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发动机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系统.doc
《毕业设计(论文)发动机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发动机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系统.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绪论1.1引言故障诊断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所谓诊断就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作出判断,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内部零件受到力、热以及摩擦、磨损等多种作用,其运行状态将不断发生变化。根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并正确指出设备发生故障的确切部位及发生的原因,正确指导设备的管理维修,这就是故障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它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传感及测试技术、电子学、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多门基础学科,是对这些基础理论的综合应用。发动机作为动力设备,广泛用于车辆、船舶和其它设备上。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套设备的工作状况。因此,对其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确
2、保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和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在汽车故障中,发动机的故障是第一位的;而在发动机故障中,点火系统和电子设备系统的故障又占整个发动机故障的45%以上。这类故障不仅影响汽车的可靠运行,还影响环境保护。因此,对点火系统潜在故障因素准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汽车发动机维修模式急需由“故障后修理”模式向“故障前预防性维修”模式转变。但由于汽车发动机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油综合系统,故障因素繁多且互相交织和影响,导致诊断十分困难。诊断的正确程度往往与诊断者的知识与经验有关。因此,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故障诊断的技术水平,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研究内容。1.
3、2 文献综述1.2.1 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故障诊断是指系统在一定工作环境下查明导致系统某种功能失调的原因或性质,判断劣化状态发生的部位或部件,以及预测状态劣化的发展趋势等。故障诊断的基本思想一般可以这样表述:设被检测对象全部可能发生的状态(包括正常和故障状态)组成状态空间S,它的可观测量特征的取值范围全体构成特征空间Y,当系统处于某一状态时,系统具有确定的特征Y,即存在映射g: SY,反之,一定的特征也对应确定的状态,即存在映射f: YS。故障诊断的目的在于根据可测量的特征向量来判断系统处于何种状态,也就是找出映射f。故障诊断的过程有三个主要步骤:第一步是检测设备状态的特征信号;第二步是从所检
4、测到的特征信号中提取征兆;第三步是根据征兆和其它诊断信息来识别设备的状态,从而完成故障诊断。检测设备状态的特征信号,一般来说,它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能量方式表现出来的特征信号,如振动、噪声、温度、电压、电流、磁场、射线、弹性波等;另一种是以物态形式表现出来的特征信号,如设备产生或排出的烟雾、油液等以及可直接观测到的锈蚀、裂纹等。检测以能量方式所表现出的特征信号,如果不使用人的感官,则必须使用传感装置,因为检测这类信号是通过能量交换来完成的;而提取物态形式的特征信号一般不采用传感装置,只采用特定的收集装置或直接观测。从所检测的特征信号中提取征兆。如果特征信号是能量形式的,则可以在时域中提取
5、征兆,对于物态形式的特征信号,如油液、烟雾等,其特征提取方法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得到诸如铁谱、光谱、浓度、粘度以及化学成分等征兆。对于直接观测到的裂纹、锈蚀等信息,可以直接作为征兆来使用。对于波形形式的特征信号,根据其波形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变化极为规则的信号,如通过激振试验产生的正弦形状的振动信号:第二类是变化虽不十分规则但具有明显结构特征的信号,如柴油机喷油压力波形信号、汽油机点火波形信号、钢丝绳断丝的漏磁信号以及人体的心电图信号和脉搏信号等。第三类是变化极不规则的随机信号,如各类振动信号、 噪声信号等。对于第一类特征信号而言,特征信号与征兆之间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因此
6、,其征兆的提取方法一般是函数分析法,即通过数学分析方法 ,由特征信号求得征兆。对于第二类特征信号,由于其波形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因此,可以在时域中直接识别这类信号的结构特征来形成征兆,这是目前十分值得研究的领域之一。用这种方法来提取波形的结构特征有三种典型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按照波形上波峰波谷前后相继的线性关系,将波形进行分解,并用一字符串来描述整个波形,以此来表达波形的结构特征。第二种方法是用关系数描述波形,这种方法将波形根据其特征点划分为若千个子波形,对每一子波形又由其特征点划分为子子波形,直到每一个子波形为单一的波峰为止,从而组成树形结构来描述波形的结构特征。第三种方法是用特征树来描述波
7、形,这种方法基于自嵌套波形中波峰波谷的主次关系,用具有层次结构的特征树来描述波形,它能反映波形特征的主次关系,特征树中不同层次的波形反映了波峰或波谷的支配与从属关系。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地用于柴油机喷油压力波形的智能识别过程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把提取的征兆输入状态识别装置来识别系统的状态,这是整个诊断过程的核心。一般来说,这一步是将实际上已存在的参考模式(标准模式)与现有的由征兆按不同方式组成的相应的待检模式进行对比,而决定待检模式的类别,即对系统的当前状态进行模式识别。综上所述,诊断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即信号测取、征兆提取和状态识别。1.2.2 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汽车工业技术
8、的进步,汽车的性能更加完善,但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同时也要求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测与故障诊断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发研制出高水平的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对提高在用车辆运行技术状况、改进车辆维修水平、降低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汽车点火系统的性能和状况是汽车发动机检测的重点也是难点。点火系统的工作状态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污染等重要指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对汽车检测技术与其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在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的研究方面,美国在以军事为目的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出了许多新产品。其中美国陆军坦克汽车研究发展部与美国无线电公司合作,首先研究出了
