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地震勘探.ppt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参考文献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程剖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俞寿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钱绍湖,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中国地质大学,1999何海漪,海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及其应用,地质出版社,2001,【思考题】,(1)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的含义?(2)如何激发出高频、宽频的子波?(3)高分辨率勘探中,何为“四高四小”工作方法?(4)何为“三高”处理?,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三、资料采集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六、总结七、思考题,目录,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勘探程度的提高,要求地震勘探能确定储集层(储集体
2、)的垂向厚度及向四周延伸的范围,查明小断层及小幅度构造,但是,很多储集层,尤其是地层性的储集层,其体积一般都较小,这时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必须进行高分辨率勘探。我国大约在1985年开展这方面的试验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工作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找到了一定数量的地层岩性圈闭的油气藏。,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高分辨率地震的意义远远不限于分辨两个相邻的物体,而是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多的、更精细的地质信息。因此,对油气勘探而言,地震分辨率是指精细而且正确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能力;这种分辨能力是通过地震波同相轴的分离、组合、延伸、相互接触关系、振幅、频率变化而
3、表现出对地下多个(不仅是两个)地质体的地层及其之间的关系、沉积相、岩性、含油气性等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的地质信息。因此,地震分辨率不仅仅是一个纯物理概念,而是一个地球物理概念。,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精细的构造解释 由于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剖面更清晰,小断层、小幅度构造、水道等细微的地质现象都表现出来了,有利于精细的构造解释.莺歌海盆地LT312构造,就是应用高分辨率地震后在地层上倾方向发现一条深切谷,形成上倾方向的封闭,侵蚀面与地层界面共同形成一个背斜圈闭;在南海东部,曾应用高分辨率地震寻找小幅度背斜,取得很好的效果;江汉、苏北也应用高分辨率地
4、震解决了小断层、小断块以至砂岩体的问题。,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2)含气层的直接标志亮点和平点 当砂、泥岩的阻抗差别不大时,含气层顶面将有亮点出现,而气水界面处则应有平点;但由于气层顶面与气水界面之间的距离一般都很小,特别是地层倾角较小时,常规地震是很难分辨的。地震分辨率提高后,就有可能同时得到亮点和平点反射。海洋石油总公司应用亮点加平点的直接标志,在莺歌海盆地勘探天然气时,钻探4个构造,成功率达100,并应用平点圈定气田的含气范围,确定气水界面,有效地减少了评价井数量,获得巨大的成功。,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
5、:(3)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 由于分辨率的提高,一些原来复合的波分离了,原来很弱的波组加强了,反射同相轴也增多了,因而更清晰地表现了上超、下超等地层接触关系,层序界面之间的内部反射结构也更清楚,有利于层序地层学的精细解释和沉积相分析。,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如右图所示,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上覆地层层层上超非常清楚,水道、前积的斜坡扇及其之间的关系也很清楚。而这些在常规地震剖面上是很难看出来的。,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大庆油田物探公司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的微相解释,对比分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发现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那些不规则的杂乱同相轴多数是地下沉积微相的反映,总结出一套根据高分辨
