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病人的护理.ppt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病人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病人的护理.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病人的护理,课程内容和目标,理解: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病人的病因 2、常见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病人的临床特征掌握:运用护理程序对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相关概念,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生理障碍(physiological disorders e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是指一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以进食、睡眠等基本生理功能异常为主的障碍。睡眠、进食是人类的基本生理功能,这些生理功能能否维持正常,直接受到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引起个体焦虑及一系列心理反应,导致相应的自主神经活动变化,从而引
2、起睡眠、饮食等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相应的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总称为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包括两大部分:1、进食障碍2、非器质性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概述,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是指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特定的文化压力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等。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是进食障碍的两种主要表现。,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是指在社会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和体象障碍,患者以有意的体重减轻为特征的障碍,神经性厌食核心的心理特征是特有的关于体型和体重的超假观念。在临床上表现为不计后果地限制进食甚至拒
3、绝进食。,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男性患者少见,女性与男性的患病率之比约为(610):1,有研究显示90%95%的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320岁,30岁以后起病少见,13-14岁和1718岁为两个高发年龄段,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发育。,发病与发病机制,(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目前已经有重要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神经性厌食的发病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神经递质 3、神经内分泌异常,发病与发病机制,(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神经性厌食患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本病的发生和患者所处社会文化观念有关。慢性精神刺激、工作学习过度紧张、新环境适应不良
4、、交友或家庭方面的挫折和打击造成情绪抑制等均可使食欲下降,部分可发展成本症。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作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使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神经性厌食患者的家庭有以下几个特征:纠纷多,关系紧张;过分溺爱,患者缺乏独立性;家庭结构僵化,专制、缺乏灵活性;缺乏解决问题的技能,常回避冲突。而家庭对体形、体重关注也使本病的发病率升高。,发病与发病机制,(三)心理因素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个性具有内向、敏感、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低自尊、完美、刻板主义、强迫、易冲动等特点。有人认为神经性厌食症是青少年对情绪问题的回避及儿童期退行的表现。害怕发胖、对体象歪曲的认识与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身体的
5、羞耻感,是神经性厌食患者主要的心理特点。患者对有关食物、节食和体重的错误认知,导致患者对自己身体不满意这种心理上长期的困扰不能解除,可能会产生导致异常的进食行为方式,临床表现,1、故意限制饮食 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临床症状表现核心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型、体重的过度关注2、体相障碍 患者存在对自身的歪曲认识,希望自己更苗条。3、神经内分泌改变 4、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5、精神症状 患者常有抑郁、焦虑情绪和强迫症状,心境不稳定,尤其在进食问题上情绪不稳定。部分患者有自杀倾向。,神经性贪食,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出现的强烈进食欲望和难以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以及有惧怕发胖的观念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
6、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此病为遗传、家庭、社会文化背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学者认为神经性贪食与神经性厌食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一)社会文化因素(二)心理因素(三)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2、神经递质 3、神经内分泌异常,临床表现,不可控制的暴食清除行为生理功能受损精神障碍,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女性较容易发生,是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无明显气质型病变为基础,通常在紧张或不快情绪下发生,患者个性多具有以自我中心,易受暗示,易感情用事、好夸张做作等癔症特点。,临床表现,表现为进食后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他不
7、适,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患者否认自己怕胖或控制体重的动机。有一定心理社会性因素,不能否定患者以呕吐作为暂缓内心冲突的一种方法。体重无明显减轻,体重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全面体检后无法找到解释该症状的躯体疾病。无内分泌紊乱等现象。,进食障碍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三、护理目标四、护理措施五、护理评价,护理评估,对进食障碍患者需要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评估要点主要包括:1.营养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及各项营养指标。2、体重变化情况。3、病人所认为的理想体重和对自身体型的看法。4.饮食习惯和结构,包括种类、量、偏好以及对食物的认识。,护理评估,5、节食情况
8、,包括开始的时间等。6、催吐剂、导泻剂以及其他催吐方法的使用情况。7、为减轻体重所进行的活动种类和量。8、情绪状况和有无自杀、自伤倾向。9、与家属的关系以及家属对疾病的知识和态度。10、应激原及强度评估,包括有无明确应激原、应激原情况、其发生时间与病情的关系。11、应对方式和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情况。,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限制或拒绝进食,或存在清除行为有关。2、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暴食有关。3、体液不足 与摄入不足或过度运动、自引吐泻行为导致消耗过大有关。4、应对无效 与感觉超负荷、支持系统不得力,对成长过程的变化缺乏心理准备有关。,护理诊断,5、身体意向紊乱 与社
9、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导致对身体形象看法有关。6、活动无耐力 与饮食不当引起的能量供给不足有关。7、有感染的危险 与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8、家庭应对无效 妥协或无能 与家庭关系矛盾有关。,护理目标,恢复正常营养状况重建正常进食行为模式纠正体相障碍,重组导致进食障碍发生的歪曲信念。掌握可行的应对策略,预防复发。,护理措施,1、生理护理2、个体心理护理3、家庭干预,生理护理,1、保证营养,维持正常体重 2、其他生理护理问题:贫血和营养不良导致的活动无耐力、体液不足、有感染的危险等护理问题需采取相应护理常规。,个体心理护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纠正患者的体象障碍运用行为治疗技术,帮助患者
10、重建正常进食行为模式:1、首先帮助患者正确理解体型与食物的关系2、厌食症患者,提供更正常的进食环境3、贪食症患者,制定限制饮食计划运用认知治疗技术,帮助患者重组导致进食障碍发生的歪曲信念 掌握可行的应对策略,预防复发其他心理护理问题:1.探明患者进食障碍背后所隐藏的情绪冲动。2.注重对患者情绪反应的评估,如有无抑郁、有无自杀的危险和滥用药物的情况,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家庭干预,对患者家庭进行宣教,帮助他们关注患者的病情,并鼓励家属参与家庭治疗和集体治疗,对于因家庭矛盾冲突而患病的患者,尤其有重要意义。,护理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是否改善,躯体并发症是否好转。患者能否遵从治疗计划患者是否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因素 相关 生理 障碍 病人 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