9、内燃机简易检测设备即STE/ICE,并于七十年代末装备于部队。八十年代,美国的太阳公司(SUN)又相继开发出了1120型发动机分析仪、920型发动机检测仪、SCA1700汽车综合分析仪、MEA1500SL标准化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产品,目前美国以该公司的产品最为先进。其主要特点是检测项目多,参数齐全,图文并茂,检测数据与诊断结果以多种方式输出,并具有一定的诊断功能,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很高。日本也非常重视检测诊断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如日产公司的NATACS-7汽车综合诊断设备,在参数检测、技术状况分析以及故障判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为配合具有更高动力性、经济性、
10、可靠性和低排放发动机的研制开发,国外发动机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商都十分重视发展和完善各种测试技术,不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上都为发动机测试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高精度和多样化的分析手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检测项目增加,软件功能增强,诊断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国外汽车发动机综合分析仪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智能化、精密化和综合化。智能化主要反映在具有自检功能、标准及测量参数修改和修正功能,数据管理功能,人机对话功能等,实现了对测试数据、曲线、图形进行零点修正、拟合修正;精密化体现在高精度传感器的应用上,如真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涡流传感器都具有很高精
11、度;综合化主要表现在检测功能的多项性、信息表达的多样性及故障诊断的全面性上。它们都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故障诊断理论为基础,多学科交叉综合,满足了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的需要。由于我国汽车工业比较落后,汽车技术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这些年来,我国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但在可靠性和实用性上与国外的差距较大。目前,国内现场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手段还很少,对生产进行中的发动机,往往是在司机或保养人员发现异常后,通过耳听、眼观、手摸的方法,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排除故障。近年来,部分厂矿配备了一些发动机检测仪器,但由于功能和使用方面的原因,很难投入实际应用。这都造成国内发动机诊断
12、技术的落后、误判率高、维修期长、浪费严重。七十年代初,济南无线电一厂率先研制出QFC系列发动机性能综合检测仪,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出五种换代产品,其中QFC-5型发动机综合测试仪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以进行发动机启动系、点火系、动力性、配气相位及异响的检测,诊断准确性可达70%左右,但它存在测量参数不够齐全、适用车型较少、测量精度较差(如缸压测量不够准确)、使用复杂(装卡不方便)和测试周期较长等缺点。此外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有天津电子仪器研究所研制生产的YT412发动机分析仪,重庆交通电子仪器厂生产的QFGDC-2发动机故障电脑测试仪,它们在不同程度上也具有上述缺点。目前国内产品还无法满足汽车维修、检
13、测行业的需要。国外产品还在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产品价格非常昂贵。为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节省资金和满足国内汽车维修、检测行业的需要。急需研制开发出一种能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参数、多车型、高精度、数字化和使用方便的智能型发动机综合分析仪。1.2.3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现状神经网络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几经兴衰,目前己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1943年,心理学家Culloch和数学家Pitts合作,融汇了生物物理学和数学,提出了第一个神经计算模型(MP模型)。1949年,心理学家Hebb通过对大脑神经细胞、学习和条件反射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改变神经元连接强度的、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
14、Hebb规则。而作为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系统的研究则是在50年代未60年代初开始的。1957年Rosenblatt发展了MP模型,提出了感知器(Perceptron)模型,给出了两层感知器的收敛定理,并提出了引入隐层处理元件的三层感知器这一重要的研究方向。虽然他未能解决训练三层感知器的算法问题,但后来的一大类神经网络模型都是感知器模型的变形。1960年,Widrow提出自适应线性元件(Ada-line)模型及一种有效的网络学习方法,即通常所说的Widrow-Hoff学习规则(或称学习规则)。由于这几位科学家的杰出工作,在60年代,掀起了神经网络研究的第一次热潮。随着神经网络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遇
15、到了来自认识方面、应用方面、实现方面的各种难题。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 Minsky 与 Paper 潜心数年,对以Perception为代表的神经网络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从数学上做了深入研究,于1969年出版了Perception一书。他们指出Perception只能进行线性分类求解一类问题,只有引入隐层,即加入中间单元,才能解决高阶问题。同时,他们还指出,引入隐层单元后,要找到一个有效的学习算法,并不乐观。由于Minsky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的这些观点,客观上对神经网络的研究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然而在此期间仍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在此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致力于神经网络的研究。1969年,Grossberg
16、等人提出了自适应共振理论(ART)模型。1972年,Kohonen提出了自组织映射(SOM)理论模型,并称其神经网络为联想存贮器。Werbos提出了误差反传(BP)理论,Widrow发展了Adaline模型。所有这些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和有意义的工作为神经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82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物理学家Hopfield提出了一个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新途径Hopfield网络模型,使神经网络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从而掀起神经网络研究的又一热潮。如果说HopfieId点燃了神经网络复兴的火炬,那么Rumelhart和Clelland领导的PDP研究小组则使这把火炬进发出更加耀
