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立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的必要性.doc
《论设立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的必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设立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的必要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设立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的必要性由深圳朗科案引发的思考凌 芸 瀚通律师事务所在专利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繁荣标志之一的今天,如何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保护专利权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保护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国际专利权保护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越来越注重运用刑法予以保护。我国建立专利制度较晚,社会整体专利意识不强,专利的司法保护措施不力,因而专利侵权现象比较严重,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和救济。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刑法学界产生了是否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设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的争论。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借鉴其他
2、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立法经验,作出既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立法选择。一、深圳朗科案基本案情随着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作用日益重要,许多企业越来越注重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保护。近几年来,国内许多企业甚至耗费大量金钱和精力打起了专利侵权官司,其中包括诺亚口杯侵权案、国内多家DVD厂商被诉侵权案等等,而其中深圳朗科公司提起的专利侵权案尤为引人关注,因为朗科公司已经针对国内外多家公司的专利侵权案提出了民事诉讼,官司甚至打到了美国,在国内外引起了公众和媒体极大的关注。笔者注意到,如今提出专利侵权案的原告大多是国内专利权人,而以前多为国外专利权人。这说明,我国专利持有量和实施
3、量越来越多,与此相应的是专利权人依靠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并不能适应专利权保护的客观需求,专利权的刑法保护力度尤显薄弱。现笔者以深圳朗科公司诉富光辉公司专利侵权案为例进行阐述。(一)基本案情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朗科公司)于1999年11月1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2001年4月18日,该发明专利申请被依法公布,2002年7月24日正式公告授权,专利号为:ZL 99117225.6。2000年,朗科公司正式在国内市场上推出基于该发明专利生产的新一代,以“优盘”为注册商标的计算机
4、数据移动存储系列产品,即闪存盘。自该产品批量上市后,其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在全国32个省份和地区拥有近百家代理商,月销售额平均在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自2001年4月18日该发明专利申请被依法公布后,多种涉嫌侵权产品不断出现,致使朗科公司销售业绩不断下滑,经济损失巨大。经调查发现,所有涉嫌侵权产品均是委托深圳市富光辉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富光辉公司)制造、生产的,其实现方法和装置与朗科公司拥有的该发明专利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相同。朗科公司认为,富光辉公司上述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构成假冒专利罪。受理此案的深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却认为,富光辉公
5、司客观上仅存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不构成新修订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84条所明确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故该案罪名适用不当。鉴于现行刑法中没有追究“侵犯专利权行为”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称专利法)第57条中又明确规定了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专利权被侵犯时,可以通过协商、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为此将此案作不予立案处理,并建议朗科公司尽快转入民事诉讼程序或请深圳管理专利的部门,即“深圳市专利管理处”另案处理。迫于无奈,朗科公司于2002年9月向深圳市人民法院民三庭提起民事诉讼。 (二)
6、案件评析1.在现有法律制度下,朗科公司可以采取的救济途径从以上案情可以看出,深圳富光辉公司侵犯了朗科公司的合法权益,朗科公司希望通过司法机关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但由于我国目前对富光辉公司的这种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未规定为犯罪,所以朗科公司不能通过刑事诉讼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朗科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民事救济方法和行政保护途径。民事救济方法是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追究对方的民事责任,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对于侵犯专利权的民事救济方法主要有:责令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以上几种救济方法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对严重的专利侵权行为,除了
7、判令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以外,法院视案情可以采取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民事制裁措施。采取民事诉讼程序固然可以遏制一部分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的经济损失给予一定的弥补,但是,这种途径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两点:(1)民事诉讼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而通常专利权人想搜集侵权人侵犯自己专利权的证据很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2)民事诉讼主要是由侵权人负担金钱上的赔偿,而不能有力地预防非法实施他人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行政保护途径就是指通过行政程序,由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对专利权实行法律保护,即当发生专利侵权时,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由专利管理机关依法对侵权行为予
