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现代设备维修管理.doc
《常宝现代设备维修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宝现代设备维修管理.doc(2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常宝钢管设备维修管理培训教材(TPM)二零零八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现代设备管理- 4 -第一节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4 -第二节 设备维修管理- 5 -第三节 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 12 -第二章 常宝设备概况- 15 -第一节 常宝主要生产设备概况- 15 -第二节 常宝设备的特点- 15 -第三章 常宝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16 -第一节 常宝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16 -第二节 设备维修管理的组织体制与组织机构- 25 -第四章 点检和点检制- 35 -第一节 设备点检- 35 -第二节 点检制- 40 -第三节 点检的范围和具体内容- 45 -第五章 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 5
2、2 -第一节 设备的劣化- 52 -第二节 预防设备劣化的对策- 58 -第三节 设备发生劣化的部位- 68 -第六章 维修标准- 75 -第一节 维修技术标准- 75 -第二节 点检标准- 91 -第三节 给油脂标准- 93 -第四节 维修作业标准- 96 -第七章 点检计划- 106 -第一节 点检计划表的编制- 107 -第二节 短周期点检计划表- 108 -第三节 长周期点检计划表- 110 -第四节 给油脂周期管理表- 112 -第八章 点检实施- 113 -第一节 日常点检- 113 -第二节 专业点检- 117 -第三节 精密点检- 126 -第四节 劣化倾向管理- 129 -第
3、九章 设备点检技能- 137 -第一节 机械点检技能- 137 -第二节 电气点检技能- 168 -第三节 仪表设备的点检技能- 184 -第十章 设备诊断技术- 199 -第一节 设备诊断技术概述- 199 -第二节 设备诊断技术的主要手段- 203 -第三节 设备诊断技术应用实例- 228 -第一章 现代设备管理第一节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一、设备管理的意义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的本身,决定了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而设备状态的豪华则直接影响设备的效率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管理得好,设备发挥的效率就高,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大,相反,再好的设
4、备也不会发挥作用。不少引进的先进设备,正是由于管理不善,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连设备本身也可能很快损坏。因此,设备的管理对从分发挥设备的作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设备管理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现代化生产中,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由人们操纵机器设备来直接完成的。生产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本企业的生产任务的完成,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搞好设备管理,正确地使用设备、精心维护、维修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设备保证。所以,设备管理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装
5、备水平的发挥和技术状态的保持。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迅速及时地处理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设备管理是提高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设备维修时间和维修质量。必须看到,现在有些企业维修作业时间过长,效率低下,除了维修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安排不妥,备件供应不佳等管理方面的因素所造成。因此,如果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组织,就可以做到既保证质量又缩短工期,以确保设备开动率的提高。3、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冶金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设备的投资很大,在企业固定资产中,设备约占6070%,这还不包括工业建筑物在内。在企业全部流动资
6、金中,由于设备所需的备品备件、维修材料等所占用的流动资金为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40%,设备维修费用相当可观。在冶金行业中,从事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职工人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30%,而且随着企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这个比例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设备管理的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正确选购设备,为企业提供质好价廉的设备。2、积极推行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按照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观点和方法,结合本单位特点,使设备管理能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是认真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和预防维修及改善维修工作,管理思想要从
7、以修为主,转为以防为主,尽量减少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突发性设备故障。4、做好现有设备的挖潜、革新、改造和更新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5、提高设备维修技术,学习和推广应用设备维修的新技术,并且要做好备品备件的供应工作。6、做好技术业务培训,采取各种方法培训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提高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设备管理的新要求。第二节 设备维修管理一、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各国都在寻找与其相适应的设备管理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工业生产、效率很低,工艺设备陈旧、简陋,事故频繁,故障
8、不能得到控制,更做不到事先发现,设备维修工作只能在故障后处理。这种在设备损坏(或故障)后再进行修复的做法,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当时这种被动局面已引起日本工业界的严重关注。如何摆脱困境,是摆在日本企业经营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当时,美国的企业管理早已进人到科学管理阶段对设备实行计划维修,即预防维修(PM)的初期阶段。这种方法是借用预防医学的观点,对设备的异常部位实行早期发现、早期修复,以预防故障的发生。在1951年就为日本所引进,并开始了初期的计划修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设备性能,使用情况,生产对象的不同对所有设备不能做到完全正确的预防,造成了很大的过剩维修,不但增加