17、眼的光芒。PDP研究小组于1986年先出版了并行分布处理一书的前两卷,随后在1988年出版了第三卷,全面介绍了PDP理论。PDP理论着重于认知微观结构的探索。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三个基本特性:结构、神经元传递函数和学习算法。当然 ,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发展了多层网络学习的BP算法,为解决多层网络的学习开辟了一条道路。BP算法已成为迄今为止应用最普遍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许多领域,并在模式识别、机器视觉、信号处理、非线性优化、知识处理、传感技术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尽管在近几年,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应看到,人们对生物神经系统的研究与了解还相距甚远,所使用的
18、神经网络模型形式无论从结构还是规模都是真实神经网络的极简单的模拟。要使神经网络走出实验室,成为实用的技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迄今尚没有提出较为完善的神经网络的统一网络模型和通用学习算法;多层网络的层数、隐层神经元的数量、转换函数(也称激活函数)类型的选择还缺少指导性原则;网络的逼近精度与逼近的非线性映射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理论上的说明;动态网络的学习算法及稳定性分析等。1.2.4 人工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联想记忆功能、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功能以及极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以解决诊断系统的知识表示、获取和并行推理等问题,为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早在1988
19、年Hoskins就详细论证了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领域的巨大潜力,Venkatasubramanian 也具体地描述了一些故障诊断的神经网络方法,Gsllant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联结主义机制专家系统的自动产生策略。总的看来,神经网络在设备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模式识别角度应用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进行故障诊断:二是从预测角度应用神经网络作为动态预测模型进行故障预测;三是从知识处理角度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诊断专家系统。与传统的诊断方法及专家系统相比,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领域中的应用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以下一些困难:首先是训练样本获取的困难性。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是建立在大量的故障
20、样本训练基础之上,系统性能受到所选训练样本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的限制。如果样本选择不当,特别在训练样本少,样本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很难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其次是 忽视了领域专家的诊断经验知识。神经网络利用知识和表达知识的方式单一,通常的神经网络仅仅通过典型实例来获取诊断知识,忽视了领域专家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最后是权重形式的知识表达方式难以理解。在专家系统中,人们总是希望系统能对其所得出的结论做出合适的解释。然而由于神经网络所学习到的知识是以权值形式分布在网络之中,这种隐式的数值表示不易被人们理解,且对诊断结果缺乏解释能力。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开展这
21、一研究课题的目的主要是以点火系统诊断为实例,通过对目前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特别是点火系统的诊断技术的研究,使之与发展较完善的BP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从而来验证神经网络对发动机智能故障诊断的可行性。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发动机作为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各利,动力设备上。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套设备的工作状况。而点火系统作为发动机的关键系统,对发动机的正常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确保点火系统处十最佳工作状态,提高其维修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目前存在许多发动机故障诊断仪器,可以对点火系统进行一
22、些简单的检测,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仅仅测量出点火系统的初级或次级波形,没有针对测得的波形进行故障分析,没有给出故障波形和故障部位的对应表述,如果需要进一步诊断,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维修经验。这种检测系统显然不适合非专业人员使用,因此限制了它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通过对上述现状的研究,本文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引入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诊断领域,并针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典型故障进行诊断,给出故障征兆和故障原因之间的确切表述。本研究将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发动机的综合故障智能诊断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本研究是针对发动机测试技术的现状而进行的,所以本课题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它的广泛推广既可节约大量资金,同时也使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仅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汽车技术状态检测手段,对提高汽车的燃料经济性,节约能源以及减少排放污染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社会效益显著。 2 误差反传播学习算法2.1 引言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以其诸多优点,如并行分布处理、自适应、联想记忆等,为故障诊断开辟了新途径,因而在故障诊断领域受到高度的重视。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是最常用、最流行的神经网络模型,而误差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算法是最著名的多层前向网络学习算法,即BP学习算法,它是Rumelha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发动机 故障诊断 神经网络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8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