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维修第12章 液压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doc
《液压维修第12章 液压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维修第12章 液压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章 液压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随着人们对液压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其应用领域已经遍及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液压设备种类繁多,但它们都具有由液压泵提供能源、由液压阀进行控制、由液压马达和液压缸作为执行元件等共同的特性。虽有不同的个性,但其共性也是相当明显的。本章主要对各类液压机械设备常见的带共性的液压故障及排除方法进行探讨。12.1 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失常,压力上不去工作压力是液压系统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工作压力的正常与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失常经常表现为对压力进行调解时出现调压阀失效、系统压力建立不起来、完全无压力、持续保持高压、压力上升后又掉下来及压力不稳定等
2、情况。一旦出现压力失常,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将难以执行正常的工作循环,可能出现始终处于原始位置不工作,动作速度显著降低,动作时相关控制阀组常发出刺耳的噪声等,导致机器处于非正常状态,影响整机的使用性能。12.1.1 压力失常产生的原因1.液压泵、马达方面的原因液压泵、马达使用时间过长,内部磨损严重,泄漏较大,容积效率低导致液压泵输出流量不够,系统压力偏低。发动机转速过低,功率不足,导致系统流量不足,液压系统偏低。液压泵定向控制装置位置错误或装配不对,泵不工作,系统无压力。2.液压控制阀的原因工作过程中,若发现压力上不去或降不下来的情况,很可能是换向阀失灵,导致系统持续卸荷或持续高压。溢流阀的阻尼
3、孔堵塞、主阀芯上有毛刺、阀芯与阀孔和间隙内有污物等都有可能使主阀芯卡死在全开位置,液压泵输出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直接回油箱,即压力油路与回油路短接,造成系统无压力;若上述毛刺或污物将主阀芯卡死在关闭位置上,则可能出现系统压力持续很高降不下来的现象;当溢流阀或换向阀的阀芯出现卡滞时,阀芯动作不灵活,执行部件容易出现时有动作、时无动作的现象,检测系统压力时则表现为压力不稳定。有单向阀的系统,若单向阀的方向装反,也可能导致压力上不去。系统内外泄漏,例如阀芯与阀体孔之间泄漏严重,也会导致系统压力上不去。3.其他方面的原因液压油箱油位过低、吸油管太细、吸油过滤器被杂质污物堵塞会导致液压泵吸油阻力过大(液压
4、泵吸空时,常伴有刺耳的噪声),导致系统流量不足,压力偏低。另外,回油管在液面上(回油对油箱内油液冲击时产生泡沫,导致油箱油液大量混入空气),吸油管密封不好漏气等容易造成液压系统中混入空气,导致系统压力不稳定。12.1.2 压力失常排除方法严格按照液压泵正确的装配方式进行装配,并检查其控制装置的线路是否正确。增加液压油箱相对液压泵的高度,适当加大吸油管直径,更换滤油器滤芯,疏通管道,可解决泵吸油困难及吸空的问题,避免系统压力偏低;另外,选用合适黏度的液压油,避免机器在较低环境温度时因油液黏度过高导致泵吸油困难。针对液压控制阀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检查卸荷或方向阀的通、断电状态是否正确,清洗阀芯、疏通阻
5、尼孔,检查单向阀的方向是否正确,更换清洁油液(重新加注液压油时建议用配有过滤装置的加油车来加油)等。油箱内的回油管没入液面以下,吸油管路接头处加强密封等,可有效防止系统内混入空气,避免系统压力不稳定。12.2 欠速12.2.1 欠速的影响液压设备执行元件(液压缸及液压马达)的欠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快速运动(快进)时速度不够快,达不到设计值和新设备的规定值;二是在负载下其工作速度(工进)随负载的增大显著降低,特别是大型液压设备及负载大的设备,这一现象尤其显著,速度一般与流量大小有关。欠速首先是影响生产效率,延长了液压设备的工作循环时间;欠速现象在大负载下常常出现停止运动的情况,这便要影响到设备能
