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器件工艺课程设计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doc
《微电子器件工艺课程设计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电子器件工艺课程设计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微电子器件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 学生学院_ 材料与能源学院_ _ 专业班级 09微电子1班 学 号 学生姓名_ 456 _ 指导教师_ _ 2012 年 7 月 4 日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学生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专业班级微电子专业09级1班姓 名456学 号3109007456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均匀掺杂的pnp型硅双极晶体管,满足T=300K时,基区掺杂浓度为NB=1016cm-3,共发射极电流增益=50。BVCEO=60V,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影响,假设经验参数为年n=3)二、课
2、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1了解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原则2根据设计指标设计材料参数,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掺杂浓度NE, NB,和NC, 根据各区的掺杂浓度确定少子的扩散系数,迁移率,扩散长度和寿命等。3根据主要参数的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纵向结构参数,包括集电区厚度Wc,基本宽度Wb,发射区宽度We和扩散结深Xjc, 发射结结深Xje等。4根据扩散结深Xjc, 发射结结深Xje等确定基区和发射区预扩散和再扩散的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由扩散时间确定氧化层的氧化温度、氧化厚度和氧化时间。 5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图形结构,设计器件的图形尺寸,绘制出基区、发射区和金属接触孔的光刻版图。 6. 根据现有工
3、艺条件,制定详细的工艺实施方案。7撰写设计报告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 材料参数设计2.晶体管纵向结构设计3.晶体管的横向结构设计(设计光刻基区、发射区和金属化的掩膜版图形)4工艺参数设计和工艺操作步骤5.总结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6. 写设计报告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序号设计各阶段内容地点起止日期1教师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和方法教1-4142012.6.252学生熟悉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查阅和整体设计方案的制定图书馆工三3172012.6.263设计晶体管的各区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设计图书馆工三3172012 .6.274.教师集中辅导,分析材料参数和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1-41420
4、12.6.285晶体管工艺参数设计,实验室教1-4142012.6.29-2012.6.306绘制光刻基区、发射区和金属化的版图实验室教1-4142012.7.12012.7.28教师集中辅导,分析工艺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验室教1- 41420127.39总结设计结果,写设计报告实验室图书馆2012.7.410写课程设计报告图书馆,宿室2012.7.511教师组织验收,提问答辩实验室2012.7.6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半导体器件基础Robert F. Pierret著,黄如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赵毅强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3硅集成电路工
5、艺基础,关旭东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年 6 月 25 日 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 2012年 7月6日 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主管院长签章:目 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5二、课程设计时间 5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53.1 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npn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53.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5四、课程设计原理6五、工艺参数设计65.1 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 65.2 材料参数计算 105.2.1 各区掺杂浓度及相关参数的计算105.2.2 集电区厚度Wc的选择105.2.3 基区宽度WB105.2.4 晶体管的横向设计 135.2.4