6、率地震剖面同相轴的反射特征划分油层沉积微相的方法,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4)岩性预测 岩性预测的方法之一是根据反射特征属性参数如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或根据反演剖面的波阻抗特征来判断岩性,在有井标定的情况下,应用反演的波阻抗剖面判断岩性是比较准确的。,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三、资料采集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六、总结七、思考题,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油气与固体矿产新方法(地震勘探),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分辨力与分辨率分辨力是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分辨能力的强弱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距离表示,分辨
7、的垂向距离及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另一种是用时间信息来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中,分辨力常用时间间隔(Ta)的大小来度量,时间间隔越小,分辨能力越强,故定义Ta的倒数(Ra=1/Ta)为分辨率。在地震勘探中根据获取的速度参数,可以把时间间隔转换为距离,则可以说距离越小,或者说地层垂向的厚度及横向地质体的长度越小,分辨率则越高。根据地震勘探分辨垂向及横向地质体的程度,把分辨率分为垂向和横向分辨率。,垂向分辨率:也叫纵向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它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的厚度。横向分辨率:也叫水平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它是指沿地层横向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宽度。根据地震上两种不同的时间剖
8、面,又可以分为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叠加偏移剖面的两种横向分辨率。,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讨论垂向分辨率一般有三种方法。(1)用薄层顶底反射波能否被分开来 讨论垂向分辨率 在地表同一点所接收的薄层顶底两个反射波的时差 与波延续时间 t 的比值的大小来定义。比值大于或等于1时,两波能分开,就说有较高垂向分辨率;比值小于1时,两波不能分开,就是低垂向分辨率。,t顶底分开,t顶底分不开,t顶底分开,t顶底分不开,二、基本原理,二、基本原理,垂向分辨率大小当t=时有:=t=2 h/Vn由于t=nT*,所以 h=Vnt/2=nT*V/2 h=n*/2n为相位数,*为地震波的视波长,h
9、 为薄层的厚度,h 越小,则分辨率越高。,二、基本原理,提高垂向分辨率方法垂向分辨率主要与 t,的大小有关,为了提高分辨率,也不外乎两种方法:a)当t 一定,增加,使得t:横波勘探b)当一定,减小(缩短)t,使得t:压缩子波(反褶积、分频补偿)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2)用薄层的振幅响应来讨论垂向分辨率 楔状模型:,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2)用薄层的振幅响应来讨论垂向分辨率 调谐振幅:当楔状模型厚度较大时,上下界面初至相反的反射子波在时间上可分辨;随着厚度变小,两波逐渐靠拢,t=T*/2,两波必然同相叠加,使复合波的合成振幅比单个子波增大一倍。从上面讨论知:调
10、谐振幅对应的地层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调谐厚度:调谐振幅对应的地层厚度为*/4,此厚度为调谐厚度。定义:调谐振幅对应的地层的调谐厚度定义为垂向分辨率。,调谐效应在地震勘探中,是分辨薄层的有效手段。它可使对薄层厚度的分辨由2提高到4。,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模型来讨论垂向分辨率垂向分辨率与波长成反比,在地震勘探中,一般浅层波速小,频率高,波长较短,分辨率较高,而深层,地震波波长变长,分辨率变低。由于得到的资料都是经过反褶积处理的,可以认为地震子波是零相位的,所以用零相位子波讨论垂向分辨率比较符合实际。,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模型来讨论
11、垂向分辨率(a)零相位子波的概念 主周期的宽度b:最大振幅两侧极小值之间的时间长度。主瓣:主周期内的波形旁瓣:主周期外的波形主峰振幅:主周期内的最大振幅影响子波分辨率的三个因素:主波峰:宽度越窄,分辨能力越高边峰比:比值越小,越有利于分辨边侧振荡:它的振幅越小,越能提高分辨率,雷克子波的数学表达式:,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模型 来讨论垂向分辨率(b)雷克子波的参数 子波的宽度(主周期):b子波的半宽度(波峰到波谷的时差):b/2峰值频率(振幅谱中振幅极大值对应的频率):fp波的优势频率(主周期的倒数):fb子波主周期内波形两个拐点的时间间隔:tR频带宽度:频谱分
12、析图,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模型来讨论垂向分辨率(c)瑞雷准则(Rayleighs Criterion)把b/2值称为垂向分辨率的极限。t=b/2=1/(2.6fp)fb=1/bfp=0.77fbh=V*t/2=V/(4fb)=b/4用瑞雷准则能分辨的地层厚度为四分之一主波长,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模型来讨论垂向分辨率(d)雷克准则(Rickers Criterion)把tR值称为时间分辨率的极限tR=1/(3.0fp)tR=1/(2.3fb)h=tRV/2=b/4.6用雷克准则能分辨的地层厚度为四点六分之一主波长,它比瑞雷准则的