9、了维修工作量,而且极不经济。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把预防维修方式向前推进了一步,对设备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维修,也就是初期的生产维修制。其基本出发点是考虑了维修的经济性,这是一种与生产相互结合得十分紧密的维修方法。它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大小采取不同的维修手段以使设被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维修,这是一种使设备的劣化损失和修复劣化的保养费用之和为最小的维修保养方法。其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个方式被日本所引进,并应在工业设备的维修管理上,实现了维修的主动性,基本上改变了日本工业生产的被动局而。 到了六十年代日本工业急剧发展,随着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
10、设备的使用维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如何以最小的费用来获得最大的维修效果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基础管理方法。他们首先对设备进行区域管理,并设置点检员岗位,在吸收中国的鞍钢宪法二参一改三结合中工人参加管理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日本国情形成了一套点检管理制度。确立了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现代维修管理体系。经过了30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证实了点检管理是成功的它是实行全员生产维修(T、P、M)的基础,给日本工业找到了一条实行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路子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日本工业界由于较好地推行了点检管理制度,达到了如下四个目标: 1、维修费用大大下降,降低了维修成本。 日本某厂推行这种点
11、检为核心的TPM活动后,维修费用逐年下降效果显著,其下降幅度在5以上,有的甚至下降了30。这个成绩是相当可观的,给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创造了条件。 2、设备故障大大下降,突发故障的抢修次数和故障停机时问大大减少。 日本某厂在四年巾设备故障率逐年下降由1.5下降为0.4。某厂在一年中突发故障(事故)的次数下降了50倍,故障抢修次数下降2倍,故障停机时问也下降了3.5倍。 3、计划检修加强,计划精度提高,维修工效大大上升。 由于点检员最了解和熟悉自已所管理设备的情况,维修计划的准确度高,准备充分,项目的实施率高,同时也提高了维修施工工效。某厂在一年中,计划修理项目提高3.5倍而
12、故障修理和非计划修理下降了70以上。 4、设备投产效率提高,生产大大上升。 某厂在5年中,投产效率提高20,生产率提高了T25,经营效益指数大有上升。 取得上述显著成绩关健在于推行了以点检为核心的生产维修。目前,点检管理已成为日本工业界在组织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套成熟经验,也是实行现代化设备管理的标准化作业体系。 从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设备管理方式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是随着设备装备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代:第一代设备简单,设备维修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设备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实行的是事后维修第二代设备比较复杂,出现了单机和系统联合使用,以及机、电、仪等多种专业,
13、并且形成了生产作业线。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实行设备系统专业性管理和预防维修(计划预修)。第三代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单机与系统控制功能相结合,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用计算机操作管理,实行多专业,企业全系统全员参加的设备维修(TPM)。第四代设备现代化和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单机联动系统功能的明显增强,计算机管理形式的高性能、高精度、高自动化、高效率,实现了综合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相协同的企业现代化大生产。与此相适应,采用了社会大系统的设备预知维修(LCC)。第四代比第三代有了新的飞跃从维修本身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目前已从预防维修向预知维修方向发展。第三代全员参加的设备维修,重点研究设备使用阶段的管理。而
14、第四代社会大系统的设备预知维修重点研究设备生产过程、安装过程、使用维修过程、社会支援过程、废弃更新过程、即研究设备经济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它已将设备维修管理的范围跳出了本企业的范围,形成了社会大系统维修的新观念。 四代维修的构成及全员维修的内容见图1-4所示。由图15可见,社会大系统维修是从调查设备原有使用者的意见要求出发,掌握市场需求,进行设备的技术开发,研究设计、制造、安装、测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形成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系统(A);设备一生全过程又可分为工厂设计,设备产品设计,工厂施工组织设计和使用维修设计四个阶段(B);另外,从制造厂的为用户服务至设备使用过程中维修改善活动
15、构成了一个社会支援系统(C)。 树立社会大系统的维修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用户买有台可靠性低、已属淘汰机型的摩托车,市场无标准备件供应,购买费用可能很便宜,然而因无社会支援,其经济寿命必然很短。设备的使用维修与社会的支援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现代化企业没有社会的支援系统是无法维持生产的。一个现代化企业技术水平往往是社会技术水平的缩影。七十年代的企业装备水平已经不同于五十年代。在五十年代,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设备维修体制,力争做到技术和备件自已解决。而象引进国外七、八十年代的技术装备,想用企业自已的力量维修是无法保证维持其原有的装备水平,完全靠国内技术水平也有一定困难,必须借助于世界
16、领域的技术。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的综合水平还没达到所引进的技术装备水平所致。我国有的引进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就是这种系统功能的缺陷所造成的。囚此,现代化企业离不开社会支援系统,决定设备寿命不单纯是设备本身的物理寿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社会支援条件的经济寿命。 二、我国建国以来的设备维修管理状况 我国建国以来,在设备管理方而先后经历过三起两落的过程: 在笫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156项大型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自已的工业体制。在设备管理方面我们学习了苏联的计划预修制,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打下了基础。但到了1958年大跃进时期,不讲科学,主观蛮干,典型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使设备管