6、.1 晶体管横向结构参数的选择135.3 工艺参数设计155.3.1 晶体管工艺概述 155.3.2 工艺参数计算思路 155.3.3 基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165.3.4 发射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 175.3.5 氧化时间的计算 185.3.6 外延层的参数计算 19六、工艺流程图20七、生产工艺流程 217.1 硅片清洗 217.2 氧化工艺 217.3 第一次光刻工艺(基区光刻)237.4 磷扩散工艺 247.4.1工艺原理 247.4.2工艺步骤 257.5 硼扩散工艺(发射区扩散) 267.5.1工艺原理 267.5.2 工艺步骤(扩散的过程同时要进行发射区的氧化) 27八、版图
7、28九、心得体会 30十、参考文献 31 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是继微电子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工艺和半导体物理理论课之后开出的有关微电子器件和工艺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使我们系统的掌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及工艺的有关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使我们在熟悉晶体管基本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基础上,掌握晶体管的设计方法。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晶体管电学参数的设计指标,完成晶体管的纵向结构参数设计晶体管的图形结构设计材料参数的选取和设计制定实施工艺方案晶体管各参数的检测方法等设计过程的训练,为从事微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2、
8、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一个均匀掺杂的pnp型硅双极晶体管,满足T=300K时,基区掺杂浓度为NB=1016cm-3,共发射极电流增益=50。BVCEO=60V,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影响,假设经验参数为年n=3)。3.1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了解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原则。(2)根据设计指标选取材料,确定材料参数,如发射区掺杂浓度NE,,基区掺杂浓度NB, 集电区掺杂浓度NC,根据各区的掺杂浓度确定少子的扩散系数,迁移率,扩散长度和寿命等。(3)根据主要参数的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纵向结构参数,如集电区厚度Wc,基区宽度Wb,发射极宽度We和扩散结深Xjc,发射结结深等。(4
9、)根据结深确定氧化层的厚度,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杂质预扩散和再扩散的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5)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图形结构,设计器件的图形尺寸,绘制出基区、发射区和金属接触孔的光刻版图。 (6)根据现有工艺条件,制定详细的工艺实施方案。 4、工艺参数设计4.1 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晶体管设计过程大致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根据预期指标要求选定主要电学参数、VCBO、VCEO、ICM,确定主要电学参数的设计指标。第二,根据设计指标的要求,了解同类产品的现有水平和工艺条件,结合设计指标和生产经验进行初步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主要电学参数计算出各区的浓度:Nc、Ne、Nb。(
10、2)纵向设计:根据主要参数的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纵向结构参数,如基区宽度Wb,扩散结深Xj和集电区厚度Wc等。 (3)横向设计: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图形结构,设计器件的图形尺寸,绘制出光刻版图。 (4)根据设计指标选取材料,确定材料参数,如电阻率r,位错,寿命,晶向等。(5)根据现有工艺条件,制定实施工艺方案。(6)根据晶体管的类型进行热学设计,选择分装形式,选用合适的管壳和散热方式等。 第三,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对晶体管的电学验算,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调整和修改。第四,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小批测量试制,暴露问题,解决矛盾,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4.2 材料参数计算4.2.1 各区掺杂浓
11、度及相关参数的计算由设计题目可知,晶体管的设计指标是: 300K时,基区掺杂浓度为NB=1016cm-3,共发射极电流增益=50,BVCEO=60V。对上表参数进行仔细分析后可发现,上述参数中,只有击穿电压主要由集电区电阻率决定。因此,集电区电阻率的最小值由击穿电压决定,在满足击穿电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阻率,并适当调整其他参量,以满足其他电学参数的要求。对于击穿电压较高的器件,在接近雪崩击穿时,集电结空间电荷区已扩展至均匀掺杂的外延层。因此,当集电结上的偏置电压接近击穿电压V时,集电结可用突变结近似,对于Si器件击穿电压为 , 由此可得集电区杂质浓度为: 根据公式,可算出集电区杂质浓度:
