结构中分处不同的层面,又能顺利实现系统相关功能的有机融合。 (五)行政权力数据库,指由各相关行政机关清理报送、经政府法制机构审核确认的全部行政权力事项基础信息的总汇,是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各个子系统公用的基础数据库:权力运行平台需要调用行政权力数据作为权力运行的依据;网上政务大厅基础平台在实现数据交换时需要以行政权力数据为参照进行数据的审核;电子监督平台和法制监督平台必须以行政权力数据库的内容为标准来开展自动比对和监督监察工作;网站公开的行政权力信息也必须是来自于行政权力数据库,不得另行维护。
4、(六)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则以政府法制机构和有关部门、单位的法制工作人员为直接用户,实现行政权力数据库维护管理和相关法制监督功能(包括规范性文件监督、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监督、行政执法行为监督、行政复议应诉监督等)。 (七)政府法制监督系统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行政权力数据库维护管理 各级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和自建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步开发建设行政权力数据库维护管理功能模块,对行政权力数据进行管理,并通过接口将权力数据上报给上一级平台。数据库内容应包含行政权力编码、名称、法律依据、办理流程、自由裁量标准、政务公开信息等,具体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全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
5、行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47号)中附件3的相关规定和江苏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行政权力数据库交换接口规范为准,也可以根据本级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需要增加其他相关内容。 行政权力数据库的维护管理,根据常州市“三合一”网络平台行政权力数据库维护管理办法(常政办发2010119号)的规定实施,必须具备数据录入与维护、查询统计、动态调整、权力休眠与激活、流程挂起和解挂等功能,实行政府本级与进网单位分级维护管理的原则。各辖市区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可根据工作需要增加其他相关功能。 2、规范性文件监督 包括规范性文件办理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1)规范性文件办理 根据常州市规范性文
6、件管理办法规定,将规范性文件办理分为三个部分,即:规范性文件规划和计划;规范性文件制定;规范性文件公布。 A、规范性文件规划和计划 市政府法制办根据立法规划,向各辖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征集制定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建议项目,规范性文件建议项目应当包括:规范性文件名称、立法依据、起草部门、会办部门、送审时间等。市政府法制办通盘研究、统筹考虑后制定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年度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下达执行。 规范性文件规划和计划网上工作流程如下: 各辖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网上报送建议项目、社会公众建议项目汇总经办人审查后形成规范性文件规划或计划草案处室领导审签市政府法制办领导审签报市政府批准后形成
7、规范性文件规划或计划正稿下达各辖市区政府和市各部门。 各辖市区政府和市各部门直接登录市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开展报送工作,按照统一表单报送建议项目的各有关字段信息,社会公众的建议项目有关信息由经办人负责汇总后录入系统,经审查后纳入年度计划。经批准纳入年度计划的项目信息作为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依据。 B、规范性文件制定 规范性文件制定按照规定,分为规范性文件送审、审核、审议通过等环节。有关部门和单位完成规范性文件起草任务后,通过本系统向市政府法制办报送,报送文件包括:送审报告、送审文稿和起草说明(均为必须),同时提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据,以及相关参考性资料。已列入计划的还需从列表中选择
8、列入计划的文件名称。 经办人对送审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退回(材料不齐全的通知补正)。对于受理的送审文件,依法进行审核,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指定时间内回复,逾期未回复的视为同意,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的,经办人将所征集意见汇总录入系统,形成文件意见库。需要组织立法论证的,将论证意见通过扫描或照相录入系统;需要调研考察的,将研究情况或成果通过扫描或照相录入系统;需要进行立法听证的,将听证情况扫描或照相录入系统,可根据需要对听证情况进行录音录像;需要进行会签的,将会签情况和意见通过扫描或照相录入系统,可根据需要对会签情况进行录音录像。经办人完成审核后
9、提出审核意见报市政府法制办领导审签。 市政府法制办领导审签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根据审议情况形成规范性文件正稿,报市政府发文执行,并纳入系统管理。C、规范性文件公布 规范性文件审议通过后,在市政府办公室发文的同时,市政府法制办可通过本系统将规范性文件正稿发送文印单位,通过规范性文件公告、市政府公报、规范性文件汇编等形式对外公布,同时通过视频监控方式对规范性文件公告栏、市政府公报赠阅点等的公布情况进行监督。 (2)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规范性文件审议通过后,根据规范性文件报备要求自动导入规范性文件报备库,生成或补录相关字段信息,可导出相关信息向省政府法制监督系统报送。 各级政府法制监
10、督系统均应建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模块,接受并审查本级部门或下级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报备,并通过接口定期将统计结果报给上一级平台。 3、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监督 通过本系统对本级政府具有行政执法权的主体单位以及进网工作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包括行政执法主体监督和行政执法人员监督两部分。 各级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和自建部门的系统均应当按照要求建设该模块,对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并通过接口将行政执法人员数据上报给上一级平台,接口标准以政府法制监督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为准。统建部门和未建设本模块的自建部门直接登录本级政府法制监督系统进行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管理工作。 (1)行政执法主体监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政府 法制 监督 系统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