17、理工作和设备本身受到很大的破坏。在六十年代初期的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周总理亲自抓治理,指示国家经委把固定资产整顿好,把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设备管理工作增加了群众管理的内容,恢复维修管理机构并建立备件专业厂等等,到了1966年,我国出现了生产和设备状况最好的年代。但文化革命期间,极左思潮泛滥,十年动乱,使我国的设备管理体制受到极大破坏,设备管理部门被撤消。设备档案被烧毁或搞的残缺不全,有的技术领导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达到等等。结果许多设备带病运转、不保养、不维修或修理质量下降,使用制度也很混乱。据统计,到1979年,某某部系统的设备完好率只有25%,精、大、关、稀设备的完好率只有10%。从党的十一
18、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拔乱反正,把工作重点放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党和政府提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开创了历史新局面,由于指导方针和政策的正确,国民经济发展迅速。设备管理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设备维修管理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步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总结我国40年的维修经验,不断改革设备维修制是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计划维修制在设备维修工作中仍有相当的生命力,但大部分企业搞的计划维修制并不像原先那样死板,而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灵活执行维修计划,现在也有一些企业在试行与计划维修制不同的几种新的维修制。 如点检定修制,就是新的维修制,属现代化
19、设备的管理模式,在第三章将作重点介绍。三、设备管理现代化 我国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各行各业必须实现管理现代化。设备管理现代化,是各行各业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 设备管理现代化是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方针、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及管理措施综合形成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系统运行机制。它是一个宏观的,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在不同的时期,应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目标和要求。目前一般认为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构成如下: (一)管理思想现代化以人为中心 现代化的设备要管好、用好,就一定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这是设备管
20、理现代化的灵魂。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管理的价值,建立对设备一生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的综合管理思想,树立经营决策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克服单纯的技术管理倾向,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树立信息观念、实际观念,重视人才开发,民主管理和自主活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管理目标现代化故障少,费用低 设备管理的日标是追求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使设备一生各阶段投入尽可能少,产出尽可能多。 (三)管理方针现代化安全第一 设备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设备事故与灾害为零。要从造成设备事故与灾害的理论研究着手,加强可靠性,可维修性的
21、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安全、可靠,可维修与经济性统一。在企业中广泛开展危险预知训练,建立安全确认制度和科学的安全诊断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实行企业全员的标准化作业规范。 (四)管理组织现代化Line-staff 设备管理的组织是健全企业设备管理的经营机制,强化企业设备的基层管理,积极推进全员参加的自主维修活动。 实行Linestaff管理组织形式。一方而要加强直线的集中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横向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五)管理制度现代化TPM 设备管理制度是坚决贯彻TPM管理制度,实行全员维修,做到生产、设备一体化,推行全员维修与社会大系统的维修相结合的预知维修制度。 (六)管理方法现
22、代化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 管理方法是在总结和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把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既要采用管理科学中的系统工程,目标管理,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等各种定量的技术方法,也要采用行为科学的激励作用,并且与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也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全员的集体智慧。使企业生机勃勃,使设备管理工作更科学化。 (七)管理手段现代化计算机 现代化管理手段很多,设备管理主要采用电子计算机以定量管理为基础,对原始记录、各种标准、基准、常规工程、备件、资材订购能备消耗全部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并广泛推广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及状态监测技术,实现设备劣化的倾向管理,使设备由静态管理发
23、展到动态管理 (八)管理措施现代化PDCA 。 实现现代化管理措施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与信息反馈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实现设备管理体制的PDCA循环使整个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和提高。设备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人才现代化,指不仅熟悉,精通现代化设备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化管理办法,手段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解放,思想开阔,善于改革,勇于创新的人才。设备管理现代化各环节之问的有机联系如图1-6所示第三节 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一、传统设备检查的几种形式1、事故检查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设备 维修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8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