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论文.doc
《《中国法制史》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29中国法制史论文题目:试论唐律的历史地位 学生姓名专 业层 次批 次学 号学习中心 年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试论唐律的历史地位 摘 要: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唐律在中国古代法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袭了秦汉立法的成果,吸收了汉晋律学的成就,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并且深深影响了宋元明清的立法。 关键词:唐朝法律 影响 就唐朝法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历史地位而言,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什么是唐朝法律的真正贡献?或者说独创性的贡献?例如唐律疏议的意义和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前朝法律散失而为后世统
2、治当局和学者建构起来的;实际上,在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史上真正具有独创性的时代,也许是魏晋南北朝。第二,对于唐朝法律的历史地位的评估,还应包括其他法律形式,例如,民间社会自发形成的习惯和习惯法等;唐朝以前的习惯和习惯法规则甚少,宋明以降则渐次增多,尤其是清代。这些规则对于社会生活秩序以及经济秩序非常重要,也是中国法律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1 唐朝法律对于后世法律的影响1.1 唐朝法律对于宋朝法律的影响据宋史刑法志说:“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则有编敕。”这说明两点:一是宋朝法律大抵承袭唐朝;二是宋朝自身的法制特色在于编敕,但实际上也是沿用唐朝后期和五代以来的传统。两宋300余年时间, 总
3、计修订50余部法典,大多散佚;今存著名的宋刑统,其在篇目和内容方面大致抄袭唐律疏议,主要变化有:其一,法典命名的不同。宋刑统不称“律”而叫“刑统”,显然是沿用唐宣宗时期大中刑律统类的名称。其二,法典体例的不同。宋刑统将律、敕、令、格、式加以综合编撰,以律为体,把敕、令、格式以及注、疏议、问答分编于后;又在12篇目以下分门别类,总计213门。其三, 宋刑统虽然袭用“五刑”,但是,却将死刑以外的笞、杖、徒、流改为“折杖法”,执行时一律“用常行杖”;对于死刑,犯有“十恶”中的谋反、谋大逆、谋叛和恶逆四大罪名者,“准律用刑”,其余则“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极法。”其四,内容方面的不同。一是在名例中增加“
4、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一门,总计44条;二是在户婚中增加户绝资产、死商钱物、典卖指当论竞物业和婚田入务4门。但唐朝法律对于宋朝法律的影响并非 1人们通常所说的那么深广,因为制敕和例都是根据宋朝自身的社会现实作出的法律回答;虽然名称或有继承,但是唐朝法律对于辽、金、元三朝法律的影响根据辽史百官志记载:建国以后,“大略采用唐制”,制定官制,颁行律令。后辽代制定的重熙新定条例和咸雍重修条例,名称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唐朝法律对于明朝法律的影响明初修律,受唐律影响较大,明史刑法志说:“洪武元年(朱元璋)又命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日进二十条。”可见君臣上下对唐律讲求颇为认真,立法定制也是如此。洪武六年(13
5、73年),明律“篇目一准唐律” 洪武三十年(1397年)颁行的明律,一改旧律的编撰体例,而以名例、吏、户、礼、兵、刑、工7篇构成,共460条,篇目和条文均有减损;唐朝法律对于清朝的影响清朝在入关以前就已开始注意吸收汉人的文化与法律制度。入关初期,一方面沿 2用明律,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就曾下令“自后问刑,准依明律”;另一方面则本着“详译明律,参以国制”的原则措手制定清律。这部大清律例先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朝,历时将近百年方才告成;这部法典的篇目结构与大明律相同,具体是名例、吏、户、礼、兵、刑、工等7篇,47卷,436条,附例1049条。1.5 值得注意问题唐律对于后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法制史 中国 法制史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