12、一般的晶体管各区的浓度要满足NENBNC,故, 图1 室温下载流子迁移率与掺杂浓度的函数关系图查图1得到少子迁移率: 图2 掺杂浓度与电阻率的函数关系图根据图2,可得到不同杂质浓度对应的电阻率:(即衬底选用的电阻率) 图3 少子寿命与掺杂浓度的函数关系图根据图3,可得到E、B、C三区的少子寿命 注明:这里的少子寿命偏大,故取器件物理287页的经验值,为了方便得到较合理的基区准中性宽度,所以这里的少子寿命取值如下: 根据公式有:4.2.2 集电区厚度Wc的选择根据公式求出集电区厚度的最小值为:WC的最大值受串联电阻rcs的限制。增大集电区厚度会使串联电阻rcs增加,饱和压降VCES增大,因此WC
13、的最大值受串联电阻限制。 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故选择WC=14m4.2.3 基区宽度WB(1)基区宽度的最大值对于低频管,与基区宽度有关的主要电学参数是b,因此低频器件的基区宽度最大值由b确定。当发射效率g1时,电流放大系数,因此基区宽度的最大值可按下式估计: 为了使器件进入大电流状态时,电流放大系数仍能满足要求,因而设计过程中取l=4。 将数据代入上式中得:所以基区宽度的最大值为0.88um(2)基区宽度的最小值为了保证器件正常工作,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基区绝对不能穿通。因此,对于高耐压器件,基区宽度的最小值由基区穿通电压决定,此处,对于均匀基区晶体管,当集电结电压接近雪崩击穿时,基区一侧的
14、耗尽层宽度为: 在高频器件中,基区宽度的最小值往往还受工艺的限制。则由上述可知:(3)基区宽度的具体设计与PN结二极管的分析类似,在平衡和标准工作条件下,BJT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独立的PN结构成,它在平衡时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4 平衡条件下的PNP三极管的示意图具体来说,由于,所以E-B耗尽区宽度()可近视看作全部位于基区内,又由,得到大多数C-B耗尽区宽度()位于集电区内。因为C-B结轻掺杂一侧的掺杂浓度比E-B结轻掺杂一侧的浓度低,所以。另外注意到是基区宽度,是基区中准中性基区宽度;也就是说,对于PNP晶体管,有: (10)其中和分别是位于N型区内的E-B和C-B耗尽区宽度。在BJT分析中
15、指的就是准中性基区宽度。E-B结的内建电势为:C-B结的内建电势为:根据公式有:E-B结在基区一边的耗尽层厚度为 可以当成单边突变结处理 C-B结在基区一边的耗尽层厚度为 根据公式有: 求解得到由上述可得基区总宽度: 满足条件:,符合设计指标,所以基区宽度为4.2.4扩散结深在晶体管的电学参数中,击穿电压与结深关系最为密切,它随结深变浅,曲率半径减小而降低,因而为了提高击穿电压,要求扩散结深一些。但另一方面,结深却又受条宽限制,由于基区积累电荷增加,基区渡越时间增长,有效特征频率就下降,因此,通常选取:反射结结深为集电结结深为发射极条宽对结面形状的影响4.2.5芯片厚度和质量本设计选用的是电阻
16、率为的P型硅,晶向是。硅片厚度主要由集电结深、集电区厚度、衬底反扩散层厚度决定。同时扩散结深并不完全一致,在测量硅片厚度时也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在选取硅片厚度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的余量。衬底厚度要选择适当,若太薄,则易碎,且不易加工;若太厚,则芯片热阻过大。因此,在工艺操作过程中,一般硅片的厚度都在300um以上,但最后要减薄到150200um。硅片的质量指标主要是要求厚度均匀,电阻率符合要求,以及材料结构完整、缺陷少等。5.1 晶体管的横向设计5.1.1晶体管横向结构参数的选择(1)横向设计进行晶体管横向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晶体管主要电学参数指标的要求,选取合适的几何图形,确定图形尺寸,绘制光刻版图
17、。晶体管的图形结构种类繁多:从电极配置上区分,有延伸电极和非延伸电极之分;从图形形状看,有圆形、梳状、网格、覆盖、菱形等不同的几何图形。众多的图形结构各有其特色。此次设计的晶体管只是普通的晶体管,对图形结构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只是采用普通的单条形结构。三极管剖面图如图5,三极管俯视图如图6。图5:三极管剖面图图6:三极管俯视图(2) 基区、发射区与集电区面积无特别要求,取有效的,。5.2 工艺参数设计5.2.1 工艺参数计算思路计算思路:发射区扩散时间氧化层厚度在发射区扩散时基区扩散结深基区扩散时间基区掩蔽层厚度氧化时间。5.2.2 工艺部分杂质参数杂质元素磷(P)10.53.69硼(B)10
18、.53.69表1 硅中磷和硼的与(微电子工艺基础119页表5-1)5.3 基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1)预扩散时间PNP基区的磷预扩散的温度取1000,即1273K(规范取值到1120,但是这样得不到合理的预扩散时间,所以降低温度来处理)由公式 其中 为了计算的方便故这里的表面浓度取(预扩时间在合理范围),故 (2)氧化层厚度:氧化层厚度的最小值由预扩散(1273K)的时间t=1707s来决定的,且服从余误差分布,并根据假设可求 。 由一些相关资料可查出磷(P)在温度1000时在中的扩散系数: 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基区氧化层厚度取为6000(C)基区再扩散的时间:主扩温度取到1230(1503
19、K),这时的 由于预扩散的结深很浅,可将它忽略,故,由再扩散结深公式:,而且 故可整理为: 即经过化简得, 解得t=15820s=4.4h5.4 发射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1)预扩散时间PNP发射区的硼预扩散的温度这里取950,即1223K由公式 其中 此处的 ,故 (2)氧化层厚度:氧化层厚度的最小值由预扩散(1223K)的时间t=648s来决定的,且服从余误差分布,并根据假设可求 由一些相关资料可查出硼(B)在温度950时在中的扩散系数: 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发射区氧化层厚度取为7000(C)发射区再扩散的时间:主扩温度取1200(1473K),此时有 由于预扩散的结深很浅,可将它忽略,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电子 器件 工艺 课程设计 PNP 双极型 晶体管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8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