6、否正常工作了。而对于需要快速运动的设备,如平面磨床,速度不够会影响磨削表面的粗糙度。12.2.2 欠速产生的原因1.快速运动的速度不够的原因液压泵的输出流量不够和输出压力提不高。溢流阀因弹簧永久变形或错装成弱弹簧、主阀阻尼孔被局部堵塞、朱阀芯卡死在小开口的位置造成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部分溢回油箱,使通入系统供给执行元件的有效流量大为减少,使快速运动的速度不够;对于螺纹插装式溢流阀,其密封的预压缩量的大小也会影响执行元件的快速性。系统的内外泄漏严重:快进时一般工作压力较低,但比回油油路压力要高许多。当液压缸的活塞密封破损时,液压缸两腔因串腔而使内泄漏大(存在压差),使液压缸的快速运动速度不够,其他
7、部位的内外泄漏也会产生这种现象。快进时阻力大:例如导轨润滑断油,导轨的镶条压板调得过紧,液压缸的安装精度和装配精度差等原因,造成快进时摩擦阻力增大。2.工作进给时,在负载下工作进给速度明显降低,即使开大速度控制阀(节流阀等)也依然如此系统在负载下,工作压力增高,泄漏增大,调好的速度因内外泄漏的增大而减少。系统油温升高,油液黏度降低,泄漏增加,有效流量减少。液压系统设计不合理,当负载变化时,进入液压设备执行元件的流量也发生变化,引起速度变化。油中混有杂质,堵塞流量调节阀节流口,造成工进速度降低;时堵时通,造成速度不稳,例如应该采用调速阀的场合使用了节流阀。液压系统内进入空气。12.2.3 欠速排
8、除方法排除液压泵输出流量不够和输出压力不高的故障。排除溢流阀等压力阀产生的使压力上不去的故障。查找出产生内泄漏与外泄漏的位置,消除内外泄漏;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消除内漏。控制油温。清洗诸如流量阀等零件,油液污染严重时,及时换油。查明液压系统进气原因,排除液压系统内的空气。12.3 爬行12.3.1 概述液压设备的执行元件常需要以很低的速度(例如每分钟几毫米甚至不到1mm)移动(液压缸)或转动(液压马达)。此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速度不均,出现断续的时动时停,一快一慢,一跳一停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爬行,即低速平稳性的问题。爬行有很大危害。例如对机床类液压设备而言会破坏工件的表面质量(粗糙度)和加工
9、精度,降低机床和刀具的使用寿命,甚至会产生废品,发生事故,必须排除。出现爬行故障的原因在于:当摩擦面处于边界摩擦状态时,存在着动、静摩擦因数的变化(动、静摩擦因数的差异)和动摩擦因数承受着速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传动系统的刚度不足(如油中混有空气)。运动速度太低,而运动件的质量较大。不出现爬行现象的最低速度,称为运动平稳性的临界速度。消除爬行现象的途径有:减少动、静摩擦因数之差:如采用静压导轨和卸荷导轨、导轨采用减摩材料、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以及采用导轨油润滑导轨等。提高传动机构(液压的、机械的)的刚度K:如提高活塞杆及液压缸座的刚度,防止空气进入液压系统以减少油的可压缩性带来的刚度变化等。
10、采取措施降低其临界速度及减少移动件的质量等措施。12.3.2 产生爬行的具体原因同样是爬行,其故障现象是有区别的:既有有规律的爬行,也有无规律的爬行;有的爬行无规律且振幅大;有的爬行在极低的速度下才产生。产生这些不同现象的爬行原因各有不同的侧重面,有些是机械方面的原因为主,有些是液压方面的原因为主,有些是油中进入空气的原因为主,有些是润滑不良的原因为主。液压设备的维修和操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归纳,迅速查明产生爬行的原因,予以排除;现将爬行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静、动摩擦因数的差异大导轨精度差。导轨面上有锈斑。导轨压板镶条调得过紧。导轨刮研不好,点数不够,点子不均匀。导轨上开设的油槽不好,深度太浅
11、,运行时己磨掉,所开油槽不均匀。新液压设备,导轨未经跑合。液压缸轴心线与导轨不平行。液压缸缸体孔内局部锈蚀(局部段爬行)和拉伤。液压缸缸体孔、活塞杆及活塞精度差。液压缸装配及安装精度差,活塞、活塞杆、缸体孔及缸盖孔的同轴度差。液压缸活塞或缸盖密封过紧、阻滞或过松。停机时间过长,油中水分(特别是磨床冷却液)导致有些部位锈蚀。静压导轨节流器堵塞,导轨断油。2.液压系统中进入空气,容积模数降低液压泵吸入空气油箱油面低于油标规定值,吸油滤油器或吸油管裸露在油面上。油箱内回油管与吸油管靠得太近,二者之间又未装隔板隔开(或未装破泡网),回油搅拌产生的泡沫来不及上浮便被吸入泵内。裸露在油面至油泵进油口之间的
12、管接头密封不好或管接头因振动而松动,或者油管开裂,吸进空气。因泵轴油封破损、泵体与泵盖之间的密封破损而进气。吸油管太细太长,吸油滤油器被污物堵塞或者设计时滤油器的容量本来就选得过小,造成吸油阻力增加。油液劣化变质,因进水乳化,破泡性能变差,气泡分散在油层内部或以网状气泡浮在油面上,泵工作时吸入系统。空气从回油管反灌回油管工作时或长久裸露在油面以上。在未装背压阀的回油路上,而缸内有时又为负压。油缸缸盖密封不好,有时进气,有时漏油。3.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方面的原因。压力阀压力不稳定,阻尼孔时堵时通,压力振摆大,或者调节的工作压力过低。节流阀流量不稳定,且在超过阀的最小稳定流量下使用。液压泵的输出流
