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接入解决方案技术交流.ppt
《全业务接入解决方案技术交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业务接入解决方案技术交流.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绍兴移动分公司全业务接入解决方案技术交流,2009年11月,全业务接入网的优化,概况及背景,接入业务需求分析,案例分析,如何规划建设城域接入网络,满足全业务接入需求已经成为移动面向全业务运营全局部署的关键。,全业务接入需要现有基站、集团客户、企业信息化、渠道接入等 业务未来面向公众的宽带数据业务3G,容量的需要未来业务速率(尤其主营的无线业务)提高对容量提出很高要求,技术发展的需要 传输与数据技术融合,网络和数据IP化,快速和规范接入的需要 增强接入网络的可维护性及可管理性,提升接入网网络质量及安全性,实现对业务的快速高效响应,城域网应面向全业务运营的需要,一、概况及背景,集团战略:无线+IP
2、,一、概况及背景,城域传输网应具备一定超前的容量、足够的覆盖能力、可靠性和支撑接入多样化的能力。,全业务接入的快速响应度应成为评价城域传输网发展水平新的重要指标。,当前城域接入网的建设基本满足以GSM为主业务的传输需求,随着城域接入网工作重心的转移,“基站传输自建率”和“基站光缆自建率”已不能作为光传送网建设的关键指标,不能用于指导未来接入网建设。,在城域网络转型和用户接入宽带化的趋势下,接入光缆网络作为发展各种用户和贴近用户的战略性资源,是支撑综合接入平台发展,加速各种高带宽业务接入,争夺大客户业务的关键基础物理网络,有力地支撑电信网络持续性发展。,移动在开展全业务接入网业务中的优劣势,与传
3、统电信运营商对比:移动网覆盖、质量优势明显,固定骨干网和城域网严重缺失,与电信在固网的骨干网和城域网上差距明显,且受到资金投入过大和监管限制等因素,短期内差距难以缩小。,业务发展现状体系浙江移动三大产品体系,三大产品体系,个人,家庭,集团客户,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基础语音类,优惠语音类,语音服务类,信息资讯类,移动商务类,移动上网类,话费服务类,手机音乐类,生活娱乐类,宽带,固话,基础通信类,信息化应用类,行业应用类,PBX接入,CMNet接入,集团彩铃,集团虚拟网,企业E管家,校讯通,气象通,无线网站,农讯通,起步阶段,强,起步,弱,New!,1,业务发展现状,2,业务发展目标,固网业
4、务/固网增值业务 固定电话、固定宽带,固网/移动融合增值业务,+,移动业务/移动增值业务 移动电话、无线宽带,满足三类客户发展需求个人、家庭、政企客户满足四项基本业务移动语音、移动数据固定语音、固定宽带,全业务接入网的优化,概况及背景,接入业务需求分析,案例分析,接入用户类型,1,基站、专线电路、PBX、AG、ONU语音等电路型业务;数据、互联网专线等IP业务。从带宽容量和发展趋势来看,IP业务将成为承载的主流;,2,3,从用户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移动基站、集团客户接入点、企业信息化接入点、渠道(营业厅)接入等。在集团客户业务上主要还是以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接入为主;,目前城域接入网的建设基本也是
5、围绕无线基站的接入进行建设,数据业务接入建设主要以基站为中心向周边以星形的方式进行覆盖接入;方式以有线接入方式为主(包括2M、光纤和电缆),其中又以2M接入方式最多,即采用小型PDH将传输节点的2M延伸到用户端的方式,在用户侧设置小型PDH,利用PDH的2M链路完成业务接入,另外还有少量无线接入方式,如微波、LMDS等。,接入方式,承载的业务类型,二、接入需求分析,业务模型分析,思路:(1)按业务QOS性质归类:不同业务对QOS要求等级的不同,按照QOS等级对业务进行归类;(2)按客户需求属性: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按需求对客户进行归类;,业务模型分析 按业务QOS等级要求分:时延、抖动、误
6、码率,专线业务,固定带宽类,保证带宽类,尽力而为,非保证带宽,高,低,优先级,业务模型分析 家庭客户业务需求,基本通信,娱乐/增值,家庭信息化,语音,宽带接入,家电控制,三表传送,远程工作,远程教育,网络游戏,IPTV,家庭监控,共享存储,空 白 区,视频电话,接入需求分析集团客户,集团客户需求分析,政府机关,宾馆酒店,集团企业,中小企业,大中院校,金融证券,2,6,3,4,1,5,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高 未来带宽需求一般在10M以上,提供综合业务接入 提供高带宽、共享的上网方式 未来带宽需求一般在10100M之间,提供综合业务接入 需要连入Internet 带宽要求在10M以下,廉价又高速的上