13、分辨率要高一点。,结论,从上面讨论所得分辨率公式知:波的优势频率越高(主周期越短),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据频谱分析中时标变换定理可知,这时信号具有较宽的频带,所以可以说宽高频的地震信号(宽是指信号具有较宽的频带,高是指信号的优势频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一般用雷克子波讨论的分辨率是近式的,所以一般我们用由薄层调谐振幅定义的分辨率(四分之一主波长)作为油田估算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由上述讨论可见: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的极限为b/4,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 分辨率与信噪比 任何地震资料都是以一定的信噪比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信噪比,地震信号淹没在噪音之中,就不可
14、能解决任何地质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分辨率了。前面的讨论,都是假设无噪声情况下的分辨率,实际资料总是有噪音的,所以实际分辨率总是比理论计算的分辨率低一些。,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分辨率与信噪比(R=信号/噪音)对于有噪音情况下的地震分辨率,前人已有较多的论述,且大多数是基于维代斯(Widess)的定义;但计算总能量时,包括了地震信号的能量和噪音的能量。这样,总能量增加了,信号主极值能量与总能量之比就小了,即分辨率降低了。假设无噪情况下的分辨率为Po,则信噪比为R时的分辨率为:P 可见,信噪比越高,越接近无噪分辨率Po。,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 以上仅是理论上的讨论,实际工作中,对信噪比的定
15、量计算、对分辨率的定量计算都是不大现实的;理论公式也不尽合理,如假设信噪比为05,信号已完全淹没在噪音中,这样的地震资料是不能解决任何地质问题的,但按理论计算,PPo5,还有一定的分辨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理论上的讨论是为了强调信噪比的重要性,不能为了提高分辨率而降低信噪比;为了正确处理信噪比与分辨率的问题,还是要从噪音分析人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地震勘探工作中,当地震信号的信噪比低于1时,提高信噪比成为改善分辨率的关键。这意味着只有高的信噪比,才可能有高的分辨率。,二、基本原理,1垂向分辨率分辨率与带宽1982年Widess引用清晰度的概念来表示分辨率,在频率域中表示为,A(f)分别为子
16、波的相位谱和振幅谱,由上式可知,主波峰极值越大,波形所包含的面积越小,则分辨率越高,也就是说强反射界面的分辨能力高于弱反射界面,薄层顶、底反射子波相干加强(调谐)的薄层比一般薄层的分辨率要高,在时间域中可表示为Pa=a2m/E 式中am为子波的最大振幅,E为子波的总能量,它们也可以写成:,在具有相同振幅谱的情况下,零相位子波的分辨率最高,这时公式变为:,当子波为尖脉冲时,取f1=0,fmax=1/2,为采样率,下式表示在子波(脉冲)的振幅谱为1时,Pa=1,分辨率最高,在其他情况下,分辨率都小于1(pa小于1)。所以在无噪声情况下,分辨率与子波频带宽度有关,频带越宽,分辨能力越强,分辨率越高。
17、,二、基本原理,2横向分辨率地震波横向分辨最小地质体的宽度。第一菲涅尔带:相距1/4主波长的两个波阵面上限定的一个范围。第一菲涅尔带的半径:1/2第一菲涅尔带,横向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即水平分辨率。,(1)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横向分辨率,根据惠更斯原理,地震工作中地表某一点零炮检距情况下接收的信号不只是反射界面上一个点的反射而是一小段界面上所有点发出的绕射波的叠加结果。,把CC1反射界面段的宽度叫第一菲涅尔带,即是相距四分之一主波长的两个波阵面上限定的一个范围,而把二分之一菲涅尔带叫做的菲涅尔带半径(r)。它作为横向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即水平分辨率,写为,从上式可知,菲涅尔带半径与频率有关。在实
18、际地震勘探中,由于深部地震信号频率低,波速大,波长也较长,致使横向分辨率较低。,(2)叠加偏移加时间剖面的横向分辨率,当地下为一个倾斜界面时,倾角为,假设在地面接收这一薄层的反射信号,并认为在垂向上是可分辨的,有薄层顶、底所对于的两个可分开的波峰,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把倾斜界面上接收到的信号垂直置于接收点的正下方,做偏移处理时把信号归位到真实的位置上去,在偏移剖面上设垂直分辨率为v,水平分辨率为H,偏移角为,有简单的三角几何关系,可得,由该式可知H 是v的水平分量,当a角一定时,如果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较强,则偏移剖面的横向分辨率也得到较大的改善;当v一定时,随a角的增大,H 值变小,可以说横
19、向分辨率也得到改善,但这时必须要有较大的空间采样率(道距),如果采样间隔过大,那末对于倾角较大而宽度较小的地质体就无法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识别出来,或者说是“漏失”,所以当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倾角较大、断裂多而小时,必须采用较小的空间采样间隔,加密地下反射点的间距,以利于研究构造的细节。,几点结论:,1.不论是垂向分辨率还是横向分辨率,讨论的方法都是基于波的叠加原理。2.要提高分辨率,必须有宽、高频的地震信号,提高信号的频率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3.影响分辨率的因素很多,他包括了地震波从激发、传播到采集、处理的全过程,为此必须对常规地震勘探的一套技术方法做相应的变革,以适应高分辨