13、量脉动大,供油不均匀。液压缸活塞杆与工作台非球副连接,特别是长液压缸因别劲产生爬行。液压缸内外泄漏大,造成缸内压力脉动变化。润滑油稳定器失灵,导致导轨润滑不稳定,时而断流。润滑压力过低,且工作台又太重。管路发生共振。液压系统采用进口节流方式且又无背压或背压调节机构,或者虽有背压调节机构,但背压调节过低,这样在某种低速区内最易产生爬行。4.液压油的原因油牌号选择不对,太稀或太稠。油温影响,黏度有较大变化。5.其他原因油缸活塞杆、油缸支座刚性差;密封方面的原因;电机动平衡不好、电机转速不均匀及电流不稳定等。12.3.3 消除爬行的方法根据上述产生爬行的原因,可逐一采取排除方法,主要措施有:在制造和
14、修配零件时,严格控制几何形状偏差、尺寸公差和配合间隙。修刮导轨,去锈去毛刺,使两接触导轨面接触面积75%,调好镶条,油槽润滑油畅通。以平导轨面为基准,修刮油缸安装面,保证在全长上平行度小于0.1mm;以V形导轨为基准调整油缸活塞杆侧母线,使二者平行度在0.1mm之内。活塞杆与工作台采用球副连接。油缸活塞与水管同轴度要求0.04/1000,所有密封安装在密封沟槽内,不得出现四周上压缩量不等的现象,必要时可以外圆为基准修磨密封沟槽底径。密封装配时,不得过紧和过松。防止空气从泵吸入系统,从回油管反灌进入系统,根据上述产生进气的原因逐一采取措施。排除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有关故障。例如系统可改用回油节流系
15、统或能自调背压的进油节流系统等。采用合适的导轨润滑用油,必要时采用导轨油,因为导轨油中含有极性添加剂,增加了油性,使油分子能紧紧吸附在导轨面上,运动停止后油膜不会被挤破,从而保证了流体润滑状态,使动、静摩擦因数之差极小。增强各机械传动件的刚度;排除因密封方面的原因产生的爬行现象。在油中加入二甲基硅油抗泡剂破泡。注意湍流和液压系统的清洁度。12.4 振动与噪声12.4.1 振动(含共振)和噪声的危害振动和噪声是液压设备常见故障之一,一般会同时出现。振动和噪声有下述危害:影响加工件表面质量,使机器工作性能变坏。影响液压设备工作效率,其原因是为避免振动不得不降低切削速度及走刀量。振动加剧磨损,造成管
16、路接头松脱,产生漏油,甚至振坏设备,造成设备人身事故。噪声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部分之一,噪声使大脑疲劳,影响听力,加快心脏跳动,危害人身健康。噪声淹没危险信号和指挥信号,造成工作事故。12.4.2 共振、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原因整台液压设备是由众多弹性体组成的。每一个弹性体在受到冲击力、转动不平衡力、变化的摩擦力、变化的惯性力以及弹性力等的作用下,便会产生共振和振动,伴之以噪声。振动包括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两种形式。对液压系统而言,受迫振动来源于电动机、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等高速运动件的转动不平衡力,油缸、压力阀、换向阀及流量阀等的换向冲击力及流量压力的脉动。受迫振动中,维持振动的交变力与振动(包括共振
17、)可无并存关系,即当设法使振动停止时,运动的交变力仍然存在。自激振动也称颤振。它产生于设备运行过程中;它并不是由强迫振动能源引起的,而是由液压传动装置内部的压力、流量、作用力及质量等参数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论这个振动多么剧烈,只要运动(如加工切削运动)停止,便立即消失。例如伺服阀滑阀常产生的自激振动,其振源为滑阀的轴向液动力与管路的相互作用。另外,液压系统中众多弹性体的振动,可能产生单个元件的振动,也可能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的共振。产生共振的原因是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产生共振时,振幅增大。产生振动和噪声的具体原因如下:液压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以液压油泵、液压马达、液压缸、压力控制阀最严重,
18、方向控制阀次之,流量控制阀最小。有时表现在液压泵、阀及管路之间的共振上,有关液压元件(泵、阀等)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故障,可参阅本书相关内容。其他原因产生的振动和噪声。电动机振动,轴承磨损引起振动。泵与电动机联轴器安装不同心(要求刚性连接时同轴度0.05mm;挠性连接时同轴度0.15mm)。液压设备外界振源的影响,包括负载(例如切削力的周期性变化)产生的振动。油箱强度刚度不好,例如油箱顶盖板也常是安装“电动机-油泵”装置的底板,其厚度太薄,刚性不好,运转时产生振动;或者电动机安装连接处未使用缓冲垫。液压设备上安装的元件之间发生共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阀(如溢流阀与溢流阀、溢流阀与顺序阀等)的弹簧产生
