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介绍及施工指南1.doc
《15 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介绍及施工指南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介绍及施工指南1.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一、 原理图册简要说明1二、器材选择8三、施工指南9四、各种制式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施工及调试11五、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15一、 原理图册简要说明 图1-图4为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一送一受构成简图,图5为非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一送一受构成简图,其它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构成图可参见电路原理图册。对应图册的说明如下:图1:从电路结构上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同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结构基本一致,以电气化非电码化一送一受为例,送端器材有送端变压器BG25,送端6.6固定限流电阻,送端BE2-F扼流变压器等器材;受端器材有受端端BE2-F扼流变压
2、器,受端2.2固定限流电阻,受端BGK电抗变压器,QT-25调相器等器材;室内各种器材同97型保持一致。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通过将扼流变压器谐振提高轨道回路的25Hz阻抗,并利用第三线圈并接的调谐器抗50Hz牵引不平衡电流干扰;受端电抗变压器变比较以前有所减小并有5种变比以满足不同轨面电压的要求,且受端电抗变压器能够稳定受端扼流轨道侧的25Hz阻抗,使系统整体性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受端增加QT-25调相器可以将相位调整至合适的相位。以上器材按照构成简图搭接起来便组成了电气化非电码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确定想要的轨面电压,通过参照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调整表调整送端变压器次侧电
3、压,确定系统极性正确,便完成了系统的调整;室内继电器的工作值、释放值维持其本身的特性不变。通过调整受端电抗变压器的变比和送端变压器次侧电压,可以实现轨面电压1.57.5V的变化,以满足不同生锈程度造成的分路不良问题。图2:在电气化非电码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基础上,发码端增加HPT-ZD调相匹配盒及QY-T抑制器便组成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四线制ZPW2000电码化电路。图3:在电气化非电码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基础上,改变送受扼流变压器为BE1-F型,送受室内设备保持97型电气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国产移频电码化室内设备不变,受端发码增加HPT-ZD调相匹配
4、盒及QY-T抑制器便组成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国产移频电码化电路。图4:在电气化非电码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基础上,改变送受扼流变压器为BE1-F型,送受室内设备保持97型电气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二线制ZPW2000电码化室内设备不变,送受端隔离匹配盒保持97型电气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二线制ZPW2000室外隔离匹配盒不变,以上器材连接后组成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二线制ZPW2000电码化电路。图5:将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中的扼流变压器用BGT调谐轨道变压器替代即为非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方案。如非电气化非电码化3V化25H
5、z相敏轨道电路,将电气化非电码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中的扼流变压器用BGT调谐轨道变压器替代即为非电气化非电码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图1、电气化区段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一送一受区段构成简图1) 送电端设备构成 BE2-F:送电端谐振扼流变压器。 BG2-130/25:送电端防雷轨道变压器。 Rx:送电端固定限流电阻6.6。 RD1:1A熔断器。 RD2:5A自复式保险。2) 受电端设备构成 BE2-F:受电端谐振扼流变压器。 Rs:受电端固定限流电阻2.2。 RD3:5A自复式保险。 BGK-130/25:受电端电抗变压器。 QT-25:调相器。 HF2-25:2型防护盒。