7、网方式 一般要求高出口带宽(100M及100M以上),生产业务网:业务保密性和QoS要求高、带宽需求不大,管理办公网:办公系统、Internet接入和视频监控等业务,带宽需求10M以上,提供综合业务接入上网、VOD等业务,带宽2M以上,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光纤化、宽带化、多元化和综合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光纤进一步取代铜线向用户端靠近,为将来的多媒体业务统一接入平台做准备;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要求接入网具备强大的宽带接入能力;业务接入的综合化趋势,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业务打包能力赢得客户和市场份额;网络接口、协议的标准化;业务和网络的分层化趋势,这也是随着NGN概念的逐渐普
8、及,技术的不断成熟所带来的一个网络建设和运营需求。,接入技术的应用分析,接入技术的应用分析,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IP Over 裸光纤)PDH光纤接入技术 SDH/MSTP光纤接入技术(IP over MSTP技术)PON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可以分为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其中以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和PON(无源光网络)发展最具有代表性。无线接入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可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主要为FSO无线光传输系统、3.5/5.8G固定无线接入(MMDS)、LMDS、无线局域网(WLAN)、微波接入、无线宽带接入(WIMAX)等几种形式,以太网的几种接入模式:采用光纤收发器方
9、式接入该模式的特点是:采用裸光纤接入,可根据用户需求决定收发速率,业务开展便捷;但耗费光纤资源,安全性差,维护难度大。适合在建网初期用户的接入。,骨干节点,光纤收发器,光纤收发器,用户交换机,采用光纤收发器接入模式,接入技术的应用分析,光纤,FE,接入技术的应用分析,采用FE/E1或V.35/E1转换器接入该模式的特点是:可利用SDH传输网资源,节省光纤,可靠性高;需进行协议转换,降低效率,带宽的利用率低,适合一般用户。,骨干节点,转换网桥,转换网桥,用户交换机,SDH传输网,FE,FE,N*2M,N*2M,采用转换器接入模式,接入技术的应用分析,通过综合业务传送节点(MSTP)接入该模式的特
10、点是:可利用SDH传输网资源,节省光纤,可靠性高,无需协议转换,带宽利用率高,适合在业务热点密集的地区组网。,采用MSTP接入模式,骨干节点,用户交换机,SDH传输网,FE,FE,19,点到点MC方式,点到多点P2MP方式,FTTx主要包括有源与无源两种技术,当前两种技术的市场份额相当无源光网络PON逐渐成为FTTx的主要实现技术,包含A/BPON、EPON、GPON等;OLT与ONU之间信号传输基于IEEE 802.3以太网帧;采用8B/10B的线路编码,数据速率为上下行对称1Gbps,线路比特率为上下行对称1.25Gbps传统的P2P光纤接入系统采用媒质转换器(MC),应用比较普遍;新的P
11、2P标准定义了光接口、OAM等内容,改善了传统MC方式存在的缺陷,FTTx技术,20,无源光网络PON:点到多点的树形-分支结构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之间为全无源结构可以节约主干光纤和局端设备的光接口可扩展性好,便于维护管理,P2P光纤以太网:点到点结构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之间采用独立的一对或者一根光纤,用户独享,保密性好局端和用户端各需要1个光收发器业务透明性好,带宽高,每个用户的上下行带宽都可以达到100Mbit/s甚至1000Mbit/s。消耗较多的主干光纤,Splitter,Fiber,CO,Business/Residence,点到多点PON的FTTH在后期扩容的成本、维护管理的成本以
12、及业务提供能力等方面优于点到点的MC方式,是实现FTTH的最佳技术。,PON vs.P2P光纤以太网(1),基于MC的点到点技术的两种使用方式 点到点以太接入N根光纤,2N个光收发器管理独立小区交换机接入只需铺设1或2根光纤到小区2N+2个光收发器设备占用局端机房空间小在传输过程中需要有源设备设备分级管理PON的接入方式:只需铺设1或2根光纤到小区需N+1个光收发器设备占用局端机房空间最小传输中不需有源设备设备集中管理,PON vs.P2P光纤以太网(2),无源分光器,ONU,ONU,IP数据网,光电收发器,OLT,ONU,IP数据网,MC接入,PON接入,PSTN,CATV,PON vs.P
