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群体理论与行为.ppt
《第六章群体理论与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群体理论与行为.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群体理论与行为,群体概述群体行为基础非正式群体及行为,第一节 群体概述,一、群体的概念,(一)定义 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群体的概念中包括以下含义:1、具有共同的目标或需要;2、相互依赖;3、具有相对独立性;4、形成结构规范。,歇因(E.H.Schein):组织中的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行为上互相影响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成员都具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二)特征,满足人们的归属、安全和自尊的需要确认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满足兴趣的需要群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群体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群体决策的有利性群体的发展有利于组织的发展,群体的功能,1、假设
2、群体和实际群体是否实际存在2、大群体与小群体规模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结构和功能4、松散群体与联合群体群体层次测定理论5、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群体开放程度6、工作群体与社会群体群体作用性质7、固定群体和临时群体群体存在时间8、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群体成员身心归属方式,二、群体的类型,参照群体,是指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又叫标准群体和榜样群体。功能:为群体成员提供可比较的行为体系;规范社会行为和工作行为。积极参照群体和消极参照群体 实际参照群体和想象的参照群体,三、群体的规模与结构,(一)群体的规模 就是要确定群体的下限、上限和奇数与偶数的问题。1
3、、关于下限和上限:詹姆斯的研究:29人 59人最好 歇因的研究:有效规模:2 n 15 2、关于奇数与偶数的问题。群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应根据任务的性质以及沟通满足的程度确定。,群体结构-规模,其他结论:成员为奇数的群体似乎比偶数群体更有利5人或7人组成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比更大一些或更小一些的群体更有效。,(二)群体的结构 就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它是影响群体活动并使其具有某种明显特征的原因。包括二个纬度:1、年龄、性别、知识、专业和个性等纬度 群体结构的同质和异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群体结构”,观音菩萨组建的取经“班子”,其成员都是具有“专业化人力资本”的角色:唐僧是和尚科班
4、出身,具有坚定的思想信念和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是“当家人”;孙悟空是“自学成才”,虽凶泼刁顽,曾大闹天宫犯下弥天大罪,但经教育培训、高手指点,疾恶如仇,武艺高强,筋斗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还炼就了火眼金睛,精通七十二变;猪八戒原身天蓬元帅,因生活作风问题被逐出天宫,到了人间仍不思改悔,贪吃好色,但他吃苦能干,毕竟天将下凡自然有独到手段;沙僧曾是天界卷帘大将,因犯天条被发配人间“劳改”,但他为人厚道,擒妖捉怪身手不凡。就连白龙马也能在关键时刻挺身现形,与妖怪对阵。观音将这样一伙人的人力资源通过开发培训,形成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专业化群体,终使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2、领导者、角色、规范与
5、地位等维度领导者角色 是指每一成员在群体中所期望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定的行为模式。,群体结构-角色,角色 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角色认同 在一种角色当中,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一致。,角色知觉 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角色期待 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角色冲突 当一个个体同时扮演多个角色或者扮演一个角色时,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心理契约 在雇主和员工之间,存在一种不成文的协定,包括管理层对员工的期待,以及员工对管理层的期待。,群体结构-角色,规范类型绩效规范形象规范社交约定规范资源分配规范,规范群体
6、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结构-规范,群体规范的功能行为评价行为导向维系群体影响群体规范的因素群体构成物理环境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群体的规范,规范是大多数群体成员认为重要的行为法则。遵从群体规范的基础:顺从 赞同某规范,以便获得奖赏或者规避惩罚。认同 把自己同规范的支持者联系起来,因为这些人顺从规范而顺从。内化 相信规范指定的行为确实是正确、正当的行为方式。,规范如何形成?,群体成员或领导所做的明确宣告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先入为主效应(最初的行为模式常被保留)源自成员过去的群体经验,群体结构-地位,群体成员地位,地位:他人对于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进行的一种社会界定。,规范&群体互
7、动,地位不公平,民族文化,其他影响地位或受地位影响的因素,四、群体的有效性,(一)内涵群体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绩效;(2)群体成员满意度;(3)群体学习;(4)外部满意度。,1、清晰的目标;2、相关的技能;3、相互的信任;4、一致的承诺;5、良好的沟通;6、人际技能;7、恰当的领导;8、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9、成员的工作自主性和精神状态。,(二)有效群体的特征,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形成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一阶段,以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为特点。,震荡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二阶段,以突显内部冲突为特点。,规范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三阶段,以密切的群内关系和内聚力为特点。,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执行阶
8、段群体发展的第四阶段,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解体阶段群体发展的最后一阶段,高工作业绩不再是群体关注的头等大事,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关 注如何做好善后工作。,第二节 群体行为基础,一、群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 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在其个人特征和群体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简单说,就是个体成员在群体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群体行为既不是每个成员的个体行为效果,也不是群体内所有成员行为的简单相加,而是反映群体成员在群体中的行为活动。,(二)特征,1、社会协同倾向:指群体作为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系统,会产生超过个体效能总和的整体效能。2、社会助长倾向:指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
9、出现提高的现象。3、社会致弱倾向:指个体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的现象。,4、社会惰化倾向:指个体与他人共同工作时比自己单独工作时付出的努力更少的倾向。又称“社会逍遥”。原因:(1)对群体缺乏责任心(2)分配上的平均主义(3)不公平感觉(4)职责不清5、社会标准倾向:指个体在群体中认知会趋向于同一标准,从而形成群体标准,自发地调节控制成员的行为。,减少社会逍遥的条件,群体规模比较小群体成员之间关系亲密群体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相信别人同自己一样努力个人的行为效果可以被鉴别出来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个人自发地产生参与意识,社会逍遥的启示,共同的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有挑战性的任务沟通加强信
10、任必须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创建公平公正的机制,保证团队成员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4、社会惰化倾向:指个体与他人共同工作时,比自己单独工作时付出的努力更少的倾向。又称“社会逍遥”。原因:(1)对群体缺乏责任心(2)分配上的平均主义(3)不公平感觉(4)职责不清5、社会标准倾向:指个体在群体中认知会趋向于同一标准,从而形成群体标准,自发地调节控制成员的行为。,群体行为模型,群体过程对绩效的影响,群体的潜在有效性,过程增量(协同配合、集思广益),+,过程减量(狭窄思维、社会惰化、小圈子思想),-,=,二、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一)群体压力 1、定义。指已经形成的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所具有的一种无形的压
11、力。特点:(1)内在性(2)公议性(3)与群体规范有关(4)产生从众心理和行为,2、来源,任务压力群体中的角色职业生涯规划群体人际关系群体内部特征,(二)从众行为,1、定义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在群体压力之下,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组织行为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comformity)。,2、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的性质个人特征,3、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 毫无主见与识大体者表面服从,内心拒绝 固执己见与先知先觉者,三、群体的凝聚力,定义: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群体 理论 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8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