8、以行政处理。根据我国专利法第57条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9、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所以,专利权人依靠行政机关所能达到的最有利的结果也仅仅是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这显然不足以弥补专利权人的损失。2.朗科案反映出我国专利权刑法保护的不足朗科案反映出我国专利权法律保护的不足,尤其是刑法没有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这表现在我国刑法中关于专利犯罪的罪名只有一个:假冒专利罪,而对于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且对专利权人的专利权造成更大侵害的非法实施他人专利行为却未规定为犯罪。由此造成一些消极现象:(1)专利权人对求助法律信心不足。由于专利是无形财产,对因侵权造成的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的侵权所得往往很难确定;同时,由于对经济组织管理上的不规范,侵权活动规模往往难以查清。
10、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赔偿额必然远离客观实际。其经济赔偿也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达不到立法时要体现的应有赔偿额度。有些专利权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奔波劳累之后,侵权官司虽然打赢了,但得到的赔偿很有限,甚至是得不偿失。(2)专利侵权者视法律为儿戏,不惧怕法律。由于专利侵权案的特殊性,其取证、认定等难度都较大,持侥幸心理的侵权不在少数。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专利侵权者认为,不被抓获,可以逍遥法外 ;被发现了,赔偿一些仍是有利可图,无关痛痒。致使部分侵权者屡查屡犯,使专利权人欲哭无泪,发出“法律到底保护专利权人还是保护侵权者”的哀叹。有的专利权人无奈放弃了专利。因此,采取刑罚手段对专利权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
11、将专利权人的独占实施权列入刑法的保护范围,增设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无疑可以有效地遏制严重的专利侵权行为。二、学界争议及笔者的辨析对于是否应当设立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我国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主张设立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的观点由于专利权是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专利侵权行为的实施,所危害的已不仅仅是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其还必然对国家的专利制度和正常的专利管理秩序构成侵害,因此国内很多学者主张将情节严重的专利侵权行为规定为犯罪。例如,有学者认为,“与物权相比,专利权保护更接近于信息保护,侵犯专利独占实施权的行为更加难以防范。这样的作为不仅损害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干扰了正
12、常的经济秩序,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失。对于情节严重的专利侵权行为,仅仅责令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尚不足以消除其造成的恶劣影响,确有必要进行刑事处罚”。有人认为,专利侵权行为的泛滥会使大部分人包括投资者和发明人、设计人,搞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损害,从而对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将情节特别严重的专利侵权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刑罚处罚是必要的。考虑到我国专利权的保护现状,为增强公民的专利权意识,有效抑制专利侵权行为,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专利制度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立法,增设侵犯专利权罪。有的学者也认为:“现行法律关于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规定其实并不能达
13、到加强保护专利权人利益的力度的目的。如果比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严重的其他专利侵权行为不能受到更严厉的打击,又怎能真正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维护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呢?”并建议,将侵犯专利权的犯罪行为分为“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和“假冒他人专利罪”,明确具体的行为并予以细化,分别做出处罚。还有学者认为:“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是不相同的,理应增设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有学者还指出:“增设非法实施专利罪,有利于构建中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完整体系,使权利人的精神财富可以均衡地得到严密保护。” 笔者赞成增设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二)认为非法实施他人专利包含于假冒专利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非
14、法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应包括在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之中。如“所谓假冒他人专利,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其专利内容、专利标记或者专利号的行为。”“假冒专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1)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使用或销售其专利产品或专利方法;(2)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在其制造、使用或者出售的产品上,使用其专利技术 ;(3)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自己的非专利产品上或者包装上,广告中标注专利权人的姓名、专利名称、专利标记或专利号。” 笔者认为,非法实施他人专利不属于假冒专利,假冒专利罪的行为方式并不包括非法实施他人专利行为。假冒他人专利侵犯的是他人专利的标记权,而专利侵权侵犯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立 非法 实施 他人 专利 必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9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