6、 JRJC-70/240:二元二位继电器。图2、电气化区段四线制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UM71)电码化一送一受区段构成简图1) 送电端设备构成 BE1-F:送端谐振扼流变压器。 BG2-130/25:送电端防雷轨道变压器。 Rx:送电端固定限流电阻6.6。 RD1:1A熔断器。 RD2:5A自复式保险。 QY-T:抑制器。 HPT-ZD:调相匹配盒。2) 受电端设备构成 BE1-F:受端谐振扼流变压器。 Rs:受端固定限流电阻2.2。 RD3:5A自复式保险。 QY-T:抑制器。 BGK-130/25:受电端电抗变压器。 HPT-ZD:调相匹配盒。 HF2-25:2型
7、防护盒。 1uF电容。 JRJC-70/240:二元二位继电器图3、电气化区段二线制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UM71)电码化一送一受区段构成简图1) 送电端设备构成 BE1-F:送电端谐振扼流变压器。 BG2-130/25:送电端防雷轨道变压器。 Rx:送电端固定限流电阻6.6。 WGL-T:二线制ZPW2000室外隔离盒。 NGL-T:二线制ZPW2000室内隔离盒。 BMT-25:室内调整变压器。 RD:5A自复式保险。2) 受电端设备构成 BE1-F:送电端谐振扼流变压器。 BGK-130/25:受电端电抗变压器。 Rs:送电端固定限流电阻2.2。 WGL-T:二
8、线制ZPW2000室外隔离盒。 NGL-T:二线制ZPW2000室内隔离盒。 QT-25:调相器。 RD:5A自复式保险。 HF2-25:2型防护盒。 JRJC-70/240:二元二位继电器。图4、电气化区段二线制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国产移频电码化一送一受区段构成简图1) 送电端设备构成 BE1-F:送电端谐振扼流变压器。 BG2-130/25:送电端防雷轨道变压器。 Rx:送电端固定限流电阻6.6。 RD1:1A熔断器。 RD2:5A自复式保险。 BMT-25:室内调整变压器。 DGL2-F:室内8、18信息送端隔离盒。2) 受电端设备构成 BE1-F:受电端谐振扼流变压器。 Rs
9、:受电端固定限流电阻2.2。 RD3:5A自复式保险。 QY-T:抑制器。 BGK-130/25:受电端电抗变压器。 HPT-ZD:调相匹配盒。 DGL2-R:室内8、18信息受端隔离盒。 HF2-25:2型防护盒。 JRJC-70/240:二元二位继电器。图5、非电气化非电码化区段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一送一受区段构成简图1) 送电端设备构成 BGT:送电端调谐轨道变压器。 BG2-130/25:送电端防雷轨道变压器。 Rx:送电端固定限流电阻6.6。 RD1:1A熔断器。 RD2:5A自复式保险。2) 受电端设备构成 BE2-F:受电端扼流变压器。 Rs:受电端固定限流电阻2.2。 R
10、D3:5A自复式保险。 BGK-130/25:受电端电抗变压器。 QT-25:调相器。 HF2-25:2型防护盒。 JRJC-70/240:二元二位继电器。二、器材选择1、送端轨道变压器的选择:BG2(3)-130/25变压器可满足送端轨面4V的要求,BG2(3)-260/25变压器可满足送端轨面 4V的要求。 BG2(3)-130/25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利旧,其他型号送端轨道变压器不宜利旧,对于生锈较严重,一送多受区段和轨面电压要求高的区段应选用BG2(3)-260/25(电码化区段用BG2,非电码化区段用BG3)。2、限流电阻:送端限流电阻应选用6.6抽头电阻,受端应使用2.2 抽头电阻
11、,受端限流电阻可利旧原送端4.4抽头电阻,调整抽头使用2.2。3、受端变压器:电抗轨道变压器BGK-130/25,电化/非电化电码化、非电码化都应采用此变压器。4、扼流变压器:应使用BE1(2)-F-600/800/1000/1200扼流变压器,电码化区段使用BE1-F,非电码化区段使用BE2-F;容量可根据区段的实际需要选择,有600A、800A、1000A、1200A等几种可供选择,容量更大的可根据需要订做。5、 QT-25调相器:电化/非电化非电码化区段受端;二线制叠加UM71、ZPW2000电码化区段受端;二线制叠加国产移频受端不发码区段的受端;四线制叠加UM71、ZPW2000电码化
12、区段单端发码区段的不发码端;一送多受的分受等应使用调相器。6、HPT-ZD调相匹配盒:二线制叠加国产移频受端发码区段的受端;四线制叠加UM71、ZPW2000电码化区段的发码端;应使用调相匹配盒。若原隔离器材使用的是HLC、HBP,可不使用HPT-ZD,将HLC 用QT-25替代,HBP保留不变。7、BGT调谐轨道变压器:非电气化区段送受端使用(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中的扼流变压器用BGT调谐轨道变压器替代即为非电气化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电码化区段使用BGT。8、其他器材:室内继电器、防护盒都可利旧,防护盒应调整至2型防护盒参数使用。二线制叠加国产移频室内隔离盒、二线制叠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介绍及施工指南1 25 Hz 轨道电路 系统 介绍 施工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8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