13、2P光纤以太网(3),用户端技术分析,IP专网,GSM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用户终端,大客户,大客户,IP前置机,NO.7,N*2M,窄带ONU,窄带ONU,GMGW,MSC Server,窄带ONU,N*2M,用户端技术分析,IP专网,GSM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用户终端,大客户,IP前置机,NO.7,N*2M,PBX,PBX,GMGW,MSC Server,PBX,N*2M,CMNet骨干网,MSTP,Internet,汇聚交换机,园区交换机,园区交换机,MSTP专线,MSTP专线,用户端技术分析,大客户,IP专网,IMS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用户终端,家庭,SBC,P-CSCF,F
14、TTH,CMNet骨干网,城域网,Internet,OLT,监控,ONU,家庭,ONU,PC,电话,PC,电话,用户端技术分析,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IP Over 裸光纤),建设成本低、端口及安装调测简单,业务开通率高,投资回收快;接入带宽高,网络升级方便;网络层次简单,接入网和用户以太网无缝连接;通过局端交换机可以对用户端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在局端就可以轻松进行线路检测、故障定位,降低了维护难度。,每个用户占用对光纤,耗费大量光纤资源;以太网技术的固有机制不提供端到端的包时延、包丢失率和带宽控制,难以保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传送模式单一,只能传送以太网业务,提供TDM业务比较困难;缺乏安
15、全机制保证;网络安全性等同于光纤的安全性、运营维护管理能力弱。,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目前主要为“光纤直驱”或“光电转换器光纤”的模式对以太网业务进行远距离传送。,优点,缺点,SDH/MSTP光纤接入技术(IP over MSTP技术),由于它是基于现有SDH传输网络的,可以很好地兼容现有技术,保证现有投资。采用VC虚级联技术,有效地利用带宽并实现了较小颗粒的带宽管理。MSTP技术支持网状、树型、星型、多环切接等组网方式,可以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便于灵活高效地配置系统环境。传输的高可靠性和自动保护恢复功能。MSTP继承了SDH的保护特性,小于50ms的自动保护恢复,保证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
16、,带宽利用率较低;最大提供的带宽有限。以目前的IP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以单一的MSTP技术来满足全业务接入显示是不足的。,SDH/MSTP光纤接入主要为“SDH/MSTP 155Mb/s设备光纤”的模式进行大客户接入。,优点,缺点,PON接入方式与MSTP方式的比较表,接入技术的应用分析,接入技术的应用分析 小结,全业务接入网的优化,概况及背景,接入业务需求分析,接入层新材料、新工艺,三、全业务接入网优化,全业务接入网优化的目的,成为承载未来所有业务网的基础网络,1,适应接入技术的多样性,随着接入技术的多样性,使得单纯的环网结构无法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2,提高基础网络建设的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
17、构,3,将光纤物理网从传输网中脱离出来,单独规划,重新考虑网络结构、覆盖方式等相关问题,使之能适应全业务发展的需求,成为承载未来所有业务网的基础网络;,光纤物理网的建设,将大大优化现有的光缆网的结构,减少光缆、管道投资建设的盲目性;,分层建设中继调动层:市区MSC机房之间的光缆;市区MSC机房与县市移动中心机房、县市中心机房之间的光缆;中心机房与其汇聚节点之间的光缆,相对于城域传输网的核心层和汇聚层。接入层:主干层、配线层、引入层分区域建设以全业务接入点为中心将整个城域范围划分成N个全业务接入区,每个光纤接入目标客户都有唯一的全业务接入点与之对应 每个全业务接入点相应形成一个小的线路中心,光缆
18、、管道围绕其建设。,优化的手段,光纤物理网必须是一个分层建设的开放型全覆盖网络,不仅满足无线通信业务发展,而且为新业务发展提供纤芯资源。,三、全业务接入网优化,全业务接入网优化-光缆网接入层建设,配线层,连接全业务接入点与光分配点、用户的光缆及其分线设备,主干层,主干层是指汇聚中心与全业务接入点之间,以及全业务接入点之间光缆及其交接设备,接入层,汇聚中心以下至基站、用户的光缆,包括主干层光缆、配线层光缆及其光交接设备。主要负责解决移动基站、集团客户、营业渠道等各业务接入到汇聚中心的连接,汇聚中心,大容量的传输节点;数据城域网节点;具备较好的局房和管道资源条件;根据现网的情况,传输汇聚节点是汇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业务 接入 解决方案 技术交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6291.html