19、共振。阀弹簧与配管管路的共振:如溢流阀弹簧与先导遥控管(过长)路的共振,压力表内的波尔登管与其他油管的共振等。阀的弹簧与空气的共振:如溢流阀弹簧与该阀遥控口(主阀弹簧腔)内滞留空气的共振,单向阀与阀内空气的共振等。液压缸内存在的空气产生活塞的振动。液压油的流动噪声,回油管的振动。油箱的共鸣音。双泵供油回咯,在两泵出油口汇流区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阀换向引起的压力急剧变化和产生的液压冲击等产生管路的冲击噪声和振动。在使用蓄能器保压压力继电器发讯的卸荷回路中,系统中的压力继电器、溢流阀、单向阀等,会因压力频繁变化而引起振动和噪声。液控单向阀的出口有背压时产生锤击声。12.4.3 减少振动和降低噪声的措
20、施各种液压元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排除方法可参阅本书的有关内容。由于电动机的振动可平衡电动机转子,通过电动机底座下安装防振橡皮垫,更换电动机轴承等方法可解决。确保“电动机-液压泵”装置的安装同心度,一般电动机和液压泵连接通过泵架来实现,所以泵与电动机的孔必须同轴,采用一次装夹、一刀加工的方式。与外界振源隔离(如开挖防振地沟)或消除外界振源,增强与外负载连接件的刚性。油箱装置采用防振措施。采取各种防共振措施。改变两个共振阀中一个阀的弹簧刚度或者使用其调节压力适当改变。对于管路振动,如果用手按压音色变化时说明是管路振动,可采用管夹和适当改变管路长度与直径大小等方法排除,或者在管路中加入一段阻尼,例如在
21、钢管连接的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出口与整个系统的集成块之间往往有一段橡胶软管,就是出于上述目的。彻底排除回路中的空气。改变回油管的尺寸。两泵出油口汇流处,多半为紊流,可使汇流处稍微拉开一段距离,汇流处两泵输出最好成一小于90的夹角。油箱共鸣声的排除可采用加厚油箱顶板,补焊加强筋;“电动机-液压泵”装置底座下填补一层硬橡胶板,或者“电动机-液压泵”装置与油箱分离。选用带阻尼的电液换向阀,并调节换向阀的换向速度;或在电磁先导阀的下面叠加单向节流阀。在蓄能器压力继电器回路中,采用压力继电器与继电器互锁联运电路。对于液控单向阀出现的振动可采取增高液控压力、减少出油口背压以及采用外泄式液控单向阀等措施解决。
22、12.5 液压系统温度升高12.5.1 温升的不良影响液压系统的温升发热和污染一样,也是一种综合故障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测量油温和少量液压元件来衡量。液压设备是用油液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和转换能量的,运转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压力损失和容积损失必然转化成热量放出,从开始运转时接近室温的温度,通过油箱、管道及机体表液面,还可通过设置的油冷却器散热,运转到一定时间后,温度不再升高,而是稳定在一定温度范围达到热平衡,二者之差便是温升。温升过高会产生下述故障和不良影响。油温升高,会使油的黏度降低,泄漏增大,泵的容积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效率会显著降低。由于油的黏度降低,滑阀等移动部位的油膜会变薄和被切破,摩擦阻
23、力增大,导致磨损加剧,系统发热,带来更高的温升。油温过高,使机械产生热变形,既使液压元件中热膨胀系数不同的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变小而卡死,引起动作失灵,又影响液压设备的精度,导致零件加工质量变差。油温过高,也会使橡胶密封件变形,加速老化失效,降低使用寿命,丧失密封性能,造成泄漏,泄漏会又进一步发热产生温升。油温过高,会加速油液氧化变质,并析出沥青物质,降低液压油使用寿命。析出物堵塞阻尼小孔和缝隙式阀口,导致压力阀调压失灵、流量阀流量不稳定、方向阀卡死不换向、金属伸长变弯,甚至破裂等诸多故障。油温升高,油的空气分离压降低,油中溶解空气逸出,产生气穴,致使液压系统工作性能降低。12.5.2 造成温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压维修第12章 液压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液压 维修 12 设备 常见故障 分析 排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8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