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
《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家与玄学,1,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二、主要道家学派 三、历史影响,道家与玄学,2,1、稷下学宫,性质,稷下,指稷门之下。所谓稷门,是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的西城门。战国时期,齐国在稷门外修建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学宫”,作为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招徕各国学者到这里来著书立说,自由发表学术观点,展开思想交锋。既是一所思想库,也是一所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3,管理,学者们可以议论时政,甚至批评国君,政府绝不干涉学宫的学术活动。除特殊情况下,个别人偶尔以使节身份出使外国,一般不让学者们担
2、任官职。却为学者们提供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分为“上大夫”“大夫”,有丰厚的俸禄,宽大舒适的府第;并根据其学术资历授予不同职称,分为博士、学士二种,统称“稷下先生”,可招收弟子,讲学授业,政府则为学生提供粮款。,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4,规模,宣王喜文学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5,兴衰过程,兴起: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在位)鼎盛: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由盛转衰:齐闵王(公元前300前284在
3、位)恢复:齐襄王(公元前283前265)苟延:齐建王(公元前265前221)。,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前后经历了大约有一百三、四十年时间,道家与玄学,6,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论衡效力,兴起原因,人才竞争,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7,临淄之涂,车毂(g)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mi)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经济实力雄厚,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齐国首都临淄有7万户居民,可出21万男子当兵,生活富裕。,道家与玄学,8,齐国是个滨海国家,可能与海洋文化有关,有发达的工
4、商业、开放性的民风:“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姜太公吕尚顺应民意,没有机械推行西周的宗法礼仪制度,“简其礼,从其俗,”使齐国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特点。,文化传统开放,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9,2、百家争鸣,稷下学宫中,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各派学者互相诘难,短兵相接,成为战国“百家争鸣”的主战场。,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道家与玄学,10,齐国学者,道家:田骈(pin)、尹文、接子、季真 阳阳家:邹衍 名家:田巴 儒家:鲁仲连,学派与人物,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道家与玄学,11,其它国家学者,邹国的儒家孟珂 赵国的道家慎到和儒
5、家荀况 宋国的道家宋钘和名家儿说 楚国道家环渊,诗人屈原,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道家与玄学,12,稷下先生能言善辩。从他们的绰号可见一斑:田骈为“天口骈”,邹衍为“谈天衍”,邹奭为“雕龙奭(shi)”。,学术辩论,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齐辨士田巴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论衡效力,儿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道家与玄学,13,淳于髡:“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礼也。”淳于髡:“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
6、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孟子与淳于髠辩论,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道家与玄学,14,1、宋钘、尹文学派,不累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zhi)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说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guo)而不舍者也。庄子天下篇,二、主要道家学派,二、主要道家学派 1、宋钘、尹文学派,道家与玄学,15,其哲学思想属于道家与墨家思想融合的形态,突出特点是反对人类争斗,尤其是反对国家之间
7、的战争,倡导世界和平。认为斗争起源于人类的虚幻的耻辱感,如果消除了这种错误的情感,不为世间的功名利禄和荣辱毁誉等身外之物所左右,则天下太平。他认为人类本性中并无太多的欲望,但是人们误认为本性多欲,故盲目追求外物,这是天下大乱的原因。曾著宋子十八篇,汉书艺文志列在小说家,久佚。,宋钘思想,二、主要道家学派 1、宋钘、尹文学派,道家与玄学,16,宋牼(jing)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
8、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告子下,宋钘与孟子,二、主要道家学派 1、宋钘、尹文学派,道家与玄学,17,尹文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人。现存尹文子以黄老形名学为主要内容,强调在道家哲学指导下,以名法为核心,融合百家。该书认为:无为而治是政治的最高境界,故道家无为与法、术、权、势之间,是治国方法递降关系。认为“正名”是法制、权术得以实施的基础。对形名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是该书鲜
9、明的特色。,尹文,二、主要道家学派 1、宋钘、尹文学派,道家与玄学,18,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庄子 天下,二、主要
10、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道家与玄学,19,彭蒙重“名分”,彭蒙曰:“雉兔在野,众人逐之,分未定也。鸡豕满市,莫有志者,分定故也。物奢则仁智相屈,分定则贪鄙不争。”尹文子 大道上,二、主要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彭蒙,彭蒙,战国时期齐国人,文子的学生。彭蒙兼有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强调正名定分,对稷下黄老道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与玄学,20,田子读书,曰:“尧时太平。”宋子曰:“圣人之治以致此乎?”彭蒙在侧,越次答曰:“圣法之治以至此,非圣人之治也。”宋子曰:“圣人与圣法何以异?”彭蒙曰:“子之乱名甚矣!圣人者自己出也;圣法者,自理出也。理出于己,己非理也;己能出理,理非己
11、也。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圣法之治,无不治也。此万物之利,唯圣人能该之。”尹文子大道下,彭蒙重法理,二、主要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道家与玄学,21,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髙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赀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矣。”战国策齐策,田骈,二、主要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田骈,又称陈骈、田子,战国时期齐国人,活动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20前282年左右。彭蒙的得意门生,著田子二十五篇,久佚。,道家与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战国 道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