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铁路轨道几何形位偏差与检测维修技术.doc
《毕业论文:铁路轨道几何形位偏差与检测维修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铁路轨道几何形位偏差与检测维修技术.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系 毕 业 论 文 题目:铁路轨道几何形位偏差与检测维修技术 年级:2013届学号: 20104028 姓名: 魏晓敏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铁道方向)指导教师: 钟彪王向峰论文提交日期:20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20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通过日期:20 年 月 日 20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级TD101学生姓名 魏晓敏指导教师 钟 彪设计(论文)题目 轨道几何形位偏差与检测维修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线路轨道的基本知识的认识以及对轨道在运营中出现的一些几何形位的偏差认识来探讨如何对轨道进行维修以及检测,来确保我国高速铁路安全快速的运行。
2、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它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因而使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线路维修养护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是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合理养护线路,确保线路质量是保证工务部门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基本要求通过了解轨道的基本知识来认清轨道在运行
3、中出现的一些故障以及问题,学会如何对轨道几何形位的偏差进行养护维修。论文完成时间、选题时间:2011年11月1日 、查阅资料时间:11.111.103、论文初稿写作时间:2012.11.12、论文修改写作时间:2012.11.15、论文完稿写作时间:主要参考资料及文献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1)(指导教师用)班级:姓名:学号:评价内容具体要求分值评分论文选题论文结构论文质量写作水平参考文献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具有1)定的代表性能结合实习的实际情况基本问题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有独特见解,有较强的说服力文字是否准确,学术用语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本论文的需要1025302510成绩100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4、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记录班级:姓名:学号:答辩题目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语正确基本正确经提示回答不正确未回答答辩委员会(或小组)评语:答辩负责人签名:成绩: 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评定表班级姓名学号设计(论文)题目成绩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评分总成绩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组长签名:年月日注: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中,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人评分占20%,答辩评分占40%。 摘 要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从2008年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运营以来,到现在中国大陆高铁营业里程已达6894千米。铁路轨道是列车高速、安全运营的基础设施。为保
5、证列车安全快速运行,满足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及提高运转效率,轨道线路必须符合水平、轨向、轨距、曲线超高等技术参数的管理标准,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铁路轨道准确的几何尺寸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但在机车车辆的作用下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轨道几何尺寸经常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规定轨道几何尺寸的容许偏差。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速铁路更要树立“以检为主,检重于修,重检慎修”的理念。本论文从轨道的几何形位、尺寸偏差以及如何检测并维修等多方面介绍分析了轨道的养护维修。关键词:轨道;几何尺寸;外轨超高;检测维修目 录1 绪论161.1 轨道维修的背景及意义161.2 国内外轨道维修的概况161.2.1
6、 我国线路养护维修简介161.2.2 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及其养护维修特点172 轨道几何形位182.1 轨道几何形位192.1.1 轨距192.1.2 水平212.1.3 前后高低212.1.4 轨向222.1.5 轨底坡232.2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242.2.1 外轨超高的设置及方法242.2.2 外轨超高计算252.2.3 外轨未被平衡的超高272.2.4 外轨最大超高的容许值292.2.5 曲线轨道上的超高限速302.3 缓和曲线312.3.1 缓和曲线的作用及其几何特征312.3.2 缓和曲线的几何形位条件312.3.3 常用缓和曲线342.3.4 缓和曲线的长度363轨道几何形位检测