20、率地震勘探的需要。,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三、资料采集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六、总结七、思考题,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油气与固体矿产新方法(地震勘探),三、资料采集,1震源:目的:激发出高频、宽频要提高分辨率,首先要求激发的地震子波波形尖锐,具有较宽的频带。如果激发的地震子波本身频带很窄,缺少高频,那么,我们在接收和处理上无论如何尽多大的努力来保护高频充分展宽频带都是无用的,其原因是先天不足,所以激发脉冲的形状如何,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基础。1)炸药震源2)非炸药震源,1)炸药震源,一般,采用小药量,可使激发的子波比较尖锐,因为脉冲的带宽与药量Q1/3成反比,而振幅与Q2/
21、3成正比,故使用小药量来激发地震波可使波的延续时间较短,频带较宽,频谱向高频方向移动,反之频带就窄。在保证获得勘探目的层 的条件下,应尽可能使用小的药量,也可以采取小药量多次爆炸,然后叠加的办法。以利提高信号的高频成分。,在地震施工中,为了确定最佳的井深与药量,需要做试验工作,并对试验结果做频谱分析,然后根据实际的监测记录与频谱资料选取最佳激发条件。为了获得频带较宽的子波,人们提出了两种改善激发子波的办法,即横向与垂向延迟爆炸法。垂向延迟爆炸法,是在爆炸点打一口较深的井,由浅至深等间距放入数包炸药,激发时由上到下延迟一定的时间逐次引爆,而得到一个频带较宽的综合子波。横向延迟爆炸法。用三个井,将
22、三井等间隔非一次性激发爆炸,得到叠加后激发子波的波形及振幅谱,,2)非炸药震源,主要的非炸药震源:电火花:在海洋地震勘探中,为获得高功率高频的震源,广泛采用电火花震源,它所激发的子波具有较宽的频带,较高的分辨能力。非线性扫描可控震源:也是获得较为理想的激发子波的一种方法。目前在地震勘探中用的较多的是线性扫猫信号,即频率随时间成线性变化,在起、止的频率之间具有恒定的频率变化率。,结论,综上所述,要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首先必须使激发子波尽可能接近尖脉冲,激发出宽。高频的地震信号。,2采集系统,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要求:仪器有较大的动态范围有较小的时间采样率(采样间隔)使用频率特性较高的检波器(高频检
23、波器),1)仪器要有较大的动态范围,由于地层对高频的吸收,当波传播距离较大时地震信号的衰减值会超过仪器增益的最大值,相应地仪器高截止频率也会变化,即使地震信号中含有高频成分,仪器也无法接收,换句话说,就是仪器的动态范围小了,高频成分无法接收,只有扩展仪器的动态范围,才有可能记录到深层较高频率的波。,2)仪器要有较小的时间采样率(采样间隔),每个周期至少要取两个子样据采样定理,对信号的每个周期至少要取两个子样,否则就会出现假频,失去高频成分,造成人为的低频。从理论上讲,采样间隔越小,高截止频率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分辨率。当然,单纯地减小采样间隔也是不合适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且会增加工作量,也可能
24、会增大地震信号中的高频干扰。,3)使用频率特性较高的检波器(高频检波器,高分辨率勘探应使用高频检波器。不同的检波器对地震波有频率选择作用,检波器具有固有频率,据检波器的固有频率不同,可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检波器。10Hz低频,33Hz中频,100Hz为高频检波器。最近又出现了涡流检波器,即它的输出与地表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成正比,它的频率特性表现出随着频率的升高,输出也随着增加,它可以接收更高频率成分的波动信号,以补偿地层对波的高频成分的吸收,它目前主要用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3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系统参数的选取,采集参数包括:最大炮检距,道距,组合等因素1)最大炮检距的选取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5、(1)时距曲线最大炮检距的长度应近似等于目的层的深度。分析:如果不做简化,水平层状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是高次曲线。当假设在近震源接收时,可以把层状介质简化为波速为均方根速度的某种介质,这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当最大炮检距约为目的层深度时,二支曲线基本重合,当最大炮检距大于目的层深度时,双曲线已偏离高次曲线,也就是说,远道的时距曲线已不能拟合高次曲线,地震中把时距曲线视为双曲线的假设条件已经不能成立,所以可以认为最大炮检距的长度应近似等于目的层的深度。,(2)速度精度,在地震勘探中速度与最大炮检距的大小有关,因此可以据所允许的速度精度近似的确定最大炮检距。从研究可知,对某个目的层,速度误差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分辨率 地震 勘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