7、393.1 静态检查403.1.1 静态检查403.1.2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高铁无砟轨道)403.2 动态检查443.2.1 动态检查443.2.2 轨道动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高铁无砟轨道)463.3 轨道不平顺483.3.1 铁路轨道不平顺概念483.3.2 轨道不平顺的种类及产生原因483.3.3 铁路轨道不平顺的影响494 轨道维修514.1 轨道维修概述514.1.1 轨道维修内容514.1.2 轨道维修原则524.2 轨道维修技术标准534.2.1 钢轨534.2.2 链接零件554.2.3 线路平纵断面564.2.4 道岔564.3 轨道维修作业584.3.1
8、 钢轨整修作业584.3.2 无缝线路作业60结 论61致 谢631 绪论1.1 轨道维修的背景及意义 铁路轨道是列车高速、安全运营的基础设施。为保证列车安全快速运行,满足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及提高运转效率,轨道线路必须符合水平、轨向、轨距、曲线超高等技术参数的管理标准,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形位不易保持,将发生各种变形。这些变形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列车的高速和平稳运行,且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大大降低和削弱轨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行车安全。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140对列车运行时速已达到200km/h;2008年8
9、月1日,京津城际列车正式开通运营,列车最高行车速度到达了350km/h;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合武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动车组开行时速可达250km/h。高速列车的普遍开行使铁路轨道的受力增大,加剧了轨道状态的恶化,使得轨道线路养护维修频次增加,而行车密度的提高又使得进行养护维修作业的可用天窗时间越来越少,这对铁路工务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客运专线的运营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和作业时间用到最需要维修的地段,使轨道保持良好和均衡,只有这样才能更经济、更合理、更有效的管理好轨道技术状态,以保证列车的平稳和行车安全。1.2 国内外
10、轨道维修的概况1.2.1 我国线路养护维修简介 我国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主要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维修原则,按照设备技术状态的各种变化不同程度地进行相应的维修工作。线路检测以人工每月检查为主,轨道检查车主要负责线路的动态检查。铁路线路的养护维修按周期有计划地进行,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维修。 线路是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基础设施,不论是整体,还是各组成部分都要有一定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为适应高速运行和繁重运输任务的需要,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线路的养护维修工作,以保证线路的质量和行车安全。世界上一些国家在高
11、速铁路线路的养护维修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国外的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客运专线线路设备的特点,找出适合线路检修的模式,是尽快提高我国线路检修水平的捷径。 1.2.2 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及其养护维修特点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三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多年以来迅猛发展飞速发展。世界铁路处在各种交通运输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高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铁路线路的质量代表了铁路技术的水平和行车速度的高低,而保证线路质量的关键是做好线路维修养护。 国外铁路发展的共同特点是想将线路变为少维修或不维修的轨道,以省力、经济、高效的新型线路维修为目标。维修水平主要表现在采用先进的检测系统、高度机械化作业方式、
12、科学诊断和自动化管理方面。国外铁路的研究及经验证明;在线路方面直接影响、控制行车速度的主要因素,一是线路的平、纵断面;另一是线路的平顺性。日本铁道线路专家佐藤吉彦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指出:“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花费的运营开支最少却能完成大盆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秘密,在于建立较科学的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系统”.法国TGV的成功经验也证明,若提高和保持轨道结构的平顺性,便可以满足300km/h高速行车的要求。因此国外铁路近年来特别重视对轨道的诊断监测,高度机械化的维修以及自动化的科学管理,以使轨道始终保持平顺状态,提高旅客舒适度,缩短列车运行时分。2 轨道几何形位 轨道几何形位指的是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
13、对位置和基本尺寸。从平面上看,轨道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一般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有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缓和曲线相连。轨道的方向必须正确,直线的部分应保持笔直,曲线部分应具有相应的圆顺度。从横断面上看,轨道的两股钢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保证机车车辆顺利地通过曲线,曲线轨距还应考虑加宽。具体的加宽值根据曲线的半径而定。在直线上,两股钢轨的顶面应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曲线上外轨顶面应高于内轨顶面,形成一定的超高,使车体重力的向心分力抵消其曲线运行的离心力。为保证有锥形踏面的车轮荷载作用下钢轨顶面受力均匀,轨道的两股钢轨均应向内倾斜铺设,形成适当的轨底坡。从纵断面上看,钢轨顶面应在纵向上保持一定的平顺度,为
14、车辆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轨道是机车车辆运行的基础,直接支承机车车辆的车轮,并引导其前进。因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几何形位与轨道的几何形位之间应紧密配合。轨道几何形位的正确与否,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乘客的旅行舒适度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养护费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轨道几何形位的超限是引起机车车辆掉道、爬轨以及倾覆的直接因素。同时,轨道的几何形位因素直接影响机车车辆的横向和垂向加速度,并产生相应的惯性力。在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中,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该影响特别显著。轨道不平顺是引起列车振动、轮轨作用力增大的主要根源,对列车平稳舒适和行车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是轨道方面直接限制行车速度的主要因素。轮轨相
15、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国外高速铁路的实践证明,在高平顺的轨道上,高速列车的振动和轮轨间的动作用力都不大,行车安全和平稳舒适性都能够得到保证,轨道和车辆部件的寿命和维修周期也较长。反之,即使轨道、路基和桥梁结构在强度方面完全满足要求,而轨道平顺性不良时,在高速条件下各种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车辆振动,轮轨噪声和轮轨动作用力将大幅度增加,使平稳、舒适、安全性严重恶化,甚至导致列车脱轨。本章主要介绍轨道的几何形位,重点论述制定这些几何形位的理论、原则、方法和要求。2.1 轨道几何形位保证轨道有正确的几何形位,是列车安全行驶的首要条件。在轨道不平顺一定的情况下,行车速度越高,车辆振动和轮轨作用力就越大。因此,高
16、速铁路必须制定比常速铁路更为严格的轨道不平顺标准。对轨道不平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层层把关,全面进行控制,确保高速行车的舒适安全。2.1.1 轨距轨距为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与轨道中线相垂直的距离。因为轨道上的钢轨并不是竖直铺设,有一定的轨底坡,所以轨距应在钢轨顶面下某一规定距离处量取。我国技规规定,轨距应在钢轨头部内侧面下16mm处量取。选择这一位置量取轨距,钢轨头部的变形、磨损都对轨距的影响不大。便于轨道维修工作的实施。世界各国铁路由于历史原因,采取各种不同的轨距标准。分为标准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三种。标准轨距尺寸为1435mm,是乔治斯蒂芬于1825年以原有的邮件马车轮距为标准制定的。
17、目前,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的大部分,以及亚洲、非洲的部分国家均采用标准轨距。轨距宽于1435mm者称为宽轨距,常用的有1524mm、1600mm和1670mm,主要用于前苏联、印度及澳大利亚。轨距窄于1435mm者称为窄轨距,有1067mm、l000mm和762mm。除少数国家采用1067和1000mm作干线轨距标准外,窄轨距主要用于工矿企业铁路。我国铁路绝大多数为标准轨距,仅在云南省境内的滇越铁路(昆明至老街段)和少数地方铁路及厂矿企业铁路保留1000mm的窄轨距。台湾省铁路采用1067mm轨距。轨距用道尺或其他工具(如轨道检查车、轨距水平小车)进行测量。其容许误差根据验收标准的不同而
18、不同。轨距的变化须和缓平顺,在短距离内如有显著的轨距变化即使不超过允许误差,也会使机车车辆发生剧烈的摇摆。为使机车车辆能在线路上两股钢轨间顺利通过。机车车辆的轮对宽度应小于轨距。因而钢轨与轮缘之间就有空隙,当轮对中的一个车轮轮缘与钢轨贴紧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钢轨之间的空隙称为游间。 S q (2-1)式中:S为轨距,q为轮对宽度,为游间轨距和轮对宽度都规定有容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 及分别为最大及最小轨距,及分别为最大最小轮对宽度,则最大及最小游间分别为: (2-2)轨道的稳定性由重要的影响,如果游间太小,就会增加行车阻力和钢轨及车轮的磨损,甚至可能会楔住车轮、挤翻钢轨或导致爬轨,危及行车安全
19、。如果游间过大,车辆行驶时蛇行运动的幅度愈大,横向加速度愈大,轮缘对钢轨的冲击角愈大,作用于钢轨上的横向力也愈大。行车速度愈高,其影响愈严重。所以,为提高行车的平稳性和线路的稳固性,应限制于一个最小的必要数值,特别是在高速铁路上。根据我国现场测试和养护维修经验,认为减小直线轨距有利。改道时轨距按1434mm或1433mm控制,尽管轨头有少许侧磨发生,但达到轨距超限的时间得以延长,有利于提高行车的平闻性,延长维修周期。随着行车速度的日益提高,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正致力于通过实验研究的办法寻求游间的合理取值。2.1.2 水平 水平指的是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它必须满足规定的均匀和平顺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铁路 轨道 几何 偏差 检测 维修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